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贾谊的民本思想和汉初社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修明 《学术月刊》 1986年第9期57-62,共6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远见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总是把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民本思想联系起来考虑的。汉初的贾谊,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对这一问题有深刻认识的青年思想家。他的民本思想,反映了识时人所未识、悟时人所未悟的远见卓识...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远见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总是把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民本思想联系起来考虑的。汉初的贾谊,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对这一问题有深刻认识的青年思想家。他的民本思想,反映了识时人所未识、悟时人所未悟的远见卓识,堪称我国汉代封建社会前期民本思想之冠。《新书·大政》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贾谊的民本思想。他相当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民是封建统治基础的真理。“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没有人民,封建国家就失去了统治的现实性。人民又是封建国家、封建君主赖以生存的命脉,“民无不为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衰失了命脉,国家要灭亡,各级封建统治者都无法生存。人民不是依赖国和君而存在,而是国和君靠了人民才能生存。“民无不为功也”,“国以民为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思想 统治阶级 贾谊 封建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国家 思想家 汉初社会 青年思想 巩固统治
原文传递
试论殷商的“德”观念 被引量:6
2
作者 段凌平 柯兆利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93-97,共5页
关于殷商是否存在“德”观念,甚至是否有“德”这个字,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殷商存在着德观念。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一、甲骨文、金文中的“德”字甲骨文中有“(?)”和“(?)”字。孙诒让、罗振玉、唐兰等释为“德”。郭... 关于殷商是否存在“德”观念,甚至是否有“德”这个字,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殷商存在着德观念。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一、甲骨文、金文中的“德”字甲骨文中有“(?)”和“(?)”字。孙诒让、罗振玉、唐兰等释为“德”。郭沫若、商承祚等先生释为“直”。这两种意见都可以为甲骨文中有“德”字之证。一般认为,古文中“德”字从“(?)”(直)从“心”。古文献对直的解释:《诗·小雅·小明》“正直是与”,注疏曰“能正人之曲曰直”;《尚书·洪范》:“无反无侧,王道正直。”《诗·小雅·何人斯》“以极反侧”,注疏“反侧,不正直也”《礼记·玉藻》“头容直”,注疏“不倾顾也”;《月令》“先定准直”,注疏“直谓绳墨得中也”。由此直字训有正、顺、准、中等义。其古音与德同在职部,以同音通假。所以金文中辛鼎、德鼎、德方鼎的“(?)”“(?)”训为德。辛鼎中的“厥家雝(?)”,已被确认为“厥家雝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先王 注疏 巩固统治 盘庚 罗振玉 古文献 孙诒让 学术界 天命观
下载PDF
武则天与佛教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晔 畅翠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6,共3页
武则天崇尚佛教 ,从小受佛教思想影响。佛教贯穿于她一生的命运之中 ,成为她登基和巩固统治的舆论工具与精神支柱。佛教在武则天的一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武则天 佛教 登基基础 巩固统治
下载PDF
《十大经》的思想和时代 被引量:5
4
作者 康立 《历史研究》 1975年第3期81-85,共5页
西汉初年是黄老思想风靡一时的时代。但是,两千多年来,除了一部五千字的《老子》外,黄老学派没有留下什么别的著作。对于这个学派,人们只能通过《史记》中的一些零星记载去了解。一九七三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了一批珍贵帛书... 西汉初年是黄老思想风靡一时的时代。但是,两千多年来,除了一部五千字的《老子》外,黄老学派没有留下什么别的著作。对于这个学派,人们只能通过《史记》中的一些零星记载去了解。一九七三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掘出了一批珍贵帛书,内容有《经法》、《十大经》等。这批帛书的出土,对于揭示汉初黄老学派的本质及其盛行的根源,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新材料。《十大经》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是唯一的一本论述黄帝本人事迹和主张的作品。它由《立(命)》、《观》、《正乱》等十五篇文章组成,共四千多字。全书叙述了我国传说中的黄帝在力黑(力牧),果童、太山之稽等大臣的帮助下,"兼有天下"、平定蚩尤、巩固统治的故事。《汉书·艺文志》曾开列过大批论述黄帝的书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老思想 黄帝 西汉王朝 黄老学派 巩固统治 汉书·艺文志 地主阶级 老子 战国时期 马王堆
原文传递
“俑”说两汉
5
作者 王琳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第23期56-58,共3页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推行以人为殉的丧葬制度,奴隶主死后往往要戮杀奴隶进行陪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奴隶制式微、逐渐向封建制过渡的重大变革。社会阶层分化更趋明显,新兴地主阶级注重以耕战巩固统治地位,轻天重民思想主导下,...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推行以人为殉的丧葬制度,奴隶主死后往往要戮杀奴隶进行陪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奴隶制式微、逐渐向封建制过渡的重大变革。社会阶层分化更趋明显,新兴地主阶级注重以耕战巩固统治地位,轻天重民思想主导下,统治阶层逐渐放弃残忍的人殉制度,推行以俑陪葬的风习。早期的俑用茅草扎制,称为“刍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丧葬制度 巩固统治 重民思想 新兴地主阶级 社会阶层分化 统治阶层 陪葬
下载PDF
清代公主下嫁文化
6
作者 晋华(文/图) 《旅游世界》 2023年第7期72-77,共6页
“和亲”是中国古代为维护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种政治行为,不管是汉朝的昭君出塞还是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都属于这种情况。在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笼络当时的蒙古王公,实行了长达百年的满蒙联姻政策,而赤峰市是清朝皇室下嫁公主最... “和亲”是中国古代为维护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种政治行为,不管是汉朝的昭君出塞还是唐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都属于这种情况。在清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笼络当时的蒙古王公,实行了长达百年的满蒙联姻政策,而赤峰市是清朝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区。清代赤峰地区为塞外重地,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乾隆年间,先后有七位公主奉旨下嫁至此。公主们远离家乡肩负使命来到漠南草原,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和平与稳定。赤峰博物馆“和同一家”展厅中,“草原姻盟”板块展出了包括公主朝服、配饰,清代官窑瓷器,清代佛教文物及生活用品等珍贵展品,多方面展现了公主厘降(王女下嫁)塞外的草原生活,宛若徐徐展开一幅清公主下嫁塞北、建设草原、民族融合的历史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太祖努尔哈赤 蒙古王公 满蒙联姻 巩固统治 漠南 文成公主 官窑瓷器 昭君出塞
下载PDF
宋高宗皇室艺术赞助的行为研究
7
作者 吴晃平 《文存阅刊》 2023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文以宋高宗皇室“艺术赞助人”的身份去思索与探究南宋初期的书画艺术,以宋高宗在位时期的艺术赞助为中心,以三个内容框架进行展开阐述;首先,从尚未稳定的政治基础及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这两个方面再现宋高宗统治时期的社会... 本文以宋高宗皇室“艺术赞助人”的身份去思索与探究南宋初期的书画艺术,以宋高宗在位时期的艺术赞助为中心,以三个内容框架进行展开阐述;首先,从尚未稳定的政治基础及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化氛围的熏陶这两个方面再现宋高宗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其次,主要写宋高宗皇室艺术赞助的具体形式,例如:赏赐将领及大臣们书法作品以及供养专职画家们。最后,主要研究赞助行为对宋王朝自身的影响及意义,对复辟王朝巩固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高宗时期 艺术赞助 皇室赞助 巩固统治
下载PDF
北魏中后期抗灾救灾情况梳理
8
作者 白星昱 《炎黄地理》 2023年第12期1-3,共3页
北魏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造成的。主要灾害包括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冰冻等,灾害发生之后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危机,政局动荡。现主要探讨灾害发生之后北魏政府施行的一系列抗灾救灾措施,包括赈恤、蠲免... 北魏中后期自然灾害频发,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共同造成的。主要灾害包括水灾、旱灾、蝗灾、地震、冰冻等,灾害发生之后也引发了各种社会危机,政局动荡。现主要探讨灾害发生之后北魏政府施行的一系列抗灾救灾措施,包括赈恤、蠲免、祭祀与兴修水利,这些措施既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与巩固统治,也有利于挽救百姓生命与恢复农业生产。当然在北魏中后期的救灾过程中,也存在救灾制度不完善等不足之处。梳理这一时期的救灾行为,可以增进人们对北魏中后期政治史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国抗灾救灾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局动荡 兴修水利 救灾制度 抗灾救灾 自然灾害 北魏 政治史 巩固统治
下载PDF
德政民本──《郁离子》中刘基治国思想之三 被引量:1
9
作者 毕英春 《丽水学院学报》 1998年第6期38-41,49,共5页
关键词 《郁离子》 治国思想 刘基 以民为本 统治 经济思想 民本思想 生存环境 丈人 巩固统治
全文增补中
略谈《隋书》的史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瞿林东 《历史研究》 1979年第8期56-65,共10页
一唐朝初年官府所修的《隋书》,是我国古代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一。在中国史学史中,它不仅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官修史书,而且其史论还颇具当时统治者言论的一些特色。隋唐封建王朝,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出现的两个蝉联的封建统... 一唐朝初年官府所修的《隋书》,是我国古代所谓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一。在中国史学史中,它不仅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官修史书,而且其史论还颇具当时统治者言论的一些特色。隋唐封建王朝,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出现的两个蝉联的封建统一政权。唐初统治者从维护统一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出发,着手修撰《隋书》。唐高祖李渊在《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中清楚地表明:唐初统治者十分重视修撰前朝历史,乃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即所谓"握图御宇,长世字民"。尤其是对于《隋书》的修撰,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一)唐朝的封建统一政权是隋朝封建统一政权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没有隋朝,就没有唐朝。因此,唐初统治者对隋朝的统一大业,是极为推崇的,称赞隋文帝顺乎潮流,"乘兹机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魏征 唐初统治集团 统治 巩固统治 封德彝 唐王朝 统治秩序 隋朝灭亡 中国史学史
原文传递
论十六国时期胡族政权的兵役
11
作者 旷天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剧烈动荡,政权更替频繁,兵连祸结,战火绵延。在这种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少数部族政权,其兵制与魏晋有些不同的地方。这里拟对当时军士的来源、服役期限和兵士地位作些探讨,并初步考察一下士兵及其家属的待... 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剧烈动荡,政权更替频繁,兵连祸结,战火绵延。在这种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少数部族政权,其兵制与魏晋有些不同的地方。这里拟对当时军士的来源、服役期限和兵士地位作些探讨,并初步考察一下士兵及其家属的待遇问题。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部族 政权更替 士兵 军队 巩固统治 服兵役 统治 胡人 符坚
下载PDF
力求撙节 不事繁侈──评宋初的清廉俭约之风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兆梅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4年第2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宋太祖 撙节 传统美德 宋太宗 《铁围山丛谈》 社会风尚 巩固统治 最高统治 社会经济 《宋大诏令集》
下载PDF
明代晋藩文物考古述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墨兰(文/图) 《大众考古》 2022年第2期71-81,共11页
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防务、巩固统治,对诸皇子实行封藩制,封第三子朱榈为晋王,封地在太原。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桐就藩太原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攻陷太原,晋藩宗室在此生息繁衍267年。其间,府第营建、陵墓修筑、礼仪施... 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防务、巩固统治,对诸皇子实行封藩制,封第三子朱榈为晋王,封地在太原。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桐就藩太原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攻陷太原,晋藩宗室在此生息繁衍267年。其间,府第营建、陵墓修筑、礼仪施行、文化生活等宗室活动深刻影响了太原城市风貌和社会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固统治 晋王 朱元璋 文物考古 城市风貌 宗室 大顺军 生息繁衍
下载PDF
浅谈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倩 《经济师》 2008年第10期290-291,共2页
文章通过阐述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揭示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本质,并分析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中国农民思想上所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重农抑商 巩固统治 阻碍经济 农本意识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创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7年第1期15-19,共5页
致仕制度是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由来已久。《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记载:“退而致仕”。何休注云:“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这里的“致仕”亦即退休。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凡是存在较长久的朝代统治者,无不... 致仕制度是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由来已久。《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记载:“退而致仕”。何休注云:“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这里的“致仕”亦即退休。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凡是存在较长久的朝代统治者,无不把官吏致仕做为巩固统治、促进国家机构新陈代谢、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致仕制度的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调整国家机器,使之正常运转,进而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致仕 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 致仕制度 行政效率 文官制度 春秋公羊传 巩固统治 统治 国家机关
下载PDF
商代的王位继承与宗法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光晶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71-74,共4页
文章对商代的王位继承与宗法制的产生和确立的渊源和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指出作为政治组织或行政机构的“国”与血缘关系组成的“家”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特色。
关键词 王位继承 家庭公社 中国原始社会 血缘关系 行政机构 巩固统治 母系氏族公社 家族 统治 陈梦家
下载PDF
司马迁怎样总结秦汉之际的历史经验
17
作者 瞿林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61-168,共8页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也是一部社会史(从汉代社会来看,尤其如此),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百科全书。从现代的学科分类来看,不论是史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还是天文学、...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通史,也是一部社会史(从汉代社会来看,尤其如此),是一部关于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百科全书。从现代的学科分类来看,不论是史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美学,还是天文学、地理学等等,都可以选择一个角度对《史记》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秦汉之际 史记 汉武帝 汉代社会 刘邦 楚汉战争 古代社会 巩固统治 统治
下载PDF
从游牧到农耕:北魏平城时代庖厨场景释读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佳悦 《美成在久》 2020年第6期21-31,共11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其中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因巩固统治的需要,曾大力推行汉化政策。鲜卑人的汉化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鲜卑贵族甚至将相关元素融入了地下世界的塑造。精美的庖厨场景绘画与庖厨...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其中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因巩固统治的需要,曾大力推行汉化政策。鲜卑人的汉化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鲜卑贵族甚至将相关元素融入了地下世界的塑造。精美的庖厨场景绘画与庖厨器具模型,从点滴的细节反映出鲜卑贵族胡汉交融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交融 魏晋南北朝 庖厨 巩固统治 汉化政策 鲜卑拓跋部 民族大融合 鲜卑贵族
原文传递
秦始皇二重性格的心理试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为华 《历史教学问题》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8,共3页
堪称一代雄主、威震四海的秦始皇,以及用其毕生精力缔造起来的秦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光彩夺目的一页。两千多年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很少有人涉及到心理分析。实际上,秦始皇这个具有伟人与暴君双重性格的人,其... 堪称一代雄主、威震四海的秦始皇,以及用其毕生精力缔造起来的秦王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光彩夺目的一页。两千多年来,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却很少有人涉及到心理分析。实际上,秦始皇这个具有伟人与暴君双重性格的人,其深层的心理因素是相当复杂的。笔者试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秦始皇二重性格作一浅略的探讨。 (一) 秦始皇是伟大时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二重性格 自我实现 心理因素 中国古代历史 吕不韦 心理分析 巩固统治 双重性格 心理学视角
原文传递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被引量:1
20
作者 安文博 《史学月刊》 1987年第3期92-93,共2页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安阳殷墟是我国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的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分布范围相当广阔,面积约在24平方公里以上。小屯一带,古地名叫北蒙,又叫殷。公元前十...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安阳殷墟是我国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的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分布范围相当广阔,面积约在24平方公里以上。小屯一带,古地名叫北蒙,又叫殷。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决定“震动万民以迁”。他率领贵族和平民离开了原来的都城奄(今山东曲阜附近),西渡黄河,把都城迁到殷。在这里共传八代十二王,建都二百七十三年。这段时期被称为殷代,历史上也常常把商朝称为殷朝,或者殷商。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即殷纣王)时,周武王联合西方各诸侯方国,对它进行讨伐。在牧野(今汲县南)大战中,商兵“前徒倒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巩固统治 古地名 商朝 十三年 甲骨卜辞 公元前 社会矛盾 山东曲阜 文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