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量二维粒子群分组协同算法
1
作者 朱思征 王山山 高丽萍 《信息技术》 2016年第8期14-17,21,共5页
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对巨量粒子群收敛时间长且易于陷入局部收敛的现象,提出一种分组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巨量粒子群搜索过程中对粒子群进行编组分别独立进化,并针对进化过程中新进的粒子群进行再编组参与进化。在搜索过程中各组的粒... 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对巨量粒子群收敛时间长且易于陷入局部收敛的现象,提出一种分组协同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巨量粒子群搜索过程中对粒子群进行编组分别独立进化,并针对进化过程中新进的粒子群进行再编组参与进化。在搜索过程中各组的粒子动态的变化,有新加入的粒子也有进入临界区间的粒子,等待各组粒子都进入到临界区间后对所有粒子进行整合再搜索,粒子从分组再到整合可以有效地避免粒子陷入局部收敛,此外再搜索的过程中粒子分布比较集中,则会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文中首先对粒子群模型进行了定义,然后具体描述了粒子群搜索过程中的分组算法,最后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分组协同 粒子群编组 巨量
下载PDF
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4
2
作者 刘福来 刘平华 +2 位作者 王舫 刘超辉 蔡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16-2846,共31页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 华北克拉通发育三条古元古代构造带,包括:东部陆块内部的胶-辽-吉带(Jiao-Liao-Ji belt)、西部陆块内部的孔兹岩带(Khondalite belt)以及两个陆块之间的中部造山带(Trans-North China Orogen)。通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区域构造、变质地质、岩浆作用、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球物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进展。其中,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它不仅接受了古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沉积,而且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并经受了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胶-辽-吉造山/活动带的物质组成最为丰富,以大面积分布的巨量(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在中国境内包括吉南地区的集安群和老岭群、辽东南地区的南辽河和北辽河群、胶北地区的荆山群和粉子山群,向南西则有可能穿越郯庐断裂延伸至徐州-蚌埠一带的五河群,总体呈NE向展布,延伸规模长约1000km。从巨量沉积岩系的岩石组合和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荆山群与南辽河群、集安群可以对比,而粉子山群则与北辽河群、老岭群相当。然而,由于多期/多阶段强烈构造变形作用的影响,原来各群、组中地层的上下层位及接触关系已完全破坏,目前均已呈规模不一的构造岩片形式叠置在一起,彼此之间呈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接触。巨量变沉积岩系的源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造山/活动带内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和两侧古老陆块的变质基底,原岩形成时代为1.95~2.15Ga左右。以往研究表明,胶-辽-吉造山/活动带变质作用的强度十分不均匀,(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只局限于胶北的荆山群及相关岩石,而粉子山群以及辽东南的南、北辽河群和吉南的集安群、老岭群只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局部甚至只达到绿片岩相变质。粉子山群、北辽河群和老岭群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量变沉积岩系 变质作用 岩浆-深熔作用 构造背景 古元古代 胶-辽-吉造山/活动带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下扬子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事件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 被引量:77
3
作者 邓晋福 吴宗絮 《安徽地质》 2001年第2期86-91,共6页
在建立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别山和下扬子地区印支期和燕山期存在两次相对独立的造山运动,并着重分析了下扬子地区燕山期出现大规模岩石减薄作用的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并为区内开展深部找矿... 在建立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别山和下扬子地区印支期和燕山期存在两次相对独立的造山运动,并着重分析了下扬子地区燕山期出现大规模岩石减薄作用的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并为区内开展深部找矿工作做了某些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序列 岩石圈减薄 金属巨量堆积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下载PDF
大别山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启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58
4
作者 张超 马昌前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9,共9页
采用原位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综合等方法研究大别山及邻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大别山中生代岩浆活动启动于晚侏罗世,大规模爆发于早白垩世。大别山南部的张榜花岗岩侵入体锆石LA-ICP MS年龄为150.3Ma±2.0Ma,是... 采用原位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综合等方法研究大别山及邻区岩浆岩的形成时代,结果表明:大别山中生代岩浆活动启动于晚侏罗世,大规模爆发于早白垩世。大别山南部的张榜花岗岩侵入体锆石LA-ICP MS年龄为150.3Ma±2.0Ma,是目前发现的大别山最早的中生代岩浆活动记录,比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峰期(~130Ma)早约20Ma,标志着大别山晚中生代巨量岩浆活动的启动。锆石的LA-MC-ICP MS Hf同位素结果计算的εHf(t)为-29左右,二阶段模式年龄大约为3.05Ga,表明岩浆源区为与扬子陆核类似的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新生地幔物质贡献极少。年代学资料和地球化学指标的统计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大别山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在时间上是同步的,但二者岩浆性质和成因机制不同。大别山130Ma的拆沉物质主要为古老地壳物质,地壳加厚是陆陆碰撞的结果,幔源岩浆上涌出现在拆沉事件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于150Ma因幔源岩浆底侵而使下地壳强烈加厚,引发了该下地壳于130Ma的拆沉作用,幔源岩浆的上涌贯穿整个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大别山 长江中下游 晚中生代 巨量岩浆活动
下载PDF
成矿作用爆发异常及巨量金属堆积 被引量:49
5
作者 裴荣富 邱小平 +1 位作者 尹冰川 熊群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40,共8页
在对华北地台北缘和南岭两金属成矿省代表性矿田的等级体制成矿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矿床储量相对丰度及其形成时限推论巨量金属堆积速率, 探讨了大气变态和构造圈热侵蚀等成矿热事件在地质历史上出现频度及其激发巨量金属堆积的成矿规律... 在对华北地台北缘和南岭两金属成矿省代表性矿田的等级体制成矿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矿床储量相对丰度及其形成时限推论巨量金属堆积速率, 探讨了大气变态和构造圈热侵蚀等成矿热事件在地质历史上出现频度及其激发巨量金属堆积的成矿规律, 为爆发异常成矿提出新思路。据此, 提出鞍( 山) _本( 溪) 铁建造成矿区的成矿远景还将有扩大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异常 巨量金属堆积 金属矿
下载PDF
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中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综述和最新进展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福来 薛怀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37-2756,共20页
如何建立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深俯冲-超高压-快速折返过程连续而完整的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变质锆石是否记录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年代学信息和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的准确归属,是目前苏鲁-... 如何建立苏鲁-大别超高压岩石深俯冲-超高压-快速折返过程连续而完整的P-T-t轨迹及精细的年代谱系,是目前地学界研究的热点。而变质锆石是否记录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的年代学信息和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的准确归属,是目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需要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前人同位素年代学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采用锆石中矿物包体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测试、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成因分析以及SHRIMP U-Pb定年等综合研究手段,确定苏鲁-大别地体榴辉岩及其强退变质围岩在深俯冲-构造折返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深俯冲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Ⅰ)、超高压峰期变质(Ⅱ)、构造折返初期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Ⅲ)和构造折返晚期角闪岩相退变质(Ⅳ)。研究发现,扬子板块(中)新元古代巨量的陆壳物质在早三叠纪(246~244Ma)俯冲到华北板块之下约65km的深处。发生了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542~693℃,P=1.7~2.02GPa。这些高压石英榴辉岩相岩石在中-新三叠纪继续向下俯冲,在235~225Ma期间,俯冲的深度至少达到了170km的地幔深处,并发生了峰期柯石英榴辉岩相超高压变质,相应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722~866℃,P>5.5GPa。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自石英榴辉岩相进变质阶段到超高压峰期变质阶段的俯冲速率为7.0km/Myr。这些超高压岩石在219~216Ma期间,发生了第一次构造抬升至75km的深处,并经历了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退变质温压条件为T=730~780℃,P=1.7~2.6GPa。这些退变质岩石在212~205Ma期间,又经历了第二次抬升至25km中-下地壳深处,并叠加了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该阶段变质温压条件为T=610~710℃,P=0.7~1.2GPa。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两次构造抬升的速率大致相同,为5.6km/Myr。该项成果不仅确定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 U-PB定年 巨量陆壳物质 P-T-T轨迹 苏鲁-大别超高压地体
下载PDF
Micro-LED显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挑战 被引量:32
7
作者 季洪雷 张萍萍 +3 位作者 陈乃军 王代青 张彦 葛子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01-1112,共12页
Micro-LED技术被认为是消费电子领域下一个世代的显示技术。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公司推出了基于Micro-LED显示技术的样机以及应用示范,然而Micro-LED显示技术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本文从Micro-LED显示技术的历史、定义及技术挑战进... Micro-LED技术被认为是消费电子领域下一个世代的显示技术。尽管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公司推出了基于Micro-LED显示技术的样机以及应用示范,然而Micro-LED显示技术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本文从Micro-LED显示技术的历史、定义及技术挑战进行了综述,重点总结了Micro-LED在工程领域的技术挑战,最后对Micro-LED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Micro-LED在芯片、巨量转移、全彩化等方面仍存在技术挑战,但其所展现出的高分辨、快响应、低能耗、长寿命等突出特点,能满足超小和超大显示的需求,如虚拟/增强显示和电子广告牌,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引起了广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LED 巨量转移 显示技术 全彩化
下载PDF
研究型大学必须改革本科教育以培养大批创新人才——兼谈“创新国家”的人力资源建设 被引量:28
8
作者 查建中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5,共12页
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巨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等教育,对此肩负着艰巨的责任。本文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揭示了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差距,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革战略。... 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巨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等教育,对此肩负着艰巨的责任。本文从经济转型升级时期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出发,揭示了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差距,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革战略。文中特别就研究型大学改革本科教育对于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重要性加以论述,并提出改革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项目的研究型学习 巨量创新人才培养 本科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Micro LED显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邰建鹏 郭伟玲 《照明工程学报》 2019年第1期18-25,共8页
Micro LED显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显示技术,相比于传统液晶显示技术、硅基液晶技术(LCOS)、OLED技术,以Micro LED技术为主的Micro LED显示有着响应速度快、自主发光、对比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首先介绍了Micro LED显示阵列的原理及结... Micro LED显示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显示技术,相比于传统液晶显示技术、硅基液晶技术(LCOS)、OLED技术,以Micro LED技术为主的Micro LED显示有着响应速度快、自主发光、对比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首先介绍了Micro LED显示阵列的原理及结构;然后介绍了Micro LED显示技术驱动方式、彩色化方案,最后介绍了其关键制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LED 微显示 驱动 尺寸效应 彩色化 巨量转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岩浆-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进辉 许蕾 +4 位作者 孙金凤 曾庆栋 赵亚楠 王浩 朱昱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01-1419,共19页
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强烈的破坏作用,诱发强烈的岩浆、构造、热事件,同时形成金等金属矿床.然而,克拉通破坏如何控制巨量金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已发表大量资料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 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强烈的破坏作用,诱发强烈的岩浆、构造、热事件,同时形成金等金属矿床.然而,克拉通破坏如何控制巨量金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已发表大量资料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华北东部中生代岩浆岩岩石组合、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金等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中生代盆地演化等最新资料,恢复了华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伸展量和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位移距离,确定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位置,重新构建了华北东部中生代金等金属矿床和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发现早中侏罗世期间,岩浆-成矿作用由东向西逐渐迁移,而160~140Ma之后则由西向东迁移,论证了华北东部中生代金等金属成矿与岩浆岩成岩之间的成因关系,岩浆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和成矿流体,阐明克拉通破坏与巨量岩浆-成矿作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提出侏罗纪期间华北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低角度俯冲,不仅在华北东部(乃至中国东部)形成了类似于南美安第斯型富含斑岩铜矿的大陆岩浆弧,而且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为早白垩世热液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由低变高,俯冲板块和俯冲带发生后撤,使华北克拉通东部发生强烈破坏,并形成巨量岩浆和金等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破坏 巨量金成矿 中生代岩浆作用 华北克拉通 深部动力学
原文传递
高度集成的μLED显示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严子雯 严群 +5 位作者 李典伦 张永爱 周雄图 叶芸 郭太良 孙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9-1317,共9页
微型发光二极管(μLED)是当今国际最前沿的显示技术之一,它一般指单个尺寸小于50μm的LED阵列。μLED相对于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寿命长、响应时间短、亮度高。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高度集成... 微型发光二极管(μLED)是当今国际最前沿的显示技术之一,它一般指单个尺寸小于50μm的LED阵列。μLED相对于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寿命长、响应时间短、亮度高。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高度集成显示,既包括像素密度远远高于常规显示技术的高PPI显示器件,也包括我们首次提出的集成了某些非显示元件的超大规模集成半导体信息显示器件(HISID)。在许多显示技术的指标上,μLED的性能都很优异。但是,由于μLED将常规LED器件的尺寸大大缩小,且往往密度提高,因此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和物理上的挑战,例如巨量转移技术、全彩化显示等,所以μLED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本文对高度集成μLED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首先对μLED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重点核心技术进行了分类研究和点评,最后对μ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应用前景做出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发光二极管(μLED) 驱动 巨量转移 全彩化 高度集成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巨量陆壳增生:综述 被引量:17
12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3 位作者 颉颃强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6-906,共41页
在对一些重点地区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岩石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作简要介绍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这一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 在对一些重点地区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2.6~3.0 Ga)岩石的空间分布、岩石类型和形成时代作简要介绍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这一时代花岗质岩石的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具有如下特征:(1)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在华北克拉通几乎连续分布,峰期为2.70~2.75 Ga;(2)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主要分布在东部古陆块、中部古陆块和南部古陆块中;(3)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侵入岩以英云闪长岩为主,存在奥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及其他类型岩石;(4)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表壳岩规模很小,零星分布于花岗质岩石中,岩石类型主要为变玄武质岩石,一些地区存在变质科马提岩、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5)2.6 Ga可作为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的界线;(6)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在Sr/Y-Y和La/Yb-Yb图中位于高压、中压和低压TTG分布区;除少量富钾花岗岩外,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岩石大都具有亏损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7)许多地区都具有类似地质特征,但一些地区显示出较大的独特性。新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认识:与全球其他许多典型克拉通类似,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是华北克拉通最重要的陆壳增生时期,主要区别是华北克拉通叠加了强烈的新太古代晚期岩浆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早期—中太古代晚期 华北克拉通 Nd-Hf-O同位素 TTG 陆壳巨量增生
下载PDF
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 被引量:12
13
作者 裴荣富 李进文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 ,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 ,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 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 ,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 ,通... 基于成矿“时间维”造就“空间维”的活动论新思维 ,提出了金属成矿省等级体制成矿概念 ,即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构造聚敛“场”、金属成矿“相”和矿“床”4个成矿等级在 1个金属成矿省内的成矿作用 ,及其随着地质历史演化进程 ,通过在一定地质时期的一定地质事件 ,促发 4个不同等级的成矿组成以一定规律发生耦合。不耦合者不成矿 ,一般耦合仅成一般规模矿床 ,最佳耦合导致巨量金属堆积 ,形成特大型矿床。文章以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北侧金属成矿省为例 ,通过成矿等级体制的有序耦合、耦合程度及其巨量金属堆积机制的研究 ,发现巨量金属的堆积是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内 ,由一定的地质事件激发常规成矿作用发生异常“引潮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属成矿省 等级体制成矿 巨量金属堆积 异常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华南陆块成矿元素巨量聚集与分布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学求 徐善法 +2 位作者 迟清华 刘雪敏 王玮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以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系统制作了华南陆块6个主要成矿元素(W、Sn、Au、Cu、Pb、Zn)1﹕250万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了这些元素巨量聚集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研究发现,华南三大成矿域... 以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系统制作了华南陆块6个主要成矿元素(W、Sn、Au、Cu、Pb、Zn)1﹕250万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了这些元素巨量聚集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研究发现,华南三大成矿域成矿元素的聚集各有特色,高温成矿元素W、Sn主要分布于华夏地块,与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矿系统密切相关,两元素有很好的套合关系,异常的核心部分包含全球最主要的南岭W、Sn金属成矿省;巨量Au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周边,有6处大规模聚集区,分别位于西秦岭、松潘、长江中下游、滇黔桂交界区、湘东-湘西、粤桂交界区;巨量Cu聚集区共5处,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西秦岭、三江、扬子陆块西南缘(以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区域为主体)和湘粤桂交界区;巨量Pb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西南缘和华夏地块中东部(粤桂湘交界区和东南沿海成矿带);巨量Zn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西南缘和粤桂湘交界区。这些成矿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元素的空间分布对于了解地质作用过程产生的巨量成矿物质聚集和就位机制,厘定分布范围和边界,聚焦找矿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 巨量聚集与分布 地质背景 华南陆块
下载PDF
Mini/Micro LED巨量转移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伟 赵甜甜 +3 位作者 刘强 韩邦成 牛萍娟 桑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9,共17页
对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 MT)方案和运动定位平台(Motion Positioning Platform, MPP)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根据芯片转移方式,将MT方案分为精准拾取-释放技术、自组装技术、滚轴转印技术、激光剥离技术,结合芯片转... 对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 MT)方案和运动定位平台(Motion Positioning Platform, MPP)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根据芯片转移方式,将MT方案分为精准拾取-释放技术、自组装技术、滚轴转印技术、激光剥离技术,结合芯片转移效率和良率,论述了国内外MT方案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平台支撑方式,详细介绍了机械构型、气浮构型、磁浮构型和混合构型的MPP结构及工作原理,考虑运动行程、运动定位精度等因素,比较了MPP性能的优劣。展望了MT方案和MPP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基于微孔液气双态介质的激光剥离MT和具备周向小角度修正以及轴向微高度调节能力的“机械+磁浮”混合构型MPP是Mini/Micro LED芯片转移技术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icro LED 巨量转移 运动定位平台 显示技术 转移良率
下载PDF
CNC系统巨量NC程序解释实现的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清平 张正勇 李作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73-675,共3页
介绍一种解决巨量NC程序和类似高级语言编写的NC程序的通用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系统的扩展内存来兼容解释巨量NC程序和类似高级语言编写的NC程序。
关键词 扩展内存 CNC系统 巨量NC程序 解释 数控加工
下载PDF
激光辅助MicroLED巨量转移技术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宁宁 杨彪 +5 位作者 陈福荣 胡金龙 余海洋 卞敬 段永青 黄永安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3-528,共16页
巨量转移是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颗微米尺度的MicroLED芯片从源基板精准转移到显示基板上的制造技术,在转移良率、精度和速率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成为制约新一代显示产品的技术瓶颈.基于激光-材料界面的相互作用已经发展了多种激光辅助转... 巨量转移是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颗微米尺度的MicroLED芯片从源基板精准转移到显示基板上的制造技术,在转移良率、精度和速率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成为制约新一代显示产品的技术瓶颈.基于激光-材料界面的相互作用已经发展了多种激光辅助转移技术,该种技术具有对器件损伤小、高度可选择性、响应快速高效等优势,目前成为极具潜力的巨量转移解决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巨量转移目前的技术实现方式和技术难点,随后评述了基于激光辅助的超薄微器件转移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激光辅助的基本原理、转移工艺过程和目前达到的技术水平,最后探讨了在MicroLED芯片巨量转移领域的发展前景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发光二极管 巨量转移 激光辅助转移 激光剥离 动态释放层
原文传递
特大型高层建筑板式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子子 《企业技术开发》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湖南株洲中鸿(时尚新天地)人和商业广场大厦,将转换层厚板分二次浇筑,形成迭合板,重点解决了荷载传递问题,浇筑大体积砼时,严密控制砼内外温差,使板式结构转换层支撑系统,稳定可靠。
关键词 模板支撑 巨量钢筋 大体积砼 温差控制
下载PDF
物理力学与纳米科技的多学科交叉——“物理力学与纳米科技的多学科交叉若干问题青年学者研讨会”介绍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泉水 冯西桥 +1 位作者 孟庆国 詹世革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2-149,共8页
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三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纳米尺度上,这些领域紧密关联,且物理、化学、力学、材料学、生物、微电子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在国家自然... 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三个重要研究领域.在纳米尺度上,这些领域紧密关联,且物理、化学、力学、材料学、生物、微电子学等学科的交叉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发起和支持下, “物理力学与纳米科技的多学科交叉若干问题青年学者研讨会”于2002年10月在北京召开.本文介绍了这次会议的召开背景和动机、31个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与会代表在学科交叉研究等方面的体会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力学 纳米科技 多学科交叉 巨量原子系统 纳米测试技术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震中喷发气、石的“爆烈式泥火山”场景——兼讨论地震的超临界水流体退相爆发成因 被引量:7
20
作者 曾明果 曾明果 +2 位作者 悦辉 符广 杨大雄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2期250-251,共2页
经多次现场核实,5.12汶川地震震中实为:有巨量喷发气、石的"爆烈式泥火山"伴大地震—巨量黑烟喷发和成千万m3灰砂夹巨石千米抛射,同时引发烈度Ⅺ级的Ms8.0大地震。震中的此场景显然不能用传统构造运动成因自圆其说。汶川大地... 经多次现场核实,5.12汶川地震震中实为:有巨量喷发气、石的"爆烈式泥火山"伴大地震—巨量黑烟喷发和成千万m3灰砂夹巨石千米抛射,同时引发烈度Ⅺ级的Ms8.0大地震。震中的此场景显然不能用传统构造运动成因自圆其说。汶川大地震只能是地内超临界水流体(简称SCW)退相爆发成因:地震带地下(10—20)km深处,汇聚了巨量SCW(H20-CO2—空气—CH4体系)流体,当其首先上窜到震中莲花心沟下方,减压至临界点(Pc=22.1Mpa)时,瞬间爆发退相,放出能量巨大和体积膨胀千倍的气体,爆发炸碎孕震库上方围岩,造成龙门山断裂带瞬间释放能量,形成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震中场景 巨量气石喷发 “爆烈式泥火山” 地内超临界水流体 退相爆发 地震成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