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2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桉芽器官离体培养与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石大兴 石轶松 +2 位作者 王米力 曾平安 刘碧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了以巨桉 (Eucalyptusgrandis)优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 ,对培养过程中新芽及丛生芽的发生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试验 ,确定了巨桉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 :(1 )初代培养基 :S +BA0 ... 研究了以巨桉 (Eucalyptusgrandis)优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 ,对培养过程中新芽及丛生芽的发生类型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试验 ,确定了巨桉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 :(1 )初代培养基 :S +BA0 5mg·L- 1 +NAA0 0 5mg·L- 1 +蔗糖 3 % ;(2 )丛生苗诱导培养基 :S +BA1 0mg·L- 1 +NAA0 0 5mg·L- 1 +蔗糖 3 % ;(3 )有效苗诱导培养基 :S+BA0 5mg·L- 1 +NAA0 1mg·L- 1 +生物素 2 0 +蔗糖 4% ;(4 )壮苗培养基 :MS(铁盐、有机物 1 5倍 ) +蔗糖 4% ;(5 )生根培养基 :1 2MS +ABT生根粉 (1号 ) 1 0mg·L- 1 +蔗糖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繁体系 芽器官 离体培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巨桉种源试验及其在我国适生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44
2
作者 王豁然 阎洪 周文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11-419,共9页
1987年在福建省长泰县和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我国首次系统巨桉种源试验。参试种源来自澳大利亚的巨桉自然分布区、巴西的人工林和南非种子园。 当巨桉林龄18个月时,长泰试验点平均高4.51m,胸径4.2cm,种源间差异均不显著;琼海试验点平均高... 1987年在福建省长泰县和海南省琼海县进行了我国首次系统巨桉种源试验。参试种源来自澳大利亚的巨桉自然分布区、巴西的人工林和南非种子园。 当巨桉林龄18个月时,长泰试验点平均高4.51m,胸径4.2cm,种源间差异均不显著;琼海试验点平均高4.45m,胸径3.6cm,种源间差异显著。地点间平均树高几乎相同,但胸径差异显著。试验发现,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明显。巨桉的种群变异可能是不规则的。 应用GENSTAT统计程序进行的生物气候预测分析表明,巨桉在我国的适生范围大致始于温州,沿海岸与南岭平行至黔桂边界,向南经雷州半岛至海南岛东南,以及川、滇境内的一些不连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适应区划
下载PDF
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王鹏良 吴双成 +3 位作者 杨利平 王华宇 陈乃明 张照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83-1592,共10页
该文针对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选取其中长于300 nt且以AUG为起始密码子的43个非重复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onW1.4.2软件分析巨桉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表明:第3位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27.97%;ENC的变化范围为39.49~6... 该文针对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选取其中长于300 nt且以AUG为起始密码子的43个非重复基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donW1.4.2软件分析巨桉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果表明:第3位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27.97%;ENC的变化范围为39.49~61.00,平均为47.04;RSCU>1的密码子有31个,其中29个以A/U结尾;中性分析显示,GC12与GC3无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性水平;ENC-plot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落在曲线上或附近;对应分析表明第1轴的贡献率为17.68%,第2轴的贡献率为11.49%,第3轴、第4轴的贡献率分别为8.00%和5.76%,前4轴累计贡献率达42.93%,第1轴与GC、ENC、CAI达到极显著相关。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巨桉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偏好较弱,密码子第3位偏好以A或U结尾,选择和突变在巨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中起相对均衡的作用,最终确定UUG、CUU、GUU、UCC、UCA、ACA、UAU、UAA、CAU、AAU、AGA和GGA 12个高频高表达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这为转化叶绿体基因密码子优化,提高表达效率和改良巨桉目标性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下载PDF
巨桉根系和根系土壤化感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晗光 张健 +2 位作者 杨婉身 黄乾明 邹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研究了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浸提巨桉根系及其根系土壤,并用GC-MS检测其成分.用该法鉴定出根系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蒽醌、芳香酸酯、含N的萘杂环等9类29种有机成分;根系土壤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芳香酸酯、... 研究了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浸提巨桉根系及其根系土壤,并用GC-MS检测其成分.用该法鉴定出根系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蒽醌、芳香酸酯、含N的萘杂环等9类29种有机成分;根系土壤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芳香酸酯、烯酸酯、内酯、氰等8类22种有机成分.证明了根系及其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表明了化感作用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根系和根系土壤中有17个相同化学成分,可推测土壤的这些化感成分可能来自巨桉的根系分泌物,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根系土壤 化感物质 GC-MS
下载PDF
巨桉凋落叶分解对菊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6
5
作者 吴秀华 胡庭兴 +5 位作者 杨万勤 陈洪 胡红玲 涂利华 泮永祥 曾凡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菊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A1(30g·pot-1)、A2(60g·pot-1)、A3(90g·pot-1)和对照(CK)4个凋落叶水平,将各处理的凋落叶分别与12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菊苣.待A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菊苣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A1(30g·pot-1)、A2(60g·pot-1)、A3(90g·pot-1)和对照(CK)4个凋落叶水平,将各处理的凋落叶分别与12kg土壤混合后装盆,播种菊苣.待A3处理植株的第3片真叶完全展开后测定菊苣光合生理指标及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明显抑制了菊苣生物量积累、叶面积的增加及光合色素的合成,且随着凋落叶施入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大;菊苣叶片胞间CO2浓度增加,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随土壤中凋落叶含量的增加,除CO2补偿点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光响应和CO2响应的特征参数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与对照差异显著.巨桉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其化感物质逐步释放并作用于受体植物,抑制其光合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降低其环境适应能力,从而抑制菊苣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菊苣 化感 光合作用 农林复合系统
原文传递
巨桉种源引种选择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胡天宇 李臣坤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44-49,共6页
用巨桉自然分布区两大地理种群种源和巴西人工林选择出的2个种批号进行巨桉种源引种选择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观测,反映出种源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不规律。综合多个性状因子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在生长量、干形、... 用巨桉自然分布区两大地理种群种源和巴西人工林选择出的2个种批号进行巨桉种源引种选择试验。经过几年的栽培观测,反映出种源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不规律。综合多个性状因子选择出4个优良种源,在生长量、干形、长势、适应性、林分的稳定性等方面比其它参试种源优良。入选种源平均单株蓄积比其它种源平均单株蓄积大2294%,比对照(四川大叶桉)平均单株材积大8131%。为巨桉栽培中种子的调进和改良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引种
下载PDF
四川省巨桉生长状况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小红 胡庭兴 +1 位作者 李贤伟 黄从德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本文使用气候分析法提出了巨桉在四川省的适生区和最适生区。通过巨桉栽培区生长调查表明 :巨桉的适应性强 ,影响其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水热条件和土壤肥力 ;在四川省的西南。
关键词 引种 适应性 土壤肥力 气候分析法 水热条件 生长发育 四川
下载PDF
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41
8
作者 谢贤健 张继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79,共5页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 选择3年生巨桉纯林、巨桉+粮食作物、巨桉+果树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农耕地作为对照,运用标准化平均质量直径及分形理论,分析不同巨桉人工林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分形维数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的变化顺序为农耕地>林粮>巨桉纯林>林果,农耕地与不同林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差异显著,农耕地在退耕成巨桉人工林后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3种林地模式与农耕地比较有效磷、容重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林地覆盖增强了土壤的紧实度;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为大团聚体的含量,而其他因素影响不显著;分形维数与<0.25mm团聚体含量、容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1~2mm团聚体含量、平均质量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越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团聚体的分形维数值能反映土壤性质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分形维数特征的研究可以定量揭示不同巨桉模式下土壤质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分形维数
下载PDF
耐寒桉树树种及种源引种试验 被引量:36
9
作者 黄德龙 黄秀美 +4 位作者 吴载璋 陈洪坤 陈振泉 陈宇 刘美利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6期18-21,共4页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 1996年引种栽培的 9种耐寒桉树连续 6a的试验观测 ,结果表明 :巨桉、邓恩桉具有耐寒、速生、丰产等优良特性 ,可作为永安市及福建省冷凉地区发展桉树短轮伐期用材林主栽树种推广。
关键词 耐寒 树种选择 邓恩 种源 引种
下载PDF
巨桉林草间作模式中牧草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闯 胡庭兴 +3 位作者 李强 李仁洪 谢财永 吴小山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58-65,共8页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 在不同郁闭度巨桉林下间作鸭茅、多年黑麦草和扁穗牛鞭草,对3种牧草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日进程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并探讨各牧草在不同郁闭度的巨桉林分下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3种牧草的叶绿素(Chl)含量增大,间作下牧草的Chl含量和叶绿素b(Chlb)都高于对照(CK),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叶绿素a/b(Chla/Chlb)值随郁闭度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2)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鸭茅和多年黑麦草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先增加后下降,下降时的林分郁闭度为0.60;鸭茅和多年黑麦草Fv/Fm值大于扁穗牛鞭草,但在间作条件下其Fv/Fm值增加程度小于扁穗牛鞭草;3)3种牧草在对照和间作条件下的光合日进程都是单峰曲线;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3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42时,其日平均净光合速率(Pn)都高于对照,间作条件下扁穗牛鞭草的Pn低于对照;4)扁穗牛鞭草对照的生物量最高,随着林分郁闭度的增加,其生物量逐渐减小,但在不同郁闭度下的生物量均比其他牧草对应郁闭度下的生物量高,在郁闭度为0.56时,扁穗牛鞭草生物量仍大于其他牧草的最大生物量。从总体来看,3种牧草对弱光环境的响应方式不同,鸭茅和多年黑麦草主要表现在提高Chlb含量,而扁穗牛鞭草主要表现在提高Fv/Fm值,3种牧草的耐荫性为鸭茅>多年黑麦草>扁穗牛鞭草。鸭茅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54时,多年黑麦草在林分郁闭度小于0.34时,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表明适度的遮荫有助于提高这2种牧草的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间作 郁闭度 叶绿素 叶绿素荧光 光合速率 生物量
下载PDF
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Ⅰ)——物种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礼清 张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通过对四川盆周山地巨桉栽培区内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分析了巨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初步揭示了巨桉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栽培
下载PDF
巨桉种源/家系引种试验 被引量:33
12
作者 邱进清 兰贺胜 +1 位作者 谢国阳 黄德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17-521,共5页
对 2 0 2个澳大利亚巨桉种源 /家系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家系的生长量、冻害等级、干形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同时综合评选出速生、抗寒、干形良好的巨桉优良家系 16个 ,4 .5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达 9.7m、10 .... 对 2 0 2个澳大利亚巨桉种源 /家系引种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家系的生长量、冻害等级、干形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同时综合评选出速生、抗寒、干形良好的巨桉优良家系 16个 ,4 .5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平均生长量分别达 9.7m、10 .4cm、0 .0 35 9m3 ,年均生长量达 2 .3m、2 .2cm、0 .0 0 80m3 ,分别比CK1(巨桉 )提高 2 0 .9%、2 1.3%、6 1.7% ,比CK2 (尾巨桉 )分别提高 38.7%、4 2 .6 %、12 4 .3% ;遭受持续 8d历史低温- 7℃ ,平均冻害等级Ⅱ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家系 引种 试验 种质资源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钟宇 张健 +3 位作者 杨万勤 吴福忠 冯茂松 陈小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 为了了解紫花苜蓿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化感作用的响应,采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生长在不同水分[75%,55%,40%和30%田间持水量(FC)]条件下的巨桉幼树叶片水浸液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均对紫花苜蓿表现出明显的化感作用。巨桉叶片水浸液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指数,且随着巨桉生长土壤水分的减少,降低作用增强。生长在较差水分(40%和30%FC)条件下的巨桉,其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显著抑制紫花苜蓿幼苗生长,但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种子发芽;而生长在较好水分(75%和55%FC)条件下的巨桉,其低浓度叶片水浸液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生长,高浓度叶片水浸液提高了种子发芽率。高浓度巨桉叶片水浸液降低了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另外,紫花苜蓿对巨桉叶片水浸液处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性。紫花苜蓿对巨桉化感作用的这些响应特征表明紫花苜蓿可以作为巨桉林下植被优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化感作用 林草复合 水分条件
下载PDF
用细胞膜脂脂肪酸成分分析法筛选抗寒巨桉种源 被引量:22
14
作者 孙汉洲 赵芳 李志辉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59-62,共4页
为了选育抗寒性好的巨桉品种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巨桉 12个种源的 80个家系样品的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成分 .采用 KOH-CH3OH-BF3酯化、硅胶脱色和程序升温的方法 ,将细胞膜中的主要脂肪酸——棕榈酸 ( 16∶ 0 )、棕榈油酸 ( 16∶ 1)... 为了选育抗寒性好的巨桉品种 ,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巨桉 12个种源的 80个家系样品的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成分 .采用 KOH-CH3OH-BF3酯化、硅胶脱色和程序升温的方法 ,将细胞膜中的主要脂肪酸——棕榈酸 ( 16∶ 0 )、棕榈油酸 ( 16∶ 1)、硬脂酸( 18∶ 0 )、油酸 ( 18∶ 1)、亚油酸 ( 18∶ 2 )和亚麻酸 ( 18∶ 3 )完全分离 .运用归一化方法得出了上述各种脂肪酸含量 .通过对 IUFA分析 ,筛选出了抗寒性好的 18,14,3 9,3 8,2 6,3 5 ,3 6,3 7八个家系品种和抗寒性差的 2 ,80 ,5 8,5 1,70 ,68,62 ,67,60九个家系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性 种源 细胞膜脂肪酸成分
下载PDF
耐寒性桉树早期选择 Ⅲ.巨桉种源和家系膜脂肪酸组成、含量与抗寒性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志辉 汤珧华 +1 位作者 孙汉洲 左海松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80-85,共6页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巨桉 12个种源 8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细胞膜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 .结果表明 :巨桉茎叶中膜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棕榈酸 ( 16∶ 0 )、棕榈油酸 ( 16∶ 1)、油酸 ( 18∶ 1)、亚油酸 ( 18∶ 2 )和亚麻酸 ( 18∶ 3 ) ;不饱和... 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巨桉 12个种源 8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细胞膜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 .结果表明 :巨桉茎叶中膜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是棕榈酸 ( 16∶ 0 )、棕榈油酸 ( 16∶ 1)、油酸 ( 18∶ 1)、亚油酸 ( 18∶ 2 )和亚麻酸 ( 18∶ 3 ) ;不饱和脂肪酸指数 ( IUFA)能较好地反映巨桉家系抗寒性的相对强弱 .生长性状和 IUFA值在种源和家系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IUFA值与纬度相关性显著 ,与其它因素关系不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抗寒性 细胞膜脂肪酸 早期选择
下载PDF
不同肥料等养分量施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宝福 《河北林果研究》 2001年第3期219-225,共7页
闽南山地尾叶桉、巨桉施用等养分量不同肥料品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有效养分量相等的情况下 ,施用不同氮肥、磷肥品种对桉树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较大。磷肥选用钙镁磷肥作基肥 ,氮肥以尿素作追肥并多次施用 ,有利于促... 闽南山地尾叶桉、巨桉施用等养分量不同肥料品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有效养分量相等的情况下 ,施用不同氮肥、磷肥品种对桉树生长、生物量积累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较大。磷肥选用钙镁磷肥作基肥 ,氮肥以尿素作追肥并多次施用 ,有利于促进林木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效率、协调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平衡 ,从而促进林木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经济效益显著。说明在闽南山地 ,利用以上施肥方式是培育桉树速生丰产林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养分量 肥料品种 尾叶 施肥试验 闽南 磷肥 氮肥 速生丰产林
下载PDF
不同种源巨桉生长与材性变异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豁然 柴修武 +3 位作者 郑勇奇 臧道群 方玉霖 王维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不同种源巨桉生长与材性变异王豁然,柴修武,郑勇奇,臧道群,方玉霖,王维辉关键词巨桉,种源,材性变异在我国南方,巨按(EucalyptusgrandisW.HillexMaiden)是生长最快的桉树之一,现已被选作世界... 不同种源巨桉生长与材性变异王豁然,柴修武,郑勇奇,臧道群,方玉霖,王维辉关键词巨桉,种源,材性变异在我国南方,巨按(EucalyptusgrandisW.HillexMaiden)是生长最快的桉树之一,现已被选作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的主要树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源 材性变异
下载PDF
巨桉无性系间生长性状、材性变异规律及优良无性系选择 被引量:21
18
作者 吴义强 罗建举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42-48,共7页
巨桉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纸浆用材树种之一 .为揭示其无性系间的生长和材性指标的变异规律 ,为桉树的林木改良、定向培育及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对广西东门林场巨桉 8个无性系生长和材性指标进行了全面测定 ,用数理统计... 巨桉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纸浆用材树种之一 .为揭示其无性系间的生长和材性指标的变异规律 ,为桉树的林木改良、定向培育及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对广西东门林场巨桉 8个无性系生长和材性指标进行了全面测定 ,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同时用综合评选法筛选优良无性系 .结果表明 ,巨桉 8个无性系间的主要生长性状和材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 1% ) ,无性系间同一解剖指标平均值的径向变异趋势基本相同 ,变异规律与无性系内株间的相似 ;初步筛选出 G5 0和 G5 2为巨桉的两个优良无性系 .同时也强调了今后在进行林木改良时 ,要兼顾生长和材性两方面指标 ,既要重视无性系间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状 无性系筛选 材性变异
下载PDF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朱天辉 张健 +2 位作者 胡庭兴 李贤伟 刘应高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真菌 演替
下载PDF
巨桉与5种木本植物幼树的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28
20
作者 胡红玲 张健 +3 位作者 万雪琴 陈洪 易万洋 周永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73-3882,共10页
巨桉因生长迅速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用于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但其蒸腾耗水状况与其他常见或乡土树种存在怎样的差异,大面积种植是否会改变栽培区原有的水分平衡,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巨桉与其... 巨桉因生长迅速且经济效益高,在我国南方被广泛用于营造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但其蒸腾耗水状况与其他常见或乡土树种存在怎样的差异,大面积种植是否会改变栽培区原有的水分平衡,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巨桉与其他5种木本植物在不同光强、温度、湿度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用称重法测定了参试植物载叶量、生物量和耗水量,并对这些树种的蒸腾耗水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同环境条件下,巨桉的Tr最大,WUE最低,单位质量耗水量最多,单株蒸腾耗水量远高于其他树种,其明显较大的叶面积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其Pn仅次于杨树,生物量积累最大,因此为高光合、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植物。(2)阔叶树种的Pn和Tr明显高于针叶树种,而WUE低于针叶树种。(3)环境因子(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对植物Pn、Tr和WUE的影响较大,其中Pn主要受光照强度影响,Tr对湿度最为敏感,一般情况下WUE随湿度的增大而升高。在试验设置的温度范围(24—32℃)内,光合作用变化幅度不大。光照强度800μmol.m-.2s-1和温度28℃最有利于参试植物的光合作用。(4)巨桉等速生树种较强的光合作用使其生长迅速,固碳潜力大,但其高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意味着在栽培区替代原有植被进行大规模造林时,可能会消耗更多的水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发展巨桉人工林时应选择水分条件好的区域(尤其是年降雨量充沛且季节间分配相对均匀的地区),并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性 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