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生活的巨大容器——中国城市语境中的“巨构形式”理论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孟蓉 吴中平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中国,许多大体量建筑往往陷入肤浅、浮夸的形象设计,巨大威严的体量带来了距离感和压迫感,建筑缺少对城市生活的关注。而巨构形式理论主张以建筑形成巨大的水平性公共空间介入城市肌理,为城市生活提供巨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章试图通... 在中国,许多大体量建筑往往陷入肤浅、浮夸的形象设计,巨大威严的体量带来了距离感和压迫感,建筑缺少对城市生活的关注。而巨构形式理论主张以建筑形成巨大的水平性公共空间介入城市肌理,为城市生活提供巨大的公共活动场所。文章试图通过对比巨构形式理论与相关术语,归纳巨构形式理论的核心特征,以厘清其理论意涵及本质特征,并结合国内相关案例,试图发掘巨构形式理论在中国的现实价值,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构形式 建筑与城市 城市公共空间 大体量建筑
下载PDF
论西方关于城市与建筑关系理论的演变
2
作者 刘刊 孙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建筑学理论特别是对城市与建筑关系的理解形成一种包罗万象、百花齐放的文化现象。从柯林.罗的《拼贴城市》、到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再到弗兰姆普敦的《千年七题:一个不合时宜的宣言》、MVRDV的《阅读MVRDV... 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建筑学理论特别是对城市与建筑关系的理解形成一种包罗万象、百花齐放的文化现象。从柯林.罗的《拼贴城市》、到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再到弗兰姆普敦的《千年七题:一个不合时宜的宣言》、MVRDV的《阅读MVRDV》、斯坦.艾伦的《点+线》。引用了各篇著作的理论性观点并加以思考串联,纵览在不同时期理论家或实践者在建筑和城市相关问题上的认识变化,并研究这种思想流变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流变 城市与建筑 巨构形式 场域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