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南地区古元古代双岔巨斑状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明春 陈斌 闫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3-1588,共16页
双岔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活动带内,岩性主要为巨斑状石榴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1890±21Ma。岩石A/CNK>1.1属于强过铝质岩石,CaO/Na2O>0.3,微量元素显示Nb、Ta、Sr、Ti... 双岔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活动带内,岩性主要为巨斑状石榴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1890±21Ma。岩石A/CNK>1.1属于强过铝质岩石,CaO/Na2O>0.3,微量元素显示Nb、Ta、Sr、Ti、P的亏损,指示与弧岩浆的亲缘性。全岩同位素特征是:εNd(t)=-4.7^-4.1,ISr值介于0.7050~0.7110,εHf(t)值变化范围为-3.5~2.2,与~2.17Ga条痕状花岗岩和变粒岩-浅粒岩在1890Ma时的同位素组成大致吻合,指示其源岩应主要为成熟度较低的变质砂岩,主要源区为条痕状花岗岩和变粒岩-浅粒岩。双岔花岗岩具有较低的SiO 2含量(<71%),较高的FeO T+MgO+TiO 2含量(除SC-1外都大于4%),较低的Sr/Y和(La/Yb)N比值及较高的Rb/Sr比值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源岩可能有部分变质玄武岩卷入。Nd同位素模拟结果显示双岔巨斑状花岗岩的源岩中可有20%~30%的变质玄武岩。部分样品的Rb/Sr、Rb/Ba比值特征与泥质原岩相似,显示源区也有少量的泥质岩。岩石低的Al2O3/TiO 2比值及变质熔融残余的石榴石和夕线石,说明岩浆形成于高温中压环境,上涌的软流圈加热地壳使源岩发生部分熔融,是辽吉活动带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标志着辽吉带古元古代造山作用的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吉活动带 后碰撞 花岗岩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巨斑状花岗岩条件下TBM大直径盘形滚刀磨耗规律 被引量:13
2
作者 杜立杰 纪珊珊 +3 位作者 左立富 孔海峡 许金林 杜彦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74-2978,共5页
以我国首次采用20英寸滚刀的东北某特长隧道TBM工程为背景,基于8.5 m直径TBM现场实际掘进4 167 m获取的刀具磨耗数据,对刀盘不同刀位刀具磨损规律以及刀具磨损与围岩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刀盘中心到边缘的刀位不同,刀具... 以我国首次采用20英寸滚刀的东北某特长隧道TBM工程为背景,基于8.5 m直径TBM现场实际掘进4 167 m获取的刀具磨耗数据,对刀盘不同刀位刀具磨损规律以及刀具磨损与围岩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刀盘中心到边缘的刀位不同,刀具磨损速度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在抗压强度80~130 MPa巨斑状花岗岩条件下,面刀每延米磨损量为0.025 mm,每把面刀可掘进长度634 m;刀具磨损与围岩类别及磨蚀性存在很大相关性,随着围岩节理裂隙增多和岩石磨蚀指数降低,刀具磨损和消耗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石隧道掘进机(TBM) 花岗岩 盘形滚刀 磨耗
下载PDF
冀北康保芦家营巨斑状花岗岩: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3
3
作者 牛腾 倪志耀 +3 位作者 孟宝航 潘登 胡军亮 田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503,共18页
以冀北康保芦家营巨斑状花岗岩为对象,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构造属性、形成时代,进而为华北克拉通北缘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巨斑状花岗岩体主要出露在康保芦家营、小英图及永... 以冀北康保芦家营巨斑状花岗岩为对象,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构造属性、形成时代,进而为华北克拉通北缘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巨斑状花岗岩体主要出露在康保芦家营、小英图及永德堂一带,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侵位于中元古代化德群之中,而后又被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体所侵入。花岗岩体的岩性单一,为片麻状-弱片麻状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以含有许多不等量且个体粗大(较大者可达5~10 cm,多数在3~5 cm)、呈板柱状或眼球状产出的微斜长石巨斑(可有少量斜长石巨斑)及黑云母成团分布为特征。巨斑状花岗岩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A 2亚类)的地球化学属性,形成于陆缘裂谷(裂陷槽)的构造环境,可能属于中-上地壳钙碱性花岗质岩石部分熔融、冷凝结晶形成的板内花岗岩。巨斑状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235±7.9)Ma,表明其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应该是华北克拉通北缘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的地质记录,可与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的1.3~1.2 Ga B.P.基性岩墙群相对应。从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来看,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1.3~1.2 Ga B.P.伸展-裂解事件应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最后一次裂解有关,是华北克拉通对哥伦比亚超大陆晚期裂解事件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裂陷槽 中元古代晚期 花岗岩 冀北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中部冈塘错花岗岩体中环带条纹钾长石巨斑晶的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锋 王根厚 安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09-1318,共10页
冈塘错花岗岩体是分布于西藏双湖角木日地区的一套晚三叠世酸性侵入岩。于2008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中首次发现该岩体中的中粗粒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巨斑晶为环带条纹钾长石。主要描述了该岩体中环带条纹钾长石巨斑晶的矿... 冈塘错花岗岩体是分布于西藏双湖角木日地区的一套晚三叠世酸性侵入岩。于2008年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中首次发现该岩体中的中粗粒巨斑状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巨斑晶为环带条纹钾长石。主要描述了该岩体中环带条纹钾长石巨斑晶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利用电子探针详细分析了环带条纹钾长石巨斑晶从核部到边缘的成分变化特征,运用二长石温度计简单地计算了斑晶的结晶温度。根据斑晶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和结晶温度,结合岩体的岩石学、地质学特征,初步确定该岩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冈塘错地区 花岗岩 环带条纹钾长石 温度
下载PDF
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地区新元古代巨斑状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忠 安春杰 +2 位作者 邵军 孟二根 张明 《地质与资源》 CAS 2005年第3期187-191,共5页
莫尔道嘎地区巨斑状碱长花岗岩是额尔古纳地块最早的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巨斑状碱长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确定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属同碰撞期陆壳改造型钙碱性花岗岩.认为自新元古代开始,额尔古纳地块进入了强烈... 莫尔道嘎地区巨斑状碱长花岗岩是额尔古纳地块最早的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巨斑状碱长花岗岩的地质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确定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属同碰撞期陆壳改造型钙碱性花岗岩.认为自新元古代开始,额尔古纳地块进入了强烈碰撞增生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长花岗岩 同碰撞期 新元古代 额尔古纳地块 莫尔道嘎地区
下载PDF
蒙古国东南部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志华 张宝林 +2 位作者 沈晓丽 贾文臣 黄雪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6-787,共12页
巨斑状二长花岗岩是蒙古洋板块早古生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花岗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揭示蒙古洋板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蒙古国东南部出露的巨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的LA-ICP-MS法定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 巨斑状二长花岗岩是蒙古洋板块早古生代晚期重要的岩浆记录,其花岗岩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于揭示蒙古洋板块该时期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有重要意义。对蒙古国东南部出露的巨斑状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的LA-ICP-MS法定年,获得锆石U-Pb年龄为(454.3±3.8)Ma,表明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花岗岩具高硅特征,其SiO2质量分数为69.82%~75.16%,A12O3质量分数为12.91%~14.49%,Na2O/K2O为0.60~0.77,过铝质,其铝饱和指数为1.11~1.22,Mg#指数为39~44;稀土元素总量为(43.47~158.11)×10-6,稀土元素分布型式为具有明显负铕异常的"燕型"曲线(δEu=0.26~0.4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中,Rb、Th、U、K、Zr、Hf和轻稀土元素(如La、Ce、Nd和Sm等)富集,Ba、Sr、P和Ti等元素强烈亏损,Nb和Ta具有中等—弱亏损特点;143 Nd/144 Nd初始比值较高(0.512 449~0.512 507),平均为0.512 477;εNd(t)为0.2~1.3,均为正值。主量、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巨斑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向后造山构造体制转换过渡的伸展大地构造环境背景之下。伸展构造和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很可能是形成花岗岩的2个最主要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林口建堂地区巨斑状二长花岗岩研究
7
作者 宫智凯 张巍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年第10期49-49,共1页
林口建堂中地区巨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巨斑状细—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属钠质的过铝质的钙性岩石系列,其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特征与大陆地壳的稀土曲线形态较相似或相近,成因类型为幔涌底劈作用原地重熔成因的花岗岩,时代确定为中寒... 林口建堂中地区巨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巨斑状细—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属钠质的过铝质的钙性岩石系列,其稀土配分模式总体特征与大陆地壳的稀土曲线形态较相似或相近,成因类型为幔涌底劈作用原地重熔成因的花岗岩,时代确定为中寒武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钠质 过铝质 钙性 幔涌底劈 原地重熔 中寒武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