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的巨丽形态──汉赋美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功正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7-83,共7页
关键词 汉赋 美学 赋家 《七发》 司马相如 《天子游猎赋》 扬雄 子虚 审美理想
下载PDF
论中国早期美学的丽、巨丽与悲丽——以战国至汉武帝为中心
2
作者 刘成纪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4-34,共31页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美”来指称人的普遍审美经验,但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庞大的审美家族的组成部分,并不能有效解释相关经验的差异化,甚至异质性。比如在“美”与“丽”之间,丽在所指对象的数量和体量上,均超出... 在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史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美”来指称人的普遍审美经验,但事实上,它只是一个庞大的审美家族的组成部分,并不能有效解释相关经验的差异化,甚至异质性。比如在“美”与“丽”之间,丽在所指对象的数量和体量上,均超出了一般的美,两者不可浑言。以此为背景看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美学,虽然诸子仍在捍卫传统价值,但传统以美为核心的伦理模式已失去影响,而进入好多、好大的欲望时代。与此相应,“丽”与“巨丽”成为这一漫长历史区间的主导词,“悲丽”则揭示了这一审美潮流内在的脆弱和荒诞性。可以认为,中国战国至汉武帝时期的美学,是游离于礼乐传统之外的异质形态,它摆荡在欲望和情感之间,求丽构成了它的本质,巨丽和悲丽是其两极化的展开形式。西汉武帝之后,中国美学逐步向儒家伦理模式回归,但此前被丽及其变体形塑的审美风尚,已经占据了中国历史近400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差异化 战国美学 秦汉美学
原文传递
“以大为美”是对“巨丽”的误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熊伟业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4-177,共4页
"以大为美"是闻一多先生在欣赏《天问》时的感想,后人作为汉赋甚至汉代艺术的审美观念而广为引用。"巨丽"一词所指并不是"以大为美",作者本人以及先秦两汉也未有"以大为美"的意识,历代几乎都在... "以大为美"是闻一多先生在欣赏《天问》时的感想,后人作为汉赋甚至汉代艺术的审美观念而广为引用。"巨丽"一词所指并不是"以大为美",作者本人以及先秦两汉也未有"以大为美"的意识,历代几乎都在"极丽、壮丽"意义上使用"巨丽"一词。"以大为美"是对"巨丽"注解的误读。以大赋为代表的汉赋的审美观念,应以"繁类以成艳"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大为美 误读
下载PDF
上海B股、基金周行情表
4
《股市动态分析》 2004年第48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上海B股 行情表 人民币 今典 三补 股价 空理 生粉 安顺
下载PDF
从鼓舞主义到巨丽主义:美术视域下的理论阐释及艺术表达
5
作者 徐晋 《人文天下》 2024年第5期81-86,共6页
文章提出并定义了鼓舞主义与巨丽主义,论述了鼓舞主义与巨丽主义的基本概念与艺术表达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演化关系。鼓舞主义是一种以正面鼓动为形式的艺术思想或创作运动,主要通过正面内容的创作来传达美好愿景,避免使用负面内容刻画... 文章提出并定义了鼓舞主义与巨丽主义,论述了鼓舞主义与巨丽主义的基本概念与艺术表达方式,以及二者之间的演化关系。鼓舞主义是一种以正面鼓动为形式的艺术思想或创作运动,主要通过正面内容的创作来传达美好愿景,避免使用负面内容刻画主体形象。鼓舞主义的重要具化形式是巨丽主义,即通过超常规的巨大时空跨度表达极其震撼的艺术效果。鼓舞主义及巨丽主义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突出表现为对正面形象的夸张表达、对负面形象的直接拒绝;艺术目标是通过听觉、视觉与思想层面的巨大正面影响,提升情绪、振奋士气、传播希望,以激发人民憧憬未来、定义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舞主义 主义 正面展示 美术表达
下载PDF
汉大赋美学品格的得与失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庆元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3-50,共8页
汉大赋以巨丽为美 ,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密切的联系 ;汉代的物质文明为大赋提供了描述对象 ;以巨丽为美是汉人审美的时代风尚。以巨丽为美 ,离不开铺陈、想象、夸饰等艺术思维活动和艺术表现手法。汉大赋所表现的恢宏气度 ,是后世... 汉大赋以巨丽为美 ,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密切的联系 ;汉代的物质文明为大赋提供了描述对象 ;以巨丽为美是汉人审美的时代风尚。以巨丽为美 ,离不开铺陈、想象、夸饰等艺术思维活动和艺术表现手法。汉大赋所表现的恢宏气度 ,是后世文学作品难于企及的 ;汉大赋作家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批有意识、自觉追求文章华丽的群体。大赋的说教成分某种程度上损害了作品巨丽之美的和谐。其结构未免过于单调或失于生硬 ,铺陈有时过于繁琐 ,连边字用得太多 ,行文少变化 ,夸饰失当 ,美感也受到影响。六朝以后的赋作 ,虽然克服汉大赋的某些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大赋 美学品格 司马相如 司马迁 功利主义 之美 审美情趣 《汉书·艺文志》 文心雕龙 艺术表现手法
下载PDF
《子虚赋》、《上林赋》:大一统思想的文学阐释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春海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4-86,共3页
《子虚赋》、《上林赋》以文学的形式,客观地阐释了汉代鼎盛时期走向大一统的历史必然。主要表现在赋中的"巨丽之美"的描绘和讽谕的意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与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思想异曲同工。
关键词 《子虚赋》 《上林赋》 讽谕 之美 大一统
下载PDF
试论汉大赋的美学特征及其悖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龙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5-98,共4页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 汉大赋是西汉一代的文学代表,它显明的美学特征是它的巨丽之美。但是在这个美学特征的背后,汉大赋却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悖论:一是巨丽之美不断地冲击、弱化着汉大赋的社会功利目的;二是由于汉大赋过分追求巨丽之美,极大地损伤了它作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这两个悖论的并行,导致了汉大赋在文学领域内主导地位的丧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特征 汉大赋 悖论 审美价值 社会功利性
下载PDF
中小企业板块一周行情表
9
《股市动态分析》 2004年第45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小企业 行情表 户门 类图 垂重 圣墓 网门 垂垂 口门
下载PDF
巨商的瞬间
10
作者 赵富林 《中国房地产业》 1994年第11期8-8,共1页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经营总公司成立十一载,完成开发量40亿元,竣工房屋500余万平方米,开发建成了华侨村、西罗园等30多个住宅小区。
关键词 总公司 董事长 房地产开发经营 开发量 展示会 住宅小区 京城 平方 华侨
下载PDF
清昼桐阴话汉赋——读《汉赋:唯美文学之潮》
11
作者 陈书良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147-147,共1页
炎暑桐阴,握卷自娱,读完了刘斯翰兄的《汉赋:唯美文学之潮》(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俗语云:“好书先睹为快”,后睹却不一定不萌动喜悦的激情.《汉赋》实在是一本既严谨精审又才华横溢的学术著作.其特点荦荦大者有三端.
关键词 汉赋 美文学 高唐赋 学术著作 炎暑 功力 文学的自觉 文化出版社 之美 楚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