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效果 被引量:32
1
作者 熊敏 徐海燕 袁占占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同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风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期实施RFA手术分为联合组50例(二尖...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手术(RF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同济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风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期实施RFA手术分为联合组5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同期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46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后单纯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引流量、血乳酸、白细胞水平,手术前后心功能及窦性心律复转维持率。结果联合组的体外循环时间[(128.6±33.1)min vs(92.0±28.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1.6±16.8)min vs(79.2±14.3)min]、术后引流量[(936.2±110.8)ml vs(722.9±144.0)ml]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均<0.01);联合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2 h、6 h、1 d、2 d、3 d联合组的血乳酸、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联合组的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同期RFA治疗会增加手术难度及对患者的创伤程度,但是术后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律更高、术后左心房内径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 射频消融术 窦性心律转复维持率 心房内径 心功能 体外循环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及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0
2
作者 喻盛杰 陈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脑钠尿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110例,按照心功能状态分为Ⅰ/Ⅱ、Ⅲ、Ⅳ级三组。随机抽取心功能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脑钠尿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CHF患者110例,按照心功能状态分为Ⅰ/Ⅱ、Ⅲ、Ⅳ级三组。随机抽取心功能正常的心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各组间血清CA125、BNP水平及LVEF、LVEDd、LA变化,分析CA125与BNP、LVEF、LVEDd及LA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患者血清CA125、BNP明显升高(P均<0.05)。Ⅰ/Ⅱ、Ⅲ、Ⅳ级组两两对比,血清CA125、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Ⅱ、Ⅲ、Ⅳ级组LVEDd、LA随心衰等级增高而增高,LVEF随心衰等级增高而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125与BNP、LA、LVEDd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6、0.279、0.320,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5,P<0.05)。结论 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BNP水平及心功能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A125、BNP水平对CHF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衰竭 糖类抗原125 利钠肽 室射血分数 室舒张末内径 心房内径 相关性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分子基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柯丹 许春萱 +4 位作者 林亚洲 张建成 陈林 林立芳 胡锡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2)及其内源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s2,MMP2)及其内源性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ses,TIMPs)的基因转录,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73例风心病接受换瓣手术者分为三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9例,持续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MMP2、TIMP1、TIMP2、TIMP3、TIMP4的mRNA水平。结果与窦性心律组比较,Ⅰ型胶原、MMP2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均为P<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房颤组TIMP1、TIMP2、TIMP3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均为P<0.01)。TIMP4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r=0.339,P=0.003)呈正相关;MMP2的mRNA表达水平与TIMP2的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6,P=0.006),与Ⅰ型胶原(r=0.322,P=0.006)、左心房内径(r=0.300,P=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维化 心房颤动患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临床研究 分子基础 MMP-2/TIMP-2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mRNA表达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TIMP-1 TIMP-3 房颤持续时间 基质金属蛋白酶 房颤患者 持续性房颤 心房内径
原文传递
左心房折叠术在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4
作者 郑斯宏 孙衍庆 +2 位作者 孟旭 高峰 黄福华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折叠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为(129±37)mm(92~250mm)、行左心房折叠术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选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1例为生物瓣置换,同... 目的探讨左心房折叠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为(129±37)mm(92~250mm)、行左心房折叠术的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选用人工机械瓣膜置换,1例为生物瓣置换,同期行左心房折叠术。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15例,Ⅳ级8例;术前心胸比为0.79±0.10。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8例,其中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双瓣膜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术5例,其中二次手术2例,术中行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2例。结果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3例(13%),呼吸衰竭2例(9%)。早期死亡3例(13%),其中2例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例为脑梗死。术后失访2例,术后1年意外死亡1例,平均随访(44±39)个月,17例生存患者心功能Ⅰ级14例、Ⅱ级3例;术后心胸比为0.68±0.11,较术前明显缩小(t=3.80,P=0.000)。结论在瓣膜病手术的同时对巨大左心房症行左心房折叠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房 二尖瓣病变 折叠术 治疗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三尖瓣成形术 临床应用效果 机械瓣膜置换 NYHA分级 二尖瓣置换术 心房内径 回顾性分析 生物瓣置换 双瓣膜置换 射频消融术 术后并发症 收缩末期 临床资料 手术患者
原文传递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娜 齐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西药组)和常规治疗协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观察组),各44例。西药组给予限盐等...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西药组)和常规治疗协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观察组),各44例。西药组给予限盐等一般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每次4粒口服,每日3次。收集入组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及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质量问卷(ML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期左心室内径(LVDd)及血清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等指标,治疗6个月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MLHF评分、NT-proBNP、LVEF、LAD、LVDd、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AD、LV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病人治疗后WLH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质量问卷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 室射血分数 心房内径 舒张期心室内径 N端B型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左心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21
6
作者 林明宽 刘浩 +2 位作者 何喜民 罗江滨 陈其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414-415,共2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项研究表明房颤与左心房扩大存在相互关联,本文就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的发生、血栓形成、房颤复发、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关系及其机...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房颤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多项研究表明房颤与左心房扩大存在相互关联,本文就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的发生、血栓形成、房颤复发、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关系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心房有效不应期 器质性心脏病 心房扩大 心律失常 心脏结构 血栓形成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7
作者 韩霜 李沁 郑在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4-24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320例,依据《对2006年AHA/ACC/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的评价》中心房颤动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合并心房...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320例,依据《对2006年AHA/ACC/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的评价》中心房颤动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合并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计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统计记录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相关指标,比较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性,找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3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106例出现心房颤动,占33.12%;有214例未出现心房颤动,占66.88%。心房颤动组在性别、饮酒史、吸烟史、肥胖、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糖尿病、高血压等方面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在年龄、心功能分级(Ⅳ级)等方面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左心房内径(LA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Ⅳ级、高NT-proBNP、高hs-CRP、高LAD使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分别增加1.868(1.167~2.991)倍、2.044(1.178~3.545)倍、3.015(1.541~6.387)倍、2.619(1.209~5.037)倍、2.641(1.306~6.068)倍。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较高,临床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70岁、心功能分级Ⅳ级、高NT-proBNP、高hs-CRP、高LAD是诱发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对合并上述因素的患者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积极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年龄 心功能 NT-PROBNP 超敏C反应蛋白 心房内径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学斌 任小鹏 +2 位作者 解园星 孙春喜 李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心房颤动复律后再发的预测因子。方法:纳入我院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初发心房颤动的患者71例(心房颤动组)及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75例(非心房颤动组),统计其...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心房颤动复律后再发的预测因子。方法:纳入我院诊断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初发心房颤动的患者71例(心房颤动组)及慢性心力衰竭未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75例(非心房颤动组),统计其基线资料。以Logistic回归筛查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对复律成功的66例心房颤动患者行18个月随访,以Cox回归筛查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预测因子。结果:基线资料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组年龄、病程、B型利钠肽、左心房内径、尿酸、肌酐明显大于非心房颤动组(P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相对危险性1.89,95%可信区间1.08~3.31,P〈0.05)、病程(相对危险眭1.35,95%可信区间1.05~1.74,P〈0.05)、B型利钠肽(相对危险性1.82,95%可信区间1.30~2.53,P〈0.01)、左心房内径(相对危险性1.51,95%可信区间1.09~2.08,P〈0.05)为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Cox回归显示B型利钠肽(相对危险性1.30,95%可信区间1.09~1.54,P〈0.01)、左心房内径(相对危险性1.74,95%可信区间1.30-2.34,P〈0.01)为心房颤动复发的预测因子。结论:高龄、长病程、B型利钠肽水平增高、左心房内径增大是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而B型利钠肽水平增高、左心房内径增大是心房颤动复律后复发的客观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B型利钠肽 心房内径 LOGISTIC回归 COX回归
下载PDF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内径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关系 被引量:19
9
作者 梁丽明 白树堂 +1 位作者 符洪犊 羊家慧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24-527,共4页
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经胸或食道心脏彩超证实存在左心房/左心耳(LA/LAA)血栓的51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栓组)及51例无血栓NVAF患者(对照组)资料,探讨左心房内径(LAD)与LA/LAA血栓的关系,分析影响LA/LAA血栓形成的临床... 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1月经胸或食道心脏彩超证实存在左心房/左心耳(LA/LAA)血栓的51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栓组)及51例无血栓NVAF患者(对照组)资料,探讨左心房内径(LAD)与LA/LAA血栓的关系,分析影响LA/LAA血栓形成的临床因素。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患者年龄、房颤病程、持续性房颤、LAD显著升高,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耳开口宽度(LAAW)显著降低;二元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病程、LAD及LAAW与LA/LAA血栓相关;ROC曲线评估LAD预测LA/LAA血栓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3(0.74-0.91)。LAD是老年NVAF患者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潜在预测LA/LAA血栓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心脏彩超 心房内径 心房/心耳血栓
下载PDF
104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木胡牙提 卢武红 +2 位作者 马依彤 张源明 程祖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366,共3页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结果:1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心房血栓
下载PDF
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志敬 周茂峰 +2 位作者 许东伟 周辉 孙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6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口服胺碘酮,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口服替米沙坦20-80 mg/d,均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预防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6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1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口服胺碘酮,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口服替米沙坦20-80 mg/d,均连续治疗6个月;两组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均联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但对照组停用和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房颤复发例数、发作次数、首次复发时间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变化。结果两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异;观察组6个月末房颤复发例数与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首次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末LVEDD、LA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预防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复发,机制主要是抑制心房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阵发性 替米沙坦 胺碘酮 心室内径 心房内径
下载PDF
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欣 张媛 +2 位作者 赵文淑 刘兴鹏 徐琳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3期63-66,共4页
目的评估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12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并发脑卒中组72例和单纯房颤组1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目的评估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12例,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分为并发脑卒中组72例和单纯房颤组1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算两组患者的LAD、LADi并进行CHA_2DS_2-VASc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LAD、LADi与CHA_2DS_2-VASc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LAD、LADi诊断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并发脑卒中组LAD、LADi大于单纯房颤组,CHA_2DS_2-VASc评分高于单纯房颤组(P均<0.05)。并发脑卒中组LAD、LADi与CHA_2DS_2-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53、0.332,P均<0.05)。将LAD、LADi、LDL-C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LAD、高LADi、低LDL-C水平及合并糖尿病是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ADi诊断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775(P<0.001,95%CI 0.707~0.843),LAD诊断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743(P<0.001,95%CI 0.670~0.815)。结论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LAD、LADi高于单纯房颤患者,且与CHA_2DS_2-VASc评分呈正相关,两项指标均为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房颤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内径 心房内径指数 心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CHA2DS2-VASc评分
下载PDF
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敬民 吴胜华 肖正武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7期294-295,共2页
目的 :研究胺碘酮在房颤 (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 (L A)的关系。方法 :75例慢性 Af患者 ,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药物复律后 ,用胺碘酮 2 0 0~ 30 0 mg/ d维持治疗 ,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三组。 A组 :L A31~35 mm32例 ;B... 目的 :研究胺碘酮在房颤 (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 (L A)的关系。方法 :75例慢性 Af患者 ,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药物复律后 ,用胺碘酮 2 0 0~ 30 0 mg/ d维持治疗 ,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三组。 A组 :L A31~35 mm32例 ;B组 :L A36~ 40 mm2 5例 ;C组 :L A≥ 41mm18例。观察 1年 ,终点为 Af复发。结果 :窦性心律维持率 ,A组为81.2 % ;B组为 6 0 .0 % (与 A组比 P<0 .0 1) ;C组为 38.8% (与 A组比 P<0 .0 1)。结论 :临床可根据左心房大小预测房颤复发的危险性大小 ,从而指导房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窦性心律 心房内径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肺静脉口周消融造成去迷走效应对心房颤动消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唐闽 姚焰 +3 位作者 张劲林 曾治宇 王方正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观察肺静脉口周消融术所造成的去迷走效应(vagaldenenvation,VD)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其中12例为持续性房颤(1~22年),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 目的观察肺静脉口周消融术所造成的去迷走效应(vagaldenenvation,VD)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消融效果的影响。方法52例患者(男性44例,女性8例),其中12例为持续性房颤(1~22年),年龄22~70(51.1±10.9)岁,左心房内径22~54(36.1±6.5)mm。所有患者接受了等电位标测指导下的左心房内电学改良消融,包括肺静脉口周围的节段或环形消融。记录术中发生VD的消融位点,术后定期检查动态心电图,记录最低心率、最高心率、平均心率、SDNN、rMSDD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中有34例于术中出现明确的VD现象(VD阳性组),其中左上肺静脉口25例,右下肺静脉口10例,右上肺静脉口4例,左下肺静脉口4例。随访(11.0±6.2)个月,42例消融成功,8例有非典型性心房扑动。VD阳性组疗效明显高于VD阴性组(96.7%vs58.8%,P=0.01)。VD阳性组患者术前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SDNN、rMSSD分别为76.63、42.88、138.88、156.95、32.22,术后分别为89.12、52.22、141.50、152.53、1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阴性组患者术前平均心率、最低心率、最高心率、SDNN、rMSSD分别为77.33、49.60、143.20、147.00、32.22,术后分别为78.13、49.73、143.33、143.98、3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VD阳性组患者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降低仍然持续存在。结论肺静脉口周围消融过程中发生去迷走效应可伴有房颤消融成功率的明显增加,发生去迷走效应的位点大多位于左上肺静脉口周围,此效应似乎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口 心房颤动 迷走 应对 最低心率 平均心率 SDNN 持续性房颤 心房内径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D阳性 电位标测 定期检查 心房扑动 非典型性 SDNN 心率增快 持续存在 统计学 患者 效应 VD 术后 消融术 周围 术前
原文传递
心房结构性重构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性和预测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曹鹏 廉伟 +2 位作者 曹源 曹圣宇 徐延敏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结构大小改变及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PAF)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在PAF早期无创性预测的应用,为PAF的早期筛查和预警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并临床确诊有PAF的... 目的探讨心房结构大小改变及P波离散度(Pd)与阵发性房颤(PAF)发生的相关性及其在PAF早期无创性预测的应用,为PAF的早期筛查和预警提供一种便捷的方法。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并临床确诊有PAF的患者中随机选择160例作为PAF组,随机选择同期心脏科无AF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仪测量其左心房内径(LAD),并测量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和P波最小时限(Pmin)、PR间期,计算P波离散度(Pd)。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Pearson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伴发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的LAD[(40.99±5.94)mm]、Pd[(47.16±16.54)ms]、Pmax[(123.43±17.88)ms]均高于对照组[(38.01±5.04)mm、(27.99±14.32)ms、(117.91±13.64)ms],Pmin[(76.27±17.01)ms]低于对照组[(89.92±15.3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P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D、Pd、Pmax均与PAF的发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281、0.566、0.160),Pmin与PAF发生呈负相关(rs=-0.41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OR=1.083,95%CI:1.061~1.106)和LAD(OR=1.061,95%CI:1.010~1.114)最终进入回归方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回归方程预测不发生PAF的正确率为78.8%,预测发生PAF的正确率为76.9%,总体正确率为77.8%。结论 PAF的发生与左心房结构性重构密切相关。LAD、Pd增大可较好地早期预测PAF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P波离散度 心房重构
原文传递
左心房内径、血清UA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叶钜亨 高虹 +2 位作者 李军 童玲 陈瑞绵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尿酸(UA)水平与心房纤颤(房颤,A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6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F患者23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且无AF史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 目的探讨左心房内径(LAD)、尿酸(UA)水平与心房纤颤(房颤,AF)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6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F患者23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且无AF史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室收缩末期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F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患者TC、TG、LEV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UA、LA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UA、LAD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阵发性AF患者和持续性AF患者UA水平和LA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持续性AF患者UA水平和LAD高于阵发性AF患者(P<0.05)。结论 LAD与血清UA水平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可能与房颤的进展相关,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内径 尿酸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左心房内径大于55mm心房颤动病人的Atricure^TM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曾富春 刘胜中 +5 位作者 丛伟 冯刚 甘崇志 王雪海 薛洋 耕噶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8-239,共2页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ficure^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 2007年8月至2009年9月,我们在风湿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同期采用Atficure^TM双极射频消融(b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BRFA)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左心房内径(LAD)〉55mm房颤(AF)病人30例,AF消除率83.3%,近中期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迷宫手术 双极射频消融 心房内径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病 2009年 心内直视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衡 魏勇 +3 位作者 王芹 刘兵 严轶文 吴宗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42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病合并AF(n=233),不合并AF(n=190)两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的可能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42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高血压病合并AF(n=233),不合并AF(n=190)两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与非AF组相比,AF组的年龄较大(P<0.001)、体重指数偏高(P=0.019),心脏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偏大(P<0.001),左室射血分数(P=0.005)较低。肌酐(P<0.001)和尿酸水平(P=0.013)偏高,但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01)较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8,95%CI:1.04~1.13,)、左心房内径(OR=1.51,95%CI:1.38~1.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OR=0.52,95%CI:0.36~0.78)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结论:年龄及左心房内径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的高血压病患者发生AF的危险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心房内径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晓阳 王志峰 张向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177-3179,共3页
心房颤动(AF)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60~80岁AF患病率为1.3%~15%,且高血压是老年人AF的主要病因之一。Hylek等研究显示老年人AF并发脑卒中的病死率达到24%,且存活的患者多遗留有身体残疾。
关键词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替米沙坦 超敏C反应蛋白 心房内径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陆玉琴 李应东 赵信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相应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BPV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286例高血压病患者AASI、AASI-BPVR以及经超声心...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相应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BPVR)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房内径(LA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测定及计算286例高血压病患者AASI、AASI-BPVR以及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AD,计算左心室质量、LVMI、相对室壁厚度,同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24 h AASI>中位数(即>0.51)者为A组(n=133),24 hAASI<中位数(即≤0.51)者为B组(n=153)。结果:A组较B组LVMI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质量虽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4);经Pearson相关分析,LVMI、LAD与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无明显相关,其中24 h AASI-BPVR与LAD相关系数r=0.1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论:AASI、AASI-BPVR不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房扩大的独立影响因素,目前尚不能作为高血压心脏损害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指数 心室质量 心房内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