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T-proBNP及QRS波、LVEF对CRT-D心衰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詹景冬 颜凡辉 +3 位作者 赵英杰 李颖 郭方明 赵明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4期620-622,共3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借助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生理同步性。已被充分证明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1...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借助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以恢复房室、室间和室内运动的生理同步性。已被充分证明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1]及降低病死率,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右心房 LVEF 心衰患者 QRS波 左心室起搏 收缩不同步 心功能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左束支起搏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阿不都瓦合甫·艾山 帕尔哈提·吐尔逊 《兵团医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慢性心衰的治疗不断发展进步,心衰治疗将更加趋于多元化,多靶点,个体化。心衰QRS间期增宽患者心功能减退的机制(尤其左束支阻滞)是电机械延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 慢性心力衰竭是绝大部分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慢性心衰的治疗不断发展进步,心衰治疗将更加趋于多元化,多靶点,个体化。心衰QRS间期增宽患者心功能减退的机制(尤其左束支阻滞)是电机械延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模式,因LBBP克服了HBP的许多局限,且同样可获得生理性的心室激动,故受到越来越多临床电生理医生的青睐。现就LBBP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进展及现状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双室起搏 左心室起搏
原文传递
左心室多位点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曹芳英 柳景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其主要死因为左心功能衰竭[1]。大约1/3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存在心电传导异常及机械收缩不同步,而心脏整体收缩不协调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左心室重构,使心力衰竭加重,形成...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期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高,其主要死因为左心功能衰竭[1]。大约1/3心力衰竭晚期患者存在心电传导异常及机械收缩不同步,而心脏整体收缩不协调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促进左心室重构,使心力衰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心力衰竭 多位点起搏
下载PDF
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 被引量:3
4
作者 崔俊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起搏电极置于心室不同部位(无论心室内膜或心室外膜)起搏时,起搏脉冲刺激心室肌使之发生除极和复极,心电图上表现为在起搏脉冲后紧跟QRS波及T波,即呈“脉冲信号-QRS波-T波”顺序。心室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是自起搏刺激点开始向周... 起搏电极置于心室不同部位(无论心室内膜或心室外膜)起搏时,起搏脉冲刺激心室肌使之发生除极和复极,心电图上表现为在起搏脉冲后紧跟QRS波及T波,即呈“脉冲信号-QRS波-T波”顺序。心室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是自起搏刺激点开始向周围心肌扩散,由于心室肌除极顺序改变及时间延长,故其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120 ms;又由于除极异常致使复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其后的T波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图1)。心室起搏时QRS波群的具体形态及电轴随电极刺激心室的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形态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心室起搏 左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室双部位起搏
下载PDF
二尖瓣反流:预测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的新指标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烨婧 柳景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03-1805,共3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传统的双腔起搏基础上增加了左心室起搏,从而恢复心室的同步收缩功能。这一技术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并对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和Ⅳ级的患者均可以显著降...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传统的双腔起搏基础上增加了左心室起搏,从而恢复心室的同步收缩功能。这一技术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并对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和Ⅳ级的患者均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与住院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二尖瓣反流 治疗效果 左心室起搏 预测 心功能分级 心脏病协会 双腔起搏
原文传递
CRT心电图的特殊表现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小花 叶沈锋 于霞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3期279-284,共6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指在传统双腔起搏器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设定适当的房室间期(A-V间期)和室间间期(V-V间期),纠正异常的心房、心室电激动传导,以恢复房室、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室内运动的同步性,其工作的核心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指在传统双腔起搏器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设定适当的房室间期(A-V间期)和室间间期(V-V间期),纠正异常的心房、心室电激动传导,以恢复房室、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室内运动的同步性,其工作的核心在于纠正不同步的机械运动[1]。因此,CRT患者想要最大限度地达到再同步化治疗的目的,应在合理的A-V间期和V-V间期基础上尽可能地保证100%双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T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电图 左心室起搏 A-V间期 房室间期 双腔起搏 心室起搏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晓华 唐名扬 +3 位作者 欧登科 李霜 郎明健 张登洪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7期645-648,656,共5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通过为心力衰竭和传导异常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心肌起搏来改善心脏功能。基于双心室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中有30%~40%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常规双心室起搏无反应。因此,包括希氏束起搏和...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通过为心力衰竭和传导异常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心肌起搏来改善心脏功能。基于双心室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中有30%~40%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常规双心室起搏无反应。因此,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等更接近生理性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运而生,此外,单纯左心室起搏和多点起搏技术等也是未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发展方向。现综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希氏束起搏 左束支区域起搏 左心室起搏 左心室多点起搏
下载PDF
单纯左室或双室起搏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荣 王冬梅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3-354,共2页
目前已证实对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最佳方法。有试验表明单纯左室起搏和双室起搏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结果是基本等同的,两种方法对伴LBBB的心衰患者的长期获益... 目前已证实对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药物治疗基础上的最佳方法。有试验表明单纯左室起搏和双室起搏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结果是基本等同的,两种方法对伴LBBB的心衰患者的长期获益基本相同,除改善心功能外,两组在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再住院人数及死亡事件方面均无差异。对心衰伴LBBB无能力承担CRT治疗的患者,可给予单纯左室起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综述 左心室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下载PDF
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少卫 马淑梅 《医学综述》 2017年第6期1146-1150,共5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器械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CRT应答率主要受患者选择、起搏电极植入位置、合适的起搏间期及完善的术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心脏非同步收缩是CRT治疗的理论基础,体表心电图显示具有典型...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器械治疗手段,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CRT应答率主要受患者选择、起搏电极植入位置、合适的起搏间期及完善的术后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心脏非同步收缩是CRT治疗的理论基础,体表心电图显示具有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已证实可明显获益。其他如机械非同步、心肌瘢痕、心力衰竭病因等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RT获益。目前尚未发现适用于所有患者的左心室起搏位点,但最迟激动部位起搏的优越性已被充分证实,同时应避免心肌瘢痕起搏。优化起搏间期可提高急性期心脏泵功能,但CRT优化程序简便性及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下载PDF
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4
10
作者 邱春光 王徐乐 +2 位作者 韩战营 卢文杰 陈晓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以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治疗7天,以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N末端脑钠肽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的短期疗效。结果: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术后第7天较术前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由术前的(279±46)m提高至(312±37)m;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28±7)下降至(22±5);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由术前的(167±22)ms缩短至(132±8)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29±0.07)提高至(0.33±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术前的(75±8)mm减小至(69±7)mm;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由术前的(105±29)ms下降至(62±8)ms;N末端脑钠肽由术前的(3 086±1 265)pg/ml下降至(1 976±760)pg/ml;患者的各疗效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患者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的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亮 李学文 +5 位作者 王雄 王群 刘向东 赵太生 吴萍 吕吉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1期1397-1398,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起搏电极 植入体 冠状静脉窦 心衰患者 手术要点 经静脉途径
下载PDF
三腔起搏心电图(三)
12
作者 崔俊玉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221-228,共8页
3.1工作原理置入三腔起搏器后的患者,如果心电图显示自身PR间期正常或偏短,动态心电图检查全天PR间期较恒定又无其他心律失常,可在植入三腔起搏器3个月后关闭右心室输出或(不能关闭右心室输出电路)将右心室输出量调至最小,运行右... 3.1工作原理置入三腔起搏器后的患者,如果心电图显示自身PR间期正常或偏短,动态心电图检查全天PR间期较恒定又无其他心律失常,可在植入三腔起搏器3个月后关闭右心室输出或(不能关闭右心室输出电路)将右心室输出量调至最小,运行右心房与左心室的双腔起搏模式。根据自身PR间期的长短用程控器调整起搏器的PAV及(或)SAV间期与之匹配,调整时记录观察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寻找12导联心电图QRS波最窄时的PAV及SAV间期并程控入起搏器内。定期进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自身PR间期的长度变化酌情再度调整起搏器的PAV及SAV间期。实际上,此种起搏模式仍是双心室同步模式,有学者称其为同步化左心室起搏(synchronized left ventricular pacing)。临床研究证明此种模式在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LVEF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方面改善程度不劣于双心室同步起搏,甚至更好。另外,还能节约电能延长起搏器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起搏 起搏心电图 常规12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室同步起搏 血流动力学指标 左心室起搏 PR间期
下载PDF
左心室心内膜起搏
13
作者 严激 陈康玉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传统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心外膜起搏左心室,在优化的室间间期下,与右心室心内膜导线共同实现双心室起搏,逐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受冠状静脉... 传统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心外膜起搏左心室,在优化的室间间期下,与右心室心内膜导线共同实现双心室起搏,逐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降低心衰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受冠状静脉解剖的影响,导线相关并发症相对较多,影响了CRT疗效。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可以避免血管条件的限制,实现更佳的再同步、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因而成为现阶段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心内膜起搏 无导线起搏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答反应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伍婷 饶莉 《医学综述》 2015年第3期464-466,共3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实。随着指南的更新,其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但研究证明,仍有近30%的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CRT应答评估标准,CRT...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证实。随着指南的更新,其治疗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但研究证明,仍有近30%的患者表现为CRT无应答。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被普遍认可的CRT应答评估标准,CRT治疗效果的评价仍较为混乱。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提高CRT应答率,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决策。该文试图通过分析总结目前有关CRT无应答的原因,探寻最优的应答评估标准和更好的引导程控优化的方法,为提高CRT应答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起搏 心脏再同步治疗应答 程控优化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晚期顽固性心力衰竭2例报告
15
作者 王玉宝 郝星 +2 位作者 姜黔峰 陈剑玲 商黔惠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925-926,共2页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顽固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晚期 心力衰竭患者 左心室起搏 双心腔起搏 内科治疗
下载PDF
左心室和双心室起搏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影响的荟萃分析
16
作者 李永乐 万征 芦文丽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比较左心室起搏(LVP)和双心室起搏(BVP)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MEDLINE、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登记库、EMBASE和中国期刊网中检索以心力衰竭为研究对象,评价了6min步行距离(6MWD)和/或峰值耗氧量(PVO2)的LV... 目的比较左心室起搏(LVP)和双心室起搏(BVP)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在MEDLINE、Cochrane临床试验中心登记库、EMBASE和中国期刊网中检索以心力衰竭为研究对象,评价了6min步行距离(6MWD)和/或峰值耗氧量(PVO2)的LVP与BVP对比的研究。结果共检索到87篇文献,其中3项研究符合人选标准,共纳入73例患者。交叉起搏4~8周后,BVP组比LVP组的PVO2明显增加[加权均数差(WMD)=-0.35ml·kg·min^-1,95%可信区间(CI-0.66,-0.05),P=0.02];6MWD在BVP组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2m,95%CI(-7.98,5.57),P=0.73]。结论BVP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善可能优于L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起搏 心室起搏 心力衰竭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左心室四极导线在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应用一例
17
作者 华伟 王靖 +3 位作者 杨新玮 刘志敏 牛红霞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公认的失同步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部分满足CRT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却因左心室高起搏阈值或膈神经刺激(PNS)而无法接受再同步治疗.一种新型的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美国圣犹达公司),可...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公认的失同步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然而,部分满足CRT植入适应证的患者却因左心室高起搏阈值或膈神经刺激(PNS)而无法接受再同步治疗.一种新型的左心室4极导线(QuartetTM,美国圣犹达公司),可提供多个起搏位点以及多种起搏向量选择,不但可以解决左心室阈值高、膈神经刺激问题,并能将左心室起搏位点设于理想的起搏部位.本文将就我国植入的首台左心室4极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起搏 除颤器 导线 收缩性心力衰竭 膈神经刺激 起搏阈值 应用
原文传递
左心室起搏在判定左侧旁路射频导管消融终点中的运用
18
作者 蒋建光 丁志坚 +2 位作者 纪元 邹瑞秀 孙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搏在判定左侧旁路射频导管消融终点中的价值。方法120例左侧旁路参与的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导管消融前、后均行右心室心尖部S1S1分级递增刺激;射频导管消融后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显示经旁路的室房逆传... 目的探讨左心室起搏在判定左侧旁路射频导管消融终点中的价值。方法120例左侧旁路参与的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导管消融前、后均行右心室心尖部S1S1分级递增刺激;射频导管消融后在右心室心尖部刺激显示经旁路的室房逆传被完全阻断后,经大头电极在消融靶点处或左心室游离壁进行S1S1刺激。结果在常规右心室S1S1刺激显示旁路逆传被阻断之后,共有5例患者在经大头电极以相同的条件在左心室刺激时显示旁路逆传仍然存在,有3例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均继续行射频导管消融,直至右心室心尖部及左心室刺激均无经旁路室房逆传。平均随访(17±10)个月,均无心室预激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左心室起搏可作为判断左侧旁路是否被完全阻断的常规电生理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起搏 射频导管消融 房室旁路
下载PDF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疗效分析及对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江泽宇 江志论 +5 位作者 潘舒涵 孙品 沃金善 郭洁 赵青 蔡尚郎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5期704-709,共6页
目的:采用三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探索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CRT)的效果,并评价该方式下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成单左心室起搏组和双心室起搏组,各15例。植入起搏器后优... 目的:采用三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探索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CRT)的效果,并评价该方式下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成单左心室起搏组和双心室起搏组,各15例。植入起搏器后优化两组起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房室间期(AVD)、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LVFT/RR)、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的差异,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的疗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术前相比,单左心室起搏组与双心室起搏组患者术后12个月LVEF、TAPSE、LVFT/RR均增大,AVD、QRS时限、LVEDD、MRA、IVMD、SPWM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双心室起搏组相比,术后单左心室起搏组AVD、TAPSE、LVFT/RR增大(P<0.01);QRS时限、程控优化时间缩短(P<0.01);起搏器电池预估寿命延长(P<0.01);MRA减小(P<0.05)。结论:RAAVD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均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前者在延长左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QRS间期及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优于后者,且能缩短程控优化时间、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心室收缩功能
下载PDF
单左心室起搏通过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璐露 蒲里津 +3 位作者 赵玲 王钰 华宝桐 郭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采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模式)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采用标准双心室起搏模式),各34例。测定两组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室瓣反流面积(MRA)、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VVTI)、E-A峰间距(E/A Pd)、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以及12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12)。结果所有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无血气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7.3±9.6)个月,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在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死亡,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在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LVEDD、E/A Pd、Ts-SD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MRA、IVMD低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AVVTI高于标准双心室起搏组(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术后LVEF、AVVTI均高于术前,术后LVEDD、MRA、Ts-SD12均低于术前(P<0.05);单左心室起搏RAAVD组术后IVMD低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单左心室起搏RAAVD功能,实现了安全、可行的生理性起搏,使得双心室收缩再同步,改善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不劣于标准双心室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疗法 血流动力学 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左心室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