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自治疗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18例报告
1
作者 许春萱 邓玉莲 +1 位作者 王五一 吴卫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1期1-2,共2页
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自治疗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18例报告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许春萱,邓玉莲,王五一,吴卫陈林,林锋,胡锡衷(指导)我院自1993年初开展射频消融(RFCA)术治疗各种心动过速,现就RFCA左侧房室旁道治疗... 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自治疗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18例报告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许春萱,邓玉莲,王五一,吴卫陈林,林锋,胡锡衷(指导)我院自1993年初开展射频消融(RFCA)术治疗各种心动过速,现就RFCA左侧房室旁道治疗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作一分析。资料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左侧房室 旁道 射频术 消融
下载PDF
高原地区婴幼儿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随访结果
2
作者 邬晓臣 王舰 +4 位作者 刘建 何思毅 蒋利 刘顺碧 张近宝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0-53,58,共5页
目的 评估高原地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患儿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28例2岁以下cAVSD合并PAH的患儿进行一期矫治,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5~21.0)月,体质量(2.... 目的 评估高原地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PAH)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患儿的外科处理策略及随访结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28例2岁以下cAVSD合并PAH的患儿进行一期矫治,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5~21.0)月,体质量(2.5~11.0)kg,其中合并中度及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15例,设为A组。合并轻度及正常肺动脉压患者13例,设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管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随访。术中采用改良单片法3例,双片法25例,术中直接缝合左侧房室瓣瓣裂孔17例,裂孔补片加宽及腱索移植1例,行左房室瓣后瓣瓣环成形3例。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Rastelli分型、唐氏综合征、共同瓣返流和室间隔缺损大小数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比较,A组患儿呼吸机带管时间明显变长(P<0.05),其他指标如ICU住院时间、整体住院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和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与A组比较,B组轻度左侧房室瓣返流比例较低(P<0.05),其余项目室间隔残余分流、中重度左侧房室瓣返流、右侧房室瓣返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与术后早期死亡均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所有患儿的随访时间为(8±3)年,心脏超声心动图随访统计结果为: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18例、中度5例、重度2例,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9例、中度4例、重度2例,2例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均接受再次瓣膜修复/置换术,全组存活病例均无左室流出道狭窄,三尖瓣重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2例。A组的三例死亡病例根据患者在监护室最后一次超声评估结果为二尖瓣重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1例、轻度反流1例。结论 高原地区的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其肺血管病变早、肺动脉高压进展快,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避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瓣膜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完全型房室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左侧房室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大胜 蔡鑫 +4 位作者 包宗明 史晓俊 张恒 王洪巨 宋业年 《安徽医学》 2005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室上性心动过速 儿童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射频消融治疗 儿童 临床分析 右侧房室旁路 房室结双经路 左侧房室旁路 房性心动过速 RFCA
下载PDF
左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室房逆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羽坤 郑亚西 +4 位作者 叶芸 杨君 杨龙 沈万贵 李茂春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3-29,34,共8页
目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射频消融术前于左、右心室心尖部在相同刺激条件下行S1S2早搏刺激至旁道不应期,测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及旁道不应期的相关数据,探讨旁道的逆传特性有何异同。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9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导... 目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射频消融术前于左、右心室心尖部在相同刺激条件下行S1S2早搏刺激至旁道不应期,测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及旁道不应期的相关数据,探讨旁道的逆传特性有何异同。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9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入选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无室房逆传功能者共44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同性别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及p>0.4);不同性别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及p>0.2)。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及p>0.3);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及p>0.2)。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右心室起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较左心室起搏明显延长。结论左侧房室旁道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旁道不应期及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之间,旁道不应期及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无明显差异,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右心起搏较左心起搏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旁道 射频消融术 旁道不应期 旁道室房传导时间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具有Mahaim纤维特性的左侧旁道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宏伟 张劲林 +4 位作者 苏唏 李振 蒋萍 唐成 程光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报道1例具有Mahaim纤维特性左侧旁道参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V1~V6均以R波为主,电轴左偏,呈右束支阻滞型。心内电生理检查:无典型预激图形,心房刺激出现与心动过速一致的宽QRS波,见旁道前传文氏现象;室房逆传呈向心性递减,心动过速时Hi... 报道1例具有Mahaim纤维特性左侧旁道参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V1~V6均以R波为主,电轴左偏,呈右束支阻滞型。心内电生理检查:无典型预激图形,心房刺激出现与心动过速一致的宽QRS波,见旁道前传文氏现象;室房逆传呈向心性递减,心动过速时His束电图呈V-H-A顺序,逆传A波以His束部位最早;三磷酸腺苷可阻断旁道前传。窦性心律下,在左室中后间隔消融放电阻断旁道,术前极易发作的心动过速不再诱发,术后见房室传导跳跃现象。考虑该旁道起自房室结慢径或附近的心房肌,止于左室基底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MAHAIM纤维 左侧房室旁道
下载PDF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次手术的早中期结果 被引量:3
6
作者 楚军民 徐海涛 +3 位作者 李守军 闫军 张浩 王旭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阜外医院16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名,女性9名;采用电话和门... 目的探讨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合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阜外医院16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名,女性9名;采用电话和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再次手术时患者的平均年龄是13.2±12.9岁(5月—41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是9±9.4年(1月—30年);再次手术行房室瓣成形术9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4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2例,左室流出道疏通术1例。全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22.1±30.1h(6—125),ICU平均住院时间58.4±45.7h(15—160),1例患者因术中停机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提示左侧房室瓣中量反流而再次转机进行修复。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2.5±20.2月(33—101),2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左侧房室瓣大量反流,分别于术后1年、3年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例患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5年因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行经皮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6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6例,未发现远期死亡。结论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再次手术发生率较高,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左侧房室瓣大量反流,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再次手术是安全的,术后早中期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再次手术 左侧房室瓣返流
原文传递
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股动脉逆行法与经房间隔穿刺法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海娟 刘超 +7 位作者 黄松群 李珂 赵耀 黄新苗 周炳炎 秦爱红 郭志福 曹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究左侧房室旁路消融经股动脉逆行法与经房间隔穿刺法的优劣及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入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术前行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左侧房室旁... 目的探究左侧房室旁路消融经股动脉逆行法与经房间隔穿刺法的优劣及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入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术前行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左侧房室旁路并具有导管射频消融适应证,以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经股动脉逆行组和经房间隔穿刺组。在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系统)指导下行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靶点标测成功率、术后即刻消融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X线辐射剂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靶点标测成功率和术后即刻消融成功率均为100%。经房间隔穿刺组的手术时间[(75.40±22.27)min]、X线曝光时间[384(310,510)s]和X线辐射剂量[93(63,123)mGy]与经股动脉逆行组的[(83.80±39.96)min、369(340,989)s和154(56,184)mGy]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股动脉逆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1/15),经房间隔穿刺组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清晰显影导管电极,导管操作性能良好,能够顺利定位,贴靠满意。结论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左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经房间隔穿刺法和经股动脉逆行法2种消融策略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与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没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左侧房室旁路 射频消融术 穿刺术 房间隔
下载PDF
经右臂血管途径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道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田野 郑亚西 +4 位作者 刘晓桥 刘志琴 刘启方 范寿年 周松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28-229,共2页
本文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左侧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从左室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并经肘贵要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为下肢动静脉入路障碍患者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但目前介入器材的限制,尚不能做为常规途径,可做一条备选及... 本文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左侧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从左室刺激完成电生理检查,并经肘贵要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为下肢动静脉入路障碍患者提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但目前介入器材的限制,尚不能做为常规途径,可做一条备选及可供探索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左侧房室旁道 血管 右臂 预激综合征合 经桡动脉途径 电生理检查 冠状窦电极
下载PDF
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再次干预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曹跃丰 李磊 +1 位作者 苏俊武 范祥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房室间隔缺损(AVSD)矫治术后再次干预的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9年间,在我院实施AVSD术后再次干预的病例,分为完全型和部分型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观察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房室间隔缺损(AVSD)矫治术后再次干预的特点与临床转归。方法:收集2005年至2019年间,在我院实施AVSD术后再次干预的病例,分为完全型和部分型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观察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结果:全组45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CAVSD)18例(40%),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PAVSD)27例(60%)。再次干预时完全型组的年龄和体质量均低于部分型组(P<0.05)。全组死亡共3例,均为完全型组,(P<0.05)。随访1、5和10年,完全型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6.7%、77%和77%;部分型组未发生第3次等多次手术的风险分别为95%、95%和76%。结论:左侧房室瓣反流仍是AVSD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左心室流出道狭窄需要给予关注,CAVSD再次干预的死亡率高于部分型,而PAVSD再次干预后远期多次手术发生率高于CAV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间隔缺损 左侧房室瓣反流 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再次手术
下载PDF
左束支阻滞时左侧房室旁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周长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坚 方丕华 +1 位作者 楚建民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游离壁房室旁路同侧的束支阻滞时,常常使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的周长增加≥35 ms.本文报道一例左侧游离壁房室旁路患者,左束支阻滞时AVRT的周长反而明显缩短.
关键词 左束支阻滞 左侧房室旁路逆传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诊断
原文传递
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结果分析
11
作者 曹跃丰 李磊 +1 位作者 苏俊武 范祥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8-541,共4页
目的比较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再次手术的两种外科技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间28例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再次手术的患儿病例。排除单心室、肺动脉环缩术后、心房异构和其他初期未处理左侧房室瓣... 目的比较房室间隔缺损矫治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再次手术的两种外科技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9年间28例房室间隔缺损术后左侧房室瓣反流再次手术的患儿病例。排除单心室、肺动脉环缩术后、心房异构和其他初期未处理左侧房室瓣的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成形组与置换组,统计两组患儿术前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术后早期结果和随访转归情况。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将死亡与第3次等多次手术列为终点事件估计值,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回归分析。全部检验采用双尾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8例患儿中男7例,女21例;年龄9.6岁(5.6~16.2岁),体质量28.55 kg(15.5~55.9 kg)。左侧房室瓣成形21例,左侧房室瓣置换7例。院内死亡2例,随访无死亡病例。再次手术后2例行第3次等多次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置换组94 min(79~107 min)多于成形组66 min(45~83 min),P<0.05。瓣叶裂采用成形术18例,置换术2例(28.6%),P<0.05。随访1年生存率成形组94.4%,置换组85.7%;随访5年生存率成形组88.5%,置换组85.7%。结论左侧房室瓣反流是房室间隔缺损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首选成形术,瓣膜置换作为次要选择。大多数瓣叶裂可以通过瓣膜成形修复。远期随访左侧房室瓣再次成形术后仍存在3次等多次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间隔缺损 左侧房室瓣反流 左侧房室瓣再次手术
原文传递
左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鑫 包宗明 +3 位作者 高大胜 史晓俊 宋业年 冯慧勤 《安徽医学》 1999年第5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左侧房室旁路(LAP)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例LAP合并室上速(SVT)患者,其中显性旁路5例,隐匿性旁路14例。消融采用逆行主动脉方式。结果:在射频能量15~35W,持续60~90s下成功消融18例,成功率... 目的:观察左侧房室旁路(LAP)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例LAP合并室上速(SVT)患者,其中显性旁路5例,隐匿性旁路14例。消融采用逆行主动脉方式。结果:在射频能量15~35W,持续60~90s下成功消融18例,成功率达95%。术后随访10~30月,所有患者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SVT发作。结论:RFA治疗LAP参与的SVT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室上性 心动过速 左侧房室旁路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左侧房室旁路过程中致左室穿孔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延宗 杨东辉 +1 位作者 夏云龙 骆铁波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196-197,共2页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左侧房室旁路 左室穿孔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并发症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经主动脉逆行至二尖瓣环房侧消融左侧房室旁路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冰 曾秋棠 +1 位作者 张毅刚 杨金刚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逆行至二尖瓣环房侧消融左侧旁路的可行性。方法:左侧旁路消融病例159例,消融导管均经主动脉逆行置入,于二尖瓣环房侧或室侧进行消融。根据消融部位分组,记录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放电功率、放电次数等参数,并进行对... 目的:探讨经主动脉逆行至二尖瓣环房侧消融左侧旁路的可行性。方法:左侧旁路消融病例159例,消融导管均经主动脉逆行置入,于二尖瓣环房侧或室侧进行消融。根据消融部位分组,记录手术时间、曝光时间、放电功率、放电次数等参数,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手术成功,其中2例首次消融后复发,而接受了再次手术,故共完成了161次手术,消融了165条左侧旁路。其中109条旁路(66.1%)于房侧消融成功。比较房侧及室侧消融病例各项参数,前者最大放电功率大于后者(P<0.01),而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及放电次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复发病例首次手术时均于室侧消融,再次手术时于房侧消融,未再复发。结论:经主动脉逆行至二尖瓣环房侧消融左侧旁路这一方法可提高左侧旁路消融成功率及降低复发率,并在多数情况下可取代经房间隔穿刺消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旁路 导管消融术
原文传递
经未闭卵圆孔途径消融左侧房室旁路
15
作者 易忠 王斌 +1 位作者 周学继 李小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未闭卵圆孔途径消融左侧房室旁路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共41例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平均年龄(47.0±16.8)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左侧旁道后,所有患者均先用导管探试是否... 目的探讨经未闭卵圆孔途径消融左侧房室旁路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共41例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平均年龄(47.0±16.8)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左侧旁道后,所有患者均先用导管探试是否存在未闭卵圆孔。存在未闭卵圆孔者经未闭卵圆孔消融;反之,经股动脉途径消融。比较经卵圆孔途径和经动脉途径两种方法射频消融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术后所有患者接受电话随访。结果共11例经未闭卵圆孔途径完成,其余30例患者经穿刺右侧股动脉途径消融(其中2例改经穿刺房间隔途径消融成功)。其中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3±14.2)min和(60.3±18.2)min(P=0.076),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9.1±3.9)min和(9.5±4.2)min(P=0.115)。探测是否存在未闭卵圆孔需要(4.7±1.2)min。股动脉途径组有穿刺部位血肿、瘀斑5例,心包填塞1例。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3~21个月),两组均无心动过速复发,亦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未闭卵圆孔途径消融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简单、快捷,值得在穿刺股动脉之前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未闭卵圆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卵圆孔 未闭 导管消融术 左侧房室旁路
原文传递
左侧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才义 郗晓红 +5 位作者 刘宣力 田赫华 王文清 黄丛春 毛树森 江一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993年第2期13-17,49,共6页
采用粗标冠状窦、细标房室环的方法对10例左侧旁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对消融电极与冠状窦标测电极相对位置的比较,对消融能量选择、心内电图参数等问题的分析,结果发现:①冠状窦标测电极与射频消融电极... 采用粗标冠状窦、细标房室环的方法对10例左侧旁道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对消融电极与冠状窦标测电极相对位置的比较,对消融能量选择、心内电图参数等问题的分析,结果发现:①冠状窦标测电极与射频消融电极的相对位置相差达21.3±5.3mm(10~40mm);②在不同的病人,按经验选择的15W、20W和30W能量均能 消融成功;③消融过程中阻抗突然大幅度增加除反映消融部位心内膜组织焦痂形成外,还常常提示能量选择偏高;④在心室起搏、窦性预激和心动过速下标测放电均可打断旁道,但以心动过速中消融的效率最高;⑤在心室起搏和心动过速中消融时.除了要注意室房传导时间(VA)这一参数外,还应强调有适当的V/A幅度比;在窦性预激下消融时,尤其要注意标测到最短的AV和V波比体表DeLta波提前.因此,作者认为:①为了提高消融效率,减少无效消融次数和对心内膜的损伤,应重新考虑在冠状窦对旁道进行准确的标测定位;②在找到有效的能量选择方法以前,建议采用温敏消融导管,以便以最小有效消融能量进行消融;③在没有温度监测的情况下,监测消融电极阻抗有利于调整所选择的消融能量;④与心室起搏和窦性预激下标测相比,心动过速中的标测结果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⑤术中对消融电极心内膜标测电图多项参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旁道 射频导管消融
下载PDF
左室起搏对判断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终点的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爱虎 庄亚纯 +3 位作者 孙宝贵 顾逸敏 汪芳 庄文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2期93-95,共3页
探讨左室起搏对判断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终点的价值。 6 4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了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按消融终点不同分二组 :A组消融后显性预激以delta波消失、右室心尖部 (RVA)起搏无旁道逆传 ;隐匿性旁道以RVA起搏旁道无逆传作为... 探讨左室起搏对判断左侧旁道射频消融终点的价值。 6 4例左侧旁道患者进行了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按消融终点不同分二组 :A组消融后显性预激以delta波消失、右室心尖部 (RVA)起搏无旁道逆传 ;隐匿性旁道以RVA起搏旁道无逆传作为成功标准。B组除了A组标准外 ,再加上左室消融电极 (ABL)直接起搏 ,如旁道也无逆传 ,则终止消融。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个月~ 1年。结果A组 5 0例 :显性预激 17例、隐匿性旁道 33例。显性预激即刻成功消融 16例 ,因反复发作心房扑动、心房颤动而未消融 1例 ;隐匿性旁道即刻成功 31例 ,因未诱发出心动过速及导管无法到位而未消融各 1例 ,术后 1~ 35天复发 5例 ,再次消融成功。B组 14例 :9例显性预激、5例隐匿性旁道。 9例显性预激消融后ABL起搏发现 4例残存隐匿性旁道 ,巩固消融后消失。 1例隐匿性旁道RVA起搏偶尔经左侧旁道逆传 ,而ABL起搏则旁道显示逆传 ,消融成功。B组术后无复发。结果提示 :左室起搏可揭示右心室起搏不显示的左侧隐匿性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旁道 左室起搏 导管射频消融
下载PDF
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18
作者 孟维鑫 张国伟 +1 位作者 徐磊 刘宏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21-72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治疗14例CAVSD患儿,男2例,女12例;中位手术年龄12.5个月(11.7~63.0个月)。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治疗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4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治疗14例CAVSD患儿,男2例,女12例;中位手术年龄12.5个月(11.7~63.0个月)。术后随访(3.27±2.02)年。术前肺动脉压力(PAP)(65.92±6.91)mmHg(1 mmHg=0.133 kPa)。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采用传统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术后密切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结果术后PAP(62.97±17.29)mmHg;随访期间PAP(53.29±20.99)mmHg,与手术前、后P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及随访期间左侧房室瓣反流和右侧房室瓣反流程度较术前显著减轻。随访期间无房室传导阻滞和二次手术。结论单片法联合左侧房室瓣抬高技术治疗CAVSD近期和中期效果满意,术后无严重的房室瓣关闭不全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 单片法 左侧房室瓣抬高 房室瓣反流
原文传递
左侧房室旁路右心室起搏下旁路逆传阻滞一例
19
作者 叶芸 郑亚西 +5 位作者 蒋清安 周松 杨龙 张羽坤 覃智芳 安亚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1期68-69,共2页
患者男,61岁,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个月。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史。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示窄QRS波,逆行 P 波不明显,未见束支阻滞征象。 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 患者男,61岁,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1个月。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史。静息状态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未见预激波。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示窄QRS波,逆行 P 波不明显,未见束支阻滞征象。 X 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旁路 束支阻滞 右心室起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逆传 先天性心脏病 窦性心动过缓 器质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经房间隔穿刺与动脉逆行消融左侧房室旁道的效果
20
作者 张进鹏 郭映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1期167-168,共2页
目的:比较经房间隔穿刺与经动脉逆行消融左侧房室旁道的效果。方法: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左侧房室旁道并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按照手术途径差异分组,经静脉房间隔穿刺途径的TS组(n=19)与经动脉逆行途径的T... 目的:比较经房间隔穿刺与经动脉逆行消融左侧房室旁道的效果。方法: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左侧房室旁道并行射频消融术患者,按照手术途径差异分组,经静脉房间隔穿刺途径的TS组(n=19)与经动脉逆行途径的TA组(n=21),比较手术指标与预后效果。结果:T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放电时间均短于T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手术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房间隔穿刺、经动脉逆行两种途径均为左侧房室旁道消融手术有效途径,在手术效果、手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经房间隔穿刺途径能够减少X线曝光时间以及术中放电时间,降低手术带来的辐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房室旁道 经静脉房间隔穿刺 经动脉逆行消融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