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公平感、机构信任度与公共合作意向 被引量:62
1
作者 张书维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4-813,共20页
社会公平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对社会公平的感知即社会公平感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机构信任,并影响其公共合作参与。本研究将社会公平感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将机构信任度分为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采用实验室情境设计的方... 社会公平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社会理想。对社会公平的感知即社会公平感直接决定着个体的机构信任,并影响其公共合作参与。本研究将社会公平感分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将机构信任度分为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采用实验室情境设计的方法,引入最后通牒博弈和免责博弈范式,通过2个实验系统探讨"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正作用于个体的公共合作态度与意向,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公共合作的双路径模型:外部路径由分配公平产生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进而触发公共合作;内部路径由程序公平产生动机信任和工具信任,进而触发公共合作;二者结合构成个体参与公共合作的双动力系统。双路径模型的适用性在组织情境和社会情境下均得到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 程序公平 工具信任 动机信任 最后通牒博弈 免责博弈 公共物品困境
下载PDF
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民众对政府的合作行为机制 被引量:28
2
作者 张书维 许志国 徐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8-595,共8页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公正的认知直接决定着民众的政治信任,进而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作。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非合作行为的典型表征。然而,国内外研究中至今没有直接探讨社会公正与政治信... 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上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社会公正的认知直接决定着民众的政治信任,进而影响民众对政府的合作。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即是非合作行为的典型表征。然而,国内外研究中至今没有直接探讨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实证支持,更无法进一步揭示其作用于合作行为的过程和条件。鉴于此,本研究将社会公正分为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将政治信任分为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采用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社会公正对合作行为的过程机制,建立其通过工具信任和情感信任作用于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并进一步分析结果依赖性对这一路径模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有望提出社会公正与政治信任影响合作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及其调节变量,一方面在理论上深化和拓展本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实践中通过提升公正感、强化过程变量(政治信任)、干预调节变量(结果依赖性)等策略促进合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正 工具信任 情感信任 结果依赖性 合作行为
下载PDF
高等教育公平与大学信任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高学德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3,共9页
本研究运用调查数据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公平对大学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从风险感知的角度考察了高等教育公平影响大学信任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大学信任的构建路径。结果发现:(1)高等教育公平感对大学信任有显著的... 本研究运用调查数据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公平对大学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从风险感知的角度考察了高等教育公平影响大学信任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大学信任的构建路径。结果发现:(1)高等教育公平感对大学信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大学工具信任的解释力大于对大学动机信任的解释力。(2)过程公平感对大学动机信任的解释力最强,机会公平感对大学工具信任的解释力最强。(3)风险感知在高等教育公平感影响大学信任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就低风险感知者而言,高教育公平感能显著提升大学信任,而对于高风险感知者而言,高教育公平感对大学信任的提升作用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信任的构建可以借由不同的路径来实现:内部路径可以分别经由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产生工具信任和动机信任,外部路径可以通过降低民众的风险感知水平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公平 过程公平 结果公平 动机信任 工具信任 风险感知
下载PDF
政治信任的品质对象究竟是什么?——我国民众政治信任的内在结构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肖唐镖 赵宏月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72,127,共13页
我国民众的总体政治信任呈现"央高地低"的基本格局,但在知情、动机、决心与能力4个维度上的信任却呈现不尽一致的特点:知情信任"央低地高",动机信任、决心信任与能力信任均为"央高地低",体现着较强的自... 我国民众的总体政治信任呈现"央高地低"的基本格局,但在知情、动机、决心与能力4个维度上的信任却呈现不尽一致的特点:知情信任"央低地高",动机信任、决心信任与能力信任均为"央高地低",体现着较强的自身特点。与国外民众政治信任的工具性信任特征不同,我国民众对于从中央到省、县和乡4级政府的信任,主要来自政府主持公道的决心和执政为民的良善动机,体现着较强的伦理性机制而非工具性机制特点,是一种典型的伦理性信任。民众的政府信任驱动源自经验之外的先验价值或想象建构,反映了我国体制与文化环境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信任品质 伦理性信任 工具信任 信任类型
原文传递
信任与组织:民营企业差序格局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陆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企业内部差序管理模式日益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紧密相连,具有十分强烈的特殊主义取向。从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来看,民营企业内部的信任类型主要表现为情感型信任、混... 企业内部差序管理模式日益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紧密相连,具有十分强烈的特殊主义取向。从作为社会资本的信任来看,民营企业内部的信任类型主要表现为情感型信任、混合型信任以及工具型信任三种,并相应地将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区分为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差序管理 信任资本 情感型信任 混合型信任 工具信任
下载PDF
科学公信力的生成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翠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108,共10页
科学公信力概念的提出既是创造性地将"公信力"移植入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的结果,也是审视理解现代社会科学与公众紧张关系的一个崭新视角。从公众优位的立场出发,科学公信力可被视为公众在理性权衡科技进步的影响后果的... 科学公信力概念的提出既是创造性地将"公信力"移植入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领域的结果,也是审视理解现代社会科学与公众紧张关系的一个崭新视角。从公众优位的立场出发,科学公信力可被视为公众在理性权衡科技进步的影响后果的基础上,对科学知识及其生产者的信任度。具体而言,公众对科学的工具性信任、伦理性信任和符号性信任的相互作用机制推动了科学公信力的生成与演进。公众对科学的工具性信任亦即对"科学带给人类诸多福音"的效果的信任,是科学公信力产生的基础。而伦理性信任亦即公众对科学家人格能力等美德的信任,它既是工具性信任过渡到对人的信任的结果,也是确保工具性信任持续存在的重要条件。符号性信任亦即公众对科学知识与方法的客观准确性的信任,是工具性与伦理性信任得以实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保障,将科学公信力限定在与真理有关的框架范围内,使得对其的探究能与其它公信力区别开来。经过实证检验,尽管影响三个维度的因素有些差异,但三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互之间的影响力和解释力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都会引起科学公信力的损耗流失。因此,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赢得公众的信任,必须重视科技风险的治理,优化完善科学共同体的考评机制,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监管,提升公众参与科学的兴趣和能力,捍卫科学的客观公正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公信力 工具信任 伦理性信任 符号性信任
下载PDF
社会认知与两岸互信的形成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惠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3年第1期7-13,共7页
基于不同学科对信任定义的不同以及信任来源的差异,信任可被分为工具型信任与认同型信任两类。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在两岸关系研究中学界更多地侧重于工具型信任的研究,而认同型信任则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探讨。这样的研究取向对于两... 基于不同学科对信任定义的不同以及信任来源的差异,信任可被分为工具型信任与认同型信任两类。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在两岸关系研究中学界更多地侧重于工具型信任的研究,而认同型信任则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探讨。这样的研究取向对于两岸互信形成问题的解释效力是存在局限的。有鉴于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解释路径。由社会认知取向可知,应该正确理解两岸因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差异所导致的不信任感,并着重研究如何消除之。与此同时,通过两岸共同参与的过程,建立起两岸认同,进而形塑两岸之间的认同型信任,才能促进双方更深入的合作与更快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 两岸互信 工具信任 认同型信任
下载PDF
中间信任与动态性交易:一项个案研究
8
作者 刘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从“嵌入性”视角,将社会关系网络———信任———经济行动者三者整合起来分析。在中国社会中,经济行动者间的信任是不同于其他个体间的信任情况,一方面他们具有工具性目的(赚钱),另一方面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情感性关系... 本文从“嵌入性”视角,将社会关系网络———信任———经济行动者三者整合起来分析。在中国社会中,经济行动者间的信任是不同于其他个体间的信任情况,一方面他们具有工具性目的(赚钱),另一方面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建立起一定的情感性关系,因而他们间信任中既有工具性信任又有情感性信任,即所谓的中间信任。另外本文结合个案分析,还提出两个假设:一是经济行动者间存在的信任中工具性成分总是大于情感性成分,二是经济行动者随着交易处于不同阶段时会相应地形成不同的信任状况(工具性成分和情感性成分的不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信任 工具信任 情感性信任 动态性交易 “嵌入性”视角 社会关系 经济行动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