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中国各省的二氧化硫(SO2)工业排放 被引量:66
1
作者 何洁 《经济学(季刊)》 2010年第1期415-446,共32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四方程联立系统,其中SO2排放由规模、结构、技术这三个经济因素决定,并直接由贸易影响。然后我们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3—2001年期间工业SO2排放的面板数据来估计模型。我们的估计结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贸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四方程联立系统,其中SO2排放由规模、结构、技术这三个经济因素决定,并直接由贸易影响。然后我们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3—2001年期间工业SO2排放的面板数据来估计模型。我们的估计结果显示,出口和制造品进口在工业SO2排放的决定中起了完全相反的作用。结果不支持“污染庇护地”假说;出口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增强,是促进污染治理技术进步的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工业so2排放 规模效应 结构效应 技术效应 波特假说和“斜坡效应”假说
原文传递
贸易开放是否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代丽华 金哲松 林发勤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61,共6页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政府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断扩大的贸易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人们开始认为贸易扩张或许是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难以改善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重要...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政府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断扩大的贸易活动对资源的需求增加使得人们开始认为贸易扩张或许是我国环境污染状况难以改善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我国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的重要阶段,研究贸易对环境将产生何种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大量探讨,但现有理论和经验证据还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由于贸易与环境之间存在反向因果关系,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准确性也缺乏可信度,因此必须在回归时考虑内生性问题。在存在内生性的前提下使用OLS回归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偏误,因此本文通过构造汇率冲击变量——中国各省份最大贸易伙伴国的加权汇率——作为贸易开放的外部工具变量来研究贸易与环境的因果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1年工业SO2排放强度作为环境质量的替代变量,应用2SLS方法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外贸依存度每提高1%,单位产值的工业SO2排放将会减少2.5%-3.2%;当运用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排放强度作为环境质量代理指标时,贸易开放的弹性估计值也显著为负;出口和进口依存度的增加都能减少工业SO2排放,但进口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贸易开放对我国的污染减排将起到正向作用。建议政府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并更加注重发挥进口对减轻环境污染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工业so2排放 汇率冲击 工具变量
下载PDF
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对中国地市尺度工业SO2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志强 苗长虹 袁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45-2061,共17页
集聚外部性是集聚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具有不同的污染排放行为和减排效果。以中国285个地市工业SO2排放为例,依据集聚经济理论,将集聚空间组织型式细分为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度、专业化、多样性、相... 集聚外部性是集聚影响工业污染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具有不同的污染排放行为和减排效果。以中国285个地市工业SO2排放为例,依据集聚经济理论,将集聚空间组织型式细分为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度、专业化、多样性、相关多样性、非相关多样性等不同类型,在系统分析工业SO2排放与集聚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了不同集聚空间组织型式对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工业SO2排放强度与工业集聚密度在空间上具有非对称性,污染排放强度西高东低,工业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多样性、相关和非相关多样性为东中高西部低;②工业集聚对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地区集聚密度、多样性和相关多样性水平的上升有利于本区域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但专业化水平的上升则会提升本区域的工业污染排放强度;③提高集聚密度、引导企业集中布局有利于工业SO2排放强度下降,多样且关联的产业组织结构有利于污染减排,而专业化和非关联产业的集中会提高污染排放强度;④集聚型式对工业SO2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区域和城市规模上的异质性,集聚密度、企业地理临近、多样性和相关多样性对中西部污染减排的作用比东部明显,专业化和非相关多样性不利于东中部地区的污染减排;城区人口规模20万以下的小城市提高集聚密度、减少多样性特别是非相关多样性更有利于污染减排;城区人口规模20~50万的小城市和50~100万的中等城市,提高企业的地理接近度和多样性水平特别是相关多样性水平,有利于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城区人口规模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提高集聚密度和产业多样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污染减排,但其减排效果因拥挤效应而明显下降;⑤进一步降低工业SO2排放强度,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外部性 污染排放强度 集聚空间组织型式 空间溢出 工业so2排放
原文传递
大气污染的空间关联与区域间防控协作--基于全国288个地市工业SO2污染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白永亮 郭珊 孙涵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72,171,共10页
污染物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污染联防联控的微观现实基础,直接影响到防控协作的路径选择与治理成效。以工业SO_2污染为例,选取全国288个地级市2012年工业SO_2排放量截面数据,通过计算全国工业SO_2污染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 污染物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是污染联防联控的微观现实基础,直接影响到防控协作的路径选择与治理成效。以工业SO_2污染为例,选取全国288个地级市2012年工业SO_2排放量截面数据,通过计算全国工业SO_2污染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空间核密度及未来空间集聚趋势预测。发现:工业SO_2污染总体呈现多中心、条带状、不均衡的"两带六极"空间集聚特征;通过热点探测模型,发现污染呈现以长江为界北重南轻的空间聚类趋势。根据污染区空间格局和聚类趋势得出了协同防控的空间协作、协同机制构建、分类分级分区管理和管理技术创新等四个方面防控协作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工业so2排放 空间聚类趋势 防控协作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产业发展与工业SO_2排放的时空耦合效应 被引量:16
5
作者 马丽 张博 杨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0-1319,共10页
以工业SO2为对象,以东北地级市1为研究单元,运用脱钩指数分析了工业产值变化与SO2排放规模变化的动态耦合关系及空间格局,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各地市工业SO2排放变化从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3方面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在东北... 以工业SO2为对象,以东北地级市1为研究单元,运用脱钩指数分析了工业产值变化与SO2排放规模变化的动态耦合关系及空间格局,并利用LMDI因素分解法对各地市工业SO2排放变化从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3方面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在东北地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工业产值规模的增长对工业SO2排放增长呈现正向驱动;而工业技术的进步和节能减排措施的使用促进了工业SO2排放的降低,而产业结构的作用因区域而异。在环渤海湾地区以及辽源、松原、鹤岗、伊春、七台河、绥化等以木材加工和煤电为核心产业发展的城市,能源基础原材料产业比重的上升促进了地区工业SO2排放的增加。最后根据不同地市工业SO2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限制因素,针对性的分类型、分区域提出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 工业so2排放 脱钩 因素分解
下载PDF
投资增长加重了中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吗——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总量判断与结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志伟 常旭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9,共10页
以2004-2013年中国境内31个省市区为样本,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投资总量增长及结构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SO_2)排放的影响,以研究投资增长是否加重了中国的排污负担。研究发现,工业SO_2排放存在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并在部分地区形成了&qu... 以2004-2013年中国境内31个省市区为样本,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投资总量增长及结构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SO_2)排放的影响,以研究投资增长是否加重了中国的排污负担。研究发现,工业SO_2排放存在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并在部分地区形成了"高—高"聚集区域。从总量角度看,工业SO_2排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从结构角度看,地方投资对工业SO_2排放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国有投资和非国有投资虽然表面上对工业SO_2排放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对于特定的高排放行业,非国有投资依然是造成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对工业SO_2排放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并与细分行业分布情况无关;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工业SO_2排放的主因,增加更新改造投资不会对排放产生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总量 投资结构 工业so2排放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演变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仇方道 李博 佟连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89,共6页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通过对1981-2006年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量经历了先减后升的过程,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主要来源于...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通过对1981-2006年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量经历了先减后升的过程,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造纸及纸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制造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SO2排放量的50%以上,而综合性工业城市则占到1/3左右。EKC模型对工业SO2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模拟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较为典型的U型关系。分解分析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清洁技术效应是影响工业SO2排放的重要因素,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对工业SO2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工业so2排放 EKC模型 分解分析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梦梦 仇方道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7年第2期33-40,共8页
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分解分析方法,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2000~2014年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的整体差异呈减小趋势,其中豫东、鲁南、皖北和苏北之间的差异起主导作用;在... 采用空间自相关和分解分析方法,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2000~2014年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的整体差异呈减小趋势,其中豫东、鲁南、皖北和苏北之间的差异起主导作用;在空间关联上,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及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形成以莱芜、泰安为代表的高值集聚显著区域和以开封、亳州、阜阳为代表的低值集聚显著区域;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空间结构是淮海经济区工业S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规模效应对工业SO_2排放有促进作用,技术效应则呈抑制作用,空间结构效应的促进作用出现概率大于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so2排放 空间相关性 分解模型 淮海经济区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毛田颖 仇方道 帅殊瑶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7年第6期8-12,共5页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EKC)模型和分解分析方法,探讨2003-2015年江苏省工业SO_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及成因,发现:1986年以来随工业经济增长,江苏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而排放强度急剧降低;主要来源于电力热力...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EKC)模型和分解分析方法,探讨2003-2015年江苏省工业SO_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及成因,发现:1986年以来随工业经济增长,江苏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经历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而排放强度急剧降低;主要来源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资源高度依赖型行业,结构导向性显著;空间上呈现向苏南>苏北>苏中的格局演变趋势;江苏省工业经济增长与其二氧化硫排放呈现非典型的倒"U"型耦合关联,且近年来二者间的脱钩状态在强化;规模与技术效应是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且作用相反的两个因素,尤其是技术效应对工业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实现具有支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so2排放 经济增长 完全分解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中部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
10
作者 吴帆 卫会芳 宁刘宁 《科技和产业》 2018年第8期8-13,104,共7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基于门槛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2015年中部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应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得到的特征更为显著和精确。(2)工业SO_2排放强度具有显...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基于门槛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2015年中部地区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应用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得到的特征更为显著和精确。(2)工业SO_2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全局自相关特征;工业SO_2排放强度的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具有显著的南北分异特征。(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工业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工业SO_2污染强度,能源强度的提升会增加污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工业so2排放 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工业SO2排放?——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柏亮 陈小辉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73-81,共9页
本文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引入代表性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污染因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引入代表性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污染因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2—2018年中国31个省市区平衡面板数据,采用时间和个体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工业SO2排放量之间为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拐点,低于拐点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加大工业SO2排放量;超过拐点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将降低工业SO2排放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可拉高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so2排放 环境污染 财政分权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压力的时空特征——以工业SO_2排放为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柏玲 姜磊 刘耀彬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采用工业SO_2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EOF)揭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将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纳入STIRPAT模型分析框架中,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空间变系数的驱动因素分... 采用工业SO_2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EOF)揭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将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纳入STIRPAT模型分析框架中,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空间变系数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增加速度呈现明显的减缓趋势。EOF第一模态结果显示,SO_2排放量以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低值地区集中在江西的东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第二模态结果显示,SO_2排放量增加速度较快的城市大部分位于湖北的宜昌、荆州、黄冈地区和湖南的株洲、衡阳、永州地区以及江西的萍乡、新余和赣州地区,SO_2排放量增加速度减缓的地区则是三省省会城市及其相邻地市。驱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_2强度、人口、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GDP是S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各个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各个地区必需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减排 工业so2排放 自然正交函数 地理加权回归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出口、FDI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与工业SO_2污染排放
13
作者 杜威望 《科学.经济.社会》 2017年第4期40-46,51,共8页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作为该地区工业污染排放的代表物,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出口和FDI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工业SO_2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出口对工业SO_2的排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直接效应和...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作为该地区工业污染排放的代表物,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出口和FDI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工业SO_2排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出口对工业SO_2的排放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且直接效应小于间接效应;(2)FDI对工业SO_2的排放同样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且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 FDI 空间溢出效应 工业so2污染排放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的测算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科 袁玮鸿 +3 位作者 罗晶 李慎鹏 刘唱唱 邓楚雄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3,共10页
推进工业绿色增长转型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IPAT分析框架,结合环境规制视角,构建了中国工业污染排放的供给需求模型,进而采用空间随机前沿模型评估了中国2000—2016年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研究表明:... 推进工业绿色增长转型是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基于IPAT分析框架,结合环境规制视角,构建了中国工业污染排放的供给需求模型,进而采用空间随机前沿模型评估了中国2000—2016年的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研究表明:(1)忽略省份间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都将高估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2)受宏观经济波动、工业结构变迁、环境治理政策出台等驱动,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可划分为波动上升(2000—2007年)、波动下降(2008—2011年)和稳步上升(2012—2016年)三个阶段。(3)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呈明显的聚集连片化的分布特征,到2016年较高效率及高效率省份逐步由东部地区少数省份扩展到东部地区、长江流域和黄河中下游的绝大部分省份,资源能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技术积累与创新、区位条件、环境容量、环境规制政策执行力度等的差异是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so_(2)排放 工业绿色增长效率 环境规制 空间随机前沿模型 节能减排 环境治理体系
原文传递
基于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15
作者 陈颂东 李孟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04-109,共6页
利用中国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统计数据,根据公共产品、“以足投票”、政府晋升激励机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基础,探究地方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同环境污染的关系。探究结果阐明,环境污染水平和财政分权为正相关,说明财政分权度的... 利用中国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统计数据,根据公共产品、“以足投票”、政府晋升激励机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基础,探究地方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同环境污染的关系。探究结果阐明,环境污染水平和财政分权为正相关,说明财政分权度的提升不利于环境保护;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污染水平的相关性为负,但地方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二者的交互项对环境污染水平的相关性为正,说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遭到财政分权政策的约束;财政分权对环保支出和环保支出二者的交互项均和环境污染水平的相关性为正相关,说明生态环境保护支出可以令环境向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竞争 工业so_(2)排放 废水排放总量
下载PDF
工业SO_(2)排放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16
作者 杜威望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2-49,共8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SO_(2)过量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实证研究表明:(1)该地区工业SO_(2)排放空间格局呈现正的空间集聚效应;(2)工业产业比重的变动对空间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倒“U”型模式;(3)工业产业比重是工业SO_(2)排放空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SO_(2)过量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实证研究表明:(1)该地区工业SO_(2)排放空间格局呈现正的空间集聚效应;(2)工业产业比重的变动对空间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倒“U”型模式;(3)工业产业比重是工业SO_(2)排放空间格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4)工业SO_(2)排放空间集聚效应的降低有利于促进工业SO_(2)减排。为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需要建立区域工业SO_(2)减排协调机制和优化其工业产业比重,从而有效地实现工业SO_(2)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工业so_(2)排放 空间格局演变 产业集聚 虚拟变量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