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工业题材小说中情感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娇娥 何畅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 《玛丽·巴顿》(1848)和《南方与北方》(1855)是英国工业革命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1810-1865)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以英国北部的工业城市为主要背景,描写了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人们的种种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因此评论家们习惯上将两部作品归为工业题材小说。其实,由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角的不同,作品体现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本文从雷蒙德·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入手,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进行比较和研究,从创作背景和叙述视点来分析并探讨盖斯凯尔夫人在不同时期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不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结构 工业小说 比较 分析
下载PDF
工业语境中的人物形象与谱系--草明与东北工业题材小说论之一 被引量:5
2
作者 逄增玉 孙晓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4-160,共7页
草明的工业题材小说始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解放区,直至20世纪60年代,写下多部以东北为为背景的作品,描写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罕有的工业化环境中的工人、职员、干部、专家等形象,并在政治、时代和革命性与现代性交织的多重视角中透视... 草明的工业题材小说始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解放区,直至20世纪60年代,写下多部以东北为为背景的作品,描写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罕有的工业化环境中的工人、职员、干部、专家等形象,并在政治、时代和革命性与现代性交织的多重视角中透视和描写工人形象,熔铸了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形成了特色,具有文学史价值。当然,这些形象的塑造也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审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明 东北 工业小说 人物 价值
下载PDF
自我感的历史负载与时代形变——蒋子龙工业小说写作的经验起源及其观念意涵 被引量:1
3
作者 符鹏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蒋子龙的工业小说写作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达到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高度,与其此前在社会主义观念一实践体制中自我感与文学经验的辩证重塑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其文学认知深化的关键环节,由此他得以... 蒋子龙的工业小说写作之所以能够在新时期初期达到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高度,与其此前在社会主义观念一实践体制中自我感与文学经验的辩证重塑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其文学认知深化的关键环节,由此他得以有意识整理和转化“深入生活”的原则,以此有力呈现工人身心变化的时代经验。不过,他过于依赖窄化的“权力”视角建立把握工业现实的认知意识,由此带来小说叙事的不稳定性,并最终陷入被时代无意识拔弄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小说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深入生活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文学史视阈中草明东北工业小说的得失及其成因 被引量:4
4
作者 逄增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5,共8页
草明工业小说是现代东北工业文学、中国现当代工业文学的滥觞,草明不仅长期专注于工业文学写作,还在工业环境与人物形象关系的描写中,开创性地、比较真实贴切地引入和展现了新的工业"风景",提出和表现了工业文学中的若干重要... 草明工业小说是现代东北工业文学、中国现当代工业文学的滥觞,草明不仅长期专注于工业文学写作,还在工业环境与人物形象关系的描写中,开创性地、比较真实贴切地引入和展现了新的工业"风景",提出和表现了工业文学中的若干重要现象和问题,在现当代文学中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这也是草明工业小说的文学史价值所在。文章还从中外文学史视阈探寻草明的工业文学中存在的不足、缺失及其原因,从而说明这些不足既有作家个人原因,也是世界性的工业文学至今未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明 工业小说 文学史视阈 贡献 问题
原文传递
从神坛走入凡尘——论当代工业小说审美观念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运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工业小说 审美观念 演变历史
下载PDF
现代性的再启与“工业中国”的想象——以20世纪50年代草明的工业小说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彭圣钦 周晓虹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20世纪50年代既是中国真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同时也是关于"工业中国"的想象正式开启的时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学的领军人物,草明及其工业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想象,又为这种想象提供了可供言说... 20世纪50年代既是中国真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同时也是关于"工业中国"的想象正式开启的时代。作为20世纪50年代工业文学的领军人物,草明及其工业文学作品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想象,又为这种想象提供了可供言说的话语。本文通过分析和解读草明的三部工业小说,考察工业是如何被文学化、审美化的。研究发现,草明主要通过两条路径来对工业进行审美化:一是工厂、高炉、钢铁等在工业小说中常见的物质要素被建构为具有沸腾感和力量感的文化意象;二是将人们对机器的好奇和崇拜转化为一种亲切感,并且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建构为一种互动共振关系,由此取代了西方工人运动史中工人阶级与机器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这种对工业化的渴望与社会主义建设结合在一起,为人民群众理解与认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供了最便捷的通道。因此,对"工业中国"想象的考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小说 工业想象 沸腾感 亲切感 现代性
原文传递
20世纪90年代工业小说回顾 被引量:2
7
作者 成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79-82,共4页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相对于其他题材,工业文学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工业题材小说也是如此。而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似乎给工业小说的复兴提供了机遇。而一度喧嚣之后,当我们回头审视之时,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并未达到他们宣传中的预期效...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相对于其他题材,工业文学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工业题材小说也是如此。而90年代的现实主义冲击波,似乎给工业小说的复兴提供了机遇。而一度喧嚣之后,当我们回头审视之时,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并未达到他们宣传中的预期效果。工业小说仍然未能成为文坛重头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工业小说 现实主义冲击波 复兴 宣传效应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权力竞合:党组织融入企业管理的初期尝试——以改革前工业小说为资料
8
作者 林盼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之前的国企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日常生产,既有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导致这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状况如同"黑箱",相关论述多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其中。本文借鉴格申克龙的研究方法,... 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之前的国企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日常生产,既有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导致这一时期的企业管理状况如同"黑箱",相关论述多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其中。本文借鉴格申克龙的研究方法,采用工业小说作为资料,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之前的企业管理问题。研究发现,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之后,党组织在企业中话语权得以提升,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秩序。由于党政分工的界限不清晰,权责上相互交织的局面时常出现,因此如何分配党政领导的权力,成为"大跃进"时期企业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工业小说突出展现了企业管理层的权力竞合与自上而下的纵向关系网络的两种现象,细致呈现了制度变迁对企业管理体系产生的冲击,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普通工人等均受到这一冲击的影响,由此形成了理念与实践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小说 党委领导 企业管理 制度变迁 权力竞合
下载PDF
新中国“工业小说”的现代性及其走向 被引量:1
9
作者 鲍婷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0-43,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农兵"文学之首的工业小说并没有获得如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长足发展和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有二:一、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工人阶级,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工农兵"文学之首的工业小说并没有获得如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长足发展和高度重视,究其原因有二:一、作为国家领导者的工人阶级,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这使得工业小说总体置身于意识形态中心话语的语境中,难免呆板、僵化。二、作家自身经验的缺乏也是导致工业小说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工业小说 现代性
下载PDF
《南方与北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小说中的共同体想象
10
作者 刘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代表作《南方与北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小说的典范之作。作家构置了南方与北方互为镜像的文本异质空间,直面英国工业化时期城乡冲突、劳资矛盾、性别政治等社会问题,通过男女主人公从对峙到倾慕的情感过...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的代表作《南方与北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小说的典范之作。作家构置了南方与北方互为镜像的文本异质空间,直面英国工业化时期城乡冲突、劳资矛盾、性别政治等社会问题,通过男女主人公从对峙到倾慕的情感过程透视社会转型时期各阶层的精神探索与成长。在这部对话体小说轻松的皮肤之下,嵌入了基于空间、性别和政治三个维度的现实关怀与焦虑,而阅读、对话、契约在文本中成为主人公克服困境的媒介与手段。超越地域差异、调和性别冲突、化解劳资矛盾的文本乌托邦,反映出以盖斯凯尔夫人为代表的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们的共同体想象。其包容他者的共同体构想不止于家庭和契约模式,还蕴含了一种关系共同体和价值共同体理想,这一方面回应了英国十九世纪初的社会团结问题,同时对身处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我们也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与北方》 盖斯凯尔夫人 维多利亚时期 工业小说 共同体想象
下载PDF
“十七年”东北工业小说的自我解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翔 夏永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十七年"的东北工业小说记录了那个时代工人对新生活、新环境、新身份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感激,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激情与力量,塑造了置身新型社会隶属关系的工人群像,同时也映现出政治化潜在规范下的集体无意识言说和非科学、... "十七年"的东北工业小说记录了那个时代工人对新生活、新环境、新身份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感激,以及由此演化而来的激情与力量,塑造了置身新型社会隶属关系的工人群像,同时也映现出政治化潜在规范下的集体无意识言说和非科学、非理性行为,显示出某种强烈的意图性。当作者在文本中镶嵌意指以套用生活时,这些镶嵌进去的理念由于其抽象性,总是不可避免地与旨在造成小说真实性的文本组织发生矛盾,从而导致小说呈现出一种自我矛盾或缺乏真实性的状况,造成文本的自我解构。正是"十七年"东北工业小说的强烈意图性与艺术规律的碰撞从内部瓦解了这一文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东北 工业小说 自我解构
下载PDF
维多利亚工业小说的女工叙事
12
作者 帅文芳 苏桂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女工是19世纪工业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纵观女工在维多利亚工业小说中再现的历史,可以发现其文学再现朝着一条符合主流道德价值观的道路发展,分别经历了前景化、替代者和重塑形的三个阶段。女工形象折射出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阶级与性别上... 女工是19世纪工业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纵观女工在维多利亚工业小说中再现的历史,可以发现其文学再现朝着一条符合主流道德价值观的道路发展,分别经历了前景化、替代者和重塑形的三个阶段。女工形象折射出英国工业化过程中阶级与性别上的弱势给女工带来的生存困境,导致其在社会上丧失选择权,文化上丧失话语权。女工的道德取向备受争议,维多利亚人普遍认为“她”是许多道德问题的根源,这说明在文明从野蛮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女工是被动的、工具式的存在。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才能更深入理解女工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工 工业小说 叙事结构 情节模式
下载PDF
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文化资本视野中的《美好的工作》
13
作者 何畅 王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84-188,200,共6页
国内关于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的研究为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小说可以被视为19世纪英国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本文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这一"恢复"。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该... 国内关于戴维.洛奇的小说《美好的工作》的研究为数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小说可以被视为19世纪英国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本文采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这一"恢复"。通过解读,我们发现该"恢复"不仅体现在小说的结构上,而且体现在小说的叙事和主题上。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美好的工作》不啻为工业小说传统的延续,并体现了洛奇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洛奇 《美好的工作》 文化资本 工业小说
下载PDF
感悟蒋子龙
14
作者 韩小蕙 李振岐(摄影) 《海内与海外》 2019年第5期10-13,共4页
孤陋寡闻的我,只知道有两部当代长篇小说,做成了线装书正式出版,另一部是作家出版社做的《白鹿原》。两位作家都是中国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两部作品都是新时期文学的扛鼎之作。除李建军先生外,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其他名家也纷纷... 孤陋寡闻的我,只知道有两部当代长篇小说,做成了线装书正式出版,另一部是作家出版社做的《白鹿原》。两位作家都是中国新时期以来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两部作品都是新时期文学的扛鼎之作。除李建军先生外,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其他名家也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与民生意识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人帮” 工业小说
原文传递
双重身份创作下的自我迷失——重读草明《原动力》、《火车头》及《乘风破浪》
15
作者 詹玲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5-47,共3页
党员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使建国初期以草明为代表的工业题材创作者,在处理党、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时经常陷入困惑。政治化的文艺批判下,摈弃了创作者主体情感的作品反而解救了身份与创作的冲突,使党对工人阶级领... 党员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使建国初期以草明为代表的工业题材创作者,在处理党、工人阶级与知识分子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时经常陷入困惑。政治化的文艺批判下,摈弃了创作者主体情感的作品反而解救了身份与创作的冲突,使党对工人阶级领导话语权的确立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小说 工人阶级 共产党 知识分子
下载PDF
论改革小说的“地方性”书写——以京津冀工业小说为例
16
作者 高露洋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改革小说常常被置于国家意识形态、现代化等普适性话语下,而忽视了其内部存在的不同声部。京津冀工业小说因政治地缘因素,始终同国家意识形态保持紧密互动,以改革为叙述主题,以改革者为叙述核心,关注改革进程中具体问题的阐释,从时间序... 改革小说常常被置于国家意识形态、现代化等普适性话语下,而忽视了其内部存在的不同声部。京津冀工业小说因政治地缘因素,始终同国家意识形态保持紧密互动,以改革为叙述主题,以改革者为叙述核心,关注改革进程中具体问题的阐释,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上都呈现出新的地域特质,为人们理解新时期文学一体化与地方性、工业化与地方性提供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小说 地方性 京津冀工业小说
下载PDF
论现当代工业小说中工业领导形象的传统意识
17
作者 张立 《文教资料》 2010年第17期13-14,共2页
在现当代工业小说中,领导人物身上具有传统意识:清官意识、政治道德共振意识,这些意识的存在促成了领导形象塑造时的模式化和非典型性,作家要创造出鲜明的工业领导形象就应该逐步祛除这些意识。
关键词 现当代工业小说 工业领导形象 传统意识
下载PDF
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 被引量:49
18
作者 李杨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53,共8页
与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相比,"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其原因除了中国现代文学缺乏工业文学的传统,还在于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以及工业政治所面对的文化政治困境。它始终面对"工业... 与农村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相比,"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成就不高,其原因除了中国现代文学缺乏工业文学的传统,还在于这一时期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以及工业政治所面对的文化政治困境。它始终面对"工业化"与"社会主义"这两种现代性之间的冲突与悖反。草明的《乘风破浪》生动地记录了50年代中国工业化运动的艰难历程,不仅创造了当代文学工业写作的一种传统,影响到"新时期文学"中以"改革文学"为代表的工业题材创作,其表达的主题,在工业主义、现代化已成全球共识的今天,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小说 《乘风破浪》 工业主义 社会主义 现代性 中国工业 解读 知识分子题材
原文传递
工业题材的视域和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14
19
作者 贺绍俊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6期4-6,共3页
关键词 工业题材小说 主体性问题 视域 不自觉 创作 大话
下载PDF
工业题材小说中的“草明现象” 被引量:11
20
作者 逄增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8-165,共8页
草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最早写作工业题材小说、并从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一直执着于此的作家。她的工业题材小说写作一方面有主题先行、以文学形象演绎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的时代征候,另一方面又具有对现代文学相当少见、缺乏经验的工业... 草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最早写作工业题材小说、并从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一直执着于此的作家。她的工业题材小说写作一方面有主题先行、以文学形象演绎政治和意识形态诉求的时代征候,另一方面又具有对现代文学相当少见、缺乏经验的工业环境中物与人形象的比较贴切融入的描写,并在具体形象和叙述描写中或者对政治化理念有所偏离和超越,或者文本内部存在矛盾和裂痕,出现不一致的自我解构和互斥现象,使其工业小说内含了更为复杂的内容。由此,构成了现当代工业题材文学中饶有意味的"草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题材小说 草明 中国现当代文学 工业题材文学 小说写作 文学形象 70年代 40年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