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玛丽·巴顿》到《南方与北方》——盖斯凯尔夫人工业题材小说中情感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
陈娇娥
何畅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2
|
工业语境中的人物形象与谱系--草明与东北工业题材小说论之一 |
逄增玉
孙晓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3
|
自我感的历史负载与时代形变——蒋子龙工业小说写作的经验起源及其观念意涵 |
符鹏
|
《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4
|
文学史视阈中草明东北工业小说的得失及其成因 |
逄增玉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5
|
从神坛走入凡尘——论当代工业小说审美观念的历史嬗变 |
李运抟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6
|
现代性的再启与“工业中国”的想象——以20世纪50年代草明的工业小说为例 |
彭圣钦
周晓虹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7
|
20世纪90年代工业小说回顾 |
成燕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8
|
制度变迁与权力竞合:党组织融入企业管理的初期尝试——以改革前工业小说为资料 |
林盼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新中国“工业小说”的现代性及其走向 |
鲍婷
|
《中州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0
|
《南方与北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小说中的共同体想象 |
刘爽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1
|
“十七年”东北工业小说的自我解构 |
高翔
夏永为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维多利亚工业小说的女工叙事 |
帅文芳
苏桂宁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3
|
工业小说传统的“恢复”——文化资本视野中的《美好的工作》 |
何畅
王莉
|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4
|
感悟蒋子龙 |
韩小蕙
李振岐(摄影)
|
《海内与海外》
|
2019 |
0 |
|
15
|
双重身份创作下的自我迷失——重读草明《原动力》、《火车头》及《乘风破浪》 |
詹玲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6
|
论改革小说的“地方性”书写——以京津冀工业小说为例 |
高露洋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7
|
论现当代工业小说中工业领导形象的传统意识 |
张立
|
《文教资料》
|
2010 |
0 |
|
18
|
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 |
李杨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9
|
|
19
|
工业题材的视域和主体性问题 |
贺绍俊
|
《理论与创作》
|
2006 |
14
|
|
20
|
工业题材小说中的“草明现象” |
逄增玉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