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8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 被引量:556
1
作者 张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13,共11页
把中国的经济转轨、增长与工业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尝试。作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 ,至今尚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而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转轨过程则又典型地表现为以新兴工业部门的... 把中国的经济转轨、增长与工业化联系起来是本文的一个尝试。作者认为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近年来越来越表现出静态的特征 ,至今尚不具备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 ,而中国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转轨过程则又典型地表现为以新兴工业部门的进入和扩张为特征的持续的工业化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帮助理解转轨后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概念框架和经验描述。在这个框架里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过去 1 0年来所表现出的下降趋势可以由过度的工业化进程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形成 工业化 经济增长 中国 经济转轨 资本—产出比率 国有企业 配置效率 动态效率
原文传递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10
2
作者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45,共2页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 ,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相关性较低 ,而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相关性较强 ,中国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从理论上说 ,应当... 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 ,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并没有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率的上升与工业产值比重上升的相关性较低 ,而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相关性较强 ,中国的问题在于工业化的偏差而不在于城市化的偏差。从理论上说 ,应当以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并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结构升级作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中心内容。从宏观政策看 ,需要实现农村工业化向城市工业化的战略性转变 ,在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中国 非农产业 就业比重 服务业 就业结构 工业化 城市 关系 协调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 被引量:341
3
作者 刘伟 张辉 黄泽华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8,共5页
本文在深入探讨产业结构高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设立了一种既可用于横截面数据比较、也可用于时间序列比较的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本文认为,产业结构高度表面上是不同产业的份额和比例关系的一种度量,本质上是一种劳动生产率的衡量。本文... 本文在深入探讨产业结构高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设立了一种既可用于横截面数据比较、也可用于时间序列比较的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本文认为,产业结构高度表面上是不同产业的份额和比例关系的一种度量,本质上是一种劳动生产率的衡量。本文研究发现:(1)若以现代工业化为标准,那么从产业结构高度的视角来看,2005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约走完了1/3;(2)各省区的产业结构高度呈现明显的层次性,东北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高度显著地大于中西部地区;(3)从1998年开始,产业结构高度呈现超乎寻常的高速变化,中国经济也逐渐步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良性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结构高度 虚高度 劳动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 被引量:276
4
作者 郭克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0-71,共12页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出发 ,以人均收入水平为主、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为辅来分析工业化进程 ,认为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只处于中期阶段的上半期 ,但产业结构偏差和工业结构升级缓慢 ,影响了工业化中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质量的...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出发 ,以人均收入水平为主、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为辅来分析工业化进程 ,认为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只处于中期阶段的上半期 ,但产业结构偏差和工业结构升级缓慢 ,影响了工业化中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质量的上升。因此 ,现阶段推进工业化的模式应该是 ,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来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 ,消除人均收入水平与工业产出比重不协调而产生的需求制约 ,以支持工业化阶段的演进和经济较高速稳定增长 ;同时 ,通过加快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加快装备工业发展以带动工业结构升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化 第三产业 体制改革 市场 城市
原文传递
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 被引量:233
5
作者 蔡运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共6页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处在转型时期 ,对土地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展 ,而开发边际土地的余地已经有限 ,未来耕地和食物安全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因而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保护机制 ,耕地仍在继续向效益更高的其它土...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处在转型时期 ,对土地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展 ,而开发边际土地的余地已经有限 ,未来耕地和食物安全的形势将更趋严峻 ,因而保护耕地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实际上由于缺乏保护机制 ,耕地仍在继续向效益更高的其它土地用途转移。因此 ,保护耕地的根本大计在于建立机制。保护耕地的经济机制是提高农业的比较经济效益 ,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实现至关重要 ;在政策管理机制方面 ,要强化政府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规范土地管理行为 ,明确独立于市场的政府土地管理目标 ,并以法律形式固定的规划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城市发展要加强内涵集约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机制 耕地经济效 生态服务功能 土地用途管制 城市 工业化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6
6
作者 姚树洁 冯根福 韦开蕾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5-46,共12页
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对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的具体机制却研究甚少。本文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视角提出并验证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个假设:(1)外商直接... 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对外商直接投资如何影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的具体机制却研究甚少。本文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视角提出并验证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两个假设:(1)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减小国内生产的非效率,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推动器;(2)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加快国内技术进步,是生产前沿的移动器。因为这种双重作用,所以外商直接投资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过去几十年经济快速的发展为验证这两个假设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工业化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8
7
作者 李裕瑞 王婧 +1 位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本文着力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我国地级区域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本文着力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我国地级区域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相关分析探讨四化协调指数与区域发展主要指标的关联关系,建立识别方法开展基于四化发展状态的问题区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四化各自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四化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越高,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越低;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及自然地理类要素对四化协调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农业和农村的社会投资、财政投入及金融支持,以及大中型企业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等因素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更为稳健而积极;识别出四化发展存在若干问题的7类计145个地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传统农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和青藏高原区。在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推进四化协调发展既需要共性制度创新,还需要针对问题区域及其区域问题研制区域政策,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社会投资、财政投入与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扩大内需,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城镇投资和教育投资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信息 城镇 农业现代 “四”协调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问题区域
原文传递
工业化新时期新兴主导产业的选择 被引量:157
8
作者 郭克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4,共10页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 ,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 需求约束的强化和加入WTO后的挑战 ,使我国的工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并进一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化新时期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从产业的增长潜力、就业功能、带动效应、生产率上升率、技术密集度、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制造业中兼顾产业升级基本目标和就业增长重要目标的新兴主导产业是 :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和服装、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应当通过新的产业政策 ,促进新兴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并加强其对整个制造业发展的带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业化 入世 带动效应 新兴主导产业 可持续发展 工业结构
原文传递
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与政策体系——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 被引量:257
9
作者 黄群慧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3,共20页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或者说是工业化视角出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研究强调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属性不同,本研究更加强调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新发展... 本文从经济现代化或者说是工业化视角出发,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战略内涵和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已有研究强调新发展格局"双循环"的属性不同,本研究更加强调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到新发展阶段后的高水平的自强自立。一是提出了"阶段—模式—动力"的三维理论解释,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现代化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现代化路径,是中国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而探索的、以自立自强为本质特征的、突破"依附性"、具有"替代性"的一种经济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大国经济优势、围绕着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经济现代化战略;二是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内涵是推进高质量工业化战略,实现从成本驱动、出口导向、高速度工业化向创新驱动、内需导向、高质量工业化转变,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三是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双协同"政策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有效协同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协同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下,加快形成一种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改革与管理有效协同、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效配合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经济现代 工业化 供给侧改革 需求侧管理 产业政策 竞争政策
原文传递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66
10
作者 张米尔 武春友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 资源开发 工业化
下载PDF
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3
11
作者 万广华 史清华 汤树梅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2,共10页
本文运用大样本农户家庭调查资料 ,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 ,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好解释力 ,且能对各种类型的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 :(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 本文运用大样本农户家庭调查资料 ,对决定中国农户家庭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 ,从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具有较好解释力 ,且能对各种类型的变量均有所考虑的储蓄模型。研究发现 :(a)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动机以及工业化等对储蓄率的上升贡献相当大 ,且为正值 ;(b)在解释区域间储蓄率的差异时 ,文化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c)家庭生命周期的“∪”型分布假说被拒绝 ,相反的“∩”型分布被发现 ;(d)当家庭财富与储蓄率的相关关系表现为负时 ,持久收入假说也被拒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农户储蓄行为 中国 农村 实证研究 流动性约束 预防性储蓄动机 工业化 储蓄率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财富 持久收入假说 “∪”型分布假说
原文传递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 被引量:222
12
作者 何德旭 姚战琪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6,共11页
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本文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 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伴随着就业结构的变迁、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对结构变动的贡献度增大,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本文从研究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就业结构转换效应、第三产业发展的结构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重点探讨如何保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各种效应的协调互动,剖析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外因素,提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和方向。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阶段、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社会发展程度,结合21世纪前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认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现实发展道路及发展目标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驱动力,以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发展的两个车轮,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技术进步 工业化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78
13
作者 吴巧生 成金华 王华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中国人... 本文对比分析了美国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测定的中国工业化水平与能源密度的协整关系表明,中国工业化水平提高1%,能源密度下降0.3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中国人均能源消费可能会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提高,这与中国较低的人文发展水平相关,但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会促进能源密度的下降,从而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协整分析 能源消费
原文传递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被引量:216
14
作者 习近平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第7期4-6,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一直强...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城镇 工业化 城乡融合发展 乡风文明 “三农”工作 乡村治理现代 产业兴旺
原文传递
基于土地出让的工业化与城镇化 被引量:211
15
作者 雷潇雨 龚六堂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9-41,共13页
本文将企业集聚效应和土地财政引入城市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地出让行为对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地方政府最优的土地出让策略是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来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财政收入和... 本文将企业集聚效应和土地财政引入城市经济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土地出让行为对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城市地方政府最优的土地出让策略是低价出让工业用地、高价出让商住用地,来降低企业成本并增加财政收入和公共支出,共同达到吸引企业、促进生产并推动城镇化的目的。基于全国1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这一土地出让策略基本有效,但其效果随着城市的集聚效应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城市间地租竞争也可能对彼此的工业发展和城镇化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 土地财政 工业化 城镇
原文传递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2
16
作者 解振华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共6页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理论 政策 客观必然性 可持续 制度创新 经济全球 工业化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 被引量:183
17
作者 王思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40年来基本上是由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社会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指出改革以来社会工作及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迅速发展是体制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应采取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 本文总结了我国40年来基本上是由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社会工作的经验与不足,指出改革以来社会工作及专业社会工作教育的迅速发展是体制改革推动的必然结果。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应采取政府与社会责任共担的模式;同时,中国的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面临着本土化与创新的双重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本土 社会工作教育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工业化 专业社会工作 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 体制改革 群众团体
原文传递
绿色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体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7
18
作者 郝际平 孙晓岭 +1 位作者 薛强 樊春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共13页
发展钢结构建筑,可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从1.0时代快速迈向2.0时代,发展了以传统钢结构形式为基础的改进型建筑体系,模块化新型建筑体系和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 发展钢结构建筑,可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从1.0时代快速迈向2.0时代,发展了以传统钢结构形式为基础的改进型建筑体系,模块化新型建筑体系和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新形势下,预制混凝土构件解决了钢结构的传统难题,不同墙体交叉应用发展了新型围护系统,信息化技术促进了建筑业跨越式发展。全装配钢框架和盒子型模块化装配体系是新型低、多层模块化建筑体系,其采用"建筑元器件"的设计概念,以结构构件或建筑功能单元为基本元件组合而成,具有构件装配化、围护一体化、生产工厂化等特点。新型MCFTS(Multi-cor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System)高层钢结构体系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该体系分为组合多腔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住宅体系和组合多腔钢板墙核心筒—钢管混凝土框架公共建筑体系。MCFTS体系以组合多腔扁柱和双侧板连接节点为技术核心。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和可修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装配式 体系创新 工业化 模块 钢管混凝土 钢板剪力墙 钢连梁
原文传递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 被引量:173
19
作者 胡锦涛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共7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 农业结构 工业化 技术创新 经济制度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100
20
作者 刘世锦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68,共5页
本文以对广东、浙江的调研为基础 ,分析了产业集聚的概念、现象、形成机制和优势 ,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 ,并对相关的几个政策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发展 产业竞争力 中国 市场经济 工业化 政策 科技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