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伯”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山人 《阅读与写作》 2000年第10期28-29,共2页
作为称谓词,“伯”者,父之兄也,似乎人所共知,无甚可说,其实不然。《诗·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伯姊”即大姐,这里的“伯”,应为排行词而非称谓词,尽管它与称谓也有点关系。《左传·定公四年》:“文、武... 作为称谓词,“伯”者,父之兄也,似乎人所共知,无甚可说,其实不然。《诗·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伯姊”即大姐,这里的“伯”,应为排行词而非称谓词,尽管它与称谓也有点关系。《左传·定公四年》:“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孔疏:“伯是兄弟之长。”这个“伯”与“伯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词 笔谈
下载PDF
《巢林笔谈》与白鱼叚
2
作者 陈益 《江苏地方志》 2018年第3期83-84,共2页
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的龚炜,自称"巢林散人"。他的曾祖父当过明朝官员,父亲是进士出身,也当过官,妻子王氏则为太仓望族后裔。到了他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龚炜"喜经史,工诗文,善丝竹,兼习武艺",文才特别出众。然而年过四十仍屡... 生活在清康熙、乾隆年间的龚炜,自称"巢林散人"。他的曾祖父当过明朝官员,父亲是进士出身,也当过官,妻子王氏则为太仓望族后裔。到了他这一辈,家道已经中落。龚炜"喜经史,工诗文,善丝竹,兼习武艺",文才特别出众。然而年过四十仍屡试不第,身体又常常有病。于是他放弃科第,甘于贫寒,以笔墨自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谈 白鱼 乾隆年间 龚炜
下载PDF
龚炜说诗
3
作者 高洪波 《诗刊》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60-61,共2页
清人喜论诗文者甚多,龚炜算是其中有识见的一位。龚炜是江苏昆山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时六十六岁,犹在世,算得上长寿。他的代表作是《巢林笔谈》,内中对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有位叫陈后山的人,每游... 清人喜论诗文者甚多,龚炜算是其中有识见的一位。龚炜是江苏昆山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时六十六岁,犹在世,算得上长寿。他的代表作是《巢林笔谈》,内中对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有位叫陈后山的人,每游览时得灵感(又称得句),匆匆跑到家里,往床上一躺,以被蒙头,自己称之为"吟榻"。家里人只要看到陈后山的这样情况,"为之逐猫犬,匿婴孩,俟其诗就乃复常"。龚炜认为这是受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方法的影响所至,"故为是极苦事耳"。他说:"愚以诗贵天趣,终当视流水行云。" "天趣"之论,的是高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炜 流水行云 笔谈 说诗 江苏昆山 语不惊人 十三年 长吉 论诗 真性情
原文传递
片语小记
4
作者 韩羽 《瞭望》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5期35-34,共2页
《巢林笔谈》:‘千墩陈大年尝谓予子昭曰:“君讲立品极是。但生计既薄,须善作家,先使衣食不外假,立品较易。”予深韪其言。’
关键词 笔谈 陈大年 陈人 司马温 褐夫 不改其乐 篱菊 陶令 王三
原文传递
盛清吴中士人生活的写照——清人笔记龚炜《巢林笔谈》的生活史资料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常建华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0年第1期129-148,共20页
本文依据龚炜《巢林笔谈》探讨清朝统治稳定后士人的政治态度与日常生活,兼论笔记的生活史资料价值。吴中士人龚炜生活在清康熙后期到乾隆中叶,他对于清朝统治高度认同,从龚炜的个人生活史了解了他的政治立场、人生经历、生活态度、家... 本文依据龚炜《巢林笔谈》探讨清朝统治稳定后士人的政治态度与日常生活,兼论笔记的生活史资料价值。吴中士人龚炜生活在清康熙后期到乾隆中叶,他对于清朝统治高度认同,从龚炜的个人生活史了解了他的政治立场、人生经历、生活态度、家庭生活以及家族关系,看到他的性情爱好、文化品位、治学情况,特别是绝意科举的人生转折,一个鲜活的士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利用其他资料很难做到的。书中描述的社会风俗、生活样态,只有放在吴中特定地城、放在作者生命史中才能把握。作者认为即使是传统时代,人们的生活也难有世外桃源,特别是士人生活与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借助笔记本文呈现了盛清吴中社会与龚炜的士人生活史,使我们从基层社会看到了清朝国家统治的成功与士人的政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炜《笔谈 笔记资料价值 吴中社会 政治变动与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官夫人”劝廉
6
作者 邓忠强 《精神文明导刊》 2011年第4期54-54,共1页
偶读清初作家龚炜所著《巢林笔谈》,里面一则“官夫人劝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因此“以贤牧升部郎”,因为做地方官优秀而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相当于中... 偶读清初作家龚炜所著《巢林笔谈》,里面一则“官夫人劝廉”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朝官员江一麟任地方官时颇有作为,在百姓中享有贤良方正的声望,因此“以贤牧升部郎”,因为做地方官优秀而被擢升为中央某部郎官(相当于中央部委司局级)。接到皇帝的命令后,江一麟便即刻整理行装,准备乘舟北上,进京就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谈 地方官 中央 龚炜
原文传递
施世伦貌丑
7
作者 毛应民 《文史知识》 1986年第1期80-80,共1页
漕宪施公,貌奇丑,人号为'缺不全'。初仕县尹谒上官,上官或掩口而笑,公正色曰:'公以某貌丑耶?人面兽心,可恶耳。若某则,兽面人心,何害焉.'——《巢林笔谈》
关键词 笔谈 兽面 县尹 色日
原文传递
微思考
8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第16期85-85,共1页
1.@安妮宝贝:《巢林笔谈》最后一篇,罗列了菊花的佳种。名字分别是:黄微,红幢,紫幢,松针,破金,鹤翎,松子,蜂铃,狮蛮,金超,银超,蜜珀,月下白,青心白,二乔,醉杨妃,玉楼春,三学士。名词使人觉得愉悦。一切美丽的名词... 1.@安妮宝贝:《巢林笔谈》最后一篇,罗列了菊花的佳种。名字分别是:黄微,红幢,紫幢,松针,破金,鹤翎,松子,蜂铃,狮蛮,金超,银超,蜜珀,月下白,青心白,二乔,醉杨妃,玉楼春,三学士。名词使人觉得愉悦。一切美丽的名词,均具备一种理性。理性导致它的面目简洁,却是世间万物本来的样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谈 安妮宝贝 名词 理性 学士
原文传递
改文之法
9
作者 王庆况 《文史知识》 1987年第4期61-61,共1页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颇有道理。中外古今的学问家对修改文章都有不少经验之谈。清代龚炜有一段话,对初学作文者很有帮助,他说:'为初学改文,其法在申其未申之旨,达其未达之词,通其未通之线,接其未接之榫,传其未传之神,足... 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此话颇有道理。中外古今的学问家对修改文章都有不少经验之谈。清代龚炜有一段话,对初学作文者很有帮助,他说:'为初学改文,其法在申其未申之旨,达其未达之词,通其未通之线,接其未接之榫,传其未传之神,足其未足之气;呆板则启其灵机,径遂则导之层折(平铺直叙要引向跌宕曲折),单薄则加以衬托,枯竭则生以波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炜 导之 翻空 文境 笔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