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川帮”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
- 1
-
-
作者
李殿元
-
机构
中国药学文化研究会川药文化分会
-
出处
《文史杂志》
2024年第3期47-53,共7页
-
文摘
作为中医药文化中的“川帮”,蜀地有丰厚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川医、川药、川方支撑着四川的中医药文化。四川自古出名医,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就有一千余人,影响医坛两千多年。这期间形成的中医药“川帮”对中医药发展影响深远。四川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中药材资源优势显著,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对于中药炮制而言,“川帮”为国内四大传统帮派之一,其特色是道地药材的炮制和复制法。
-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川帮
丰厚传承
资源优势
-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川帮银行的首脑——聚兴诚银行简论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张守广
-
机构
广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出处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后方企业与企业家群体研究》(批准号03BZSo26)
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抗战时期后方企业家群体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聚兴诚银行是川帮银行中成立最早也是最有实力和影响的银行,在四川金融界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在杨氏家族金融家的悉心经营下,聚兴诚银行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把自身的发展牢固地建立在四川和西南工商业的基础之上,为四川及西南社会经济和抗战时期后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该银行发展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银行之一。
-
关键词
川帮银行
四川
金融史
聚兴诚银行
经营理念
民国时期
-
分类号
F832.9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川帮银行家的形成与群体特征(1915-1937)
- 3
-
-
作者
辜雅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出处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
基金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川帮银行家与四川地方政府关系研究(1911-1937)”(22CZS065)
2023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近代中英文报刊所载成渝地区金融资料整理与研究(1915-1937)”(23SKGH091)。
-
文摘
川帮银行家是近代中国银行家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发端于晚清,在民国初年快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基本形成。川帮银行家作为内陆地区的银行家群体,其产生与发展深受本地区环境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表现在业务经营上具有浓厚的旧式商号色彩,管理理念上偏重传统思想,关系网络上构建以“帮”为特色的体系,文化价值观上奉行群体冒险精神。正是基于这样的特点,川帮银行家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江浙、闽籍华侨银行的金融现代化道路,以聚兴诚银行为代表的川帮银行业绩卓著,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华西财团的支柱。
-
关键词
川帮银行家
发展历程
群体特征
金融现代化
-
Keywords
Sichuan bankers
development course
group characteristics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川帮中药特色炮制技术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马艳平
-
机构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
-
出处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649-1652,共4页
-
基金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技人文特色课程建设项目(2018-2019)
道地药材的地域文化研究项目(05010)
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2018-2019):中药服务能力信息化管理措施的研究项目(20174Y009)。
-
文摘
川帮中药炮制技术发源于四川省,最早出现于中唐时期,形成于明清时期。其技术偏重于蒸制与复制:生大黄片用黄酒水闷透,蒸制,晒七八成干,如此反复操作九次而得"九制大黄";生半夏清水漂浸,分期加入明矾、石灰、皮硝等,历时两月有余制成"仙半夏";生天南星粉与胆汁搅拌、发酵、阴干,再用黄酒蒸制可得"九转南星";生附子用胆水浸泡后,经过煮、蒸、烤而制成"临江片"。
-
关键词
川帮中药炮制技术
九制大黄
仙半夏
九转南星
临江片
蒸制
复制
-
Keywords
Chuan Group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Jiuzhidahuang
Xianbanxia
Jiuzhuannanxing
Linjiangpian
steaming
repeated processing
-
分类号
R283.4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