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以及水热法制备LiCoO_2超细粉体 被引量:7
1
作者 魏晓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的结构、制备、电化学性能及改性方法等。并通过水热法合成获得均匀无杂相的、-αNaFeO2层状结构的HT-LiC... 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包括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的结构、制备、电化学性能及改性方法等。并通过水热法合成获得均匀无杂相的、-αNaFeO2层状结构的HT-LiCoO2超细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层状结构 尖晶石结构 嵌入/脱出 水热法
下载PDF
锌离子电池锰基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侯显豪 宋国伟 +4 位作者 李智超 杜晨星 游俊伟 占彦康 朱俊生 《蓄电池》 CAS 2024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环保且电化学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但锰基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易坍塌、导电率低、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笔者首先阐述了锰基正极材料中锌离子的储存机理,主要有Zn^(2+)嵌入/...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是一种环保且电化学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但锰基正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易坍塌、导电率低、稳定性差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笔者首先阐述了锰基正极材料中锌离子的储存机理,主要有Zn^(2+)嵌入/脱出机理、H+/Zn^(2+)共嵌入/脱出机理和化学转化反应机理。Zn^(2+)嵌入/脱出机理包括无相变反应和新相生成反应。而新相生成反应又分为可逆相变和不可逆相变。然后,基于锰基正极材料面临的问题,讨论了改善其储锌性能的主要方法。目前可采用的方法包括缺陷工程、与导电材料复合、离子掺杂、表面修饰技术等。用以上方法改进后的锰基正极材料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锰基化合物 正电极 Zn^(2+) 嵌入/脱出 ZnMn_(2)O_(4) 离子掺杂 复合材料 表面修饰 氧缺陷 锰缺陷 插层 相变 二氧化锰 [Zn(OH)_(2)]_(3)ZnSO_(4)·xH_(2)O 活性位点
下载PDF
WS2正极的制备及其在铝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3
作者 高甜 朱开兴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43-50,共8页
以硫脲为硫源、偏钨酸铵为钨源、氯化钠为模板剂,通过低温处理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层片状二硫化钨(WS2).研究了反应物配比、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WS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 以硫脲为硫源、偏钨酸铵为钨源、氯化钠为模板剂,通过低温处理和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层片状二硫化钨(WS2).研究了反应物配比、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WS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能量色散光谱等方法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反应物n(W):n(S)=1:2.2、煅烧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3 h的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作为铝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时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放电比容量达105 mAh·g-1,经过16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高于90%;AlCl-4的嵌入/脱出是充放电反应的关键;W—Cl键的形成则与电池失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2 化学气相沉积法 铝二次电池 嵌入/脱出 W—Cl键
下载PDF
实用电极材料体系的共焦显微拉曼光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勇 储炜 +2 位作者 南俊民 陈旭光 林祖赓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6,共7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内有关利用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于某些实用电极材料 (表面 )性能研究的结果 .具体的研究实例包括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中Li+ 的嵌入 脱出过程 ,AB5 型金属氢化物电极表面氧化物的性能和钢筋电极表面钝化膜及其孔蚀过程 .
关键词 嵌入-脱出过程 尖晶石锂锰氧化物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 锂离子 电极材料 AB5-型金属氢化物电极
下载PDF
米粒型氯插层NiFe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新概念氯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被引量:1
5
作者 尹青 杨姝涵 +5 位作者 宋挚豪 赵泽羽 李泳志 赵丹阳 戚继球 隋艳伟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9-16,共8页
以卤素氯离子为载荷离子的新概念氯离子电池(CIBs)被认为是“下一代”大规模、高安全电化学储能设备的有力竞争者。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因具有高的储氯容量与稳定的层状拓扑结构,被视为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CIBs正极材料。本工作以M... 以卤素氯离子为载荷离子的新概念氯离子电池(CIBs)被认为是“下一代”大规模、高安全电化学储能设备的有力竞争者。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因具有高的储氯容量与稳定的层状拓扑结构,被视为一类极具发展前景的CIBs正极材料。本工作以MOFs材料MIL-88A为模板前驱体,采用先水解后离子交换的两步法,制备了具有米粒形貌的氯离子插层NiFe LDH纳米多面体(g-NiFe-Cl LDH),其具有高于常规NiFe LDH纳米片两倍的比表面积。这种纳米多面体g-NiFe-Cl LDH材料能够克服一般LDHs纳米片层板间易堆积的本征缺陷,增大材料电化学活性位点暴露率,提高其与电解液的有效接触面积,促进氯离子扩散动力学,最终实现其储氯性能的强化。将g-NiFe-Cl LDH作为CIB正极材料时,电池表现出286.1 mAh/g的最大放电比容量,且在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可保持155.3 mAh/g的稳定放电比容量,为常规NiFe-Cl LDH纳米片的两倍。同时,g-NiFe-Cl LDH基CIB的储能机理也被揭示:充电过程中,g-NiFe-Cl LDH正极中的氯离子从层间脱出,其主体层板中的双金属Ni^(3+)/Fe^(3+)被还原成Ni^(2+)/Fe^(2+)。考虑到LDHs材料简单的制备过程和高度可调的化学组分,本工作为设计具有高容量输出和长循环寿命的CIBs正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电池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金属有机框架(MOF) 阴离子电化学储能 可逆氯离子嵌入/脱出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