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芙蓉洞崩塌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保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利用洞穴调查和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测年技术等方法,对芙蓉洞内崩塌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芙蓉洞内崩塌物规模巨大,为多期次崩塌作用的产物,分别形成于大于35万年、35~20万年间、10~2.6万年间、2.5万年后及旅游开放后的1995、2000、... 利用洞穴调查和各类次生化学沉积物同位素测年技术等方法,对芙蓉洞内崩塌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芙蓉洞内崩塌物规模巨大,为多期次崩塌作用的产物,分别形成于大于35万年、35~20万年间、10~2.6万年间、2.5万年后及旅游开放后的1995、2000、2003、2008年,既有洞顶围岩的规模性崩塌,也有洞顶石钟乳的崩落和洞底石笋、石柱的倒塌,分别起因于地壳抬升背景下洞内水流下切使原先浮力消失引起洞顶围岩地应力失衡、洞顶石钟乳不断联合使重量超过联合体-洞顶围岩接触面的临界结合力和洞底石笋、石柱受崩落的钟乳石砸中或强地震引发。崩塌作用引起了洞腔的规模性扩大、钟乳石景观和旅游设施的破坏、被迫改变游览线路等环境效应。针对芙蓉洞崩塌特点,提出了洞穴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次生化学沉积 崩塌作用 同位素测年 重庆市武隆县
下载PDF
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曹英武 胡小林 符星 《湖南地质》 2006年第2期70-75,共6页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丹霞地貌景观 假喀斯特 崀山 地质地貌景观 崩塌作用 垂直节理 丹霞石 峰丛
下载PDF
丹霞地貌概念释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冉 嵇少丞 林靖愉 《中国科技术语》 2020年第3期60-65,F0002,共7页
丹霞地貌的概念自创立之初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其误解目前甚有扩大化的明显趋势。文章通过文献和野外调研,追溯了丹霞地貌的缘起,梳理了它的内涵,得出如下认识:(1)丹霞山地形,起初为描述红层即丹霞层(后称丹霞组)而总结出来的颜色... 丹霞地貌的概念自创立之初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其误解目前甚有扩大化的明显趋势。文章通过文献和野外调研,追溯了丹霞地貌的缘起,梳理了它的内涵,得出如下认识:(1)丹霞山地形,起初为描述红层即丹霞层(后称丹霞组)而总结出来的颜色+地形特征的地层单位野外识别标志,属地层学范畴;后因地貌奇观等观赏价值才转为地貌学研究的范畴;引起歧义的关键所在是修饰地貌的“丹霞”二字被误解为红色或红黄色的形象。它实为广东丹霞山一带山地的名称,即丹霞地貌是“丹霞山式地貌”的简称。(2)该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具顶平、身陡、麓缓的显著特征,其成因条件必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厚层的红色碎屑岩,且含有可溶钙质胶结物和砾石;二是岩层产状近水平,且发育两组高角度相交的近乎直立的构造节理;三是形成时代较新,仍处于发育的壮年期。(3)红黄色砂岩中的雕岩谷(如陕北延安雕岩谷和美国羚羊谷)以及褶皱倾斜互层岩石中的彩丘(如张掖彩丘和秘鲁彩虹山)的成因和形貌特征与丹霞地貌迥异,即使侵蚀继续进行,也不可能发育成丹霞地貌。因此,丹霞地貌的概念应回归到1983年《地质辞典》的定义,切不可继续张冠李戴,失去科学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红层 地貌学 崩塌作用 岩溶作用
下载PDF
十亿年造就云台奇观
4
作者 马志飞 《科学24小时》 2017年第6期40-43,共4页
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的力量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它可以锻山裂海,造化神工,巨力万钧的裂谷作用,旷日持久、锲而不舍的水蚀雕琢,最终造就了云台山地区博大精深的地质地貌景观和异彩纷呈的自然山水。我国山脉众多,以优美的自然风光... 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大自然的力量是人们难以想象的,它可以锻山裂海,造化神工,巨力万钧的裂谷作用,旷日持久、锲而不舍的水蚀雕琢,最终造就了云台山地区博大精深的地质地貌景观和异彩纷呈的自然山水。我国山脉众多,以优美的自然风光闻名天下者,数不胜数。然而,能以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地貌学术语的,恐怕并不多见,而云台山便是其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台山 红石峡 流水波痕 云台地貌 崩塌作用 泥灰岩 青龙峡 白云岩 地壳抬升 地貌景观
下载PDF
神奇的喀斯特洞穴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大自然》 2015年第2期5-7 4,共4页
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又称岩溶,简单地说,是地下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结果。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通常地表岩石裸露,植被较少,地下具有丰富的洞穴、落水洞或... 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又称岩溶,简单地说,是地下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崩塌作用等一系列结果。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通常地表岩石裸露,植被较少,地下具有丰富的洞穴、落水洞或地下河等各种奇异景观。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那里发育的石芽、漏斗、坡立谷、地下河和洞穴等奇特地貌吸引了无数专家前往研究,后来人们将类似的地形称为喀斯特。1966年5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地貌发育 崩塌作用 地下河 化学溶蚀 坡立谷 石芽 石灰岩地区 词原 达尔
原文传递
全球洞穴之最
6
《科学健身(健尚)》 2009年第3期101-101,共1页
最死气沉沉的洞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代波尔德(Diepolder)洞穴终年黑暗,阳光丝毫照耀不到代波尔德洞穴的内部,这使得这个深达76米的巨大密室毫无生机。自1960年来已有大约300名探险者死于水下。
关键词 波尔 喀斯特地貌 探险者 溶蚀作用 洞壁 化学沉积物 前南斯拉夫 洞体 崩塌作用 地下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