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雅”论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梦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古雅"并非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内涵稳定、外延明确的范畴,以王昌龄《诗格》中提出"古雅"趣向为"古雅"范畴的理论原点,将沈义父、张炎、谢榛、王国维等人对"古雅"的理论论述整合在一起的探索方... "古雅"并非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中内涵稳定、外延明确的范畴,以王昌龄《诗格》中提出"古雅"趣向为"古雅"范畴的理论原点,将沈义父、张炎、谢榛、王国维等人对"古雅"的理论论述整合在一起的探索方式,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古 第二形式
下载PDF
浅析宋词崇雅的原因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6-132,共7页
宋词崇雅的原因很复杂。从词的创作实践看,词人们一直朝趋雅的方向发展;从审美情趣看,士大夫文人对"不俗"的追求推动了词学的崇雅;从道德层面看,士大夫文人阶层的道德涵养也推动了词的雅化;从音乐层面看,推崇雅乐正声的思想... 宋词崇雅的原因很复杂。从词的创作实践看,词人们一直朝趋雅的方向发展;从审美情趣看,士大夫文人对"不俗"的追求推动了词学的崇雅;从道德层面看,士大夫文人阶层的道德涵养也推动了词的雅化;从音乐层面看,推崇雅乐正声的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词乐风格也日益趋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审美情趣 道德涵养
下载PDF
崇雅词学观的不同审美取向——兼论浙西、常州二词派对宋季遗民词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祝东 《殷都学刊》 2008年第4期79-83,共5页
清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论词都崇雅,本文以浙西、常州二词派词学选本中的宋季遗民词为中心,考察了宋季遗民词在清代的接受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其崇雅的词学观各不相同,浙西词派的崇雅观重视词体的艺术形式、修辞特征,常州词派则重词选题... 清代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论词都崇雅,本文以浙西、常州二词派词学选本中的宋季遗民词为中心,考察了宋季遗民词在清代的接受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其崇雅的词学观各不相同,浙西词派的崇雅观重视词体的艺术形式、修辞特征,常州词派则重词选题立意的风雅、雅正,故而雅中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遗民词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词选
下载PDF
《文选》诏令文与萧统之“崇雅”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俊玲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77-181,共5页
《文选》所选诏令文皆是当时文学批评界有公论的作品。但于诏、册,受制于其功能、应用场合、创作事实,及为后世立训垂范的主观意图,萧统所重的是汉魏那些典雅的篇章;于令、教、文,所选又皆南朝骈丽之文。这表明,在《文选序》中,萧统虽... 《文选》所选诏令文皆是当时文学批评界有公论的作品。但于诏、册,受制于其功能、应用场合、创作事实,及为后世立训垂范的主观意图,萧统所重的是汉魏那些典雅的篇章;于令、教、文,所选又皆南朝骈丽之文。这表明,在《文选序》中,萧统虽然特别强调文辞的美丽,但在具体选文时,则藻丽与典雅并重。忽视其重典雅的选文标准,便不能解释《文选》某些文体只重汉魏文章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统 《文选》 诏令文 选文标准
下载PDF
宋元之际的“诗史”观念与“崇雅”风尚探讨
5
作者 史伟 苗田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5期31-36,共6页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 宋元之际"诗史"与"崇雅"是两个重要的、也是其时普遍流行的对诗学观念进行的考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史"观是遗民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遗民思想的体现;同时随着元政权的逐步建立和稳定,"崇雅"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士人接受,而到延祐开科取士,"崇雅"就成为一时风气了。本文希望揭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诗学观念所呈现出的特定理论内涵,更重要的是,揭示理论内涵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之际 诗史
下载PDF
少游词“稍加以坡”浅议
6
作者 朱苏权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60-65,共6页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转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转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在着学苏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豪放 苏轼 词作风格 诗歌创作 "稍加以坡" 少游词
全文增补中
无意落笔笔正健 尚淡崇雅诗为魂——雪舟《山居笔记》风格初探
7
作者 高丽君 《六盘山》 2021年第1期178-180,共3页
在西部文学的长河中,雪舟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所见所感还是哲理思辨,均扎根生活深处,截取生活画面,提升个体旨趣,强调写作本真,具有独立的思想价值与不凡的审美情趣。小品文上可追溯到先秦,晚明达到最盛,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 在西部文学的长河中,雪舟的创作,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所见所感还是哲理思辨,均扎根生活深处,截取生活画面,提升个体旨趣,强调写作本真,具有独立的思想价值与不凡的审美情趣。小品文上可追溯到先秦,晚明达到最盛,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内容上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说古今,涉猎广泛,万象森罗;形式上博采众长,骈散相间,诗文一体,兼收并蓄;语言短小精焊,浅显通俗,涉笔成趣,信手拈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画面 西部文学 小品文 哲理思辨 所见所感 兼收并蓄 雪舟
原文传递
广开财路办学 努力提高质量
8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5年第Z1期46-47,共2页
崇雅中学位于惠州大亚湾畔的惠阳市淡水镇内,是一所有1800多名学生的百年老校.早在1889年,失意受贬的前清御史邓承修先生在淡水倡议创办崇雅书院——崇雅中学的前身.从此,这所诞生于阴霾密布岁月里的数易其名的学校,伴随着滚滚向前的历... 崇雅中学位于惠州大亚湾畔的惠阳市淡水镇内,是一所有1800多名学生的百年老校.早在1889年,失意受贬的前清御史邓承修先生在淡水倡议创办崇雅书院——崇雅中学的前身.从此,这所诞生于阴霾密布岁月里的数易其名的学校,伴随着滚滚向前的历史激流而不断发展.崇雅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着革命气息的历史.她培育了无数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志士仁人,造就了一大批如郑仕良、邓仲元、邓演达、叶挺那样的优秀将士、党员和革命家,被誉为“东江革命的摇篮”.然而,这所名扬遐迩的老校,办学条件之差却与她极不相配.校园里原有的校舍,一部分是百年庙宇,一部分是二十年代、四十年代建造的砖瓦木楼,还有一部分是解放初期建起来的平房.因年久失修,加上“文革”洗劫,这些校舍早已呈破旧之状,其中危房竟占了一半.至于教学设施、设备,也颇为简陋.这样的办学条件,连对好些的学生也缺乏吸引力,那就更遑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了.1982年高考中被“刮光头”,便可见一斑.如何改变以上的被动局面?形势迫使我们设法回答这个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终于取得共识:广开财路,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条件 努力提高 教学质量 大亚湾 房地产开发 邓演达 百年老校 筹集资金 惠阳市
下载PDF
俗乐观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观的层次构筑 被引量:7
9
作者 戴嘉枋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6-42,共7页
音乐美学观,体现的是人对音乐艺术及其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理性认识。应当承认,由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体现的音乐美学观,就其反映传统音乐客观存在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而言,存在着相当大的理论难以涵盖实践的缺陷,至少对于中国古代社会音... 音乐美学观,体现的是人对音乐艺术及其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理性认识。应当承认,由中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体现的音乐美学观,就其反映传统音乐客观存在的整体性和科学性而言,存在着相当大的理论难以涵盖实践的缺陷,至少对于中国古代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民间俗乐,屡见不鲜地充斥于字里行间的多是诅咒谩骂之词,更不用说从观念上的正面论述或理论总结了。如果说既存的文献资料对民间俗乐的蔑视诋毁,是由撰著的文人士大夫固执“崇雅贬俗”的封建“道统”偏见所致,因而令人不难理解的话,那末,使人不无遗憾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美学观 中国传统 传统音乐 贬俗 俗乐 音乐艺术 古代社会 音乐生活 理论总结 中国古代文献
原文传递
论清代剧坛的雅俗之辨——以尤侗、李渔戏曲的不同毁誉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4,112,共8页
尤侗、李渔都是清初剧坛的重要人物,他们交游频繁,且以“同调嘉宾”相称,但清代文人多对二者的戏曲褒贬不一。这些不同的评价不仅缘于李渔、尤侗戏曲的个体差异和评论者的独特趣味,更多的应归因于清代剧坛崇雅黜俗的审美观念。这一雅俗... 尤侗、李渔都是清初剧坛的重要人物,他们交游频繁,且以“同调嘉宾”相称,但清代文人多对二者的戏曲褒贬不一。这些不同的评价不仅缘于李渔、尤侗戏曲的个体差异和评论者的独特趣味,更多的应归因于清代剧坛崇雅黜俗的审美观念。这一雅俗之辨有其独特内涵,既是清代高压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时也是明清戏曲文人化进程中的必然,给清代戏曲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侗 李渔 戏曲 黜俗
下载PDF
孔子和古琴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秀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7,共8页
古琴艺术渊远流长。先秦时期古琴就是宫廷乐师“弦诗”最重要的乐器,深得孔子的喜爱。古琴艺术的发展也深深浸润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以音乐内在思想感情的“思无邪”和外在表现形式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审美准则,崇雅贬... 古琴艺术渊远流长。先秦时期古琴就是宫廷乐师“弦诗”最重要的乐器,深得孔子的喜爱。古琴艺术的发展也深深浸润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以音乐内在思想感情的“思无邪”和外在表现形式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审美准则,崇雅贬俗,带有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传统琴论继承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强调古琴的教化功能,突出“禁”的一面。以致发展成禁情、禁欲、禁音、禁变的“四禁”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古琴艺术失去了生命活力,不仅风格显得相对单一,而且脱离广大民众,以致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日渐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古琴 音乐美学思想 琴论 教化功能 贬俗 消极影响
下载PDF
清人词论中的雅俗之辨诠论
12
作者 彭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 词之雅俗是词学长久以来热衷论争的重要话题。清人处于千年古代词史的收束期,对词之雅俗进行了持续性探讨。清初,论词者尝试矫正明中后期以来的近俗风气,并借助于辨析关涉雅俗的各类范畴,推动了崇雅之风的崛起与近俗习气的日益式微。清中叶,接续前贤对词之雅俗的阐述,论词者分从语言运用、音律表现、体制特征、情感呈现等方面考量雅正在词体中发挥的作用,促使去俗崇雅成为衡量词体的重要标准。清末,围绕词之雅正展开了更具广度、深度的探讨,其中尤以陈廷焯的系列论述最为深刻全面。经过清朝两百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论词以雅正为宗尚的目标,是为古代词学批评史中关涉雅俗问题的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俗之辨 去俗
下载PDF
“白俗”论之两宋流变及其深层原因 被引量:5
13
作者 尚永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7-145,共9页
苏轼提出的"白俗"论尽管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就此一评语一旦脱离其原始语境而在接受史上发生影响论,则白居易便成了其批评的直接承担者,而"俗"也成了白诗特点的明确标志。从魏泰的"局于浅切"、"言尽意... 苏轼提出的"白俗"论尽管可以有多种理解,但就此一评语一旦脱离其原始语境而在接受史上发生影响论,则白居易便成了其批评的直接承担者,而"俗"也成了白诗特点的明确标志。从魏泰的"局于浅切"、"言尽意尽,更无余味",到张戒的"只知道得人心中事,而不知道尽则又浅露",再到严羽的"学诗先除五俗",可以看出"白俗"论在两宋流变并不断深入的大致情形。当然,宋人对白诗有批评,也有褒扬,但无论褒者贬者,一涉及到"俗",意见便一致起来,避之惟恐不及。究其原因,固然与中唐以来对白诗各种批评的影响相关,但从接受学角度看,接受者之所以接受此一观点而不是其他观点,实在与接受者所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去俗崇雅的美学追求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俗论 接受史 去俗 两宋 流变
下载PDF
何良俊的戏曲批评与其“文统观”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维昭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7-105,共9页
尊经崇雅是何良俊戏曲批评的动力与旨归。他以"文统论"为枢纽,将"本色"论在修辞与乐律两个层面上展开,形成了"《西厢》《拜月》优劣论"和"宁声叶而辞不工"两大命题。何氏的一系列论断回应着明... 尊经崇雅是何良俊戏曲批评的动力与旨归。他以"文统论"为枢纽,将"本色"论在修辞与乐律两个层面上展开,形成了"《西厢》《拜月》优劣论"和"宁声叶而辞不工"两大命题。何氏的一系列论断回应着明初至嘉靖间的诗文流变与戏曲流变,具有多重语境,并在晚明戏曲批评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催生出新的戏曲批评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经 文统观 入弦索 本色论
原文传递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天道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之争 “圣文之丽” “櫽括乎俗之际” 化俗为
下载PDF
从黄庭坚茶诗创作看北宋文人崇雅风尚
16
作者 褚晓文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5-112,共8页
北宋时期,随着崇雅风尚兴盛,茶诗创作成为文人抒写情怀、寄托理想的方式。黄庭坚一生与茶结缘,其茶诗用喻新奇、用典灵活、构境幽远,展现出尚雅脱俗的意趣追求。从时代背景、表现方法、内涵意蕴等方面入手,梳理、分析黄庭坚的茶诗创作,... 北宋时期,随着崇雅风尚兴盛,茶诗创作成为文人抒写情怀、寄托理想的方式。黄庭坚一生与茶结缘,其茶诗用喻新奇、用典灵活、构境幽远,展现出尚雅脱俗的意趣追求。从时代背景、表现方法、内涵意蕴等方面入手,梳理、分析黄庭坚的茶诗创作,有助于领略北宋茶事活动的样貌特征以及把握茶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茶诗 风尚 茶文化
下载PDF
探析明式家具美学在当代家具制作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艳艳 《东方收藏》 2022年第5期85-86,共2页
在传承宋式美学的基础上,明式家具在风格上与其高度融合,又崇雅黜俗、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宋式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领域可谓高峰,而明式美学则在宋式之简的基础上,受一代代文人的深刻影响,秉承“素形素工、自然归真”的原则,将明式之美... 在传承宋式美学的基础上,明式家具在风格上与其高度融合,又崇雅黜俗、推陈出新、自成一派。宋式美学在中国古代美学领域可谓高峰,而明式美学则在宋式之简的基础上,受一代代文人的深刻影响,秉承“素形素工、自然归真”的原则,将明式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英国家具大师Thomas Chippendale就曾这样描述:这世界上能以“式”相称的家具仅有三种——明式家具、哥特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而明式家具更是位居首位,足见其在世人眼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黜俗 中国古代美学 洛可可式 哥特式 高度融合 制作工艺
原文传递
“崇雅黜俗”:北宋东京士人交游圈的审美风尚——以苏轼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习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0-134,共5页
东京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士人以艺术为媒介进行交游的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的交游和雅集活动,苏轼、范镇、王诜、黄庭坚等不同身份、家世背景的人在东京不同方位的住宅、庭园、寺观等文化空间里经常饮酒、诗画酬唱、相互... 东京作为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士人以艺术为媒介进行交游的文化空间。通过日常的交游和雅集活动,苏轼、范镇、王诜、黄庭坚等不同身份、家世背景的人在东京不同方位的住宅、庭园、寺观等文化空间里经常饮酒、诗画酬唱、相互品评,形成一个相对松散和稳固的交游圈,实现彼此的身份和文化认同,表现出"崇雅黜俗"的审美趣味,共同营造富有时空特色的社会文化氛围。这种审美区隔传达了当时新兴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自我身份认同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也与儒、道、禅思想的渗透有关,对其后的文人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士人 东京 苏轼 黜俗 文人墨戏
下载PDF
崇雅归正——试论蒋士铨的戏曲创作 被引量:1
19
作者 上官涛 李忠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7,共5页
蒋士铨是清中叶戏曲大家。由于宣扬封建伦理教化思想 ,蒋剧长期以来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评价。本文从内容的正统化、艺术的诗文化两方面具体分析其“雅正”的戏曲创作 ,并力图对其戏曲创作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归正 内容的正统化 艺术的诗文化
下载PDF
论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亚男 《杜甫研究学刊》 2008年第4期54-59,共6页
杜甫一生的创作中留下了大量乐舞诗文,学界以往对该类诗文多作文学研究,本文从音乐角度切入,系统分析了杜甫乐舞诗文背后所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杜甫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声音之道与政通;崇雅乐而鄙夷声;审美取向以悲美为主。
关键词 杜甫 音乐美学思想 音与政通 鄙夷 以悲为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