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喷流型矿化的岩石学证据——以大兴安岭南段黄岗和大井矿床为例 被引量:50
1
作者 叶杰 刘建明 +1 位作者 张安立 张瑞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88-592,T001,T002,共7页
沉积喷流型矿床往往有各种喷流岩 (热水沉积岩 )的共生 ,正确识别这些喷流岩经常能为认识矿床的成因提供关键证据。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锡 -多金属成矿区 ,燕山期火山 -侵入岩广泛出露 ,因此认为区内矿床大都是与燕山期岩浆活... 沉积喷流型矿床往往有各种喷流岩 (热水沉积岩 )的共生 ,正确识别这些喷流岩经常能为认识矿床的成因提供关键证据。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锡 -多金属成矿区 ,燕山期火山 -侵入岩广泛出露 ,因此认为区内矿床大都是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但是 ,区内近 90 %的矿床却产在二叠纪地层中 ,显示了与二叠纪沉积地层的密切联系。本文以其中的黄岗铁 -锡矿床和大井锡 -多金属矿床为例 ,对与矿石密切共生的热水沉积岩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岩相学、矿物学和组构学研究 ,并结合必要的地球化学数据 ,证明大兴安岭南段在二叠纪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可能曾经有重要的水下热液沉积喷流成矿作用发生 ,尽管历来被人们所忽视 ,但其重要性可能并不亚于燕山期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黄岗矿床的层状矽卡岩与二叠纪海底火山活动关系密切 ,是一种很具特色的喷流岩 ;而被误认为是燕山期流纹斑岩的大井矿床菱铁绢云硅质岩可能是一种产在陆相断陷盆地、与锡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新类型热水沉积岩。显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热水沉积 层状矽卡岩 菱铁绢云硅质岩 岩石学证据 大兴安岭 二叠纪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地区中生代岩石圈拆沉的岩石学证据评述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超 陈衍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 ,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 岩石圈拆沉是碰撞造山带物质成分调整和构造演化的重要方式之一。构造地质研究、地球物理探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都已揭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曾在中生代发生岩石圈拆沉 ,但有关中生代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的内在联系研究却较为薄弱。通过全面评述该区变质岩研究成果 ,作者认为 :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和剥露经历了 2 4 0~ 2 0 0Ma的板片冷俯冲冷折返和196~ 16 3Ma的岩石圈拆沉热折返 ;热折返伴随了广泛而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中酸性岩浆活动 ,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的发生 ;超高压变质岩p T t轨迹由两部分组成 ,即反映板片冷俯冲冷折返过程的发夹状曲线和指示板片断离拆沉热折返过程的新月形曲线。通过对花岗岩类同位素年龄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 ,初步确定在 2 0 0~ 10 0Ma之间发育大量花岗岩类 ,并集中在 15 0~ 10 0Ma为主 (即侏罗纪—白垩纪之交 ) ,高峰时间为 130Ma左右 ;花岗岩类大量发育指示了岩石圈拆沉的存在 ,且滞后于根据变质岩研究所揭示的拆沉时间。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和西太平洋古陆在侏罗纪与欧亚大陆拼贴碰撞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长期处于挤压环境 ,伸展作用被抑制 ;白垩纪的碰撞晚期伸展和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远距离效应使东秦岭—大别地区的外部挤压消失 ,导致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大别山地区 中生代 岩石 拆沉 岩石学证据 造山带
下载PDF
柴北缘大陆深俯冲板片折返过程中的深熔作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2 位作者 孙德有 李云帅 宫江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87-2296,共10页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长英质(花岗)片麻岩普遍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常见新生的花岗质浅色体呈层状、脉状或网络状分布于长英质片麻岩中,并显示出混合岩化的特征。岩相学观察结果显示长英质片麻岩保留了关键的深熔作用显微结构证... 柴北缘锡铁山地区长英质(花岗)片麻岩普遍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常见新生的花岗质浅色体呈层状、脉状或网络状分布于长英质片麻岩中,并显示出混合岩化的特征。岩相学观察结果显示长英质片麻岩保留了关键的深熔作用显微结构证据:(1)石榴石内部发育有钾长石、石英和斜长石组成的矿物包裹体;(2)长石颗粒边界出现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组成的楔形矿物集合体;(3)云母颗粒边界发育尖锐的、不规则的微斜长石,而且云母边界溶蚀明显,形成锯齿状不规则的边界;(4)石英、斜长石或钾长石颗粒边界发育圆珠状(string of beads)结构,而且颗粒边界或三联点中尖锐状微斜长石与周围矿物的形成较小的二面角。阴极发光图像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质浅色体中的锆石具有明显的核、幔、边三层结构,而且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龄结果。发光较强的继承性锆石岩浆核部的206Pb/238U年龄约为~910Ma,而且具有高的Th/U比值;弱发光的变质锆石幔的206Pb/238U年龄结果约为~450Ma。新生的锆石增生边中等程度发光,并发育震荡环带和较低的Th/U比值,与世界典型地区混合岩中深熔锆石的特征十分相似,其206Pb/238U年龄结果为432±3Ma。野外关系、显微结构特征和年代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柴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质浅色体可能是其寄主岩石长英质片麻岩在折返到高压麻粒岩相条件下深熔作用的产物,而且白云母的脱水熔融是引发岩石发生深熔作用的主要机制。柴北缘地区已有的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大陆深俯冲板片在俯冲/碰撞和折返过程中可能经历了多重深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片麻岩 花岗质浅色体 深熔作用 岩石学证据 锡铁山 柴北缘
下载PDF
塔中台缘带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序列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波 贾承造 +2 位作者 顾家裕 李启明 邬光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塔中台地边缘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颗粒灰岩段发育良好的储集层,是近几年来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剖析该储集层孔隙发育形成过程,依据岩石学和碳酸盐岩沉积理论,对成岩演化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适合塔中地区的各成岩阶段的岩石学识别标准;建... 塔中台地边缘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颗粒灰岩段发育良好的储集层,是近几年来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剖析该储集层孔隙发育形成过程,依据岩石学和碳酸盐岩沉积理论,对成岩演化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适合塔中地区的各成岩阶段的岩石学识别标准;建立单井取心段的成岩演化剖面;在区域上确定各成岩阶段胶结物的分布丰度和成岩作用的强弱。这些工作对于研究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成岩演化 岩石学证据 阴极发光
下载PDF
Petrological evidence for isobaric cooling of ultrahightemperature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the Khondalite Belt,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5
5
作者 Longlong Gou Chengli Zhang Quan Wang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7期1535-1542,共8页
The ultrahigh-temperature(UHT)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the Khondalite Belt, North China Craton(NCC), contain ilmenite in the matrix, which has been partially replaced by rutile.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and the growt... The ultrahigh-temperature(UHT) pelitic granulites from the Khondalite Belt, North China Craton(NCC), contain ilmenite in the matrix, which has been partially replaced by rutile.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biotite by garnet-consuming reaction, the UHT rocks are inferred to have recorded three metamorphic stages: the peak metamorphic stage(M1) and two retrograde metamorphic stages(M2 and M3). The M1 stage is represented by the assemblage of perthite+sillimanite+ ilmenite in the matrix, and quartz inclusions bearing(in the cores) garnet porphyroblasts. The M2 stage is defined by rutile-replacing ilmenite and growth of garnet mantles and rims containing acicular sillimanite inclusions, with the garnet+ perthite+ sillimanite+rutile+ ilmenite+ quartz assemblage. The M3 stage is recorded by the growth of biotite in the matrix, with the garnet+ biotite+ perthite+ sillimanite+rutile+ilmenite+quartz assemblage. Based on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an isobaric cooling path is reconstructe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mantle-derived magma provided the heat for the UHT metamorphism in the Khondalite Belt, N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pseudosection Isobaric cooling UHT metamorphism Khondalite Belt North China Craton
原文传递
Petrological evidence of kaolinite transformation to dawsonite
6
作者 GUI Lily LIU Li +3 位作者 YU Miao LIU Na YANG Huidong ZHANG Yongmei 《Global Geology》 201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Clay minerals, especially authigene kaolinite, are abundant in the dawsonite-bearing sandstone from the Gudian and Qian'an regions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wsonite and kaolinite has ... Clay minerals, especially authigene kaolinite, are abundant in the dawsonite-bearing sandstone from the Gudian and Qian'an regions in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wsonite and kaolinit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ased on drilling data from 50 wells in the Jilin Oil Field and petrological cbaracteristics analyses on 23 core samples from the Gudian and Qian'an regions. The study revealed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of dawsonite and kaolinite, suggesting that kaolinite was replaced by the dawsonite. Combined with thermodynamics and geochemical analysis published previously, it is concluded that kaolinite is unstable under CO2-rich environments and can transform into dawso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OLINITE DAWSONITE TRANSFORMATION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地幔是否对花岗岩的形成有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永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65-3765,共1页
在岩浆岩成因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地幔是否对花岗岩成因具有贡献.一般来说,地幔对花岗质岩浆的贡献可以是提供能量或物质,或两者兼有.这主要涉及到岩浆岩岩石学中的4个假设:(1)幔源玄武质岩浆对花岗岩成分有所贡献;(2)同位素亏损的花... 在岩浆岩成因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地幔是否对花岗岩成因具有贡献.一般来说,地幔对花岗质岩浆的贡献可以是提供能量或物质,或两者兼有.这主要涉及到岩浆岩岩石学中的4个假设:(1)幔源玄武质岩浆对花岗岩成分有所贡献;(2)同位素亏损的花岗岩来自于地幔的部分熔融;(3)花岗岩中的镁铁质包体是壳源和幔源岩浆混合的岩石学证据;(4)地幔柱的直接产物是镁铁质岩墙群,间接产物是同时期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成因 玄武质岩浆 地幔柱 镁铁质岩墙群 部分熔融 岩石学证据 岩浆岩成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