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段二叠系大石寨组细碧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46
1
作者 吕志成 段国正 +3 位作者 郝立波 李殿超 潘军 董广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2-222,共11页
大兴安岭中段林西地区二叠纪大石寨组下部的细碧角斑岩建造记录了大石寨裂陷槽早期的发育历史,因而对其成因和构造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二叠系大石组的细碧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 大兴安岭中段林西地区二叠纪大石寨组下部的细碧角斑岩建造记录了大石寨裂陷槽早期的发育历史,因而对其成因和构造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二叠系大石组的细碧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细碧岩的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橄榄粗安岩和粗安岩(或歪长粗面岩),属于拉斑玄武岩岩石系列;细碧岩的主量元素质量分数及变化范围类似于N-MORB玄武岩;与正常洋中脊玄武岩相比较,细碧岩的LILE元素明显富集,HFSE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相接近,Nb、Ta明显亏损;细碧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具平坦型;(^(87)Sr/^(86)Sr)t为0.7013~0.7056。细碧岩形成于大石寨裂陷槽早期裂陷阶段弧后盆地局部扩张的构造环境;细碧岩是由拉斑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热卤水的严重混染后喷出地表结晶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意义 细碧岩 大石寨组 大兴安岭 拉斑玄武岩
下载PDF
湖南宝山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57
2
作者 伍光英 马铁球 +3 位作者 柏道远 李金冬 车勤建 王先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通过湖南宝山地区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表明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的特征大致相近, 均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质岩石, 其成因为壳-幔同熔型。锆石SHRIMPU Pb定年研究表明, 隐爆角砾岩中花岗闪长斑岩... 通过湖南宝山地区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表明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的特征大致相近, 均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花岗质岩石, 其成因为壳-幔同熔型。锆石SHRIMPU Pb定年研究表明, 隐爆角砾岩中花岗闪长斑岩的角砾岩石年龄为(164 1±1 9) Ma, 基质岩石年龄为(162 2±1 6) Ma, 表明两者的形成时间相近, 是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隐爆角砾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又与其共生的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相似, 岩体中的角砾与基质岩石中的W、Mo、Cu、Pb、Zn成矿元素丰度都很高, 其周围有利部位也有矿化, 说明隐爆角砾岩体同样可为成矿母岩, 这对该区岩体成因及其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 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锆石SHRIMP定年 宝山 湖南
下载PDF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道红 张学书 +2 位作者 杨艳 严健 杨平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168-176,共9页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和中-大型铅矿床,近年发现了较多的大、中、小型金(银)矿床,预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归纳该区带富碱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和中-大型铅矿床,近年发现了较多的大、中、小型金(银)矿床,预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归纳该区带富碱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蚀变、稀土元素配分、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及含矿与非含矿富碱斑岩区别等特征,认为该区带富碱斑岩主要由富碱花岗斑岩类和碱性正长斑岩类组成,为喜马拉雅早中期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岩石的Si2O含量偏低,富碱高钾,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相似;岩体间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δEu值基本近似,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曲线均为向右陡倾斜的平滑曲线,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两类富碱斑岩的岩浆演化和成因具有同一性。通常在岩体规模较小、形态复杂、碱质相应偏低,富含Cu、Mo、Pb、Zn、Au、Ag等矿化元素和Li、Rb、Cs等稀土碱金属元素,蚀变类型多、蚀变较强、分带好,稀土元素(ΣREE)总量偏高的岩体中,有望找到大型的Cu、Mo、Pb、Zn、Au、Ag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金矿 富碱斑岩 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杨子地台西缘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响肠超单元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海权 李琴 范董伟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66-72,共7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1∶25万片区—修测,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将安徽大别山地区的司空山岩体(包括湖北部分)、团岭岩体、天柱山岩体、飞旗寨岩体、响肠岩体等复式岩体原1∶5万图幅所建立的单元、超单元、侵入体等进行对比、归并...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1∶25万片区—修测,按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原则将安徽大别山地区的司空山岩体(包括湖北部分)、团岭岩体、天柱山岩体、飞旗寨岩体、响肠岩体等复式岩体原1∶5万图幅所建立的单元、超单元、侵入体等进行对比、归并和重新划分,根据岩浆活动的序次及其演化规律,从早到晚将其划分为无愁、店前河、玄风寨、天柱山等四个单元,归并为响肠超单元。该超单元属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该超单元属I型花岗岩系列,兼具S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衍生物和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物,部分来自上地壳沉积物。该超单元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后的环境,侵位机制总体上表现为强力就位,不同复式岩体的侵位模式则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岩体 响肠超单元 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 早白垩世 构造环境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