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阳凹陷油田水化学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毅 夏斌 姜兰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7,共4页
根据测试资料,泌阳凹陷油田水主要为重碳酸钠型水,有少量硫酸钠型水、氯化镁型水和氯化钙型水。总体上,油田水分为2类:一类为经过水—岩相互作用改造过、矿化度较高的同生水;另一类为被大气降水稀释过、矿化度较低的同生水。泌阳凹陷在2... 根据测试资料,泌阳凹陷油田水主要为重碳酸钠型水,有少量硫酸钠型水、氯化镁型水和氯化钙型水。总体上,油田水分为2类:一类为经过水—岩相互作用改造过、矿化度较高的同生水;另一类为被大气降水稀释过、矿化度较低的同生水。泌阳凹陷在2 900m处存在一个化学分异面,即在深度小于2 900m的地层中,油田水中过剩的Na^+与HCO_3^-的物质的量呈近1:1的线性关系,水—岩相互作用以钠长石的高岭石化为主;在深度大于2 900m的地层中,Na^+与Cl^-呈现1:1快速同步增长的特点,表明水—岩相互作用以岩盐(NaCl)溶解为主。在油田水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水—岩相互作用,导致了化学分异面上下不同的水化学特征,从油田水的化学特征入手研究水—岩相互作用对指导油气勘探实践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相互作用 高岭石化 盐溶 泌阳凹陷
下载PDF
江陵凹陷西南部始新世盐湖卤水演化和钾锂来源——来自石盐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2
作者 颜开 王春连 +6 位作者 陈仁义 刘雪 刘延亭 尹传凯 孙珮婕 赵雨欣 廖世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5-917,共13页
江陵凹陷中部和北部发现了富钾锂卤水的存在,而西南部地区则以不含钾锂的固体蒸发岩为主。本次研究旨在通过ZK0303井石盐流体包裹体中的化学成分来揭示凹陷西南部古盐湖卤水的演化和钾锂的来源。根据镜下观察,在始新世的3个石盐层中找... 江陵凹陷中部和北部发现了富钾锂卤水的存在,而西南部地区则以不含钾锂的固体蒸发岩为主。本次研究旨在通过ZK0303井石盐流体包裹体中的化学成分来揭示凹陷西南部古盐湖卤水的演化和钾锂的来源。根据镜下观察,在始新世的3个石盐层中找到了具有人字形和堆积形的原生流体包裹体,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技术测试了石盐单个原生流体包裹体中Li、K、Mg、Ca、Br的浓度。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凹陷西南部始新世石盐流体包裹体中卤水为Na-K-Mg-Ca-Cl型,其中K的浓度最高达到3362.15 mg/L,Li的浓度最高达到15.10 mg/L。ZK0303井3组石盐层中Mg-Ca-2K之间的关系表明,凹陷西南部盐湖卤水达到钾石盐沉积阶段。3个石盐组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说明,盐湖卤水的蒸发程度经历了由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根据前人的研究,卤水中钾锂的来源与凹陷内的玄武岩密切相关。但是凹陷西南部地区离玄武岩分布区较远难以获得足够的物质补给,该地区始新世盐湖卤水中的钾锂元素除蒸发外,还可能来源于早期岩盐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 钾石盐沉积 盐溶
下载PDF
广东沿海新洲高盐度地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东波 史自德 +1 位作者 何耀烨 毛绪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415,共12页
沿海地区的高盐度地热水通常是海水侵入形成的,广东沿海新洲地热田高盐度地热水的形成却并非如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广东新洲地热田地热水的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探究地热水循环过程和化学组分来源。新洲地热田地下热水均为Cl-Na型,盐度较... 沿海地区的高盐度地热水通常是海水侵入形成的,广东沿海新洲地热田高盐度地热水的形成却并非如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广东新洲地热田地热水的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探究地热水循环过程和化学组分来源。新洲地热田地下热水均为Cl-Na型,盐度较高(TDS>1700 mg/L),H、O稳定同位素显示地下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阳离子地热温度计(Na-K-Mg、Na-K-Ca-Mg、Na-K,K-Mg、Na-K-Ca)和玉髓地热温度计评估的温度不适合作为热储层温度。石英地热温度计(最大蒸汽损失)估算热储层温度为127.1~154.0℃,最大循环深度为4339 m。PHREEQCI模拟计算的饱和指数(SI)和Na/1000-K/100-Mg1/2三角图表明,地热水的化学组分可能来源于高温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新洲地热田钻孔结果表明,深度700~750 m处为风化破碎带,并且观察到岩盐附着层,说明岩盐在地热水中溶解存在相应的地质条件。[HCO3+SO4-(Ca+Mg)]/(Na-Cl)、Na/Cl、Cl/Br、Ca/Sr、Mg/Ca离子比值结果表明,阳离子交换和海水入侵对新洲地热田高盐度地热水化学组分的影响不明显,而以岩盐溶解为主的水–岩相互作用是高盐度地热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度地热水 水化学 H、O同位素 地热温度计 盐溶 新洲地热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