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耦合的岩溶泉流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贵明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2,共3页
岩溶水系统是受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植被、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本文利用重构相空间与神经网络,建立重构相空间与神经网络耦合的泉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对黑龙洞泉域泉流量的预测可知,所建立的耦合模型精度高。
关键词
岩溶泉
流量
相空间重构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机器学习的西南岩溶泉流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从文
张志才
+3 位作者
陈喜
程勤波
彭韬
张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岩溶泉对西南岩溶区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岩溶区独特水文地质结构与多重水流过程控制,岩溶泉流量具有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机器学习模型为其模拟和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岩溶泉域降雨−泉流量过程及其时空变异...
岩溶泉对西南岩溶区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岩溶区独特水文地质结构与多重水流过程控制,岩溶泉流量具有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机器学习模型为其模拟和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岩溶泉域降雨−泉流量过程及其时空变异特征对机器学习模型结构与模拟精度的影响仍不明晰。本文选取西南典型岩溶泉,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岩溶泉流量模拟模型,利用泉域实测逐小时降雨与泉流量序列进行模型训练与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降雨−泉流量过程对岩溶泉流量模拟精度的影响,以及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对降雨−泉流量响应滞时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山坡岩溶泉与流域出口岩溶泉训练期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942与0.951,验证期分别为0.831与0.834。对于山坡岩溶泉与流域出口岩溶泉,利用全年实测序列训练的模型预测雨季泉流量存在较大偏差,NSE分别为0.793与0.798,而利用雨季实测序列训练的模型预测雨季泉流量,精度显著提升,NSE分别为0.956与0.962,且此差异在暴雨频繁的5、6、7月尤为显著。受浅薄土壤与表层岩溶带分布影响,山坡岩溶泉LSTM模型时序步长显著小于流域出口岩溶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LSTM
岩溶泉
流量
响应滞时
岩溶
降雨−
泉
流量
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M(1,1)分解模型与ARIMA模型在岩溶地下水模拟中的对比研究——以柳林泉流量模拟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华敏
吴敬
+3 位作者
赵娇娟
郝永红
王亚捷
曹碧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的模型,将模型外推,获得第2阶段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减去同期实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GM(1,1)分解模型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柳林泉衰减量为2.26m3/s;ARIMA模型的结果为2.32m3/s;与同期实际衰减量2.27m3/s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44%和2.20%,表明两种模型都适用于泉水流量的模拟。对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柳林泉流量衰减的贡献,两个模型得到同样结果,即人类活动的贡献是气候变化的8~9倍。实证研究显示,GM(1,1)模型适用于指数序列的模拟,对具有周期波动的泉水流量,可通过周期修正提高精度;而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效应,能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的量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分解模型
ARIMA模型
分时段分析
岩溶泉
流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落水洞直径对岩溶泉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温忠辉
张依楠
苏佳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基于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方案,研究落水洞直径的改变对岩溶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及泉流量过程的影响。经试验数据分析发现:调蓄系数随着落水洞直径增大而增大;在低强度下,落水洞直径的改变对裂隙和落水洞共同释水阶段的...
基于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方案,研究落水洞直径的改变对岩溶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及泉流量过程的影响。经试验数据分析发现:调蓄系数随着落水洞直径增大而增大;在低强度下,落水洞直径的改变对裂隙和落水洞共同释水阶段的衰减能力影响不大,而在高强度下,其衰减能力随着落水洞直径的增大明显减小;底部管道释水阶段的衰减系数不受补给强度和落水洞直径的影响,其值约为0.0017 1/h;调蓄系数与第一阶段衰减系数的乘积与落水洞直径无关,与补给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泉
流量
物理试验
落水洞直径
调蓄系数
衰减系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型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泉流量的交叉小波分析
被引量:
10
5
作者
祁晓凡
蒋忠诚
罗为群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1-567,共7页
利用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2个表层岩溶泉泉流量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对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及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怀表...
利用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2个表层岩溶泉泉流量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对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及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主振荡周期为0.77~1.16a,布洋1号泉与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振荡周期均为0.82~1.23a,而其高频部分周期变化均不连续,其动态特征均以年际变化为主;交叉小波变换揭示COI区域外降水量与布洋1号、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共振周期均为0.77~1.23a,且涵盖全部时域,2个表层岩溶泉对降水的响应是显著和稳定的;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存在稳定的落后于降水量的相位变化,布洋1号、龙何下泉分别落后于降水量0.61d、2.63d左右,表层岩溶泉径流过程为其泉域特征所制约;小波相干谱表明降水量与布洋1号泉流量在0.17~2.45a的全频域均显著共振,与龙何下泉在0.17~1.55a的周期上显著共振,且二者均涵盖了大部分时域,降水量与泉流量动态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表层
岩溶泉
流量
降水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耦合的岩溶泉流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贵明
机构
商丘市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
出处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摘
岩溶水系统是受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植被、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本文利用重构相空间与神经网络,建立重构相空间与神经网络耦合的泉流量预测模型;通过对黑龙洞泉域泉流量的预测可知,所建立的耦合模型精度高。
关键词
岩溶泉
流量
相空间重构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Keywords
discharge of karst spring
phase space reconstruction
neural network
forecast model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机器学习的西南岩溶泉流量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从文
张志才
陈喜
程勤波
彭韬
张林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571130071)
面上项目(41971028,41571020)。
文摘
岩溶泉对西南岩溶区生态系统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岩溶区独特水文地质结构与多重水流过程控制,岩溶泉流量具有复杂的动态变化特征,机器学习模型为其模拟和预测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岩溶泉域降雨−泉流量过程及其时空变异特征对机器学习模型结构与模拟精度的影响仍不明晰。本文选取西南典型岩溶泉,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岩溶泉流量模拟模型,利用泉域实测逐小时降雨与泉流量序列进行模型训练与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降雨−泉流量过程对岩溶泉流量模拟精度的影响,以及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对降雨−泉流量响应滞时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山坡岩溶泉与流域出口岩溶泉训练期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942与0.951,验证期分别为0.831与0.834。对于山坡岩溶泉与流域出口岩溶泉,利用全年实测序列训练的模型预测雨季泉流量存在较大偏差,NSE分别为0.793与0.798,而利用雨季实测序列训练的模型预测雨季泉流量,精度显著提升,NSE分别为0.956与0.962,且此差异在暴雨频繁的5、6、7月尤为显著。受浅薄土壤与表层岩溶带分布影响,山坡岩溶泉LSTM模型时序步长显著小于流域出口岩溶泉。
关键词
机器学习
LSTM
岩溶泉
流量
响应滞时
岩溶
降雨−
泉
流量
过程
Keywords
machine learning
LSTM
karst spring flow
flow hysteresis to rainfall
rainfall-spring flow process in the karst area
分类号
P641.13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M(1,1)分解模型与ARIMA模型在岩溶地下水模拟中的对比研究——以柳林泉流量模拟为例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华敏
吴敬
赵娇娟
郝永红
王亚捷
曹碧波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天津财经大学理工学院统计系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水环境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165
40572150)
+1 种基金
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09JCYBJC27500
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52XS1015
文摘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的模型,将模型外推,获得第2阶段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减去同期实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GM(1,1)分解模型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柳林泉衰减量为2.26m3/s;ARIMA模型的结果为2.32m3/s;与同期实际衰减量2.27m3/s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44%和2.20%,表明两种模型都适用于泉水流量的模拟。对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柳林泉流量衰减的贡献,两个模型得到同样结果,即人类活动的贡献是气候变化的8~9倍。实证研究显示,GM(1,1)模型适用于指数序列的模拟,对具有周期波动的泉水流量,可通过周期修正提高精度;而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效应,能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的量化关系。
关键词
GM(1
1)分解模型
ARIMA模型
分时段分析
岩溶泉
流量
Keywords
GM (1,1) decomposition model
ARIMA model
piecewise analysis
karst spring discharge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落水洞直径对岩溶泉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温忠辉
张依楠
苏佳林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水文局
出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03
41572210)~~
文摘
基于裂隙-管道介质物理模型,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方案,研究落水洞直径的改变对岩溶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及泉流量过程的影响。经试验数据分析发现:调蓄系数随着落水洞直径增大而增大;在低强度下,落水洞直径的改变对裂隙和落水洞共同释水阶段的衰减能力影响不大,而在高强度下,其衰减能力随着落水洞直径的增大明显减小;底部管道释水阶段的衰减系数不受补给强度和落水洞直径的影响,其值约为0.0017 1/h;调蓄系数与第一阶段衰减系数的乘积与落水洞直径无关,与补给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岩溶泉
流量
物理试验
落水洞直径
调蓄系数
衰减系数
Keywords
karst spring flow
physical experiment
sinkhole diameter
regulating coefficien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型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泉流量的交叉小波分析
被引量:
10
5
作者
祁晓凡
蒋忠诚
罗为群
机构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1-567,共7页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岩溶水资源保护与调配利用研究"(201101019-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喀斯特峰丛洼地水土调蓄技术研究"(2011BAC09B02)
+1 种基金
广西科技开发项目"广西岩溶峰丛山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桂科转10124005)"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典型岩溶区生态土地研究与示范"(2008010)
文摘
利用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2个表层岩溶泉泉流量资料,采用连续小波变换、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方法,对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及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多时间尺度特征及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怀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主振荡周期为0.77~1.16a,布洋1号泉与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振荡周期均为0.82~1.23a,而其高频部分周期变化均不连续,其动态特征均以年际变化为主;交叉小波变换揭示COI区域外降水量与布洋1号、龙何下泉泉流量的主共振周期均为0.77~1.23a,且涵盖全部时域,2个表层岩溶泉对降水的响应是显著和稳定的;表层岩溶泉泉流量存在稳定的落后于降水量的相位变化,布洋1号、龙何下泉分别落后于降水量0.61d、2.63d左右,表层岩溶泉径流过程为其泉域特征所制约;小波相干谱表明降水量与布洋1号泉流量在0.17~2.45a的全频域均显著共振,与龙何下泉在0.17~1.55a的周期上显著共振,且二者均涵盖了大部分时域,降水量与泉流量动态高度相关。
关键词
交叉小波
小波相干
表层
岩溶泉
流量
降水量
Keywords
cross wavelet
wavelet coherence
epikarst spring discharge
precipitation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相空间重构与神经网络耦合的岩溶泉流量预测模型
李贵明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机器学习的西南岩溶泉流量模拟研究
马从文
张志才
陈喜
程勤波
彭韬
张林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GM(1,1)分解模型与ARIMA模型在岩溶地下水模拟中的对比研究——以柳林泉流量模拟为例
李华敏
吴敬
赵娇娟
郝永红
王亚捷
曹碧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落水洞直径对岩溶泉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温忠辉
张依楠
苏佳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典型表层岩溶水系统降水量与泉流量的交叉小波分析
祁晓凡
蒋忠诚
罗为群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