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对岩土文物的作用及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小菊 武发思 +4 位作者 贾荣亮 郭青林 王彦武 赵思腾 赵学勇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4,共15页
由于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及保存环境的复杂性,岩土文物长期遭受着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威胁,其中,植物对遗址的作用及其保护应用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对相关研究成果总结表明,基于植物的新型遗址防护技术以其绿色、可持续和环... 由于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及保存环境的复杂性,岩土文物长期遭受着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威胁,其中,植物对遗址的作用及其保护应用技术一直备受关注。对相关研究成果总结表明,基于植物的新型遗址防护技术以其绿色、可持续和环境兼容等优势在石质古城墙、夯土类遗址等的保护中逐渐成为替代工程类抢救性保护措施,但存在植物对岩土文物作用机理认知不足、研究技术受限、防控新技术应用滞后及其效果不佳、保护遗址植物选种及后期维护较难等问题,致使植物与岩土文物间的辩证关系至今界定不清,极大限制了保护技术的研发。结合我国石窟寺、土遗址保护面临的生物学问题,针对植物保护遗址技术实施的限制因素,作出以下展望:1)厘清植物对岩土文物的损害及保护作用机理;2)构建不同环境下界定植物对岩土文物正负效应的科学评估体系;3)明确植物种内和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驱动植物在岩土文物表面建植的关键因子;4)结合全球气候变化,研发岩土文物有害植物的精准防控技术;5)筛选适宜的软覆盖植物种并对其防护效果进行评估;6)研发基于BSC的软覆盖技术,开展环境适应性和保护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文物 生物退化 植物软覆盖技术 生物土壤结皮 文物保护
下载PDF
烷氧基含硅材料在风化砂岩中的渗透加固模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涛 张志杰 +1 位作者 许东 戴丽娜 《有机硅材料》 CAS 2021年第1期16-23,共8页
采用自制烷氧基含硅材料作为保护材料,对模拟砂岩质岩土文物的圆柱状重塑试样进行了毛细渗透加固,借鉴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测试了保护材料的渗透高度、试样表面色泽变化、表面回弹硬度,并观察了... 采用自制烷氧基含硅材料作为保护材料,对模拟砂岩质岩土文物的圆柱状重塑试样进行了毛细渗透加固,借鉴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砂岩质文物防风化材料保护效果评估方法》测试了保护材料的渗透高度、试样表面色泽变化、表面回弹硬度,并观察了试样在水中浸泡时的崩解现象,评价了可溶盐对试样的劣化作用。结果表明,在重塑试样中渗透5 min后,保护材料的最大渗透高度为12 mm,干燥后试样表面色泽基本无变化,固化2周后试样的表面回弹硬度提高10%,试样可有效抵抗水的软化和可溶盐的劣化。当渗透时间达到7 h时,保护材料的渗透高度大于20 mm,但试样表面颜色明显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岩土文物 渗透加固 防风化 保护
下载PDF
论岩土文物遗址保护工程的动态安全保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逢睿 肖碧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137,共7页
文物保护的终极目标是延长历史信息的留存期,而文物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和岩土遗址保存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岩土文物遗址保护工程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保障文物安全、增强工程可控性、提升工程品质就成为保护项目实施的最高原则。通过对石窟... 文物保护的终极目标是延长历史信息的留存期,而文物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和岩土遗址保存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岩土文物遗址保护工程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保障文物安全、增强工程可控性、提升工程品质就成为保护项目实施的最高原则。通过对石窟寺、土遗址和古塔建筑保护加固工程典型实例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岩土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文物本体及工程自身的动态安全保障程序和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物保护工程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文物 保护工程 可控性 安全保障
下载PDF
我国岩土文物保护修复研究取得多项新成果
4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1期85-85,共1页
2019年11月5-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主办的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足举行。有关专家于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岩土文物病害科学认知和预测、保护材料、加... 2019年11月5-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主办的中国岩土文物保护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足举行。有关专家于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岩土文物病害科学认知和预测、保护材料、加固技术等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修复 国家文物 阶段性成果 重庆大足 岩土文物 中国文化遗产 科学认知 文物保护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