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5
1
作者 许檀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100,128,共9页
朱仙镇是清代著名商镇之一。其兴起约在明代中后期,康熙、雍正年间迅速发展,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全镇商人商号数量超过千家。在该镇汇集的商品除相当部分供应省城开封之外,流通范围大致可覆盖河南北部的开封、归德、彰德、卫辉等府。
关键词 朱仙镇 关帝庙 山陕会馆 捐资
下载PDF
清代河南的北舞渡镇——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3
2
作者 许檀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75,共10页
北舞渡是清代河南著名商镇之一。该镇商业以粮、油等本地农副产品的集散 ,纸、糖等南方杂货的转运贸易为大宗。北舞渡自身的腹地范围虽然有限 ,但作为周口与赊旗两大商镇之间的水陆过载码头 ,其商货往来范围可及秦晋吴楚乃至湘粤等数省... 北舞渡是清代河南著名商镇之一。该镇商业以粮、油等本地农副产品的集散 ,纸、糖等南方杂货的转运贸易为大宗。北舞渡自身的腹地范围虽然有限 ,但作为周口与赊旗两大商镇之间的水陆过载码头 ,其商货往来范围可及秦晋吴楚乃至湘粤等数省。在清代中叶该镇的鼎盛时期 ,贸易于此的行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北舞渡镇 河南 山陕会馆 商业经济
原文传递
黄建新访谈录 被引量:31
3
作者 柴效锋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45,共9页
黄建新访谈录柴效锋时间:1993年12月24日夜地点: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影片《醉秋风》外景地柴:在切入正题之前,是否先介绍一下你的经历。黄:我是1954年出生,生在西安,长在西安。7岁上学,“文革”中上的中学,16... 黄建新访谈录柴效锋时间:1993年12月24日夜地点:河南省社旗县山陕会馆影片《醉秋风》外景地柴:在切入正题之前,是否先介绍一下你的经历。黄:我是1954年出生,生在西安,长在西安。7岁上学,“文革”中上的中学,16岁当兵,在部队呆了近6年,然后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建新 城市电影 山陕会馆 影片 中国城市 现代主义 观众 城市题材 第五代导演 独立人格
下载PDF
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3
4
作者 许檀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43-48,共6页
洛阳商业的兴起约在康熙年间 ,清代中叶达到鼎盛。它不仅是河南府的商业中心 ,也是陕甘地区与中原及南方各省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嘉道年间汇聚于洛阳的行商、坐贾当有千家 ,年经营额估计可达四五百万两。
关键词 洛阳商业 潞泽会馆 山陕会馆 捐资 清代中叶
下载PDF
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檀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176,共16页
本文对明清两代开封的商业结构、功能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并依据山陕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中叶开封的商业规模进行了估算。
关键词 开封 商业 山陕会馆 捐资
原文传递
试论晋商精神与传统文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乃光 郑宪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0-42,共3页
试论晋商精神与传统文化何乃光郑宪晋商是对从事手工业生产、贩运贸易、商品交换和金融业务的山西商人的总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晋商在中国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并创造了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各国开展外贸活动... 试论晋商精神与传统文化何乃光郑宪晋商是对从事手工业生产、贩运贸易、商品交换和金融业务的山西商人的总称。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晋商在中国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并创造了东渡日韩,北达俄蒙,西越天山,南抵东南亚各国开展外贸活动的辉煌历史。在中国商业历史上留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司马迁 山陕会馆 爱国主义精神 山西商人 职业道德建设 诸子百家 道德伦理观 立于不败之地
下载PDF
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任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解放以前,青海的“商业主要由山陕两省客商经营,其中尤以山西人较多,来宁(西宁)时间也较早,如合盛裕、晋益老等商号都有二百几十年以上的历史。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传说”。乾隆初年(一七四○年前后),山西、陕西商人进入... 解放以前,青海的“商业主要由山陕两省客商经营,其中尤以山西人较多,来宁(西宁)时间也较早,如合盛裕、晋益老等商号都有二百几十年以上的历史。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传说”。乾隆初年(一七四○年前后),山西、陕西商人进入青海地区经商,光绪初年,他们在青海商业贸易界站稳了脚跟.形成了颇有名气的“山陕商帮”,并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在西宁首建“山陕会馆”。从此以后,山陕商人以西宁为“根据地”,活动于青海地区各主要州县。他们的商业活动在解放以前的青海地区很有影响。本文拟就对“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其在青海近代历史中的作用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山陕会馆 山陕商人 历史作用 青海东部 陕西商人 西宁 商业活动 近代历史 商号
下载PDF
试析商人会馆、公所与商会的联系和区别 被引量:5
8
作者 丁长清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2-309,共8页
试析商人会馆、公所与商会的联系和区别丁长清商人会馆、公所和商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明清时期,有的行商变为坐商,常挚家眷在外地城市寓居,有的地方反客为主,“十九皆客商”。这些商人在所到城镇港口成立字号、坐庄等派出机构... 试析商人会馆、公所与商会的联系和区别丁长清商人会馆、公所和商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明清时期,有的行商变为坐商,常挚家眷在外地城市寓居,有的地方反客为主,“十九皆客商”。这些商人在所到城镇港口成立字号、坐庄等派出机构,进而成立以行业关系为纽带的会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人会馆 泉漳会馆 天津商会 商务总会 碑刻资料 档案汇编 商人组织 山陕会馆 贩运商 贸易市场
原文传递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兴亚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121-124,140,共5页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王兴亚会馆之称,出现在明代,并非为商人所专设,其性质也不是单一的。这里所说的清代河南会馆,是指在河南境内从事经营的外籍商人或主要是外籍商人所建立的会馆。这种会馆,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它出现于清... 清代河南的商业会馆王兴亚会馆之称,出现在明代,并非为商人所专设,其性质也不是单一的。这里所说的清代河南会馆,是指在河南境内从事经营的外籍商人或主要是外籍商人所建立的会馆。这种会馆,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步的。它出现于清代顺治年间,在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陕会馆 河南 商业会馆 十七年 山陕商人 山陕会馆 山西会馆 建筑群体 山西商人 《歧路灯》
下载PDF
清代南阳府名镇的经济性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邓亦兵 《中州学刊》 1986年第4期94-98,共5页
“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笔者在南阳府古镇的考察中,经常听到这句从清代流传下来的俗语。它表明赊旗店和北舞渡是清代南阳府著名的物资集散地,商业十分繁华。这两个镇是地区经济的集中点,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既受社会经济规律... “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笔者在南阳府古镇的考察中,经常听到这句从清代流传下来的俗语。它表明赊旗店和北舞渡是清代南阳府著名的物资集散地,商业十分繁华。这两个镇是地区经济的集中点,它们的形成与发展,既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又受地区自然条件的直接影响。因此,对两镇的兴起、经济形态、经济性质的探讨,是区域经济史研究的一部分。它不仅揭示了清代河南市镇发展的某些特点,而且对现实河南乡镇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舞渡 南阳 名镇 经济性质 油坊 山陕商人 县志 五十两 山陕会馆 舞阳
下载PDF
山陕会馆与秦腔传播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俊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4-101,共8页
本文通过考察山陕商帮的商路走向以及山陕会馆的分布情况,试图揭示山陕商帮的商路与秦腔传播的戏路之间的关系,并以秦腔传播为切入点,分析商业对中国戏曲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 山陕会馆 秦腔 传播 商路 戏路
下载PDF
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聊城商业——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1
12
作者 许檀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聊城是清代中叶山东运河沿线的重要转运码头,经由该城转运的商品以绸缎、布匹、皮毛、纸张、茶叶等为大宗。绸缎、纸张、茶叶等南来商品的转销范围大致包括鲁北、冀南、豫东以及山西;棉布和皮毛制品则为东昌本地所产,主要销往西北和口... 聊城是清代中叶山东运河沿线的重要转运码头,经由该城转运的商品以绸缎、布匹、皮毛、纸张、茶叶等为大宗。绸缎、纸张、茶叶等南来商品的转销范围大致包括鲁北、冀南、豫东以及山西;棉布和皮毛制品则为东昌本地所产,主要销往西北和口外。依据会馆抽厘率折算,乾隆初年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规模每年仅数十万两,嘉庆时增至一百数十万两,道光年间即便从低折算也达到210万两。全城合计,嘉庆年间聊城的商业规模已达每年200万两;道光年间以1‰的抽厘率折算为300万两,若以0.3‰的抽厘率折算则高达1000万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聊城 商业 山陕会馆 集资 抽厘率 经营额
原文传递
地域性会馆与会馆的地域差异 被引量:6
13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6年第1期100-116,共16页
地域性会馆与会馆的地域差异王日根会馆是明清时期寓居外地的同籍人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地域性是它的最基本特征。不仅众多会馆几乎都是地域性的,而且,在不同地域设立的会馆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一地域性会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可... 地域性会馆与会馆的地域差异王日根会馆是明清时期寓居外地的同籍人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地域性是它的最基本特征。不仅众多会馆几乎都是地域性的,而且,在不同地域设立的会馆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一地域性会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可以说,会馆的地域性是在下列因素共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明清时期 地域差异 山西会馆 广东会馆 山西商人 山陕会馆 陕西商人 商人会馆 京师
原文传递
聊城山陕会馆碑刻分类及其史料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红娟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聊城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现存碑刻19幢,将其分类并探讨其史料价值,对研究清代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活动以及清代运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山陕会馆 碑刻 分类 史料价值
下载PDF
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庙、馆、市”合一新探——以山陕会馆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鹏 李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明清时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期,以这一时期各地的山陕会馆为例,探讨其工商会馆"庙——馆——市"的合一特征,充分反映了从16世纪以来中国存在市场经济萌芽,工商会馆已不是纯粹封建行会组织,而是"庙、馆、市"合一... 明清时期是中国市场经济的萌芽期,以这一时期各地的山陕会馆为例,探讨其工商会馆"庙——馆——市"的合一特征,充分反映了从16世纪以来中国存在市场经济萌芽,工商会馆已不是纯粹封建行会组织,而是"庙、馆、市"合一的商人自治团体和市场组织,是中国商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所进行的制度创新,充分显现着行会的旧质在逐渐蜕变,市场新质在不断聚积,它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初期的历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会馆 工商会馆 庙馆 山陕会馆
下载PDF
清代河南西部的商业重镇荆子关——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檀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6,共5页
荆子关是清代河南西部的重要商镇,也是鄂豫陕三省间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清代中叶,山陕、湖广、江西等省商人在该镇建有会馆,汇聚在此的行商、坐贾至少超过千家。经由荆子关输出的主要是陕南山区和本地所产山货;从湖广输入的则以粮食、... 荆子关是清代河南西部的重要商镇,也是鄂豫陕三省间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清代中叶,山陕、湖广、江西等省商人在该镇建有会馆,汇聚在此的行商、坐贾至少超过千家。经由荆子关输出的主要是陕南山区和本地所产山货;从湖广输入的则以粮食、布匹、杂货为大宗,其中很大部分再经龙驹寨转运西安、甘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商业重镇 荆子关 山陕会馆 碑刻资料
下载PDF
明清工商会馆“馆市合一”模式初论——以山陕会馆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刚 宋伦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通过在市场经济因素框架下对山陕会馆的研究 ,发现在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存在着一个从“馆庙合一”向“馆市合一”的转变过程 ,并详细论证了这种“馆市合一”模式产生的原因、基本内容及其性质。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出现的“馆市合一”是... 通过在市场经济因素框架下对山陕会馆的研究 ,发现在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存在着一个从“馆庙合一”向“馆市合一”的转变过程 ,并详细论证了这种“馆市合一”模式产生的原因、基本内容及其性质。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会馆出现的“馆市合一”是工商会馆“馆庙合一”基本特征的延伸和发展 ,是工商会馆区别于其他会馆的重要标志 ,以及明清社会转型时期在整合会馆作用过程中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陕会馆 市场经济 明代 清代 中国 社会转型时期
下载PDF
汉口山陕会馆考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长学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03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在详细调查汉口山陕会馆的历史沿革、建筑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其对于经济发展所起作用的基础上,对已经湮灭不存的汉口山陕会馆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考证与研究。
关键词 山陕会馆 经济发展 汉口 历史沿革 作用 建筑特色 基础
下载PDF
清代中叶聊城商业规模的估算——以山陕会馆碑刻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檀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5,188-189,共8页
商人会馆碑刻是目前所见能够藉以对古代商镇规模进行估算的最好资料。对聊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可见,清代中叶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规模增长迅速,乾隆初年仅数十万两,嘉庆时增至一百数十万两;道光年间即便以千分之一的抽厘率从低折... 商人会馆碑刻是目前所见能够藉以对古代商镇规模进行估算的最好资料。对聊城山陕会馆碑刻资料的考察可见,清代中叶山陕商人在聊城的经营规模增长迅速,乾隆初年仅数十万两,嘉庆时增至一百数十万两;道光年间即便以千分之一的抽厘率从低折算,山陕商人的年经营额也达210万两,与乾隆初年相比翻了两番。嘉道年间是山陕商人实力最强的时期,汇聚聊城的山陕商号至少有三四百家,最多可达八九百家;其中年经营额超过万两的大商号有四五十家,个别商号的经营额甚至高达七八万、十数万两。全城合计,嘉庆年间聊城的商业规模在200万两上下;道光年间以千分之一的抽厘率从低折算为300万两,若以万分之三的抽厘率折算则高达1000万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城 山陕会馆 集资 抽厘率 经营额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剧场的变革与戏曲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文峰 《戏曲研究》 2001年第2期134-145,共12页
中国传统剧场是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变革的,并且经历了一个由简陋到精美,由室外到室内的衍变过程。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相差很大,所以又形成了剧场建筑的多样性,室外和室内、固定和临时并存的剧场格局。本文... 中国传统剧场是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变革的,并且经历了一个由简陋到精美,由室外到室内的衍变过程。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条件相差很大,所以又形成了剧场建筑的多样性,室外和室内、固定和临时并存的剧场格局。本文拟通过有关的文字记载、文物资料和现存的古戏台、戏楼,探索中国传统剧场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衍变过程 广东会馆 中国地域 山陕会馆 家班 魏良辅 庙戏 乐棚 昆山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