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吹吹腔能在大理白族地区流行的原因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祜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5期21-23,共3页
白剧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剧种,原名吹吹腔,解放后又吸收了白族曲艺大本曲的一些曲调,才正式定名为白剧。吹吹腔源出于弋阳腔的吹腔,也叫罗罗腔,是一种用唢响吹奏的戏曲声腔。弋阳腔有四平腔、高腔和吹腔。
关键词 吹吹腔 弋阳 罗罗腔 戏曲声腔 平腔 山花 大理国 采南 文曲 剑川
下载PDF
白族本子曲《黄氏女对经》押韵研究
2
作者 李煊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4-64,共11页
不少学者关注和考察过白语山花体的押韵规律,但缺乏对同质性押韵材料作量化统计研究。白族本子曲《黄氏女对经》通篇采用山花体,徐琳1986年对其所注版本,其押韵特点在于押调严于押韵。在声调符合押韵规律的条件下,同一个韵段不同韵脚字... 不少学者关注和考察过白语山花体的押韵规律,但缺乏对同质性押韵材料作量化统计研究。白族本子曲《黄氏女对经》通篇采用山花体,徐琳1986年对其所注版本,其押韵特点在于押调严于押韵。在声调符合押韵规律的条件下,同一个韵段不同韵脚字的元音音色可能会差别很大;反之,在非韵脚位置上,即使元音一样,只要声调不符合押韵规则,也不算押韵。山花体中音色不同的元音会“互相押韵”,比如a和v(或?和?)可以出现在互相押韵的位置上,但并不意味着a和v(或?和?)是同一音类。在因为这种情况下,决定音节是否入韵的是声调,而不是韵母。这提示我们,在利用押韵材料归纳音类时,务必要先厘清在当下的韵文中,决定出韵或入韵的单位是什么。尤其是在有声调的语言中,要先确定声调是否入韵,以及声调和韵母在押韵中的地位分别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语 山花 《黄氏女对经》 押调 押韵
下载PDF
白剧剧目民族化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薛子言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5期24-27,共4页
白剧(包括吹吹腔剧和大本曲剧)剧目比较丰富,目前掌握的约有400多个。其中传统剧目300多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创作剧目50多个,移植、改编剧目50多个。300多个传统剧目都是吹吹腔戏。
关键词 吹吹腔 崔文瑞 白族调 罗罗腔 音乐设计 山花 滚唱 专业剧团 民间音乐 打铜锣
下载PDF
云南白剧“吹吹腔”与高腔、昆曲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慧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2-86,共5页
云南白族的戏曲——白剧,是建国后将原有的说唱音乐大本曲与戏曲音乐吹吹腔合并产生的一个新型的民族剧种,它所包含的两种声腔:吹吹腔和大本曲,于明末清初就已在白族地区流传。本文拟以吹吹腔为例,从它的形成、流布、表演、剧目和音乐... 云南白族的戏曲——白剧,是建国后将原有的说唱音乐大本曲与戏曲音乐吹吹腔合并产生的一个新型的民族剧种,它所包含的两种声腔:吹吹腔和大本曲,于明末清初就已在白族地区流传。本文拟以吹吹腔为例,从它的形成、流布、表演、剧目和音乐特征中保留的高腔、昆曲的遗传基因,以及声腔后来如何民族化、地方化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云南白剧声腔之一“吹吹腔”与高腔、昆曲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吹腔 高腔 昆曲 四大韵 山花
下载PDF
西山白族风情与“西山白族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晴海 《音乐探索》 1985年第2期34-42,共9页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六年八月同音乐工作者谈话中指出:“艺术有形式问题,有民族形式问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并说:“艺术的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
关键词 白族调 音乐工作者 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间音乐 形式问题 打歌调 山花 青年男女 劳动生活 曲式结构
下载PDF
白文古碑“山花词”格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段伶 《西南古籍研究》 2004年第1期86-102,共17页
白文古碑'山花词',是少数民族考古的重要发现。它面世之后,引起民族文艺、语言、历史及汉语词学等多学科学者、专家的关注。尤其他的长短句体式'山花体',文人们不仅应用于白语,还应用于汉语,在汉语诗坛上也有一席之地,... 白文古碑'山花词',是少数民族考古的重要发现。它面世之后,引起民族文艺、语言、历史及汉语词学等多学科学者、专家的关注。尤其他的长短句体式'山花体',文人们不仅应用于白语,还应用于汉语,在汉语诗坛上也有一席之地,成为汉语诗坛上的'山花现象'。有的词学专家也用它解释汉语词学问题,还引出词学中未了的'山花案'。由于它是白语文人词体,研究受着语言障碍和传统研究方法的制约,理论上尚未得到科学解释,致使这种词体未能得到充分运用。本文从白族语言和音乐的理论和方法对它进行综合研究,科学地揭示了三通白文古碑'山花词'的格律形式。结语中还提出这种'山花体'是词牌、词调原始形态的一种'活化石',还可以用它揭开汉语诗词学中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文古碑 山花 山花 格律 律调 高低律 章法
原文传递
试论白剧声腔源流 被引量:2
7
作者 顾峰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5期36-38,共3页
白剧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民族剧种,它植根于白族人民的深厚土壤里,白剧艺术有着坚实的传统根基。它是在原有白族吹吹腔戏的基础上又与白族弹唱艺术——大本曲相结合而成。吹吹腔戏要推陈出新,已自不待言:弹唱的曲艺发展为戏也不乏先例。
关键词 吹吹腔 弋阳 西秦腔 弦索调 绍兴乱弹 石牌腔 滚唱 山花 咙咚调 血汗衫
下载PDF
略述白族传统情歌的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晴海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28,共3页
白族传统情歌是白族民歌中最精美的、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白族传统情歌感情真挚热烈;意境优美清新;比兴活泼生动;文字短小精炼;生活气息浓郁;想象力丰富并具浪漫色彩;而且具有人称"三七一五式山花体"独... 白族传统情歌是白族民歌中最精美的、也是数量最多的部分。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白族传统情歌感情真挚热烈;意境优美清新;比兴活泼生动;文字短小精炼;生活气息浓郁;想象力丰富并具浪漫色彩;而且具有人称"三七一五式山花体"独特的格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传统情歌 思想 艺术特征 山花
下载PDF
云南白剧声腔与高腔、昆曲的渊源关系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丁慧 《音乐探索》 2006年第3期15-23,共9页
云南白族的戏曲——白剧,是建国后将原有的说唱音乐大本曲与戏曲音乐吹吹腔合并产生的一个新型的民族剧种,它所包含的两种声腔:大本曲和吹吹腔,于明末清初就已在白族地区流传。本文从这两种声腔的形成、流布、表演、剧目和音乐特征中保... 云南白族的戏曲——白剧,是建国后将原有的说唱音乐大本曲与戏曲音乐吹吹腔合并产生的一个新型的民族剧种,它所包含的两种声腔:大本曲和吹吹腔,于明末清初就已在白族地区流传。本文从这两种声腔的形成、流布、表演、剧目和音乐特征中保留的高腔、昆曲的遗传基因,以及这两种声腔民族化、地方化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云南白剧声腔与高腔、昆曲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吹腔 大本曲 高腔 昆曲 四大韵 山花
下载PDF
从创作角度谈剑川白族调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琳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6-11,共6页
白族调是白族地区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的歌词体例被称为"山花体",这种体例是白族独有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1]本文在分析剑川白族调流行现状及传承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艺术表现特征,从加强培养更多的白族调歌... 白族调是白族地区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它的歌词体例被称为"山花体",这种体例是白族独有的一种文学表达形式。[1]本文在分析剑川白族调流行现状及传承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艺术表现特征,从加强培养更多的白族调歌词创作者谈白族调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 白族调 传承发展 山花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 改革促发展
11
作者 秦经玉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5期28-32,共5页
建国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下,白剧获得了新的生命,并以她特有的色彩和魅力,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里争奇斗艳,在中国戏曲发展史的灿烂画卷中,占有了它应有的地位。然而,时代在发展,今天,生活在呼唤我们:白剧要改革。
关键词 吹吹腔 民族政策 花园里 中国戏曲 文艺政策 声腔系统 弋阳 山花 剑川 罗罗腔
下载PDF
白曲演述传统与诗行观念——白族山花体民歌的民族志诗学反思
12
作者 朱刚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95-202,共8页
既有白曲研究多从文学或文本的范式出发,对白族民歌的文学功能和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遮蔽了白族民歌真实的存在状态。为了还原白曲演述的实际样貌,引入民族志诗学的理论模型,实现白曲研究从"目治"向&qu... 既有白曲研究多从文学或文本的范式出发,对白族民歌的文学功能和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遮蔽了白族民歌真实的存在状态。为了还原白曲演述的实际样貌,引入民族志诗学的理论模型,实现白曲研究从"目治"向"耳治"的范式转换势在必然。"口头性"和"书面性"绝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面向,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口头传统研究无法绕过的理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曲 山花 民族志诗学 口头传统 诗行
下载PDF
没有必要创造白文
13
作者 杨发祥 《大理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1期57-62,共6页
关于白文问题,前人论述颇多,争议也较大,至今没有统一看法。把各种论述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白族没有过文字,所谓白文只是一种汉字记白音的现象;一种认为有白文,充分论据是白文中有新奇字,而且至今民间大本曲本中还在使用... 关于白文问题,前人论述颇多,争议也较大,至今没有统一看法。把各种论述综合起来,不外乎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白族没有过文字,所谓白文只是一种汉字记白音的现象;一种认为有白文,充分论据是白文中有新奇字,而且至今民间大本曲本中还在使用。到底有无白文,或者说汉字记白音的假借字算不算白文?这应该从文字的定义去考查,才能得出结论。词典解释“文字”的定义是: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文字都有音、形、义三要素,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叫文字,举例说,汉字“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借字 曲本 杨黼 书写符号 文字系统 记法 白语 山花 大理国 阁罗凤
下载PDF
白族的歌者
14
作者 张卫平 《边疆文学》 2003年第6期61-62,共2页
初春的时候,我乘车行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大理坝子中,说是熟悉,是我作为一个外地来大理的工作者,已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了好几年,对这个狭长而四季长绿的盆地中的景色已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观望与触摸,西边是苍山丛林郁郁葱葱的十九峰,... 初春的时候,我乘车行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大理坝子中,说是熟悉,是我作为一个外地来大理的工作者,已经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活了好几年,对这个狭长而四季长绿的盆地中的景色已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观望与触摸,西边是苍山丛林郁郁葱葱的十九峰,凭着想象,我就可以亲临这十九峰间那些清澈、清盈与清灵地流淌亿万年的在诗句中美仑美奂的十八溪,以及盆地的西边一池与天共长一色的洱海之水.在这泓静水之上,白云倒映与渔舟唱晚是仍然不变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花 赶马调
原文传递
歌声中的爱情 剑川石宝山歌会
15
作者 李雨霖 马祯 《云南画报》 2008年第3期48-51,共4页
石龙村是一个隐匿在石宝山深处的小村,在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先有宝相寺,后有石龙村"。据说石龙村人的祖先在石宝山打猎,在现在宝相寺的所在发现了仙踪,于是就建了宝相寺,做法事的时候,一阵神风把经幡吹到旁边的一个山谷... 石龙村是一个隐匿在石宝山深处的小村,在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叫"先有宝相寺,后有石龙村"。据说石龙村人的祖先在石宝山打猎,在现在宝相寺的所在发现了仙踪,于是就建了宝相寺,做法事的时候,一阵神风把经幡吹到旁边的一个山谷里,人们追着经幡,走进山谷,看到这里土地平坦,水土丰饶,于是便定居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宝山歌会 宝相寺 石龙村 剑川 土地平坦 白族调 神风 吹吹腔 山花 白曲
原文传递
石宝山歌会:白族歌谣的源泉
16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0年第9期19-20,共2页
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是一个以对歌赛歌为特色的民族传统节会,举办地点石宝山属剑川县沙溪镇。据考证,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唐《蛮书》卷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卢(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歌会... 剑川白族石宝山歌会是一个以对歌赛歌为特色的民族传统节会,举办地点石宝山属剑川县沙溪镇。据考证,石宝山歌会已有上千年历史。唐《蛮书》卷八载:"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卢(葫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皆寄情言。"歌会上以歌传情,或吹树叶互相招引的情景与此极为相似。歌会上对唱的白曲"山花体"(即第一、二、三句唱词为7个字,第四句为5个字)格式,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宝山歌会 白族调 山花 剑川县 白曲 举办地点 沙溪镇 壶卢 霸王鞭舞 《蛮书》
原文传递
路,从苍山脚下延伸——著名白剧演员叶新涛的艺术之路
17
作者 郭思九 《民族艺术研究》 1992年第5期28-34,37,共8页
一九九二年六月下旬,文化部在福建泉州举办了南方片“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作为少数民族的“稀有剧种”和剧团,被选调参加展演,演出了由白族青年剧作家赵建华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阿盖公主》,获得了一... 一九九二年六月下旬,文化部在福建泉州举办了南方片“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剧团,作为少数民族的“稀有剧种”和剧团,被选调参加展演,演出了由白族青年剧作家赵建华创作的新编历史剧《阿盖公主》,获得了一致好评。在该剧中扮演阿盖公主的白剧著名演员叶新涛,荣获演员优秀表演奖。 “物以稀为贵”,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白剧团之被列入“天下第一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第一团 叶新涛 白族调 新编历史剧 阿盖 艺术之路 一出戏 演唱技巧 山花 民族唱法
下载PDF
白族“青姑娘祭”与内地“请紫姑”习俗的异同
18
作者 王国仙 《民族艺术研究》 1993年第4期60-66,共7页
“青姑娘祭”,是一种在国内引起过广泛注意的白族民俗活动。近几十年来。“青姑娘祭”活动内容中的文学及音乐部分,受到诸多文学、音乐工作者的关注,得到多种渠道和方式的介绍、宣传和评论。作为文学及音乐内容载体的民俗活动“青姑娘祭... “青姑娘祭”,是一种在国内引起过广泛注意的白族民俗活动。近几十年来。“青姑娘祭”活动内容中的文学及音乐部分,受到诸多文学、音乐工作者的关注,得到多种渠道和方式的介绍、宣传和评论。作为文学及音乐内容载体的民俗活动“青姑娘祭”,它本身包含的全部活动内容是些什么?它与内地同类风俗活动是什么关系,又何以在白族地区缘起?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这些,迄今仍少见有较系统的介绍及深入研究。本文将不揣卑陋,据调查及学习所得,对上述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族调 民俗活动 请紫姑 音乐工作者 音乐传统 文学传统 音乐内容 白族音乐志 泥鳅调 山花
下载PDF
杨黼的“回文诗”
19
作者 邱红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1991年第1期27-27,共1页
明代著名的白族学者、诗人、民画家杨黼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用汉字写白语。刻于碑碣,后人称《山花碑》。它是白族诗歌特有的体裁——“山花体”,四句一首,一至三句为七字,第四句为五字。《五代会要》称为“诗三韵”。他还有... 明代著名的白族学者、诗人、民画家杨黼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用汉字写白语。刻于碑碣,后人称《山花碑》。它是白族诗歌特有的体裁——“山花体”,四句一首,一至三句为七字,第四句为五字。《五代会要》称为“诗三韵”。他还有一首别具一体的一首“回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黼 山花 五代会要 白语 用韵 地方文献 柳宿 堆山 人理 漾水
下载PDF
交流 吸收 创造——艺术节随想
20
作者 安葵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9-29,共1页
在昆明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活动期间,时时处处感到置身在艺术的海洋中,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虽然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只看到参加演出的一部分节目,但是中国各民族艺术财产的丰富多彩,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去虽然不断有各民族的歌... 在昆明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活动期间,时时处处感到置身在艺术的海洋中,真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虽然由于时间安排的关系,只看到参加演出的一部分节目,但是中国各民族艺术财产的丰富多彩,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去虽然不断有各民族的歌舞戏剧到北京演出,但象第三届中国艺术节这样56个民族齐聚一堂,各自展示本民族特有的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民间舞蹈 少数民族艺术 山花 象脚鼓舞 铜鼓舞 歌舞艺术 兄弟民族 中国戏曲史 木鼓舞 民族文化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