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晖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1,共6页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知行传统 山水名胜 风景营建 园林
下载PDF
人类学栖居视角下传统山水名胜的自然文化混融价值再认知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桐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73-78,共6页
【目的】20世纪80—90年代,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影响了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对现代性建构的“自然与文化二分”批判性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文化意象的自然环境原本就是“自然-文化-人”的混融整体。因... 【目的】20世纪80—90年代,社会科学领域广泛出现的文化转向思潮影响了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对现代性建构的“自然与文化二分”批判性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文化意象的自然环境原本就是“自然-文化-人”的混融整体。因此,有必要将中国传统山水名胜置于超越西方现代性自然-文化二分的混融世界观之下,重新认知其蕴含的自然文化混融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际遗产保护领域中“自然-文化”二元论的现代性烙印及其影响,以及以文化景观为代表所反映出的当代哲学、人类学等对现代性话语中“自然-文化”二元论的反思,聚焦当代哲学思潮与人类学对自然文化混融性理论认知发展,特别是英国人类学家英戈尔德提出文化与自然混融贯通的人类学栖居视角。【结果/结论】在超越西方现代性自然文化二分的文化传统视野下,重新认知中国古人真实栖居于山水环境中,将山水名胜纳入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并以身体感知为测度,与山水名胜建立了审美和情感上的共度,并因此具有了象征、转喻、隐喻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山水名胜 自然文化混融 社会化山水 拟人化山水
下载PDF
澹归诗词中的韶关山水名胜
3
作者 宁夏江 《韶关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清初岭南高僧澹归驻锡粤北达十七年之久,他广交士宦,四处募化,又性耽山水,对韶关的风景名胜非常熟悉,用优美的诗词抒写了镶嵌在粤北各地的山水名胜。他的这些诗词不着意于写实,而是抒发情感或寄托。
关键词 澹归 诗词 粤北 山水名胜 形而上的美
下载PDF
论元代诗人萨都剌的镇江诗歌创作
4
作者 姜云峰 《镇江高专学报》 2021年第2期4-7,共4页
镇江襟山带水、风景如画、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为文。在相对寂寥的元代诗坛中,萨都剌显得独树一帜。他有着浓厚的江南情怀,是一位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赋诗赞咏镇江山水,与本地僧道名流交往... 镇江襟山带水、风景如画、底蕴深厚、人文荟萃,自古吸引无数文人墨客赋诗为文。在相对寂寥的元代诗坛中,萨都剌显得独树一帜。他有着浓厚的江南情怀,是一位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赋诗赞咏镇江山水,与本地僧道名流交往唱和,留下诸多动人诗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都剌 镇江 山水名胜 交游唱和
下载PDF
康熙《常州府志》所录七言绝句研究
5
作者 杨贵环 乔子路 《天中学刊》 2019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清代于琨修、陈玉璂纂的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十二(艺文二)辑录了自唐至明63位诗人的106首七言绝句,这些诗作从多方面反映了诗人的交游情况、常州府的山水名胜与人文情韵等。对康熙《常州府志》所录七言绝句进行研究,有助于发掘方志中... 清代于琨修、陈玉璂纂的康熙《常州府志》卷三十二(艺文二)辑录了自唐至明63位诗人的106首七言绝句,这些诗作从多方面反映了诗人的交游情况、常州府的山水名胜与人文情韵等。对康熙《常州府志》所录七言绝句进行研究,有助于发掘方志中的地域文学和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常州府志》 七言绝句 作者 交游 山水名胜 人文情韵
下载PDF
基于苏州西郊山水散文分析的风景审美变迁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晓丽 王彩云 秦仁强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0期136-142,共7页
风景的文本书写是审美主体感知山水、传达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风景审美过程框架,同时搜录整理历代苏州西郊山水散文389篇,通过统计、可视化和图文互证,对文章的书写主体、表现客体和蕴涵其中的审美意识进行分析。研究... 风景的文本书写是审美主体感知山水、传达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分析构建风景审美过程框架,同时搜录整理历代苏州西郊山水散文389篇,通过统计、可视化和图文互证,对文章的书写主体、表现客体和蕴涵其中的审美意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书写主体经历了由本土转向客籍,后又回归本土的时空演变;书写对象呈现由近拓远、由宏至微的特征;书写内容体现出主体对山水全景呈现、物我互动、形质把握、山水品评的审美变迁轨迹。创新性地以文学为切入视角,探索主体意识下的山水审美变迁,在完善苏州山水园林历史理论研究的同时,引发对风景规划实践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散文 审美意识 《苏州山水名胜历代文钞》
下载PDF
襄阳山水名胜传说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7
作者 熊选德 陈文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1-15,共5页
襄阳的山水名胜及其传说丰富多彩,流传甚广。山水名胜与民间传说共生相随,相得益彰,共同赋予了襄阳山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质,呈现出独特性、传奇性、审美性等文化特征。
关键词 襄阳 山水名胜传说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