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8篇文章
< 1 2 2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瑞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62-70,共9页
人们对自己语言中最习惯的用语,有时竟然是很不理解的,汉语动词“打”就是典型一例。从晋至宋,“打”字口语中使用已极为普遍,而且词义似乎灵活多变,既看不出与本义打击的关系,也看不出各种用法间的联系,更难以如同其他大多数词一样归... 人们对自己语言中最习惯的用语,有时竟然是很不理解的,汉语动词“打”就是典型一例。从晋至宋,“打”字口语中使用已极为普遍,而且词义似乎灵活多变,既看不出与本义打击的关系,也看不出各种用法间的联系,更难以如同其他大多数词一样归纳为简明的几个意义。欧阳修《归田录》:“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唯打字耳。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锤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粘纸曰打糊,以尺丈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日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谓之打。”几乎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用打称说,这一概括本是有见地的。然而他却不懂得千百万人的这种语言实践自有其规律性,反而认为是言语之讹中皆同其谬者。一念之差使他对泛义动词这一重要语言现象的认识南辕北辙而失之交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义动词 打字 使用特点 “打” 模糊词义 具体动词 山歌 聊斋俚曲集 动作动词 喻世明言
下载PDF
论“采茶家族”──一首“采茶歌”的流变 被引量:23
2
作者 黄允箴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2-64,共13页
论“采茶家族”──一首“采茶歌”的流变黄允箴我国但凡产茶地,都有反映茶农生活和茶叶生产的歌,其曲目,名称和音调形形色色,一时数不清,也说不清,但其中有一首特别耳熟、特别引人瞩目:例1《采茶谣》江西于都这支曲调流遍大半... 论“采茶家族”──一首“采茶歌”的流变黄允箴我国但凡产茶地,都有反映茶农生活和茶叶生产的歌,其曲目,名称和音调形形色色,一时数不清,也说不清,但其中有一首特别耳熟、特别引人瞩目:例1《采茶谣》江西于都这支曲调流遍大半个中国,渗入到多个民族,到处有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歌 家族 山歌 茶叶生产 江西于都 赣南民歌 明清时期 地方色彩 文化特质 粤北采茶戏
原文传递
“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9
3
作者 谢功成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12,共7页
“山歌社”是重庆青木关原国立音乐院的一个学生社团。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46年3月31日,也就是成立在抗战胜利之后,音乐院将“复员”迁南京的前夕。在此之前,“山歌”只是音乐院一个有影响的壁报的名称。但是,人们当谈到音乐院在青木关... “山歌社”是重庆青木关原国立音乐院的一个学生社团。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46年3月31日,也就是成立在抗战胜利之后,音乐院将“复员”迁南京的前夕。在此之前,“山歌”只是音乐院一个有影响的壁报的名称。但是,人们当谈到音乐院在青木关那段历史的时候,常常把那时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山歌社”联系起来。这正说明,山歌社的成立不是偶然的,是在音乐院的学生运动和“民歌运动”中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讨会 演唱会 中国现代音乐史 山歌 音乐会 中国民歌 民族音乐 学生自治会 民歌运动 节奏
原文传递
吴语中的“个”和“介” 被引量:19
4
作者 钱乃荣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89,共12页
本文先用明清民国时代的吴语文学、曲艺资料,说明吴语的“个”有量词、定指.词头、指别、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介”有指别、定指、程度、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并指出这些语义之间引申转化的轨迹。“个”、... 本文先用明清民国时代的吴语文学、曲艺资料,说明吴语的“个”有量词、定指.词头、指别、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介”有指别、定指、程度、连接、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用法,并指出这些语义之间引申转化的轨迹。“个”、“介”的语义还有重叠之处。接着又用100年前后的上海话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个”、“介”的语音及上述语义。最后再看当代各地吴语里“个”、“介”两词的使用情况,虽有多种语音差异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 “介” 海上花列传 结构助词 上海话 山歌 用法 吴语 指别词 定指
下载PDF
三百五十年前苏州一带吴语一斑——《山歌》和《挂枝儿》所见的吴语 被引量:17
5
作者 胡明扬 《语文研究》 1981年第2期93-110,共18页
《山歌》和《挂枝儿》是明末苏州文人冯梦龙(1574—1646)编定的两部苏州一带的小调民歌集子。这两个集子流传不广,几乎失传,但先后被人发现,分别在1935年、1962年重排发行。关于这两个集子的版本和流传细节,在重排本的序跋中都有交待,... 《山歌》和《挂枝儿》是明末苏州文人冯梦龙(1574—1646)编定的两部苏州一带的小调民歌集子。这两个集子流传不广,几乎失传,但先后被人发现,分别在1935年、1962年重排发行。关于这两个集子的版本和流传细节,在重排本的序跋中都有交待,无需赘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 吴语 冯梦龙 苏州话 山歌 现代 独用 方言字 合用 民歌
原文传递
听众的参与和民间歌手的才能——兼论洮岷花儿对唱中的环境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柯杨 《民俗研究》 2001年第2期44-60,共17页
关键词 山歌 洮岷花儿 歌手 歌唱 自发 听众 对唱 当地 民间 田间
原文传递
壮族民歌的区域性特征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毅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36,共9页
一、壮族民间歌唱活动概况壮族素以“善歌”著称,是一个爱好歌唱的民族,远古以来就在集体生活和集体劳动中形成了集体歌唱的传统。这一传统集中表现为“歌圩”活动。壮族传统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的圩场,也称“浪花歌”、“会歌”、... 一、壮族民间歌唱活动概况壮族素以“善歌”著称,是一个爱好歌唱的民族,远古以来就在集体生活和集体劳动中形成了集体歌唱的传统。这一传统集中表现为“歌圩”活动。壮族传统歌圩,是壮族人民对歌的圩场,也称“浪花歌”、“会歌”、“圩会”等,原以祈天乐神、会歌择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先民 民歌风格 山歌 色彩区 单声部 风俗歌 区域性 方言区 多声部 壮语
原文传递
关于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问题 被引量:14
8
作者 周青青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9-63,共5页
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在七十年代以前意见比较统一,多数人同意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歌发掘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民歌研究队伍的壮大,对民歌探讨的深入开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汉族民歌体裁分类法,迄今大致... 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在七十年代以前意见比较统一,多数人同意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歌发掘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民歌研究队伍的壮大,对民歌探讨的深入开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汉族民歌体裁分类法,迄今大致有: 1.三分法:号子、山歌、小调(江明惇著《汉族民歌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2月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民歌 民歌研究 劳动号子 三分法 体裁 山歌 小调 分类法 分类问题 音乐形态特征
原文传递
明清时调小曲的音乐系统──答谢桃坊的一封信 被引量:14
9
作者 洛地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4,共5页
明清时调小曲的音乐系统──答谢桃坊的一封信洛地今年应四川文艺出版社之约,编著《明清时调小曲解读》,因我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关于时调小曲所涉及的音乐系统等问题甚感困惑,特请教老友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洛地先生。先生... 明清时调小曲的音乐系统──答谢桃坊的一封信洛地今年应四川文艺出版社之约,编著《明清时调小曲解读》,因我仅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关于时调小曲所涉及的音乐系统等问题甚感困惑,特请教老友浙江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洛地先生。先生是中国戏曲音乐研究专家,他竟耗费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调小曲 明清俗曲 民间音乐 音乐系 弦索调 基本曲调 词调 山歌 唱调 霓裳续谱
下载PDF
京族唱哈节初探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建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2-126,73,共6页
京族系我国南方沿海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2390人(1990年),其中90%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的历尾、巫头、山心三个海岛上,俗称“京族三岛”,其余的则与汉壮等民族杂居于附近。长期的海岛生活,塑成了京族独具特色的文... 京族系我国南方沿海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2390人(1990年),其中90%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镇的历尾、巫头、山心三个海岛上,俗称“京族三岛”,其余的则与汉壮等民族杂居于附近。长期的海岛生活,塑成了京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在经济形态,生产方式乃至生活习俗等方面积淀着十分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唱哈节”是其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它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古朴的风格,生动地展示了京族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恒稳的心理定势及斑斓多彩的文化风貌。本文试以节日的活动形式,内容及其反映的问题,略作探讨,欠妥之处,就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亭 山心岛 巫头 大祭 传统节日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 山歌 宗教 祖先 礼仪
下载PDF
土家族民歌的审美特征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黄洁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3,共5页
土家族以“唯天性”为审美原则,“为生活而生活”地进行民歌活动。土家民歌种类繁多,表现出土家人丰富多姿的文化风情。土家民歌有特殊的声的美和结构美,构成其独具特色的形式之美。土家民歌根源于寻求生命自由和情感快乐的生活欲。... 土家族以“唯天性”为审美原则,“为生活而生活”地进行民歌活动。土家民歌种类繁多,表现出土家人丰富多姿的文化风情。土家民歌有特殊的声的美和结构美,构成其独具特色的形式之美。土家民歌根源于寻求生命自由和情感快乐的生活欲。以鲜活的生活欲为内驱力的土家族民歌,倾诉着真诚的生命情怀,显露着淳朴的生活趣味,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民歌 审美特征 形式美 审美情趣 声韵 外观结构 山歌 情歌
原文传递
寻流探源话庐剧 被引量:13
12
作者 黄冰 《黄梅戏艺术》 2007年第2期10-11,共2页
庐剧起源于皖中地区,荟集门歌、秧歌、茶歌、民歌、大别山歌等各种小调,广泛流行于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一部分地区。庐剧的形成已有200多年历史,流行区的群众几乎时时与庐剧为伴,他们在劳动时,如插秧、采茶、手里... 庐剧起源于皖中地区,荟集门歌、秧歌、茶歌、民歌、大别山歌等各种小调,广泛流行于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一部分地区。庐剧的形成已有200多年历史,流行区的群众几乎时时与庐剧为伴,他们在劳动时,如插秧、采茶、手里忙着农活,嘴里唱着庐剧,为劳动助兴,调节劳动气氛,消除劳动时的疲劳。农闲时看庐剧已在很多农村形成了常规,四时八节、重大节日喜庆更是离不开庐剧助节,庐剧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剧 人民群众 劳动 采茶 民歌 小调 山歌
下载PDF
鄂西高腔山歌唱法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袁东艳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本文以鄂西高腔山歌的唱法为对象,研究其发声状态、审美价值以及对教学的启示等。从田野工作到声乐课堂中,找出“民族”、“世界”、“科学”之类问题的某些论证。
关键词 山歌 高腔 歌唱法 声乐课 发声 审美价值 状态 论证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田歌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佩吉 《中国音乐学》 1988年第4期25-38,共14页
田歌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山区,和平原稻作区,由于受到山脉的阻隔,和农业生产的制约,使这一歌种从它伴随劳动而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艺术特性,封闭式的地理环境,为田歌创造了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形成田歌自身的艺术规律和丰富的... 田歌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山区,和平原稻作区,由于受到山脉的阻隔,和农业生产的制约,使这一歌种从它伴随劳动而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艺术特性,封闭式的地理环境,为田歌创造了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形成田歌自身的艺术规律和丰富的内涵。又由于长江这一天然交通线的作用,使田歌跨越群山沿江上下自我交流,互为吸收、融合,故此使田歌种类浩瀚、多姿。以往人们多把田歌做山歌的一种加以规范,同时由于田歌中多演唱当地流行的山歌,所以有些地区称田歌为“田山歌”“大山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田歌 艺术特性 山歌 地理环境 自我完善 艺术规律 稻作区 客观条件 农业生产
原文传递
忆“山歌社”的民歌活动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震亚 《人民音乐(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因在海内外流传,最近受到广泛重视。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民歌·中国》、文艺节目制作中心音乐部、社教中心西部频道编辑部、教育电视台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康定县领导带...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因在海内外流传,最近受到广泛重视。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民歌·中国》、文艺节目制作中心音乐部、社教中心西部频道编辑部、教育电视台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康定县领导带领的赴京小组先后来访,了解《康定情歌》采集、编配、传播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民歌 《康定情歌》 山歌 中央电视台 教育电视台 节目制作 西部频道 编辑部 县领导
原文传递
论壮族山歌音调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桂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79-482,共4页
本文通过对壮族山歌音调结构的分析 ,提出了壮族山歌音调的四种基本形态 ,并通过对其特性音程的分析 ,揭示出壮族山歌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 壮族 山歌 音调 民歌 音调结构 单声部 审美特征
原文传递
民歌分类的规则和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熊向辉 《中国音乐》 1985年第4期9-10,共2页
民歌的分类是民歌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逻辑上讲,把一件事物做为划分对象,这事物可叫做母项,分出的小类可称为子项。划分的规则有三:一,被划分的各个子项应互不相容。二。
关键词 民歌研究 逻辑 蒙古族民歌 音乐特点 互不相容 山歌 劳动号子 民间歌曲 少数民族 小调
原文传递
试论壮族多声部民歌的形成与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范西姆 《广西民族研究》 1986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语言文字、生活风俗习惯等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形成了少数民族自己的独特的民间支声复调音乐。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在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语言文字、生活风俗习惯等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形成了少数民族自己的独特的民间支声复调音乐。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本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壮族多声部民歌无论在音乐艺术形象的创造上,在自己表达情意的方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部民歌 壮族地区 少数民族 三声部 壮族人 支声复调 音乐风格 艺术形象 山歌 风俗习惯
下载PDF
大众传媒背景下山歌的传承与传播机制——以广西宜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覃慧宁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9,108,共7页
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人类学文化变迁和文化调适的视角,实地考察和剖析了广西宜州市山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机制,认为在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众传媒背景下,当代山歌的传承和传播呈现双重特质:既是传统人际传播的载体,亦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从人类学文化变迁和文化调适的视角,实地考察和剖析了广西宜州市山歌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机制,认为在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众传媒背景下,当代山歌的传承和传播呈现双重特质:既是传统人际传播的载体,亦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内容。它与代表工业文明的大众传媒所带来的大众文化并存共生,体现出因时应势而变的活态性,也展现出积极接受、吸取和利用现代电子媒介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这使得山歌文化保有与工业文明融合并存的生机和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传播机制 传承机制 广西 宜州市 人际传播 大众传媒 民间礼俗
原文传递
论客家山歌的风格 被引量:6
20
作者 钟俊昆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7-19,共3页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客家山歌风格变化的差异很大,呈现多样化特征。从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看,客家山歌具有北方民歌遒劲刚健的风格;从客家人生存环境看,客家山歌表现出婉约柔曼的南方民歌风格特征。客家山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与它...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客家山歌风格变化的差异很大,呈现多样化特征。从产生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来看,客家山歌具有北方民歌遒劲刚健的风格;从客家人生存环境看,客家山歌表现出婉约柔曼的南方民歌风格特征。客家山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与它所受的文学、语言、环境以及客家人的心理格局、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歌 客家山歌 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