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眼荔枝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 被引量:14
1
作者 赖钟雄 陈振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由龙眼的幼胚培养诱导、筛选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由之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荔枝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系 .龙眼的胚性悬浮细胞和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 10 .0g· L-1的 CPW- 13M的酶解液... 由龙眼的幼胚培养诱导、筛选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由之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荔枝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系 .龙眼的胚性悬浮细胞和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 10 .0g· L-1的 CPW- 13M的酶解液中酶解 ,经纯化后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原生质体 .采用电融合方法进行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处理 ,获得了适宜的融合参数 ,融合率达 2 0 %以上 .融合产物经初步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荔枝 原生质体电融合 融合
下载PDF
豌豆根瘤菌与新疆中华根瘤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韦革宏 贺学礼 +2 位作者 郭杰 朱铭莪 陈文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4-538,共5页
以青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作为RhizobiumleguminosorumUSDA2 370和SinorhizobiumxinjiangnesisCCBAU110的抗药性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成功地获得了USDA2 370和CCBAU110的属间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融合... 以青霉素和氯霉素分别作为RhizobiumleguminosorumUSDA2 370和SinorhizobiumxinjiangnesisCCBAU110的抗药性标记。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成功地获得了USDA2 370和CCBAU110的属间融合菌株。该融合菌株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融合菌株在细胞形态、大小、菌落特征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上与亲本菌株均有所不同。融合菌株与USDA2 370的DNA同源性为 5 6 6 % ,而与CCBAU110的DNA同源性为 1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生质体融合 豌豆根瘤菌 新疆中华根瘤菌 融合
下载PDF
酵母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高产麦角固醇的优良品系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博润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采用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麦角固醇含量较高、细胞生物量低的裂殖酵母(Schziosacch-aromyces)单倍体YG-1-14-58(amet ̄-trp ̄-)与细胞生物量较高、麦角固醇含量低的酿酒酵母(Succ... 采用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麦角固醇含量较高、细胞生物量低的裂殖酵母(Schziosacch-aromyces)单倍体YG-1-14-58(amet ̄-trp ̄-)与细胞生物量较高、麦角固醇含量低的酿酒酵母(Succh-aromyces)单倍体YG-28-32-135(aade ̄-hix ̄-)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在高渗基本选择培养基上挑选融合子,并对获得的大量融合子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稳定性、细胞生物量及麦角固醇含量等分析,从中选育出高产麦角固醇的优良品系F-Ⅱ-37和F-Ⅲ-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原生质体融合 麦角固醇 融合
下载PDF
酿酒酵母和粟酒裂殖酵母属间融合和融合子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明 王元君 潘仁瑞 《真菌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4-209,共6页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PW218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Lindn)PW232的原生质体用20mmol/L CaCl_2和30%PEG(MW6000)处理进行属间融合,获得了10多株融合子,融合率为0.65~1.96×10^(-5)。对F_2...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nsen)PW218和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Lindn)PW232的原生质体用20mmol/L CaCl_2和30%PEG(MW6000)处理进行属间融合,获得了10多株融合子,融合率为0.65~1.96×10^(-5)。对F_2和F_(10)两株融合子进行了葡萄糖、木糖及葡萄糖和木糖混合液的摇瓶实验结果表明F_(10)融合子利用葡萄糖、木糖及两种糖混合液产乙醇的能力大大高于两亲株。F_2融合子对木糖以及葡萄糖和木糖混合液的发酵能力亦较两亲株高,其中利用木糖产乙醇的量分别比PW218和PW232提高1.38倍和2.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粟酒裂殖酵母 融合 融合子特性
原文传递
电诱导酵母属与短梗霉属属间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岳五 宇学锋 +2 位作者 汪和睦 宋林生 周与良 《真菌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6-63,共8页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 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leu一)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 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leu一)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心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合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短梗霉 电诱导 融合
原文传递
曲霉与木霉属间融合重组单倍体ATH-1376的动力学杂种优势 被引量:5
6
作者 艾云灿 孟繁梅 许耀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1-245,共5页
比较研究了重组单倍体ATH1376与其双亲本AspergilusnigerAMS11,TrichoderonareseiQM9414在菌丝生长、纤维素酶系合成和发酵原液协同降解滤纸纤维素积累还原糖等方面的动力学特... 比较研究了重组单倍体ATH1376与其双亲本AspergilusnigerAMS11,TrichoderonareseiQM9414在菌丝生长、纤维素酶系合成和发酵原液协同降解滤纸纤维素积累还原糖等方面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重组体的菌丝比生长速率与纤维素酶系合成速率均具有显著的超双亲优势,且重组体中这两种速率负相关的程度要比双亲本中的情形弱得多。双亲本在几个不同组合方式下的发酵原滤液降解滤纸纤维素积累还原糖的生成量差异较大,混合制曲的效果居于双亲本独立发酵的效果之间,远未达到双亲的理论加和值,反映出物种间菌体生长的拮抗作用。而二次制曲的效果则最佳,其中又以双亲本发酵滤液按相同比较混合(1∶1)后的处理还原糖生成量最大。重组体则具备了极显著的杂种优势,在所试验的不同酶解时间内,它所积累还原糖量可达到双亲本在相应最佳处理情形下最大产量的119~2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木霉 融合 纤维素酶 杂种优势 动力学
下载PDF
苜蓿中华根瘤菌与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原生质体的融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韦革宏 朱铭莪 +1 位作者 郭杰 陈文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以链霉素和青霉素分别作为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meliloti)10 2 F2 8和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 ciceri ) USDA3383的抗药性选择标记 ,成功地获得了 10 2 F2 8和USDA3383的属间融合子。该融...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以链霉素和青霉素分别作为苜蓿中华根瘤菌 (Sinorhizobium meliloti)10 2 F2 8和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 (Mesorhizobium ciceri ) USDA3383的抗药性选择标记 ,成功地获得了 10 2 F2 8和USDA3383的属间融合子。该融合子可分别在双亲寄主植物上结瘤 ,其在细胞形态、大小和蛋白质电泳图谱上与亲本菌株均有所差异。融合子与 10 2 F2 8的 DNA同源性为 90 .8%,而与 U SDA3383的 DNA同源性为 15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苜蓿中华根瘤菌 鹰嘴豆中慢生根瘤菌 基因重组 融合
下载PDF
灰褐链霉菌与黄色短杆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树 杜宗军 陈冠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179,共7页
为提高灰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fuscus LS-6)的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发酵水平,从增加内源性前体赖氨酸角度考虑,将S. griseofuscus LS-6与赖氨酸生产菌株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 S62)进行属间的原生质... 为提高灰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fuscus LS-6)的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发酵水平,从增加内源性前体赖氨酸角度考虑,将S. griseofuscus LS-6与赖氨酸生产菌株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 S62)进行属间的原生质体融合。以S. griseofuscus LS-6产黑色素作为遗传标记挑选到1株融合子LS-32,其ε-PL摇瓶产量为2.82 g/L,是亲本菌株LS-6的1.73倍;LS-32在补料分批发酵中的ε-PL产量达到56.4 g/L,比亲本提高了38.9%。随机引物扩增多肽DNA技术显示融合子LS-32中确实有来自B. flavum S62的基因;融合子ε-PL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力(己糖激酶、天冬氨酸激酶、ε-PL合成酶等)和胞内氨基酸含量(赖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均高于亲本,是LS-32高产ε-PL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明确了内源性赖氨酸对于提升ε-PL产量的重要性,且属间融合为ε-PL产生菌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赖氨酸 内源性赖氨酸 融合 发酵
下载PDF
食用菌灭活原生质体电融合及属间融合产物的鉴定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曾荣 刘祖同 张树庭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9-154,共6页
食用菌因其显著的营养、保健、药用及综合利用价值受到世人青睐。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则为食用菌的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食用菌的种内、种间乃至属间、目间的原生质体融合均已有过报道,但这些工作大多利用营养缺陷型标... 食用菌因其显著的营养、保健、药用及综合利用价值受到世人青睐。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则为食用菌的育种和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食用菌的种内、种间乃至属间、目间的原生质体融合均已有过报道,但这些工作大多利用营养缺陷型标记的亲株,采用化学融合法完成。这种融合的效率较低,对亲株的标记繁琐费时,甚至会对菌株性状产生不良影响。最近,一种具有较高融合效率的物理融合法——电融合法以及非遗传性标记法分别被一些研究者所采用。本研究将原生质体电融合法与灭活标记法相结合来获得食用菌的属间融合产物,并采用包括同工酶分析和RAPD(或AP-PCR)方法在内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食用菌属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学特性进行初步探讨。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原生质体融合 融合 融合产物
下载PDF
长根菇与鸡從菌属间不对称融合后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卫红 肖在勤 +1 位作者 郑林用 甘炳成 《食用菌学报》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以长根菇和鸡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 ,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 2 0株。栽培结果显示 ,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 ,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 ,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 以长根菇和鸡菌为亲本进行属间不对称融合研究 ,从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得到能够双核化的单核无锁状联合的菌株 2 0株。栽培结果显示 ,这类菌株不能形成子实体 ,且菌株间菌丝的生长差异显著。但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 ,单核菌株均可双核化形成双核菌株 ,双核菌株具有出菇能力 ,菌株间子实体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根菇 鸡ZONG菌 不对称融合后代 生长特性 双核化 原生质体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