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评估、评选与评论的博物馆展览评价体系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毛若寒 顾婷 +1 位作者 李文昌 魏义甫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90,共7页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高质量与好品质离不开系统科学的展览评价体系建设。博物馆展览评价通常涉及“评估”“评选”与“评论”等多个手段,评估在过程中开展衡量,在结果上聚焦效益,有利于增强策展科学性与合理性;评选在过程中注重比较,在结...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高质量与好品质离不开系统科学的展览评价体系建设。博物馆展览评价通常涉及“评估”“评选”与“评论”等多个手段,评估在过程中开展衡量,在结果上聚焦效益,有利于增强策展科学性与合理性;评选在过程中注重比较,在结果上树立标杆,有利于促进同行竞争与社会关注;评论在过程中强调批判,在结果上突出阐释,有利于深化思想深度与大众观展品味。基于不同评价手段的核心逻辑与功能优势,可探索构建以评估为基础、以评选为核心、以评论为补充的三位一体、互相联动的博物馆展览评价体系,以提高展览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展览评价 展览评估 展览评选 展览评论 展览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走向消匿:双重身份下展览评论者的行为转变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晖 马越 《博物院》 2022年第5期69-78,共10页
为何博物馆展览评论在受到学界极大关注的同时却又始终表现得默默无闻?通过对四位具有双重身份的展览评论者的深度访谈,本文意欲从内部视角(insider’s perspective)出发探求这一问题背后的根源。透过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发现,客观环境... 为何博物馆展览评论在受到学界极大关注的同时却又始终表现得默默无闻?通过对四位具有双重身份的展览评论者的深度访谈,本文意欲从内部视角(insider’s perspective)出发探求这一问题背后的根源。透过解释现象学分析方法发现,客观环境的干扰是促使他们发生行为转变的关键诱因。此外,相关研究不足、学术界包容度过低,也是对展览评论者形成干扰的重要因素。这些兼具“博物馆工作者”和“展览评论者”的访谈对象表现出的对展览避而不谈的状态,则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展览评论陷入困境的现状。博物馆展览评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行业整体努力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身份 展览评论 行为转变 解释现象学
原文传递
艺术批评的立场反思与文体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昌菊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在艺术市场、西方理论、网络媒体等冲击下,艺术批评出现了一些异化和滞后现象。本文从赞美式评论的泛滥、重大展览批评的失声、文辞优美的评论的稀少以及微评论的兴起等方面,审视当下艺术批评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指出艺术批评需... 在艺术市场、西方理论、网络媒体等冲击下,艺术批评出现了一些异化和滞后现象。本文从赞美式评论的泛滥、重大展览批评的失声、文辞优美的评论的稀少以及微评论的兴起等方面,审视当下艺术批评出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指出艺术批评需要尽量摆脱对市场与西方的依赖,重拾独立批评精神,回到批评现场,探索批评语言表达的可能,并及时接纳网络时代催生的微批评写作方式,以建构出新的批评立场、态度、文体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批评精神 展览评论 批评文体
下载PDF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文献评述
4
作者 陈曦 《西部考古》 2023年第1期312-323,共12页
本文通对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的国内及国际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及评述,为未来文物出境展览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与启示。文章认为出境展览不同于国内展览主要面向我国观众,其观众群体为境外观众,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欣赏必须跨越文化的鸿沟,涉及... 本文通对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的国内及国际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及评述,为未来文物出境展览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与启示。文章认为出境展览不同于国内展览主要面向我国观众,其观众群体为境外观众,对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欣赏必须跨越文化的鸿沟,涉及跨文化阐释及理解的问题。因而以我方视角为出发的展览研究,特别是对出境展览事业的发展建议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研究视角的限制。综合来看,国内文献内容丰富,涵盖议题广,但研究视角存在局限;国际文献数量及方向较之国内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缺漏,特别是反映了中国文物展览在西方社会的接受情况。未来研究应将中外文献有机结合,以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将中国文物出境展览置于中国与各展出国的历史情境中,更加注重在多方视野中检视其阐释与理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物出境展览 文献评述 跨文化阐释 国家形象 展览艺术评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