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茶产业发展概况 被引量:23
1
作者 古小玲 李达敏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关键词 海南岛 发展概况 茶产业 热带海洋 气候特色 层状地貌 日照时间 五指山
下载PDF
中国华北山地的层状地貌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忱 张秀清 赵英魁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82-86,共5页
层状地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 ,从海岸到山顶的坡面上多级分布的阶梯状地貌。一般来说 ,它反映了地壳的构造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层状地貌都是这样。只有地壳活动时期的火山喷发、砾石扇和地壳稳定时期的风化壳、古河道发育的层状地貌才能... 层状地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 ,从海岸到山顶的坡面上多级分布的阶梯状地貌。一般来说 ,它反映了地壳的构造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层状地貌都是这样。只有地壳活动时期的火山喷发、砾石扇和地壳稳定时期的风化壳、古河道发育的层状地貌才能表明地壳的一次大的构造运动。据此认为 ,中国华北山地的喜马拉雅运动起始于始新世 ,至渐新世结束了第一幕。中新世是喜马拉雅运动的较激烈期 ,至上新世结束了第二幕。自第四纪进入了第三幕的第一亚幕 ,也就是新构造运动。自晚更新世进入了第三幕的第二亚幕 ,即最新构造运动。现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貌 喜马拉雅运动 中国 华北 山地
下载PDF
玉龙雪山-苍山地区第四纪沉积与层状地貌的新构造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富斌 陈继良 +3 位作者 徐毅峰 葛同明 梁春艳 樊利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30-440,共11页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与沉积间断、盆地早期地层下伏红色风化壳的层位、山地古夷平面的变形、金沙江阶地与洱海湖滨阶地发育的构造分析,提出新构造期的下限为330×104aBP左右、新构造运动的波动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并呈现波...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与沉积间断、盆地早期地层下伏红色风化壳的层位、山地古夷平面的变形、金沙江阶地与洱海湖滨阶地发育的构造分析,提出新构造期的下限为330×104aBP左右、新构造运动的波动具有明显的递进性并呈现波动周期逐渐缩短、频率增大和晚第四纪断块差异性运动增强的基本趋势,探讨了新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沉积 层状地貌 新构造
下载PDF
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及滑动速率确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伟 刘旭东 张世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通过口泉断裂1/5万地质填图,调查了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特征。从山麓麓原面到山间沟谷河床一共可以划分出5级层状地貌面,最顶部(第5级地貌面)为山麓剥蚀面,推测为形成于新近纪的唐县期夷平面;第4级地貌... 通过口泉断裂1/5万地质填图,调查了口泉断裂中段(上神泉至杨家窑段)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特征。从山麓麓原面到山间沟谷河床一共可以划分出5级层状地貌面,最顶部(第5级地貌面)为山麓剥蚀面,推测为形成于新近纪的唐县期夷平面;第4级地貌面由大河间T3阶地以及山麓地带发育的同期洪积台地组合而成,形成于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第3级、第2级地貌面在山区只见于山间河谷,分别代表着T2及T1阶地,山前不同部位展布T2及T1同期洪积扇,分别形成于晚更新世末、全新世中期;第1级地貌面为河漫滩及山前现代洪积扇。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以小峪口至楼子口段最为明显,T1阶地断距超过3m,T2阶地断距不<17.5m。根据测年、T2阶地断距与断代,得出小峪口至楼子口段滑动速率不<0.53mm/a,石井至鹅毛口段滑动速率为0.4mm/a,大峪口至禅房段滑动速率为0.17mm/a。这可能表明口泉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中心位于小峪口至楼子口一带,向两侧活动强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泉断裂 层状地貌 断错地貌 滑动速率
下载PDF
应用“构造-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小凤 刘百篪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3,共9页
应用“构造 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了祁连山地区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和抬升速率 .探讨了应用该方法确定阶地形成时代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基本可行 ,只是对于低级阶地形成时代的拟合结果需用实测值来校... 应用“构造 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了祁连山地区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和抬升速率 .探讨了应用该方法确定阶地形成时代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应用该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基本可行 ,只是对于低级阶地形成时代的拟合结果需用实测值来校正 .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地区的构造抬升呈间歇性 ,经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气候旋回 年代学 祁连山地区 河流阶地 抬升速率 层状地貌
下载PDF
金沙江虎跳峡成因及形成时代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明庆忠 史正涛 +2 位作者 苏怀 董铭 刘勇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400-404,共5页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成因 形成时代 层状地貌 构造地块 中更新世
下载PDF
乌江下游岩溶地貌形态特征初探--以重庆武隆及其邻近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凯生 袁道先 +1 位作者 谢世友 楚玉春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96-204,共9页
乌江下游为典型的亚热带岩溶中山峡谷地貌,主要以大型的岩溶峡谷、天生桥和大的天坑以及大型溶洞、地下河及丰富多彩的次生沉积物为特征。本文主要分析了乌江下游的岩溶个体形态特征及层状地貌面的岩溶形态组合特征,探讨了乌江下游岩溶... 乌江下游为典型的亚热带岩溶中山峡谷地貌,主要以大型的岩溶峡谷、天生桥和大的天坑以及大型溶洞、地下河及丰富多彩的次生沉积物为特征。本文主要分析了乌江下游的岩溶个体形态特征及层状地貌面的岩溶形态组合特征,探讨了乌江下游岩溶地貌的演化过程,认为:(1)乌江下游地区的层状地貌分为两级夷平面、一级溶蚀面、五级水平溶洞和三级阶地;(2)不同地区岩溶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在鄂西期地面上,地面完整性较好,以低矮的峰丛和平坝、大的浅洼地相组合。山原期地面,不同地区岩溶形态组合特征有所差别:在水系裂点以下地区,主要以峰丛-峡谷组合为主;河流裂点以上的上游地区,地面保存相对完整,为锥状峰丛、深洼地景观。盆地期溶蚀面以峰丛-槽谷、谷地为主。(3)乌江下游岩溶地貌的形成,经历了鄂西期、山原期、盆地期和峡谷期地貌演化阶段,并形成鄂西期、山原期岩溶夷平面、盆地期溶蚀面和深切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貌 峡谷岩溶 地貌特征 乌江下游
下载PDF
青藏高原层状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邵兆刚 孟宪刚 +7 位作者 朱大岗 杨朝斌 雷伟志 王津 韩建恩 余佳 孟庆伟 钱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6-194,共9页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形成时代最新和面积最广阔的高原,作为青藏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层状地貌成因研究对高原隆升、环境气候演化过程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已有观测数据分析,对层状地貌形成进行探讨,重点从高原...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形成时代最新和面积最广阔的高原,作为青藏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层状地貌成因研究对高原隆升、环境气候演化过程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和已有观测数据分析,对层状地貌形成进行探讨,重点从高原现今地貌特征分析的角度,提出主平面和山顶面形成于高原隆升过程中。青藏高原是在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俯冲-碰撞的强烈挤压环境下,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动力地质作用具有差异性整体隆升的特征。希望能对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夷平面 层状地貌 高原隆升
下载PDF
福建三明万寿岩地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地壳多期隆升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光明 李长安 赵举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1187,共7页
为研究福建三明万寿岩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本次研究以区内两级层状洞穴和两级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穴和阶地的详细剖面测量,结合洞穴和阶地的年龄,认为万寿岩地区从中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经历了四次隆升:262 ka前为第一隆升期,1... 为研究福建三明万寿岩地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本次研究以区内两级层状洞穴和两级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穴和阶地的详细剖面测量,结合洞穴和阶地的年龄,认为万寿岩地区从中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经历了四次隆升:262 ka前为第一隆升期,185~37 ka为第二隆升期,37~17.4 ka为第三隆升期,10.4 ka以来为第四隆升期。其中前两次间歇期分别形成灵峰洞和船帆洞,后两次隆升期分别形成鱼塘溪的二级阶地和一级阶地。262 ka以来隆升速率的计算结果显示,万寿岩地区各时期隆升速率相差较大,但总体活动强度较弱。万寿岩地区间歇性隆升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地壳沉降形成鲜明反差,表明福建境内的新构造运动具有差异性升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洞穴 层状地貌 新构造运动 万寿岩 三明 福建
下载PDF
清江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令占 牛志军 +1 位作者 赵小明 涂兵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20,35,共4页
对清江中游建始、巴东等地高海拔古宽谷中残留阶地堆积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堆积物的ESR测年获得了8组年龄数据,表明清江流域1 500-1 700 m高度剥蚀面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初(704±70-789±78 kaBP),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 对清江中游建始、巴东等地高海拔古宽谷中残留阶地堆积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堆积物的ESR测年获得了8组年龄数据,表明清江流域1 500-1 700 m高度剥蚀面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初(704±70-789±78 kaBP),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清江第五、六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三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地壳抬升的结果。对整个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年龄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分析表明,在400-1 700 m海拔高度范围,地貌面堆积物形成时代与海拔高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海拔越高,形成时代相对越老,海拔越低,形成时代越新,这反映了新构造的间歇性隆升。根据拟合直线计算出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62.14 cm/ka(100-800 kaBP),是整个三峡河段近十万年来平均深切速率(80.15 cm/ka)的两倍,说明十万年以来,三峡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明显减小,新构造活动性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貌 堆积物 同位素年龄 地貌演化 清江流域
下载PDF
网格DEM剖面方法获取岷江上游层状地貌参数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军龙 任金卫 +1 位作者 徐岳仁 陈长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78-1382,共5页
针对连续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较难获取的现状,提出通过网格化统计高精度DEM剖面,进而提取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川西岷江上游为例进行验证。在研究区,等间隔提取垂直于河流流向的DEM剖面,以10m×50m的单位网格统计... 针对连续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较难获取的现状,提出通过网格化统计高精度DEM剖面,进而提取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川西岷江上游为例进行验证。在研究区,等间隔提取垂直于河流流向的DEM剖面,以10m×50m的单位网格统计DEM剖面中层状地貌序列的分布,并进行野外层状地貌调查和DGPS剖面验证,最终确定层状地貌序列的垂向分布形态。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数字高程模型 层状地貌 岷江上游
原文传递
西藏门巴地区层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映聪 杨德明 +2 位作者 和钟铧 戴琳娜 张耀宇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4-159,共6页
西藏门巴地区发育多级层状地貌,即不同高度的山顶面、盆地面与多级河谷阶地地貌。深入研究这些层状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该区层状地貌的研究表明:门巴地区不同高度的山顶面是... 西藏门巴地区发育多级层状地貌,即不同高度的山顶面、盆地面与多级河谷阶地地貌。深入研究这些层状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该区层状地貌的研究表明:门巴地区不同高度的山顶面是渐新世晚期形成的老夷平面在高原持续隆升过程中解体后的残留;不同规模和方向的盆地地貌面是高原隆升过程中伸展作用的产物。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多级阶地表明0.15 Ma(共和运动)以来该区又进入了强烈的隆升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貌 青藏高原 门巴地区
下载PDF
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端第四纪隆升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军龙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10期44-46,共3页
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在亚洲大陆崛起,成为地球上最雄伟的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季风气候的形成、过去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是造成新生代晚期全球气候变冷、北半球冰量变化、亚洲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于是,青藏高原变形的时代、幅... 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在亚洲大陆崛起,成为地球上最雄伟的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季风气候的形成、过去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是造成新生代晚期全球气候变冷、北半球冰量变化、亚洲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于是,青藏高原变形的时代、幅度、形式、机制,以及其演化过程和环境效应的研究,成为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 层状地貌 巴颜喀拉 阶地形成 块体 边界断裂带 龙门山断裂带 盆地沉积 沉积特征 地球学 次级单元 地貌 河流阶地 DGPS 东昆仑断裂带 断块山 东北 测年 河流相 参数特征
下载PDF
西南地区层状地貌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明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S4期57-63,共7页
层状地貌的广泛分布形成了西南地区的一个主要特;证据表明本区发育了一级夷平面,二~三级剥蚀面及多级河流(湖滨)阶地,并构成了三种层状地貌结构,即:夷平面—剥蚀面—湖滨阶地—湖积平原—湖泊;夷平面—剥蚀面—河流阶地;夷平面—剥蚀面。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夷平面 剥蚀面 阶地 层状地貌
下载PDF
山林的幸福与微笑——衢州森林资源保护纪实
15
作者 艾陶 《绿色中国》 2010年第18期48-53,共6页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冬季干冷少雨,夏季暖湿多雨,兼具一定的盆地气候特征。全境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阶梯式的层状地貌。走廊式的构造盆地。全市国土总面积13286538亩,...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冬季干冷少雨,夏季暖湿多雨,兼具一定的盆地气候特征。全境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阶梯式的层状地貌。走廊式的构造盆地。全市国土总面积13286538亩,其中山地丘陵占85.4%,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保护 衢州市 山林 气候特征 构造盆地 层状地貌 山地丘陵 浙江省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土拉苏地区层状地貌特征的研究
16
作者 张宗欣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6年第7期122-123,128,共3页
土拉苏地区位于西天山西段,处于科古琴山南坡大断裂和伊犁盆地北缘大断裂带之间,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脊至伊犁谷地呈现出典型的层状地貌,包括夷平面与河流阶地2种地貌类型。
关键词 土拉苏地区 层状地貌 夷平面 河流阶地
下载PDF
西藏当雄地区构造地貌及形成演化过程 被引量:20
17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2 位作者 刘崎胜 夏浩东 鄢犀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23-428,共6页
西藏当雄地区在区域性挤压缩短期后发育 2种典型层状地貌面 ,即山顶面与盆地面 ,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特点与不同高度的山顶面。山顶面形态与分区性、分段性明显受早期逆冲推覆构造与晚期断裂所控制 ,山顶面梯级带对应于区域张性 张扭性断... 西藏当雄地区在区域性挤压缩短期后发育 2种典型层状地貌面 ,即山顶面与盆地面 ,不同地块具有不同特点与不同高度的山顶面。山顶面形态与分区性、分段性明显受早期逆冲推覆构造与晚期断裂所控制 ,山顶面梯级带对应于区域张性 张扭性断裂与盆 山构造 地貌边界。原始山顶面或高原主夷平面主要形成于 15~ 8Ma ,念青唐古拉山脉开始快速隆升与两侧地块初始断陷时代为 8~ 4Ma ,羊八井 当雄 谷露盆地快速裂陷事件发生于 2~ 1.5Ma ,区域NW向走滑断裂与现今河流峡谷主要形成于 1.4Ma以来。当雄及邻区层状地貌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层状地貌 构造地貌 演化过程 当雄地区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与青藏高原隆升及黄河发育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延贵 方洪宾 +2 位作者 张琨 赵福岳 刘世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141-1147,共7页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年结果,对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进行了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由山麓剥蚀面、洪积扇面、盆地面以及黄河阶地面构成,其空间结构、物质组成对发生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青藏运动C幕和中...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年结果,对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进行了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由山麓剥蚀面、洪积扇面、盆地面以及黄河阶地面构成,其空间结构、物质组成对发生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青藏运动C幕和中更新世末期的共和运动反映清晰。青藏运动C幕使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在高原差异性隆升中彻底解体,垂直变形量高达1700m。共和运动使黄河在0.11Ma进入共和盆地,其后黄河平均以3.5mm/a的侵蚀速率下切盆地,同时在盆地边部的山前古冲洪积扇以大致相近的速率被抬升,最终导致高差在2000m左右的层状地貌系统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层状地貌系统 卫星遥感影像 黄河发育 高原隆升
下载PDF
祁连山东南缘基于RGMAP的数字化地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延生 张旺生 +2 位作者 朱云海 樊光明 高山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在RGMAP平台下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 ,结合野外路线调查、图切构造地貌剖面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东南麓 (达坂山—拉脊山 )地区典型层状地貌分布发育特征 ,初步识别出了调查区的两级夷平面 (一级夷平面海拔 30 0 0... 在RGMAP平台下 ,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 ,结合野外路线调查、图切构造地貌剖面 ,较系统地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东南麓 (达坂山—拉脊山 )地区典型层状地貌分布发育特征 ,初步识别出了调查区的两级夷平面 (一级夷平面海拔 30 0 0m、二级夷平面4 0 0 0m左右 )、多级山足剥蚀面 (1~ 11级 )及主要入海水系如黄河及其支流 ,如湟水河、大通河发育的河流阶地系列 ,其中湟水河发育 7级河流阶地 ,黄河 5级河流阶地 ,黄河干流于盐锅峡段贯通之前 ,湟水河一度为黄河上游源头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 ,本文详细描述了各级层状地貌分布特征、沉积学、形成时代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联 ,说明典型层状地貌的发育是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典型层状地貌 夷平面 剥蚀面 阶地
下载PDF
云南东川地区层状地貌面的成因 被引量:8
20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3 位作者 张威 李德文 刘耕年 朱立平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65-174,共10页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 在东川地区的山地及小江河谷的两侧山麓上部,分布着不同高度和不同规模的层状地貌面,对其成因仍有不同的认识。分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隆升之前的初始地貌面是否是准平原型夷平面;二是山顶面之下的梯级层状地貌面的成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1)层状地貌面的地貌特征及其与侵蚀河谷体系的关系;(2)层状地貌面上堆积物的性质;(3)层状地貌面与断裂构造水平展布的关系;(4)相邻层状地貌面的空间过渡关系;(5)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作者认为在云贵高原抬升过程中,东川地区以挤压穹起隆升变形为主。不同海拔高度的层状地貌面具有多成因特性。山顶面及局部高原面是高原隆升之前古夷平面的残留,并遭到后期强烈的侵蚀改造。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证明高原隆升之前的古夷平面为准平原型夷平面。小江河谷两侧的梯级层状地貌面是侵蚀或剥蚀面,它们形成于高原隆升及初始地貌面解体之后,其梯级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性的阶段隆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地貌 夷平面 成因 新构造运动 小江河谷 云贵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