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衬层填埋场层状介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能昌信 董路 +1 位作者 王琪 杨萍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0-34,共5页
通过对危险废物填埋场结构及电学特性的分析,将双衬层填埋场看作水平方向为无穷大的5层介质空间.漏洞电流对周围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可等效为位于电流流入端的负电流源和位于电流流出端的正电流源对周围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并且在对主、... 通过对危险废物填埋场结构及电学特性的分析,将双衬层填埋场看作水平方向为无穷大的5层介质空间.漏洞电流对周围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可等效为位于电流流入端的负电流源和位于电流流出端的正电流源对周围空间电势分布的影响.并且在对主、次防渗层进行检测的同时,对检测层中的电势分布进行了正演解析.检测层任意一点的感应电势为HDPE膜两侧供电电极产生的感应电势与漏洞电流产生的感应电势的叠加.试验结果证明,模型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衬层填埋场 渗漏检测 层状介质模型
下载PDF
海洋电磁勘探中空气波相互作用机制和水深影响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沈金松 詹林森 +2 位作者 王鹏飞 马超 连福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58,共8页
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的电磁位和电磁场分析,采用电磁场的模式分解理论建立空气、海水层和海底地层之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关系。以假想无限水深模型和五层介质模型为基础,导出水平电偶极子(HED)的横电(TE)和横磁(TM)模式的电磁场数学关系,分... 基于一维层状介质的电磁位和电磁场分析,采用电磁场的模式分解理论建立空气、海水层和海底地层之间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关系。以假想无限水深模型和五层介质模型为基础,导出水平电偶极子(HED)的横电(TE)和横磁(TM)模式的电磁场数学关系,分析空气波占优的临界偏移距随水深和海底地层电导率的变化规律,指出前人定义的300 m水深作为浅水域和深水域分界深度的缺陷。以电磁响应理论为基础,讨论空气波与其他介质层相互作用强耦合特征,考察电磁响应水平分量与垂直分量受空气层相互作用影响的差异和横电与横磁模式受空气波影响的不同特征。结果表明:空气波是电磁波在空气层、海水层和海底地层的相互耦合作用下产生的散射波场,且在TM和TE两种模式上表现出较大差异;电场垂直分量只有TM模式的贡献,受空气波影响小,测量垂直电场分量将有利于减弱空气波的影响;要根据海底电导率、水深和偏移距的关系确定空气占优的临界偏移距,不能笼统定义深水和浅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勘探 电磁场 电磁波 电导率 空气波相互作用 模式分解 层状介质模型
下载PDF
非均匀半无限介质中振荡电偶极子地表电场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韩德胜 赵和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3-198,219,共7页
以数值模拟方法对层状介质中振荡电偶极子电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在典型层状介质结构下 ,地表不可能观测到此种信号源产生的电场信息 .(2 )有断层存在时地表偶极子电场值可增大 2~ 3个量级 .在常见的地壳电性结构中 ,地表可得... 以数值模拟方法对层状介质中振荡电偶极子电场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在典型层状介质结构下 ,地表不可能观测到此种信号源产生的电场信息 .(2 )有断层存在时地表偶极子电场值可增大 2~ 3个量级 .在常见的地壳电性结构中 ,地表可得到零点几至几毫伏每公里的异常 ;在特殊电性结构中可达上百毫伏每公里 .电场强度的最大点并不在震中 ,而是在断层带上 .这表明地下介质的不均匀性一方面有利于地电异常的观测 ,另一方面也是引起地表电场异常出现复杂性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电偶极子 电场 数值模拟 震源 层状介质模型 电阻率 岩层 孕震过程
下载PDF
微地震信号传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苗永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39-1144,共6页
本文基于层状介质模型比较了地面激发深部接收信号与深部激发地表接收信号的差异,研究表明地震信号从高速层或者低速层入射时,当入射角不同时都会存在透射系数绝对值大于1的情况;法向入射时,上方入射和下方入射的透射波的振幅传递系数... 本文基于层状介质模型比较了地面激发深部接收信号与深部激发地表接收信号的差异,研究表明地震信号从高速层或者低速层入射时,当入射角不同时都会存在透射系数绝对值大于1的情况;法向入射时,上方入射和下方入射的透射波的振幅传递系数的绝对值不相等;相对于浅层炮点的情况,炮点位于深层时接收到的VSP记录信号更强记录更清晰;微地震事件井中和地表监测的信噪比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几何扩散、衰减效应、噪声水平、信号频率、接收器数目、近地表放大效应以及阻抗对比效应等,本文只考虑井中检波器阵列与微地震震源之间距离的影响,随着距离的增大地面阵列的叠加信号信噪比相对于VSP记录会有明显的提高;阻抗差异和自由表面边界情况会导致入射P波的强度增强,这种效果能够补偿表面增加的噪声造成的影响,使得我们可以在地表通过相对较少的检波器监测微地震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 地面监测 井中监测 层状介质模型 信噪比
原文传递
基于GPS、水准和强震动观测资料联合反演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同震滑动分布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琦 闻学泽 邵志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13-2125,共13页
为了更好理解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的发生过程及其与发震构造和地表多种观测资料的动力学关联,本文综合重新定位的余震分布与地质、地球物理信息构建3D发震构造模型,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并以震区GPS、水准、强震动等同震位移/形... 为了更好理解2013年四川芦山MS7.0级地震的发生过程及其与发震构造和地表多种观测资料的动力学关联,本文综合重新定位的余震分布与地质、地球物理信息构建3D发震构造模型,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并以震区GPS、水准、强震动等同震位移/形变观测资料为约束,联合反演了芦山主震的同震滑动分布.其中,断层解译结果表明震源区包含5条相关断层F1—F5,通过对所有可能的断层组合模型进行反演分析,显示采用F1+F3+F4+F5的组合模型反演效果相对最好,是最可能的发震断层模型.反演得到的芦山主震矩震级为MW6.5,其中同震滑动主要分布在NW倾的主断层F1的断坡周围,最大值为0.86m,滑动角92.88°,纯逆冲型;F1上方反倾的次级断层F3上最大滑动量为0.37m,滑动角119.92°,表现出以逆冲为主兼右滑的斜向反冲作用;而沿另一条反倾的次级断层F4的最大滑动量为0.40m,滑动角97.98°,几乎为纯逆冲作用.此外,震区还存在一个NW缓倾深度为5-8km的浅部滑脱面F5,它分隔了浅部沉积盖层与深部变质基底,限制了其下方F1、F3及F4等断层的同震破裂继续向更浅部扩展.主震时深部F1和F3断层夹持的冲起构造发生了上冲运动,除了使浅层和地表产生响应运动及变形外,还引起冲起构造顶面即F5底面的NE段和SW段分别产生了NE和SWW向调节滑动,最大值0.25m.总之,基于文中构建的F1+F3+F4+F5的发震断层模型,反演结果能很好拟合地表多种观测资料,还能解释地表GPS观测的同震"左旋"运动与地震学观测的震源断层逆冲运动的"不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3D发震构造模型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同震滑动 联合反演
下载PDF
利用声波测井估算裂缝型水合物储层水合物饱和度 被引量:14
6
作者 肖昆 邹长春 +2 位作者 邓居智 卢振权 张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67-1076,共10页
水合物饱和度参数的准确计算对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利用超声波测井资料与两端元层状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评价祁连山冻土区钻孔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特征,并在典型裂缝型水合物钻孔DKXX-19进行了应用。研究... 水合物饱和度参数的准确计算对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利用超声波测井资料与两端元层状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评价祁连山冻土区钻孔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特征,并在典型裂缝型水合物钻孔DKXX-19进行了应用。研究区钻孔地层裂缝内充填水合物体积分数的变化对纵、横波速度影响较大,而裂缝倾角的变化对纵、横波速度影响较小,可将利用两端元层状介质模型正演模拟得到的纵波相速度直接转换为纵波群速度;通过正演模拟识别出5个井段存在水合物;水合物赋存井段地层的水合物饱和度变化范围为14.1%~89.9%,平均值为69.4%,与现场观测结果接近。研究结果可为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地层测井评价和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冻土区 裂缝 超声波成像测井 两端元层状介质模型 水合物饱和度
下载PDF
2003年7~9月固原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卫定军 李英 赵卫明 《高原地震》 2004年第4期49-54,48,共7页
针对固原台视电阻率2003年7月出现的趋势上升变化,在环境、气候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反演固原台电性分层结构,计算了降雨量和地下水对其视电阻率的影响,认为大量降雨和地下水上升造成了该台视电阻率的上升。
关键词 视电阻率 降雨 固原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下载PDF
CSAMT中E_x视电阻率与E_x/H_y比值视电阻率的对比
8
作者 万伟 唐新功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67-571,共5页
常规CSAMT勘探是利用电场与磁场的比值来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通过均匀半空间及层状介质模型,对CSAMT各场分量进行了计算,对视电阻率定义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场Ex单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可以减轻比值视电阻率近区畸变严... 常规CSAMT勘探是利用电场与磁场的比值来计算卡尼亚视电阻率。通过均匀半空间及层状介质模型,对CSAMT各场分量进行了计算,对视电阻率定义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场Ex单分量定义的视电阻率,可以减轻比值视电阻率近区畸变严重的问题。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Ex分量视电阻率的这一优点。在野外CSAMT资料采集时不必拘泥比值视电阻率这一种定义方式,可以根据野外实际条件灵活地调整采集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电场Ex分量 Ex/Hy比值视电阻率 卡尼亚视电阻率 水平层状介质模型 近区畸变
下载PDF
VSP层状介质模型与三分量(非零)VSP记录的分析处理方法
9
作者 孟宪军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0年第6期41-52,共12页
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了VSP(非零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中适合各类波传播特点的系列递推、迭代公式,分析了VSP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阐述了分离提取p-p波和P-SV波以及利用转换横波(P-SV波)到达时求取横波层速度的方法,据此可实现对各... 本文根据Snell定律,导出了VSP(非零偏移距)层状介质模型中适合各类波传播特点的系列递推、迭代公式,分析了VSP层状介质中波的传播特点,阐述了分离提取p-p波和P-SV波以及利用转换横波(P-SV波)到达时求取横波层速度的方法,据此可实现对各种波场的反演成象,最后以理论模型记录和实际资料处理说明上述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P层状介质模型 地震勘探 三分量 非零 VSP记录 分析处理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