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形成过程模拟——以断陷和前陆盆地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林畅松 刘景彦 胡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8-874,共7页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 应用二维层序地层模拟系统开展了构造活动盆地沉积层序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模拟分析,揭示了同沉积断裂活动、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量变化相互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模拟表明,快速的构造沉降、相对高的湖平面和大量的沉积物供给是形成相对深水扇三角洲的必要条件;而沉积物的供给量变小或构造沉降量加大时有利于形成近岸湖底扇或水下扇。模拟揭示出断陷湖盆陡坡边缘断裂形成的古地貌坡折控制着低水位域浊积扇或湖底扇的发育部位,同时对水进或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的沉积中心的分布具控制作用。断裂坡折带的构造沉降是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在陆内前陆逆冲构造边缘,层序发育早期(底部)发育冲积扇和河流沉积,但由于相对快的构造沉降形成水进序列;在快速沉降的晚期沉降速率减小,碎屑体系向盆地方向推进,形成广泛河流三角洲沉积。由隐伏逆冲断裂形成的构造坡折带对低位域的分布具控制作用。在构造坡折带下的低位域砂体与上覆的水进域泥岩组合可形成重要的地层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控制因素 断陷和前陆盆地
下载PDF
基于层序地层模拟的湖岸线迁移对层序定量识别的指示: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强虎 朱红涛 +1 位作者 李敏 Keyu Liu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8,共7页
湖岸线是水陆沉积的分界线,为探讨其迁移规律与层序间的关系,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作为地质原型,对湖岸线迁移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提出了其可以有效指示层序及内部体系域识别的新认识。对湖岸线迁移规律在水... 湖岸线是水陆沉积的分界线,为探讨其迁移规律与层序间的关系,利用SEDPAK二维层序模拟软件,以鄂尔多斯盆地山2段作为地质原型,对湖岸线迁移进行了定量模拟,进而提出了其可以有效指示层序及内部体系域识别的新认识。对湖岸线迁移规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重新进行了划分、定义。在水平方向上,向物源区方向的迁移定义为"正向",对应于湖侵过程;向盆地方向的迁移定义为"负向",对应于湖退过程。"负向"迁移在垂向上可细分为向上方迁移的"同向"迁移和向下方迁移的"反向"迁移,"同向"迁移为正常湖退过程,"反向"迁移为强制湖退过程。湖岸线由"正向"转变为"负向"的分界面为最大洪泛面;反之,为最大湖退面;在"负向"迁移中,由"同向"转变为"反向"的分界面为强制湖退底面;反之,为相对应的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迁移 模拟 水平迁移 垂向迁移 单元划分
下载PDF
断陷湖盆陆相层序过程—响应机制的单因素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受权 王英民 王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1期62-70,共9页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没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坡带(泌阳断...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没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以断陷湖盆坡带(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为例),分别模拟了:①湖平面变化过程及其陆相层序响应机制;②基底构造沉降过程及其陆相层序响应机制;③物源供给过程及其陆相层序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模拟 断陷湖盆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形成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受权 《河南地质》 2001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 ,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实际可容空间变化往往由多因素复合作用所致 ,尤其湖平面变化与...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 ,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实际可容空间变化往往由多因素复合作用所致 ,尤其湖平面变化与基底构造沉降的叠合。在综合分析研究区实际地质资料的基础上 ,建立了下第三系核三上段沉积时期湖平面变化及基底构造沉降曲线理论模型 ,并求取了其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曲线。据此 ,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 ,模拟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沉积时期可容空间变化过程与陆相层序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变化 基底构造沉降 可容空间 陆相 模拟 泌阳断陷
下载PDF
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对陆相层序影响机理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2
5
作者 胡受权 《断块油气田》 CAS 2000年第6期1-4,11,共5页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 ,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 ,以断陷湖盆陡坡带 (泌阳... 综合考虑陆源碎屑物供给、内源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物侵蚀与再沉积、重力流沉积以及构造升降和水平位移等诸多地质因素 ,建立了一个能够模拟各型盆地的综合数学物理方程式。采用自行研制的定量层序地层模拟系统 ,以断陷湖盆陡坡带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 )为例 ,在假定基底构造沉降为匀速沉降作用、物源供给为中等匀速陆源碎屑物注入、湖平面变化为正弦曲线的条件下 ,模拟了湖平面变化对陆相层序发育的影响机理 ;在假定湖平面呈正弦曲线、匀速基底构造沉降条件下 ,分别模拟了高匀速、中等匀速和低匀速物源供给条件下的陆相层序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平面变化 物源供给 陆相 模拟
下载PDF
基于古地貌和源-汇特征分析的烃源岩评价:以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彭光荣 杜晓东 +5 位作者 姜素华 李三忠 关雪婷 魏董 姜衍 陆蕾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8-202,共15页
近海盆地烃源岩评价是海上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期实现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但在海上探井井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地震资料难以客观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潜... 近海盆地烃源岩评价是海上油气勘探成败的关键,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期实现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并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但在海上探井井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地震资料难以客观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主要生烃层文昌组的生烃潜力,本文首先利用最新的四维层序地层模拟(Bandlands软件)技术,恢复了阳江凹陷古近系沉积期间的古地貌。古地貌恢复预测的古环境特征较好地揭示了文昌组古地貌与沉积体系的对应关系,说明文昌组古地貌背景对烃源岩沉积发育的影响较大。结合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分析总结了该区文昌组沉积时的源-汇特征,表明该凹陷文昌组早期是烃源岩发育的最有利时期。再结合洼陷古地貌特征、烃源岩的发育程度(主要依据半深湖相的厚度和面积)、与油源断裂的沟通及浅部圈闭的匹配等将各洼陷烃源岩综合划分为优质烃源岩、较好烃源岩和一般烃源岩3个级别:恩平20洼、恩平21洼为优质烃源岩;恩平27洼为较好烃源岩;恩平19洼、阳江24洼等为一般烃源岩。在对烃源岩分布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已钻井烃源岩样品的分析化验资料,将实验分析、地质分析与模拟结果相结合,分别对文昌组上段和文昌组下段两套烃源岩的沉积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模拟了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模拟结果表明:恩平20、21洼和恩平27洼文昌组下段烃源岩生烃强度大于文昌组上段烃源岩生烃强度,说明文昌组下段烃源岩为生烃潜力最好的层段,且凹陷中东部的恩平20、21洼和南部的恩平27洼为生烃潜力最好的洼陷,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这种基于古地貌和源-汇特征分析的烃源岩评价,对近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凹陷 源-汇特征 四维模拟 盆地模拟 烃源岩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