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静 田小飞 +1 位作者 袁渊 王效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636-63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Ⅰb2-Ⅱb期原发性宫颈鳞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化疗前后血清SCC... 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疗效观察及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Ⅰb2-Ⅱb期原发性宫颈鳞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化疗前后血清SCCA的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两个疗程化疗后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后有淋巴结转移者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SCCAg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有效组化疗后血清SCCA水平明显降低,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SCCAg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4.0ng/ml者淋巴结转移率大于SCCA<4.0ng/ml(P<0.01)。结论:SCCA可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监测指标;SSCA升高与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以4ng/ml为界值可判断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淋巴结是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鳞癌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新辅助化疗 疗效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治疗前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金金 董林逍 +3 位作者 杨紫涵 张月洁 吴青霞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4,共8页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 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ACSCC)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淋巴结转移状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的265例接受NACT并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LACSCC患者病例及影像,中心1的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中心2的数据用于模型验证。所有患者NACT治疗前行盆腔MRI检查。于矢状位T2加权成像(sagittal T2-weighted imaging,Sag_T2W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axial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x_DWI)和延迟期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sagittal T1-weighted contrast-enhanced imaging,Sag_T1C)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K最佳(K-Best)及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降维并筛选出与淋巴结转移强相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每个序列筛选后的组学特征构建三个单序列模型,在所有特征间作相关性分析,排除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并对临床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融合临床变量及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临床-影像组学的组合模型,比较模型间性能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诊断性能及临床效能。结果Sag_T2WI、Ax_DWI、Sag_T1C三个序列分别筛选出6、3、7个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的组学特征,其中2个形状特征和10个纹理特征被纳入组合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RI评估的淋巴结状态是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与单序列模型相比,组合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诊断能力最高,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85~0.912]、7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局部晚期宫颈鳞癌 新辅助化疗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评价疗效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凤玲 林灿阳 +1 位作者 廖东霞 倪晓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430-243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龙岩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116例宫颈癌患者纳...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评价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来龙岩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116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根据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87)、测试集(n=29)。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第2周末、治疗后第4周末行盆腔的平扫MRI、动态增强MRI、DWI,根据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LR)、随机森林3种分类器方法,分别建立磁共振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根据T1-micro确定不同分类器模型性能,分析3种分类器在DWI、T_(2)WI、增强T_(1)WI序列对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月经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疗效、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选择LR作为最佳的分类器。对宫颈鳞癌角化型与非角化型、临床分期诊断中,不管在训练集还是测试集中,3个序列影像组学模型中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多序列联合模型的AUC值明显较单一序列模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疗效评价时,在训练集中多序列联合模型的AUC值明显较单一序列模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测试集中,多序列联合模型与T_(2)WI相比,AUC明显较高,然而与DWI、增强T_(1)WI序列模型中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构建多序列联合模型可用于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影像组学 局部晚期宫颈鳞癌 病理分型 临床分期 根治性同步放化疗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血清游离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对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放射抗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章伟玲 张璨 +1 位作者 韩晴 张羽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16-124,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DNA(cfDNA)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启动子甲基化对局部晚期宫颈鳞癌(CSCC)患者放射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完成调强放疗的144例局部晚期C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甲基...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DNA(cfDNA)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启动子甲基化对局部晚期宫颈鳞癌(CSCC)患者放射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完成调强放疗的144例局部晚期C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收集随访数据。放疗完成1个月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反应。结果:局部晚期CSCC患者治疗前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为66.15%(51.28%,76.28%),与主要临床特征无关(P>0.05)。抵抗组局部晚期CSCC患者治疗前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敏感组(P<0.001)。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预测局部晚期CSCC患者放射抗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8(95%CI:0.723~0.8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是局部晚期CSCC患者放射抗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预后分析显示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是局部晚期CSCC患者的独立有利预后因素(P<0.05)。局部晚期CSCC患者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高水平组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远处无转移生存期和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优于低水平组(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cfDNA ATM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能是预测局部晚期CSCC患者放疗后预后的有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游离DNA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 甲基化 局部晚期宫颈鳞癌 调强放疗
下载PDF
ADC值预测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根治性放化疗远期疗效价值初探
5
作者 臧乐乐 王敏 +2 位作者 马宁 陈琴 方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26期65-68,共4页
目的评估ADC值在治疗早期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根据是否治疗失败将26例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中肿瘤、宫体ADC值的变化及肿瘤长径的变化。结果治疗成功组宫颈... 目的评估ADC值在治疗早期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根据是否治疗失败将26例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分为治疗成功组与失败组,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中肿瘤、宫体ADC值的变化及肿瘤长径的变化。结果治疗成功组宫颈肿瘤治疗前、中ADC值分别为(1.006±0.190)×10^(-3)mm^2/s^3、(2.110±0.322)×10^(-3)mm^2/s^3,宫体治疗前、治疗中ADC值分别为(1.691±0.318)×10^(-3)mm^2/s^3、(1.767±0.312)×10^(-3)mm^2/s^3,肿瘤最长径分别为(5.00±1.53)cm、(1.34±1.49)cm,治疗中、治疗前相比,除宫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肿瘤ADC值、肿瘤最长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宫颈肿瘤治疗失败组治疗前、中ADC值分别为(0.991±0.189)×10^(-3)mm^2/s^3、(1.742±0.244)×10^(-3)mm^2/s^3,宫体治疗前、治疗中ADC值分别为(1.823±0.442)×10^(-3)mm^2/s^3、(1.630±0.372)×10^(-3)mm^2/s^3,肿瘤最长径分别为(5.05±1.06)cm、(4.15±1.29)cm,治疗中、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405、0.21、0.1);组间对比,治疗中ADC值、肿瘤学最长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8、0.000),治疗前ADC、治疗前宫体ADC值、治疗中宫体ADC值、治疗前肿瘤最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62、0.419、0.375、0.961)。结论根治性放化疗患者治疗中ADC值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失败组与治疗成功组治疗中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治疗中ADC值具有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远期疗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值 局部晚期宫颈鳞癌 根治性放化疗 远期疗效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