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放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英 赵志飞 +2 位作者 王小深 鞠忠建 王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0,共6页
背景放疗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以根治性为目的的最佳剂量分次模式尚未确定。目的观察以根治性为目的的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螺旋断层放疗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疗... 背景放疗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以根治性为目的的最佳剂量分次模式尚未确定。目的观察以根治性为目的的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螺旋断层放疗对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探索最佳的剂量分次模式。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证实不能手术的胰腺癌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19例,肿瘤计划靶区容积(plan target volume,PTV)和大体靶区容积(gross target volume,GTV)分别接受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螺旋断层放疗。GTV包括原发肿瘤和局部转移的淋巴结。PTV在GTV的基础上在轴位方向外放0.5~0.8 cm,在长轴方向外放0.5~1.0 cm。观察的主要终点指标包括肿瘤局部控制率、剂量限制性毒性和剂量容积限制,次要终点指标包括局部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生物学等效剂量(biological equivalent dose,BED)按照α/β=10进行评估。结果19例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采用少分次剂量递增螺旋断层放疗的处方剂量为50~60 Gy/17~23 f,接受的中位BED10为81(范围78~90)Gy。中位随访时间10.7(范围3.1~64.1)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84%,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为8.1(95%CI:5.8~10.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7(95%CI:3.4~17.9)个月。胃和十二指肠受照的中位最大剂量分别为56(范围33~69)Gy和52(范围22~59)Gy。十二指肠剂量限制性毒性出血发生率为5%(1/19),相应的剂量容积限制分别为BED1070 Gy在0.03 cm3、63 Gy在0.50 cm3、55 Gy在2.62 cm3、48 Gy在6.33 cm3。结论少分次同步剂量递增螺旋断层放疗是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耐受良好的有效治疗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少分次放疗 同步剂量递增 局部进展生存 生存
下载PDF
局部无进展生存评价射波刀治疗外周型肺肿瘤局部疗效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庄洪卿 袁智勇 +4 位作者 王平 宋勇春 董洋 李丰彤 王境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评价射波刀治疗外周型肺肿瘤局部远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同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转移瘤或原发瘤患者81例资料,其中原发肺肿瘤43例43个病灶,肺转移瘤38例47个病灶。58例63个病灶接受60Gy分3次治疗(20Gy/... 目的探讨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评价射波刀治疗外周型肺肿瘤局部远期疗效的价值。方法同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转移瘤或原发瘤患者81例资料,其中原发肺肿瘤43例43个病灶,肺转移瘤38例47个病灶。58例63个病灶接受60Gy分3次治疗(20Gy/次),23例27个病灶接受54Gy分3次治疗(18Gy/次)。以近期疗效和LPFS为观察指标,Logistic法分析LPFS对局部远期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近期疗效评价后全组63%病灶需后续复查中再评价,随时间延长需冉评价病灶逐渐减少,且以6个月至2年减少最为迅速。再次疗效评价对后续随访疗效评价均有预测作用,但随时间延长预测作用逐渐减弱。结论LPFS是射波刀治疗局部有效的早期原发肺肿瘤或肺转移瘤可推荐的局部疗效评价指标,且对局部远期疗效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射波刀 局部进展生存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飞 杨晓明 +1 位作者 徐书峰 范宏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0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经皮RFA治疗的281例患者(477个肝内转移肿瘤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记录可能影响RFA疗效... 目的探索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0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接受经皮RFA治疗的281例患者(477个肝内转移肿瘤灶)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记录可能影响RFA疗效的因素,包括癌胚抗原(CEA)、分化、肝外转移情况、肿瘤位置和大小、并发症等信息。通过入院复查、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和局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LTPFS)。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肿瘤残余的预测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LTPFS和OS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曲线评估LTPFS和OS的中位时间,并使用对数秩检验进行比较。结果RFA后,观察到68个(14.3%)肿瘤残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残余的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20 mm、高危位置、血管周围位置和<5 mm的最小消融边缘。随访期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3%(12/281),病死率为31.3%(88/281),同时发现167个(35.0%)病灶术后局部肿瘤进展。Kaplan-Meier法估计的LTPFS和OS中位时间分别为35.0(95%CI 26.53~43.48)个月和44.0(95%CI 29.70~58.30)个月,第5年累计LTPFS和OS比例分别为37.2%和40.4%。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显示,CEA≥30 ng/ml、肿瘤直径≥20 mm和最小消融边缘<5 mm为LTPFS的危险因素;肝外转移、肿瘤负荷>30 mm和含最小消融边缘<5 mm的肿瘤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次介入治疗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足够的消融边缘和较少的肿瘤负荷有利于RFA后局部肿瘤的控制和患者长期生存;存在肝外转移是OS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再次介入治疗有利于提高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肿瘤转移 肿瘤 残余 局部肿瘤进展生存 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