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7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215
1
作者 李孟慧 冷金花 +2 位作者 史精华 贾双征 郎景和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9-673,共5页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同期行腹腔镜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313例、开腹148例,比较其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残留、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开腹患者剔除最大肌瘤直径(7.6±3.0)em、剔除肌瘤数目(5.6±5.5)个、剔除肌瘤重量(308±364)g均高于腹腔镜患者[分别为(6.8±2.0)cm、(2.4±2.1)个、(140±109)g],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腹腔镜患者相比,开腹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分别为(74±35)、(89±32)min]、术中失血量增多[分别为(149±252)、(239±251)ml]、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程度增大[分别为(15±12)、(22±14)g/L]、术后住院时间增加[分别为(4.4±1.3)、(6.4±1.6)d],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腹腔镜与开腹患者术后残留率(分别为2.6%、1.4%)、复发率(分别为11.1%、12.3%)、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9.2%、9/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数目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OR=2.805,95%C1为1.192~6.601,P=0.0180)。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中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有生育要求或要求保留子宫患者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大部分的子宫肌瘤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残留率高于开腹术式,但术后短期复发率相近。多发肌瘤是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瘤数目≥4个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增加。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腹腔镜检查 肿瘤 残余 肿瘤复发 局部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8
2
作者 陈杰 那冬鸣 +3 位作者 申英末 李杰 易秉强 樊华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寻找更合理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618例,随机分两组,335例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麻组),283例采用联合麻醉(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局... 目的寻找更合理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2001年5月至2003年5月,采用人工合成材料行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手术618例,随机分两组,335例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麻组),283例采用联合麻醉(对照组),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麻组手术时间平均35 min.住院平均2.5 d,平均花费4326元.无切口感染,无尿潴留,6例阴囊积液.联合麻醉组手术时间(加麻醉时间)平均90 min.平均住院8 d,平均住院费6775元.无切口感染,32例术后尿潴留,15例阴囊积液.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经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神经阻滞麻醉 无张力疝修补术 局部 联合麻醉 局麻 手术时间 切口感染 住院 阴囊
原文传递
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43
3
作者 余鹏 宿淑华 李丽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43-44,42,共3页
目的: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269名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问卷测量。结果:①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负性事件的内在—外在性维度、整体—局部维度、可控—不可... 目的: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269名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问卷测量。结果:①归因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中负性事件的内在—外在性维度、整体—局部维度、可控—不可控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②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④具有不同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高自我效能水平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结论: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影响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预测作用 关系研究 自我效能感 负性事件 归因方式 局部 大学生 维度 专业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 被引量:154
4
作者 秦亚青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76,F003,共13页
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派可以产生于局部的传统和经验,所以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能够出现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比如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同时理论学派也需要符合通则性标准,不仅能够解释局部范畴的社会现象,也能解释世界... 社会科学的理论学派可以产生于局部的传统和经验,所以在不同社会文化中能够出现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比如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和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同时理论学派也需要符合通则性标准,不仅能够解释局部范畴的社会现象,也能解释世界范畴的国际社会现象。生成这种国际关系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理论的核心问题。它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确定的,经表象系统形成学理意义,并具有不可通约的性质。美国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是霸权护持,而英国学派的核心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国际关系学要想产生重要的理论学派,建构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核心问题 中国学派 理论学派 社会文化 英国学派 社会现象 形成与发展 国际关系学 社会科学 解释世界 重要因素 两个维度 不可通约 国际社会 建构理论 局部 美国 范畴 霸权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失败模式 被引量:89
5
作者 易俊林 高黎 +3 位作者 黄晓东 李素艳 罗京伟 徐国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模式及其与治疗前相关因素的关系,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自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5月30日收治首程治疗的患者905例。分析放射治疗后失败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组间差别用χ2检验。结果254例首次治疗后出现失...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治疗失败模式及其与治疗前相关因素的关系,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自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5月30日收治首程治疗的患者905例。分析放射治疗后失败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组间差别用χ2检验。结果254例首次治疗后出现失败,失败率为28.1%。5、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7%、76.7%。首次治疗失败中局部失败104例,占失败患者的40.9%;远地转移124例,占失败患者的48.8%。79.5%的局部失败和88.6%远地转移出现在治疗后3年内。骨转移是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肝和肺。1992年福州T、N分期和临床分期对局部失败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远地转移的影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远地转移已成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T4、N3期患者的远地转移是当前面临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失败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转移 局部 治疗后 对局 中局 模式
原文传递
穴位的本态:穴位组织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8
6
作者 何伟 吴美玲 +3 位作者 景向红 白万柱 朱兵 喻晓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正常穴位、不同部位穴位、刺激后的穴位、疾病状态的穴位局部组织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正常的穴位处存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标记的神经纤维和形态完整的肥大细胞,...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激光共聚焦技术,研究了正常穴位、不同部位穴位、刺激后的穴位、疾病状态的穴位局部组织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正常的穴位处存在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标记的神经纤维和形态完整的肥大细胞,这些肥大细胞同时也呈现出组织胺(HA)和五羟色胺(5-HT)的阳性标记。不同部位的穴位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相同但含量不同。2针刺大鼠"合谷"穴后,穴位局部表现为伤害性神经肽SP和CGRP在穴位局部表达增加,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HA和5-HT表达增加。3在造成胃黏膜损伤后,体表敏化点的分布和内脏的神经节段分布类似,和经典穴位重叠率高。敏化穴位的局部也出现了和穴位刺激后相同的组织细胞化学改变。提示穴位处虽然没有一个特异性的解剖学结构,但是无论是疾病反应还是针刺刺激,其局部的组织细胞化学改变却是一致的。这可能就是穴位处组织细胞化学动态改变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局部 本态 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2
7
作者 刘湘钰 黄穗葵 邓瑞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689-1692,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麻醉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两组均采取人...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麻醉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与观察组(n=42)。两组均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统计两组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术后2、12、24、48 h时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12、24 h T细胞亚群指标[CD4+、CD4+/CD8+、调节性T细胞(CD4+CD25+)]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术后2、12、24 h观察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48 h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2 h两组血清CD4+、CD4+/CD8+水平较术前降低,CD4+CD25+水平较术前增高,但观察组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25+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2、24 h两组血清CD4+、CD4+/CD8+水平逐渐增高,CD4+CD25+水平逐渐降低,且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 90%)低于对照组(30. 95%)(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采取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较快,麻醉效果维持时间较长,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疼痛感较轻,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药 局部 股骨骨折/外科学 CD4-CD8比值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9
8
作者 田玉翠 代荫梅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发生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76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应用情况、手术方式、肌瘤病理类型、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085倍(OR=1.085,95%CI为1.019~1.154,P=0.010)、复发率增加1.043倍(RR=1.043,95%CI为1.014~1.073,P=0.003);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R=1.665,95%CI为1.029~2.693,P=0.038).年龄不是术后残留(P=0.828)、复发(P=0.193)的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P=0.542、0.133);开腹途径与腹腔镜途径比较,术后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64、0.279).病理类型中奇异型平滑肌瘤(RR=5.678,95%CI为1.373~23.490,P=0.017)、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RR=2.201,95%CI为1.466~3.303,P<0.01)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肌瘤数目、肌瘤类型(肌壁间肌瘤)是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应用GnRH-a、腹腔镜途径并不增加术后残留率、复发率.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者术后复发率高于普通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平滑肌瘤 肿瘤 残余 肿瘤复发 局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筛蝶区域与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的毗邻关系 被引量:64
9
作者 李源 许庚 +1 位作者 杨月如 王爱莲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87-90,共4页
观察100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的视神经管、颈内动脉与最后筛房、蝶窦的毗邻关系和形态特征。结果是:①视神经管全管与最后筛房毗邻39侧,与蝶窦毗邻43侧,与两者共同毗邻18侧;②视神经管在最后筛房、蝶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分别... 观察100侧正中矢状切开颅骨的视神经管、颈内动脉与最后筛房、蝶窦的毗邻关系和形态特征。结果是:①视神经管全管与最后筛房毗邻39侧,与蝶窦毗邻43侧,与两者共同毗邻18侧;②视神经管在最后筛房、蝶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分别为48侧和47侧;③各段颈内动脉在蝶窦外侧壁形成隆起者为53%~77%。测量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的高度和骨壁厚度,提出蝶窦和后筛窦发育状态组合关系的变异以及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在最后筛房和蝶窦外侧壁的隆起和压迹是内窥镜筛蝶区域手术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局部 副鼻窦 内窥镜术
下载PDF
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6
10
作者 姜永霞 程博 +1 位作者 蒋松鹤 楼新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 目的:观察不同定位下腰段夹脊穴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进针角度和深度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男性成人脊柱标本30具,按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及0.3寸3种取穴位置,垂直进针并固定于局部。层次解剖观测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果:腰段夹脊穴区,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1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35.77±5.86)mm,针尖可触及关节突关节及其毗邻的骨纤维管、骨纤维孔,刺激穿行其中的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腰椎棘突下缘旁开0.5寸、0.3寸处直刺进针,针刺深度均为(32.89±4.79)mm,旁开0.5寸进针,针尖可触及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在近椎板骨膜横穿骶棘肌处,旁开0.3寸处进针,针体进入上位脊神经后内侧支的终末支及伴行血管由深层穿骶棘肌、胸腰筋膜裂隙浅出皮下处。结论: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0.5寸和0.3寸处均有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伴行血管分布,可将夹脊穴视为棘突下旁开0.3~1寸的穴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 针刺方向 针刺深度 解剖学 局部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67
11
作者 高勇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92-498,共7页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经64排螺旋CT检查,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97例,其中常规头部CT扫描50例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冠状面重组20例,并与双螺旋CT检查70例相应病例的图像进行比较;头颈CT血管造影10...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经64排螺旋CT检查,怀疑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97例,其中常规头部CT扫描50例和横断面容积扫描冠状面重组20例,并与双螺旋CT检查70例相应病例的图像进行比较;头颈CT血管造影10例和全部脊柱CT血管造影7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临床资料对照;10例13次脑灌注成像,分析其成像优势。结果50例64排螺旋CT常规头部扫描未见或仅有轻微颅后窝伪影,而50例双螺旋CT中32例有明显的颅后窝骨伪影。20例64排螺旋CT头颅冠状重组图像质量优良,而双螺旋CT冠状扫描的20例,9例扫描角度不够,7例有伪影,增强者1例效果差。5例头颈CTA异常(4例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脑内动静脉畸形),4例脊柱CTA发现血管畸形(包括畸形血管位置、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均与DSA一致。10例(13次)脑灌注成像,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有灌注时间延长,血流轻度减少或无减少,其中2例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3例脑梗死灌注时间延长,血流明显减少。结论64排螺旋CT能消除常规头部CT扫描时颅后窝伪影,平面重组可清楚显示颅底结构,可取代并且优于冠状位扫描;CTA能大范围准确显示头、颈和脊髓、脊柱血管病变;灌注成像范围显著扩大,准确度提高,可与静脉和同范围动脉CTA在一次增强后同时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造影术 灌注 局部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1
12
作者 朱圆 熊亚 +4 位作者 李红雨 王丹 陈妍 鲁开智 甯交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91-695,共5页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74名经阴道分娩并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对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后会阴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产科74名经阴道分娩并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n=37)。在会阴切开术或会阴修补术前进行0.75%罗哌卡因或1%利多卡因会阴局部浸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会阴疼痛进行评价分级,并对产妇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在注药后1 min (33 vs 26例,P=0.043),产后3 h (31 vs 20例,P=0.006)、4 h (27 vs 11例,P<0.001)、6 h (20 vs 0例,P=0.030),罗哌卡因组VAS为0的产妇多于利多卡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坐立(11 vs 0例,P<0.001)、排尿(22 vs 3例,P<0.001)和睡觉(32 vs 24例,P=0.030)时,罗哌卡因组VAS评分为0的产妇人数均多于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对分娩镇痛满意的产妇(评价为非常满意和满意)多于利多卡因组(36 vs 29例,P=0.013)。罗哌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静脉pH值、碱剩余、乳酸含量、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红蛋白含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会阴浸润麻醉较之于利多卡因能提供更快和更长时间的镇痛,可显著提高椎管内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产妇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麻醉 局部 自然分娩 镇痛 产科
下载PDF
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5
13
作者 李双辉 张志宏 +4 位作者 徐勇 牛越 冯国伟 孔繁辉 党瑞锋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cm,平均3cm。临床分期:T2a期2... 目的探讨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加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经CT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能耐受或拒绝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32例,肿瘤最大直径1~5cm,平均3cm。临床分期:T2a期20例,T2b期12例。病理分级:G2 13例,G3 19例。采用根治性TURBt切除肿瘤至膀胱壁外脂肪层,范围至肿瘤基底部周围1—2cm正常膀胱黏膜。术后常规行多西他赛75mg/m2+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化疗,羟喜树碱20mg+生理盐水20m1膀胱灌注治疗。定期复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70min,平均55min;出血量10~150ml,平均33ml;术中术后未发生较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报告均为移行细胞癌。32例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降低8例,肌肉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好转;出现低热、轻微恶心、头痛3例,休息2~3d后好转。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9.4%(3/32),2年复发率12.5%(4/32)。复发病例中T2a期4例,T2b期3例。死亡12例,5例死于膀胱癌转移。无瘤存活20例。结论根治性TURBt加化疗可作为经过选择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经尿道电切术 化疗 灌注 局部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被引量:60
14
作者 刘续宝 张肇达 +9 位作者 严律南 蒋俊明 黄宗文 夏庆 胡伟明 田伯乐 陈光远 李全生 袁朝新 罗传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案和有效方法. 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80~2003年连续24年两个不同时期的13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原则、方法和结果做回顾性对比分析.1993年以前SAP的治疗以早期手术为主,中西医...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方案和有效方法. 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80~2003年连续24年两个不同时期的137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原则、方法和结果做回顾性对比分析.1993年以前SAP的治疗以早期手术为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辅,共215例.1994年开始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程后期的感染和局部并发症,共1161例.结果随着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完善和作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病人的比例减少,病死率明显下降.两个时期的手术率分别为66.98%和19.38%,病死率为29.76%和10.77%.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是治疗感染和局部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早期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早期手术 病死率 局部 和局 结论 有效方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思考 被引量:55
15
作者 许樟荣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病 诊断与治疗 截肢 局部 临床 医疗 处理不当 费用 组织 美国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58
16
作者 许天华 艾菊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为基础的麻醉管理方案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锁骨上臂丛阻滞且年龄为60岁以上患者32例,按年龄段分为60-74岁组(17例)和〉74岁组(15例)。经便携式超...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为基础的麻醉管理方案在重症老年患者上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锁骨上臂丛阻滞且年龄为60岁以上患者32例,按年龄段分为60-74岁组(17例)和〉74岁组(15例)。经便携式超声定位仪于锁骨上窝扫描臂丛神经,采用"平面内"技术在超声图像的引导下调整进针角度及深度,分三针注入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局麻药25-30 ml满意包裹神经丛,辅以合适的镇静、镇痛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护重要脏器功能。结果 〉74岁组患者术前ASAⅣ级病例较60-74岁组多,术中镇静、镇痛辅助用药使用比例较60-74岁组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较60-74岁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按照既定计划完成麻醉,未出现因麻醉效果欠佳而中途转为全身麻醉者,术中镇静评分、合作评分及麻醉效果评分均满意,术后12 h内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为基础的麻醉管理方案,不仅能满足重症老年患者术中手术需要,而且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局部 老年 上肢骨折
下载PDF
自主移动机器人局部路径规划综述 被引量:54
17
作者 鲍庆勇 李舜酩 +1 位作者 沈峘 门秀花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1,共5页
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路径规划技术是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讨论了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分类和研究局部路径规划的重要性;分析了局部路径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局部路径规划各种方... 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路径规划技术是自主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讨论了自主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技术的分类和研究局部路径规划的重要性;分析了局部路径规划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局部路径规划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对局部路径规划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路径规划 全局 局部 传感器
下载PDF
局部腹腔内冲洗在腹腔镜阑尾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波 湖三元 +1 位作者 张强 张光永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腹腔内冲洗在腹腔镜阑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腹腔镜阑尾手术中,将合并有腹腔内脓液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未冲洗组,B组为冲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程度、并发寒战人数、抗生素应用天数及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局部腹腔内冲洗在腹腔镜阑尾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腹腔镜阑尾手术中,将合并有腹腔内脓液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未冲洗组,B组为冲洗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热程度、并发寒战人数、抗生素应用天数及住院时间有无差异。结果:B组在术后发热程度、并发寒战的人数、抗生素应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均明显优于A组。结论:局部腹腔内冲洗在合并有腹腔脓液的阑尾手术中应用较未冲洗组效果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腔冲洗 局部 阑尾切除术
下载PDF
静脉炎防治与护理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边小辉 冯瑞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56-57,共2页
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因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化学炎性反应[1].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2].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再次穿... 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因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化学炎性反应[1].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2].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给护理人员再次穿刺带来困难.近年来,临床对防治静脉炎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现将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护理进展 护理人员 局部 静脉内 输液过程 穿刺 化学 困难 输入
下载PDF
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6
20
作者 韩非 卢泰祥 +3 位作者 赵充 卢丽霞 黄劭敏 邓小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结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共132例进入分析,其中男104例,女28例,中位年龄44.5岁(21~73岁)。全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6~184个月)。依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再进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结果和预后因素。方法共132例进入分析,其中男104例,女28例,中位年龄44.5岁(21~73岁)。全组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6~184个月)。依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再进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a期分别为5、14、29、84例。其中T1、T2、T3、T4期各7、14、30、81例。22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复发。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60~70 Gy,分次剂量1.94~2.80 Gy。60例接受了2~6个疗程的化疗。结果GTV中位体积为39.5cm^3(0.8~158.9 cm^3),治疗计划显示平均D95和V95分别达66.9 Gy和98.3%,平均剂量和分次剂量均值分别为69.8、2.32 Gy。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2~47个月)。1、2、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6.4%、88.4%、85.3%和65.9%、49.6%、41.6%。11例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47例治疗后出现鼻咽坏死或大出血,死亡57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分次剂量(P=0.016)和GTV体积(P=0.009)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IMRT可提高复发鼻咽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分次剂量和GTV体积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复发鼻咽癌治疗后的主要死亡原因为鼻咽坏死和大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放射疗法 肿瘤复发 局部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