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抵抗与环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牟凤群 陈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机制,进一步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6例患者中筛选出AR患者14例和AS患者40例,选取16例做为AS组。所有患者口服拜...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机制,进一步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6例患者中筛选出AR患者14例和AS患者40例,选取16例做为AS组。所有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1w、2w及4w后,测定各组PAG和尿11-DH-TXB2,比较各组PAG和尿11-DH-TXB2的变化以及COX-1基因多态性。结果治疗前AS组PAG比例和尿11-DH-TXB2水平均较A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S组水平显著下降,与AR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COX-1基因709C/A多态性检测。发现GG、AG和AA 3种基因型频率AS组分别为68.75%、44.4%和25%,AR组分别为14.63%、51.22%和3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P=0.000)。结论 709C/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性相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可以显著降低AR的发生率,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尿11-dhtxb2 阿司匹林抵抗 COX-1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药物抵抗及与COX-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艳惠 刘克强 齐新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并探讨药物抵抗与血小板COX-1基因A842G位点的相关性。方法:154例ACS患者,以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ELISA法测定尿11-脱氢-血...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对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并探讨药物抵抗与血小板COX-1基因A842G位点的相关性。方法:154例ACS患者,以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ELISA法测定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H-TXB2)水平。分析血小板COX-1基因A842G位点的基因型。计算患者2周内主要临床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154例ACS患者PAG及尿11-DH-TXB2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急性心肿梗死(AMI)患者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2.994,P<0.01;t=2.053,P<0.01);②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抵抗(AR)6例,抵抗发生率为3.90%;③COX-1基因A842G位点基因型AA型150例(97.40%),AG型4例(2.60%)。AR患者6例,其中AA型患者5例(83.33%),AG型患者1例(16.67%),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560,P<0.01);④2周内AR组MACE率33.33%(2例),AS组4.05%(6例),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73,P<0.01)。结论:①AC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活化状态,且AMI患者高于UAP患者,高血小板活化状态能引起更为严重的急性心脏事件;②COX-1基因A842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R的发生有关,含有G突变基因患者更易发生AR;③AR患者更易发生心脏临床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率 尿11-dh-txb2 阿司匹林抵抗 COX-1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尿11-DH-TXB2水平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丹 陈建娥 陈国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8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探讨尿11-脱氢—血栓烷B2(尿11-DH-TXB2)水平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1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测定受试者血小板聚集率(PA... 目的:探讨尿11-脱氢—血栓烷B2(尿11-DH-TXB2)水平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1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比浊法测定受试者血小板聚集率(PAG),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尿11-DH-TXB2水平;研究组对象根据PAG检测结果分为AR组(34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76例)。比较AR组与AS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尿11-DH-TXB2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患者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尿11-DH-TXB2水平检测对ACS患者发生AR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的PAG、尿11-DH-TXB2水平高于对照组,AR组的PAG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临床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尿11-DH-TXB2水平比较,AR组的吸烟史、2型糖尿病史及尿11-DH-TXB2水平分别高于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高血压、BMI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2型糖尿病史及尿11-DH-TXB2水平均是影响ACS患者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11-DH-TXB2水平检测对ACS患者发生AR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2.35%、71.05%、74.55%、0.885。结论:ACS患者尿11-DH-TXB2水平异常升高,且是患者发生A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ACS患者发生AR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11-dh-txb2水平检测 急性冠状脉综合征 阿司匹林抵抗 ROC曲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