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丘脑板内核向大脑皮质和尾-壳核的投射——荧光素双标法
1
作者 余承思 陆振山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189-194,269,共7页
将荧光素DY注入大鼠的大脑皮质背外侧面的感觉区、运动区和扣带回前分,同时将FB注入尾-壳核,在丘脑板内核见到了DY标记细胞、FB标记细胞和双标细胞。DY标记细胞较少,排列稀疏,FB标记细胞较多,排列紧密。DY标记细胞多散在于FB标记细胞之... 将荧光素DY注入大鼠的大脑皮质背外侧面的感觉区、运动区和扣带回前分,同时将FB注入尾-壳核,在丘脑板内核见到了DY标记细胞、FB标记细胞和双标细胞。DY标记细胞较少,排列稀疏,FB标记细胞较多,排列紧密。DY标记细胞多散在于FB标记细胞之间,在少数动物也见DY标记细胞集聚成团。同时注射扣带回前分皮质和尾-壳核之后,双标细胞出现于中央内侧核和中央外侧核;注射运动皮质和尾-壳核后,双标细胞除见于已有报导的中央外侧核外,在旁中央核也见到了双标细胞。双标细胞数量少,且在不同动物数量也不一致。半数实验动物的板内核未出现双标细胞,这可能是由于轴突分支向皮质和尾-壳核投射的细胞少,也可能还由于荧光索只注射于皮质和尾-壳核的某一点,一个神经元向此二处投射的轴突分支未能同时都被标记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 皮质 - 大鼠 荧光素双标记法
下载PDF
3-硝基丙酸尾-壳核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付以同 焦小云 +1 位作者 何凤生 张寿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首先以3-硝基丙酸(3-NPA)10mg/kg腹腔注射,每日6次,每次间隔1.5h的染毒方式,在大鼠中复制出一个重复性较好的3-NPA尾-壳核损伤的动物模型。然后利用模型染毒方式研究了3-NPA中毒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血脑屏障破坏属于继发... 首先以3-硝基丙酸(3-NPA)10mg/kg腹腔注射,每日6次,每次间隔1.5h的染毒方式,在大鼠中复制出一个重复性较好的3-NPA尾-壳核损伤的动物模型。然后利用模型染毒方式研究了3-NPA中毒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血脑屏障破坏属于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丙酸 -损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ICAM-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32
3
作者 何蔚 朱遵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3-405,共3页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后2h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25或50mg/kg。再灌注24h后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区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再灌注后2h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25或50mg/kg。再灌注24h后分光光度法测定缺血区大脑皮层和尾壳核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脑皮层和尾壳核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大脑皮层和尾壳核MPO活性和ICAM -1表达明显增加,三七总皂苷50mg/kg治疗用药能降低MPO活性和抑制ICAM- 1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脑梗死区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表达 中性粒细胞浸润 三七总皂苷 梗死区 大鼠脑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间粘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PO活性 髓过氧化物酶 大脑皮层 大脑中动脉 分光光度法 腹腔注射 炎症反应 24h 缺血区 测定 抑制
下载PDF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叶翠飞 白容 +3 位作者 刘汇波 郭德玉 李斌 李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 目的为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观察了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不同脑区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麻醉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10min内不同脑区脑血流量变化。结果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平均脑血流量减少额区6783%、顶区5682%、枕区1616%、Mynert基底核5121%、尾壳核4118%,海马CA15183和海马CA24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大鼠 脑血流量 脑区 学习记忆 海马 CA1 变化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汤继宏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1996年第4期212-214,共3页
复习近年来与大鼠脑尾壳核出血模型有关的主要文献,就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各自特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 大鼠 脑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区域性分布和脑缺血后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熊克仁 郑培敏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3-79,共7页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法 ,观察了大鼠尾壳核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2小时后 ,观察这些区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表... 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法 ,观察了大鼠尾壳核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2小时后 ,观察这些区域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表明 ,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存在着区域性差异。采用目镜测微尺对尾壳核头部 2 0 0个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胞体直径作了测量 ,表明头部主要是胞体直径为 1 0~ 2 0 μm的中等大小细胞。夹闭双侧颈总动脉 2小时后 ,尾壳核头部四个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密度较稀疏 ,但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一氧化氮合酶 脑缺血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熊克仁 杨解人 +1 位作者 李怀斌 郑培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低频 (2Hz)和高频 (1 2 8Hz)电针大鼠“合谷”穴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 ,显示不同频率电针对尾壳核头部各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频和高频电针均可使尾壳核头部NOS表达增强 。
关键词 “合谷”穴 电针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不同脑区NSF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艳梅 吴宁 +3 位作者 李锦 丛斌 马春玲 李淑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NAc)、尾壳核(CPu)及海马(Hip)中NSF附着蛋白(SNAP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戒断不同时间组,吗啡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8d,每日3次,剂量递增,对照组大鼠...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NAc)、尾壳核(CPu)及海马(Hip)中NSF附着蛋白(SNAP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戒断不同时间组,吗啡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8d,每日3次,剂量递增,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吗啡组末次注射吗啡4h后处死,断头取脑。自然戒断组分别在戒断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各组均设平行对照。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脑区SNAP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吗啡依赖大鼠CPu内γ-SNA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25%左右(P<0.01),NAc及Hip脑区则无明显变化,自然戒断d2、d3、d7组亦未观察到γ-SNAP明显的表达改变。α-SNAP和β-SNAP在吗啡依赖和自然戒断状态下3个被检脑区(NAc、CPu、Hip)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表达变化。结论慢性吗啡依赖可增加CPu内γ-SNAP的表达,对α-SNAP和β-SNAP的表达没有影响,提示SNAPs 3种亚型在慢性吗啡依赖过程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可能与特定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的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改变可能不是由α-SNAP和β-SNAP表达量变化介导的,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其内在活性变化或蛋白在细胞内的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综合征 NSF附着蛋白 伏隔 海马
下载PDF
大鼠尾壳核内注射μ或δ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世仪 张敏磊 +2 位作者 付建军 张艳萍 王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1993年第5期28-31,共4页
通过微计算机,训练大鼠建立巩固的操作式防御性条件反射。尾壳核(CPU)内埋置套管后,进行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条件反射测验。吗啡、亮氨酸脑啡肽或DAGO分别注于CPU后30min或2h,均引起条件反应率(CR)显著下降或伴有潜伏期(L)延长。... 通过微计算机,训练大鼠建立巩固的操作式防御性条件反射。尾壳核(CPU)内埋置套管后,进行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激动剂和条件反射测验。吗啡、亮氨酸脑啡肽或DAGO分别注于CPU后30min或2h,均引起条件反应率(CR)显著下降或伴有潜伏期(L)延长。稍大剂量的DPDPE亦导致CR下降,L无明显变化。以上药物对动物自发活动无影响。结果提示,尾壳核内注射μ或δ型阿片受体激动剂都抑制已巩固的条件反射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 受体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尾壳核NOS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顾振 韩群颖 +1 位作者 苏殿三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探索治疗时间窗。材料和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的时间分别为 1 5、3 0、60、90、1 2 0min ,再灌注 2 4h。用NADPH ...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探索治疗时间窗。材料和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的时间分别为 1 5、3 0、60、90、1 2 0min ,再灌注 2 4h。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 ,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 (额叶皮层 )和中心区 (顶叶皮层和尾壳核 )NOS活性变化。结果 :半暗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60min达峰值 ;中心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3 0min达峰值 ,90~ 1 2 0min急剧减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S参与脑缺血损伤 ,在中心区与半暗区NOS活性变化不一致 ,半暗区NOS达峰值时间较中心区延长。推测中心区运用NOS抑制剂最佳时机在 3 0min内 ,半暗区最佳时机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 局灶性脑缺血 皮层 一氧化氮合酶 治疗时间窗
下载PDF
伽玛刀照射大鼠前脑时小胶质细胞的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婷 段丽 +1 位作者 饶志仁 鞠躬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0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 本研究以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对损伤反应和免疫防护的一种标志 ,在伽玛刀治疗仪中用不同剂量的伽玛射线照射正常大鼠前脑一侧尾壳核 ,探讨小胶质细胞与射线损伤的剂量 -效应关系 ,为伽玛刀的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 目的 本研究以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对损伤反应和免疫防护的一种标志 ,在伽玛刀治疗仪中用不同剂量的伽玛射线照射正常大鼠前脑一侧尾壳核 ,探讨小胶质细胞与射线损伤的剂量 -效应关系 ,为伽玛刀的治疗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以 OX42抗体作为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标志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在照射靶区及其周围组织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结果  1低剂量 (10~ 30 Gy)射线照射时 ,小胶质细胞数目在照射侧增加 ,而对侧各组织阳性细胞数较少 ;2中剂量 (4 0~ 6 0 Gy)照射时 ,照射靶区 (尾壳核 )阳性细胞数目减少 ,且靶区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活化小胶质细胞即胞体变大 ,形态多样 ,突起变短、少 ;3大剂量 (70~ 10 0 Gy)照射时 ,照射靶区出现坏死空洞 ,该空洞随剂量加大而增大 ,靶区及其周围组织水肿 ,且小胶质细胞变为吞噬细胞状并且胞体内可见吞噬颗粒 ,对侧脑中阳性细胞数目增多但形态上仍多为分枝状小胶质细胞 .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敏感指标 ;靶区的损伤程度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伽玛刀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国荣 穆鑫 +5 位作者 李晓秀 王月华 方莲花 孙岚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3-630,共8页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 目的观察百可利对6-羟多巴胺(6-OHDA)内侧前脑束(MFB)和纹状体尾壳核(CPu)两个不同注射位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两个注射位点模型分别记为:MFB-M,CPu-M。方法运用6-OHDA两点注射法,损毁大鼠左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制备PD模型。记录大鼠后肢肌电(EMG)信号频率观察肌肉震颤;测定大鼠自主活动;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酪氨酸羟化酶(TH)、OX-42表达;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给药3周后,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行为改变趋势一致,百可利在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动物上药效表现不同,在CPu-M组可明显提高PD大鼠自主活动数(P<0.05)。EMG信号分析显示,在MFB-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55%;在CPu-M组,给予百可利,肌电频率降低60%。EMG时效研究表明,在CPu-M组,百可利药效持续420 min以上。纹状体递质水平显示,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DA递质水平差异很大,在CPu-M组,百可利能够明显升高DA水平(P<0.05)。两个注射位点的模型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趋势一致,在CPu-M组,百可利有更明显神经元保护作用(P<0.05),在MFB-M组,百可利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作用更强(P<0.01)。结论不同注射位点制备的PD模型能够反映不同时期PD的病理变化,百可利可通过抑制炎性介质生成和释放、保护残存神经元、恢复神经元功能等机制改善PD不同发病时期模型动物的行为学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可利 帕金森病 6-羟多巴胺 黑质纹状体通路 内侧前脑束 纹状体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成年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和苍白球的计算机三维结构重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耀宇 舒斯云 +1 位作者 包新民 吴文龙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对大鼠脑的纹状体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提示 :大鼠纹状体由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三部分组成 ,其中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被二者完全包... 应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鼠脑的连续冠状切片 Nissl染色的基础上通过 Onyx2超级图形工作站对大鼠脑的纹状体进行了三维重建。结果提示 :大鼠纹状体由尾壳核、苍白球和边缘区三部分组成 ,其中边缘区位于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 ,被二者完全包绕 ;尾壳核呈近似的内凹半球形 ,嘴尾径最大为 6 .2 mm;背腹径最大为 4.9m m;宽度 (冠状平面上的内外径 )为 3.5 mm。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 ,尾壳核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苍白球呈块形 ,嘴尾径最大为 4.4mm,背腹径最大为 2 .6 mm,宽度 (冠状平面上的内外径 )最大为 1.5 mm。位于尾壳核的内侧 ,除内侧外其它三个方向均被尾壳核包绕。边缘区呈现一个片状扇形结构 ,嘴侧背腹径大 ,最大为 2 .2 mm,宽约 0 .17mm;尾侧背腹径小 ,为 0 .8mm,宽约 0 .13mm。同尾壳核和苍白球一样 ,从嘴侧到尾侧随着脑平面的增宽边缘区亦逐渐向外侧 (即靠近外轮廓的方向 )移位 ,其移位的幅度亦明显大于脑平面增宽的幅度 ;整个边缘区从嘴侧到尾侧呈均匀变化 ,其片状逐渐变宽 ,长度 (背腹径 )逐渐变小 ,从而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边缘区 苍白球 计算机三维重建 大鼠
下载PDF
体力活动对小白鼠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与尾壳核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恩芝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0-264,共5页
18~20日龄昆明种雄性同源小鼠,经配对,随机分配于运动组与对照组,运动组小鼠进行体力活动。对两组小鼠大脑组织进行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体力活动能促进小白鼠大脑皮质感觉区Ⅴ层大锥体细胞核仁增大、Ⅵ层中等锥体细胞和尾... 18~20日龄昆明种雄性同源小鼠,经配对,随机分配于运动组与对照组,运动组小鼠进行体力活动。对两组小鼠大脑组织进行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体力活动能促进小白鼠大脑皮质感觉区Ⅴ层大锥体细胞核仁增大、Ⅵ层中等锥体细胞和尾壳核中等星形细胞树突棘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大脑皮质 神经元 形态学
下载PDF
小鼠帕金森病模型多巴胺转运体、脑血流灌注与葡萄糖代谢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云朝 林祥通 +2 位作者 吴春英 朱汇庆 项景德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联合观察不同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多巴胺神经系统、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的损伤效应。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0~80mgkg的MPTP,10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 目的联合观察不同剂量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对小鼠多巴胺神经系统、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葡萄糖代谢的损伤效应。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0~80mgkg的MPTP,10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放射自显影法测定尾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相对含量、尾壳核和丘脑局部血流量与葡萄糖代谢水平。结果随MPTP用量增加,DAT损耗和TH阳性细胞数减少程度均加重,两者呈正相关(r=0.998,P<0.05)。其中80mgkg组平均DAT损耗达79.8%(P<0.001),TH阳性细胞数减少达54.1%(P<0.001)。尾壳核和丘脑局部血流量在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尾壳核、丘脑葡萄糖代谢在80mgkg组分别下降了3.0%和5.4%(P<0.05)。结论MPTP引起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和尾壳核DAT丧失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尾壳核和丘脑的局部血流灌注变化不明显,葡萄糖代谢在高剂量组有轻微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体 帕金森病模型 糖代谢变化 C57BL/6小鼠 黑质多巴胺神经元 脑局部血流量 多巴胺神经系统 局部脑血流灌注 免疫组织化学法 剂量-效应关系 酪氨酸羟化酶 放射自显影法 脑葡萄糖代谢 血流灌注变化 MPTP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昊 马晓依 +1 位作者 吕妍 王婵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4期88-89,共2页
研究近年来关于制作大鼠脑尾壳核出血模型有关的主要文献,就大鼠脑出血制造模型方法归纳出9种,对非开颅大鼠脑出血模型制备的假想,综述如下。
关键词 大鼠 脑出血模型
下载PDF
γ-刀不同剂量一次单侧照射大鼠尾壳核后前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婷 饶志仁 +2 位作者 吴声伶 吴鸿勋 鞠躬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 作者研究γ刀不同剂量定位照射大鼠脑尾壳核中部后前脑内星形细胞(AS) 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以探讨γ刀的放射生物效应,为临床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以AS的中型丝主要构成成分———胶质细胞原纤... 目的 作者研究γ刀不同剂量定位照射大鼠脑尾壳核中部后前脑内星形细胞(AS) 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以探讨γ刀的放射生物效应,为临床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以AS的中型丝主要构成成分———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作为免疫染色标志观察照射后90 天GFAP的表达及变化情况。结果 ①吸收剂量10~30 Gy 时,AS在靶区内大量增生,细胞肥大和变性,与对侧形成明显对比;40 ~60 Gy时照射靶区AS肥大和变性增多;70 ~100 Gy 时,靶区出现边界明确的坏死区,离坏死区越近,细胞变性越明显;靶区和隔区出现明显的水肿,细胞胞体肥大明显。②从低剂量到高剂量,血管扩张变形渐趋严重,80 Gy时,血管内膜出现凹凸不平。③在远离照射部位的脑区,双侧反应差别较小。结论 低剂量伽玛刀局部照射,90 天时可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出AS的数量和形态改变;靶区的损伤程度和剂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刀 GFAP 星形胶质细胞 颅内肿瘤
原文传递
强直电刺激右侧尾壳核对大鼠海马、中部颞叶新皮质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丹 范伟 +2 位作者 张先荣 邹祖玉 曾俊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9-244,共6页
目的 :探讨尾壳核 (caudate putamen ,CPu) 海马 (hippocampus,HPC) 中部颞叶新皮质 (Medialtemporallobeneocortex ,MTNC)通路在癫痫相关性病理神经网络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4 5只SD大鼠。用不锈钢双极同芯电极记录右侧HPC、右侧MTN... 目的 :探讨尾壳核 (caudate putamen ,CPu) 海马 (hippocampus,HPC) 中部颞叶新皮质 (Medialtemporallobeneocortex ,MTNC)通路在癫痫相关性病理神经网络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4 5只SD大鼠。用不锈钢双极同芯电极记录右侧HPC、右侧MTNC、左、右侧HPC、右侧HPC和右侧MTNC深部电图 ,重复强直电刺激 (6 0Hz ,2s,0 .4~0 .6mA)大鼠右侧CPu 10次 ,每次刺激间隔时间约 10min ,观察上述脑区深部电图的改变。结果 :强直电刺激右侧CPu可以诱发植入电极同侧或双侧HPC出现原发性后放和继发性电图癫痫样点燃效应 ,也可以表现为HPC深部电图脑电波出现压抑 反弹 癫痫样点燃发作 ;诱发同侧HPC与MTNC出现部分同步性阵发癫痫样电活动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 (0 .0 5mg/kg)后 ,重复上述电刺激右侧CPu实验 ,可以诱发双侧HPC电图出现 3Hz慢波电振荡长时程增强现象 ,也可以诱发同侧HPC与MTNC出现完全同步的阵发性癫痫样电活动。结论 :过度激活CPu功能可以促进CPu HPC MTNC通路癫痫相关性病理生理性神经网络重新的建立 ,该效应累及对侧大脑半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电刺激 右侧 大鼠 海马 中部颞叶新皮质 电图 癫痫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克仁 马同军 +2 位作者 杨解人 李怀斌 郑培敏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 ,为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低频 (2Hz)和高频 (12 8Hz)电针大鼠“合谷”穴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显示NOS表达。... 目的 研究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 ,为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低频 (2Hz)和高频 (12 8Hz)电针大鼠“合谷”穴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显示NOS表达。结果  2Hz及 12 8Hz电针“合谷”穴组的尾壳核头部NOS阳性神经元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1) ,12 8Hz电针组的NOS阳性神经元较 2Hz组明显增多 (P <0 .0 1)。结论  2Hz及12 8Hz电针均可使尾壳核头部NOS表达增强 ,NOS表达与电针频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下载PDF
PD鼠尾壳核内GAD_(67)mRNA的表达及L-Dopa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兴军 高国栋 张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 观察 6 - OHDA毁损黑质及 L- Dopa处理对大鼠尾壳核 (CPu)和苍白球 (GP)功能活动的影响 .方法  6 -OHDA损毁大鼠单侧中脑黑质制备 PD模型大鼠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观察 PD鼠、L- Dopa处理 PD鼠及对照组鼠CPu及 GP中 GAD6 7m RN... 目的 观察 6 - OHDA毁损黑质及 L- Dopa处理对大鼠尾壳核 (CPu)和苍白球 (GP)功能活动的影响 .方法  6 -OHDA损毁大鼠单侧中脑黑质制备 PD模型大鼠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分别观察 PD鼠、L- Dopa处理 PD鼠及对照组鼠CPu及 GP中 GAD6 7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GAD6 7m RNA的表达在 PD鼠 CPu中明显升高 (76 % ) ,在 GP无明显变化 .服用 L - Dopa后 ,GAD6 7m RNA的表达水平在 CPu明显下降 (31% )而在 GP则升高 (4 2 % ) .结论  CPu和 GP功能活动的改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67 帕金森病 苍白球 原位杂交 L-DOPA 大鼠 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