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的还原与更新——试论教育本身 被引量:9
1
作者 罗海鸥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20,共5页
当前教育的问题,在于偏离教育本体,即教育本身。故教育必须还原与更新,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之所是。教育是真实的人的教育,是使人尽性,唤醒和铸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实现教育本身,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感... 当前教育的问题,在于偏离教育本体,即教育本身。故教育必须还原与更新,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之所是。教育是真实的人的教育,是使人尽性,唤醒和铸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实现教育本身,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感动、解放和提升学生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身 还原 更新 真实的人 尽性
原文传递
享受生命
2
作者 肖川 《新教师》 2024年第4期9-10,共2页
人们思来想去、说来说去,归根到底,无非人生,更确切地说,无非让自己与他人的人生更美好:人们谈论医学、药物、养生,无非为了健康;人们谈论政治、伦理、道德,无非为了能在社会中安全且有尊严地生活着;人们探索教育,只为让人尽可能得到充... 人们思来想去、说来说去,归根到底,无非人生,更确切地说,无非让自己与他人的人生更美好:人们谈论医学、药物、养生,无非为了健康;人们谈论政治、伦理、道德,无非为了能在社会中安全且有尊严地生活着;人们探索教育,只为让人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更有享受人生的能力;人们谈论生产、消费、贸易与金融,只为能创造更多更优质的物质财富供人享用;人们谈论宗教与超验的神灵,则多为灵魂的安顿与死后的皈依……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人生,在不同的层面思考人生,终究是为了我们人生的丰盈、充实、安康、健美、怡然、幸福与恒久,为了尽情尽性、无怨无悔地享受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的角度 享受生命 探索教育 思考人生 尽性 无怨无悔
下载PDF
张载论“以至于命”
3
作者 安鹏 《中国哲学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北宋横渠先生张载视《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三个不同的义理次第,因此与二程有过交锋。在横渠看来,至于命需要以尽性作为前提,这将意味着,至于命是一个专属于圣人的议题。性即天参,涵具天德与天道,尽性是由人向天的转变,以此实... 北宋横渠先生张载视《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三个不同的义理次第,因此与二程有过交锋。在横渠看来,至于命需要以尽性作为前提,这将意味着,至于命是一个专属于圣人的议题。性即天参,涵具天德与天道,尽性是由人向天的转变,以此实现造位天德的圣神境地,因此尽性意味着圣人对私我的彻底化除,而纯然以天德为德、以天参为性。至于命则又一次将视野从天收回到私我上来,是圣人已然造位天德、化除私我之后,面对具体的时遇处境而对天的顺遂。只有经历至于命这一过程,圣人才算以乾乾进德、自强不息的姿态实现向天的真正回归。横渠解经的意旨在于揭明圣人关于至于命的义理,工夫论的意义并不明显,而与二程所作的解读然有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二程 正蒙 至于命 尽性
原文传递
自然天放 尽性成德——幼儿园绿色课程创生实践
4
作者 邵瑜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幼儿园简介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创建于1990年,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直属国办幼儿园。幼儿园实行集团化办园。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后勤学校、山东省“十佳幼儿园”、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幼儿园秉承“把每一件事... 幼儿园简介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幼儿园创建于1990年,为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局直属国办幼儿园。幼儿园实行集团化办园。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后勤学校、山东省“十佳幼儿园”、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幼儿园秉承“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的管理理念,“自然天放尽性成德”的教育理念,致力于“绿色教育”研究,为每个孩子创造了自然、自由、平衡、和谐的教育环境,勾画了“一双嫩足踏绿色”的教育图景,构建了融“理念—内容—实施—评价—生态”为一体的课程创生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创生 实践模式 青岛西海岸新区 荣誉称号 幼儿园 体育局 尽性 管理理念
下载PDF
《易传》性命合一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玉建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39-43,共5页
作为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易传》对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儒家争辩愈来愈激烈的性命论这一哲学主题,给予了积极、正面的理论回应。《易传》确立的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标识的性命合一论,既是对先秦儒家性命论... 作为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哲学的集大成者,《易传》对先秦尤其是战国时期儒家争辩愈来愈激烈的性命论这一哲学主题,给予了积极、正面的理论回应。《易传》确立的以"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为标识的性命合一论,既是对先秦儒家性命论的一次全面、深刻的理论整合与开新,同时对后世儒家性命之学的演变与发展,具有范导性的哲学意义。本文从性命范畴内涵的确立、性命合一论的理论建构等方面,分析、揭示了《易传》性命之学的思想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性命合一 穷理 尽性 至于命
下载PDF
尽人性与尽物性——基于朱熹《中庸》诠释的考察
6
作者 杨抒漫 《河西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8-93,共6页
关于尽人性和尽物性,朱熹有着细致且深刻的论述。朱熹认为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 关于尽人性和尽物性,朱熹有着细致且深刻的论述。朱熹认为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尽物性则既是融通人与万物的哲学命题,也是人按照自身需要而合理利用万物的实践纲领。朱熹对人性和物性的解读综合了孟子性善论和告子“生之谓性”,且在与禅宗“作用是性”的斗争中进一步确证自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庸》 人性 物性 尽性
下载PDF
先秦儒道两家论“人之为人”与“做人起点”的不同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根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7,128-129,共8页
孔子将"仁"的德性看作"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孔子及其弟子将在家庭中实践孝悌之伦看作实践仁德的出发点,进而看作建构良序社会的出发点。孔子及其弟子对"人之为人"与"做人起点"两个问题的思考... 孔子将"仁"的德性看作"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孔子及其弟子将在家庭中实践孝悌之伦看作实践仁德的出发点,进而看作建构良序社会的出发点。孔子及其弟子对"人之为人"与"做人起点"两个问题的思考,体现了先秦儒家重视人的道德行为与良序社会的内在关系。与儒家的这一思考路径相反,道家创始人老子及其重要继承、发扬者庄子,更加重视"道序"的作用,以及人对"道序"遵守的重要性。在"人之为人"的问题上,道家提出每个人都应当"尽性",在"做人的起点"上,更重视个人生命之于政治活动的基础作用,认为理想的政治与社会应当奠定在尊重每个人的个体生命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儒道两家对上述两个问题提出的理论回答并非完全过时,而是不够充分。这两个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现代新的思想维度里对其进行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尽性
原文传递
论张载哲学人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卓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15,共4页
张载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起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 张载哲学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天人关系的形成,论证了"天"与人合一的现实性。张载哲学把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起一个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不是虚幻的、遥不可及的,而是现实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接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神知化 主体性 穷理 尽性
下载PDF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儒家维度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郁乎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2-108,共7页
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曾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作过一番评价,直言其“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文艺思想传统(主要是道家)之木”。对此,朱光潜在20世纪80年代数度作出回应,表明自己实则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儒家传统之木”。... 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曾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作过一番评价,直言其“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文艺思想传统(主要是道家)之木”。对此,朱光潜在20世纪80年代数度作出回应,表明自己实则是“移西方美学之花接中国儒家传统之木”。本文对朱光潜思想展开重新考察与梳理,认为其实际上有一个由偏于道家向偏于儒家的发展过程,及至20世纪40年代,其儒家文化立场已经非常成熟、稳固。此时他以儒家的礼乐文化之木接西方近代美学之花,在中西文化互释中阐发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并寓以自己“美善合一”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移花接木 礼乐 尽性
原文传递
“修道”“尽性”以“成人”——儒家的人生智慧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沂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18,共4页
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世界尤其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的个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然而,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的迷茫、错乱乃至崩溃。如何寻回人生的意... 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世界尤其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冲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物质生活极其丰富,人的个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然而,伴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怀疑和由此导致的精神的迷茫、错乱乃至崩溃。如何寻回人生的意义,将现代人从精神沉沦中解救出来呢?我以为儒家的人生智慧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智慧 人生的意义 尽性 生命意义 人的个性 现代化 儒家
下载PDF
儒家“尽人事、听天命”的辩证逻辑及其对敬业观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强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0-84,共5页
传统文化中具有历史正当性和社会普遍性的“尽人事”价值观,可以说是广义的敬业观,对其生成原理进行检讨、创造性转化及发展,对我们理解敬业观的内在依据、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有着良好的启示意义。尽人事观指出对人事的努力即是... 传统文化中具有历史正当性和社会普遍性的“尽人事”价值观,可以说是广义的敬业观,对其生成原理进行检讨、创造性转化及发展,对我们理解敬业观的内在依据、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敬业观有着良好的启示意义。尽人事观指出对人事的努力即是对心性的完善,而尽性则可以实现人与天合。可以说敬业观的内在依据就是对业的“敬”可以臻至精神圆融和谐的天人合一状态,实现现实中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自我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人事” “听天命” 尽性 天人合一 敬业观
下载PDF
试论学校体育的尽性意蕴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虎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98,共4页
当前学校体育的问题在于偏离体育本身。而体育本身,就是体育之所是。对学校体育本身的思考应从重外在工具理性向重内在本体回归,凸显其终极的本真意义。学校体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尽性"... 当前学校体育的问题在于偏离体育本身。而体育本身,就是体育之所是。对学校体育本身的思考应从重外在工具理性向重内在本体回归,凸显其终极的本真意义。学校体育作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尽性"应是其意蕴所在。"体育的尽性"是注重人的独特生命的体育,是面向完整人性的体育,是自主自由的体育,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它是以实现人本主义的体育理想为最终目标的一种体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尽性 人本主义
下载PDF
论《洪范》的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晓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 自来说《尚书》以《洪范》最为难明,《洪范》几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启示录”。但以往儒者解读《洪范》大都或专推灾异,或泥于象数,虽各有所明,皆不能无执滞。马一浮的《洪范约义》一扫以往儒者偏于用灾异、象数等神秘化方法对《洪范》的解读路径,认为《洪范》正是最典型地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书》教大义的经典文本,借《中庸》的尽性之说作为解《洪范》九畴的根本纲领和基本宗旨,把《洪范》作为“为尽性之书”阐发其“修德行仁事义”,展示古代圣贤以德教施于政事,垂于后世、化治天下的推展过程。马一浮以此不仅将《洪范》完全纳入其以道德化取向为主导的解读、诠释框架中,实现了在《洪范》诠释史上的独特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也据此构建起了其古典德性政治学原理及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范》 九畴 尽性 为政以德 古典德性政治学
下载PDF
漫议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被引量:1
14
作者 楚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4-10,23,共8页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早年的人生观而非其他。朱光潜在这部著作中主要从人生理想、看待人生的方法、人生价值标准三方面展示了他在二十年代确立的人生观。他苦闷、悲观,但深怀淑世之心,决心承担“改造环境”的使命;...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早年的人生观而非其他。朱光潜在这部著作中主要从人生理想、看待人生的方法、人生价值标准三方面展示了他在二十年代确立的人生观。他苦闷、悲观,但深怀淑世之心,决心承担“改造环境”的使命;他看待人生的方法取自尼采对人生的审美解释,主旨在于为了实现认定的目标而把其余一切置之度外;他的人生价值标准以重个性、重理想和人格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世 入世 尽性 领略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救亡 启蒙
下载PDF
论朱熹《中庸》诠释中的人性与物性
15
作者 杨抒漫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6期47-50,102,共5页
在朱熹对《中庸》的诠释中,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尽物性则既是融通人与万物的哲... 在朱熹对《中庸》的诠释中,人性和物性的关系展现出双重向度:理同气异、理异气同。参赞天地化育以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为进路。其中,尽己性的前提是知性与尽心;尽人性是尽己性在政治哲学向度上的延伸;尽物性则既是融通人与万物的哲学命题,也是人按照自身需要而合理利用万物的实践纲领。朱熹对人性和物性的解读综合改造了孟子性善论和告子“生之谓性”,且在与禅宗“作用是性”的斗争中进一步确证自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庸》 人性 物性 尽性
下载PDF
中国古学之生命形态及其进展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劳承万 蓝国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共11页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撞击,学人各有身姿,各显神通。在西化中,有国学功底者,属一种教训;无国学功底者,是一种玩术。当今之西化思潮,尤其台港及海外华人之弊端,大多是由移用西方实证认识论而来的新玩术。台港学人对大陆学界中的"流行教... 近百年来中西文化撞击,学人各有身姿,各显神通。在西化中,有国学功底者,属一种教训;无国学功底者,是一种玩术。当今之西化思潮,尤其台港及海外华人之弊端,大多是由移用西方实证认识论而来的新玩术。台港学人对大陆学界中的"流行教条与时髦",早已批得入皮入骨,当有其中肯处,但对其袭用西方实证认识论的新玩术之弊端,却缺少反思意识,乃至自乐其得。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教训是:不该充当美国人(实用主义)和欧洲人(实在论)来写《中国哲学史》,且绝不能忘却中国民族的本性以成书。西方文化是理性运用教学·逻辑进行推演的逐物文化,其动力机制是对因果链的追逐;中国文化是德性仁心运用象征比喻讲究穷理尽性的心性文化,其动力机制是"温故而知新"。中西文化之异,属方凿圆枘之别。相互混淆,则只会带来严重的文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物文化 心性文化 推演 尽性
下载PDF
论张载的性善恶混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曲岩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张载的"性"论始终坚持"合两"成"性"的性论观,强调"兼而不偏"方可"尽性",通过勤勉不息的道德创造方可达到"继善成性"之境界。性善恶混的两种可能要在后天的道德实践中才能... 张载的"性"论始终坚持"合两"成"性"的性论观,强调"兼而不偏"方可"尽性",通过勤勉不息的道德创造方可达到"继善成性"之境界。性善恶混的两种可能要在后天的道德实践中才能验证和实现,只有坚持"善反"才能实现人的"天地之性"。"有无皆性"是对自然主义"生之谓性"说的否定。张载的"性"论是对儒家学说的深化和对中国"性"论思想的发展,是理学天理论的第一步,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性 成性 性善恶混 善反 生之谓性
下载PDF
免俗·尽性·心灵的享受——论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8-51,共4页
作为朱光潜先生最重要的理论,"人生的艺术化"理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朋友。"人生的艺术化"理想又可细分为免俗、尽性、心灵的享受这三个阶段和层次,对我们今天的青年依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朱光潜 人生的艺术化 免俗 尽性 心灵的享受
下载PDF
由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关系看马一浮的儒学修养体系
19
作者 彭战果 《社科纵横》 2006年第3期128-129,共2页
宋明儒者自张载后,一直有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关系的讨论。马一浮先生作为20世纪著名的儒学大师,自不能绕过这个问题。他自觉到了闻见与德性因地上的分别,并通过见性尽性,达到了果地上的融通。在见性与尽性上,针对两种人分别了两种方法,... 宋明儒者自张载后,一直有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关系的讨论。马一浮先生作为20世纪著名的儒学大师,自不能绕过这个问题。他自觉到了闻见与德性因地上的分别,并通过见性尽性,达到了果地上的融通。在见性与尽性上,针对两种人分别了两种方法,于两种方法中又分析了见性与尽性的关系:全证中的统一与分证中的统一。于儒家心性学的现代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之知 闻见之知 见性 尽性
下载PDF
穷理、尽性、至命——做一个孤持的深耕者
20
作者 王萍 《师道(人文)》 2022年第3期4-6,共3页
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形容这个世界,“不确定”颇为贴切。我们周遭的世界喧嚣不安,其间夹杂着对病毒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未知的无助。面对扑朔迷离的未来,我们如何才能在巨大的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我是这样认为并... 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形容这个世界,“不确定”颇为贴切。我们周遭的世界喧嚣不安,其间夹杂着对病毒的恐惧、对未来的迷茫和对未知的无助。面对扑朔迷离的未来,我们如何才能在巨大的不确定中把握确定性?我是这样认为并坚持的:抛弃无谓的忧虑,远离热闹的人群,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植入自己喜爱的土壤,吸收阳光和雨露,默默地深耕细作,期待来年、年年的“好收成”。在我看来,越是不确定的年代,我们就越需要定力,就越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的成长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性 关键词 深耕细作 确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