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王堆帛画与汉初“道者”的信仰 被引量:39
1
作者 姜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199,209,共24页
汉墓画像符号系统隐含着以死后生命转化成仙为核心主题的思想逻辑。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所绘九日,可从道教文献所传递的"九天开则九日俱明于东方"信仰获证;帛画与整个墓葬一起表达着被汉初"道者"重构的尸解成仙... 汉墓画像符号系统隐含着以死后生命转化成仙为核心主题的思想逻辑。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所绘九日,可从道教文献所传递的"九天开则九日俱明于东方"信仰获证;帛画与整个墓葬一起表达着被汉初"道者"重构的尸解成仙信仰。"道者"群体是汉初这种跨接神仙方术与黄老道之新信仰体系的构筑者和主张者。马王堆汉墓证明,由死到仙的生命转换乃是汉墓的最高宗旨;墓葬作为中间环节在这种转换过程中被赋予独特的功能,其物理-文化构件是架设和表达这一过程的话语符号。汉墓接受战国以来的尸解信仰作为终极意义的实现方式,以黄老道为思想诠释系统,两相融合,形成新信仰体系,于是过去至为简单的"形解销化之术"被超越,"得道"成为"成仙"的前提,死后生命转换逻辑在更高的层面得到完善,形成较之战国燕齐尸解信仰更为丰富完善的思想基础。作为尸解信仰的墓葬实例,马王堆汉墓是汉初"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的"道者"群体之神仙信仰的符号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T形帛画 九天信仰 黄老道 尸解信仰
原文传递
汉墓的神药与尸解成仙信仰 被引量:13
2
作者 姜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共15页
基于汉墓出土资料和道教文献的交叉考证,可以揭示被遗忘千年的尸解信仰的具体内容。汉人以死为尸解成仙的必由之路,死是"暂过太阴"、"太阴炼形"的过程。死者将在冥界得不死药,身生羽翼、飞升成仙。其中,用神使、丹... 基于汉墓出土资料和道教文献的交叉考证,可以揭示被遗忘千年的尸解信仰的具体内容。汉人以死为尸解成仙的必由之路,死是"暂过太阴"、"太阴炼形"的过程。死者将在冥界得不死药,身生羽翼、飞升成仙。其中,用神使、丹鼎、神鸟"生物行精"、宴饮歌戏之吉庆等多种象征形式,反复强调墓主之得药成仙。以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的系列大型彩绘陶塑为基础,结合马王堆、金雀山及陕西郝滩等汉墓出土资料,可还原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汉代墓葬仪式话语。其结构大体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三官"守护墓主人"太阴炼形"、获神界致送之神仙饮食——壶和鼎所象征的"神药"、"太一帝君"车马相迎。藉由这套仪式话语系统,汉人达成了由死而仙、"先死后蜕"的尸解成仙承诺,此乃汉墓的生命转换功能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墓 尸解信仰 神药 生物行精 太阴炼形 易貌变仙 生命转换
下载PDF
韩凭故事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姜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9-55,共7页
文章通过对韩凭故事原本形态的考证表明,故事的核心应是颂扬韩凭夫妇以生命复贞信,此世不可处,乃相踵讬死赴太阴,终成尸解仙。贞信守节、重义轻死,是汉代死后尸解成仙的标准。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出土金石资料,说明韩凭夫妇的夫信妇贞、... 文章通过对韩凭故事原本形态的考证表明,故事的核心应是颂扬韩凭夫妇以生命复贞信,此世不可处,乃相踵讬死赴太阴,终成尸解仙。贞信守节、重义轻死,是汉代死后尸解成仙的标准。汉代画像石和铜镜等出土金石资料,说明韩凭夫妇的夫信妇贞、至死不渝品格所造就的爱情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并引起强烈共鸣。韩凭夫妇殉情而死及死后化作梓树、鸳鸯之说,实际上是汉晋时期盛行的以墓室为"炼形之宫"、经历"太阴炼形"、最终变形而仙的尸解信仰的一种仙话表达。图其形于古圣贤、忠孝、节义、贞烈、英雄之伦,意在示其同臻仙域,藉以讴歌春秋大义。应在汉墓画像的系统配置和更为宽广的汉代思想和信仰背景中去寻求对汉画中韩凭夫妇故事的合理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凭夫妇故事 仙话 汉画像 尸解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