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就地生成CO_2吞吐开采高凝油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易非 王佩文 唐长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实验介质,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对于高凝油开采的有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凝油的驱油效率。CO2溶解在高凝油中,可以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凝固点,改善高凝油的流动特性... 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实验介质,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对于高凝油开采的有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凝油的驱油效率。CO2溶解在高凝油中,可以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凝固点,改善高凝油的流动特性,在地层中形成溶解气驱,增加地层能量,同时可以降低注水压力,改善吸水剖面。就地生成CO2可以解决包括油气区天然CO2气源的短缺问题,大量CO2气体的运输、储存问题,大量注气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CO2注气利用率低和工艺成本费用高的问题等。该研究可以为高凝油藏提高采收率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 CO2 高凝油 吞吐 室内实验
下载PDF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吞吐开采稠油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佩文 刘春艳 +2 位作者 万小迅 孟宪伟 张浩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6年第2期60-65,5,共6页
利用国内某油田的稠油样品,根据此油田的物性,在实验室制作填砂管模型,设计了连续二氧化碳吞吐+水驱油、二氧化碳吞吐+水驱交替实验方案,对不同原油黏度、不同物性及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岩心进行了驱油效率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原油... 利用国内某油田的稠油样品,根据此油田的物性,在实验室制作填砂管模型,设计了连续二氧化碳吞吐+水驱油、二氧化碳吞吐+水驱交替实验方案,对不同原油黏度、不同物性及不同含油饱和度的岩心进行了驱油效率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较小、物性较差、含油饱和度较高的岩心驱油效果较好,本文的实验结果可以为油田实施二氧化碳吞吐方案设计提供一定借鉴,同时介绍的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技术可以解决油气区天然二氧化碳气源的短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运输、储存问题,大量注气带来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注气利用率低和工艺成本高的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 二氧化碳 稠油 吞吐 室内实验
下载PDF
就地法制备超细Ag_2S粒子PVA复合膜及其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林原 江畹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1999年第10期37-40,共4页
以聚丙烯酸(PAA) 为高分子螯合剂, 在聚乙烯醇PAA 共混物基材中, 通过就地沉淀反应制备了Ag2SPVC超细粒子复合膜。研究表明, 引入Ag2S粒子使聚合物膜的电性能有较大提高(10 -6 ~10 -7scm) ... 以聚丙烯酸(PAA) 为高分子螯合剂, 在聚乙烯醇PAA 共混物基材中, 通过就地沉淀反应制备了Ag2SPVC超细粒子复合膜。研究表明, 引入Ag2S粒子使聚合物膜的电性能有较大提高(10 -6 ~10 -7scm) 。随PAA 分子量、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大, 产物复合膜的电导率增大; 复合膜电导率对环境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 特别是当粒子含量接近一临界值时, 其电导率呈数量级急剧增大, 在RH< 92% 的湿度范围内, 前后变化可高达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 SUFP 聚乙烯醇 复合膜 电导率 硫化镁
下载PDF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龚蔚 蒲万芬 曹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6-78,共3页
对就地生成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生成CO2的体系,同时进行原油膨胀和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及降低粘度,... 对就地生成CO2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生成CO2的体系,同时进行原油膨胀和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及降低粘度,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当油藏温度为60℃、压力为10MPa、原油粘度为2010mPa·s时,就地生成的CO2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25%、粘度降低52.7%,能够提高采收率7.6~14.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CO2技术 机理 膨胀 降粘 采收率
下载PDF
就地生成二氧化碳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龚蔚 蒲万芬 +1 位作者 彭陶钧 曹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针对常规CO_2技术存在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就地生成CO_2技术。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就地生成CO_2体系,同时对就地CO_2技术体系进行原油膨胀、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和吞吐的效... 针对常规CO_2技术存在的气源、腐蚀等问题,提出就地生成CO_2技术。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油藏条件下,筛选出就地生成CO_2体系,同时对就地CO_2技术体系进行原油膨胀、降粘效果评价;利用微观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了其驱油和吞吐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某油藏条件下,利用就地CO_2技术能够生成充足的气体,膨胀原油体积和降低原油粘度,取得良好的驱油效果。当温度为60℃、压力为10 MPa、原油粘度为2 010 mPa·s时,就地CO_2技术可以使原油体积膨胀25%,使原油粘度降低52.7%,能够提高驱油采收率7.6%~14.2%,平均提高吞吐效率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CO2技术 机理 膨胀 降粘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年龄计算模式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吕延武 梁欧博 黄飞鹏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030,共10页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是被广泛应用于地貌面和地表过程研究测年的新兴手段,相较传统年代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国际上众多地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然而多数国内学者对其年龄计算模式缺乏深入理解,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是被广泛应用于地貌面和地表过程研究测年的新兴手段,相较传统年代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得到国际上众多地学工作者的认可和应用。然而多数国内学者对其年龄计算模式缺乏深入理解,限制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阐述目前已被国际学者普遍认可的四种计算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模式间的差异,评价了每种模式的独特优势和应用领域,以使初学者和尝试应用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的研究者在实践中能够合理应用相应的计算模式,最终获得较可靠的年代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暴露年龄 埋藏年龄 计算模式
下载PDF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方法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延武 梁欧博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2018年第1期48-64,共17页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通过宇宙射线与地表岩石反应所积累核素浓度进行测年,相较传统定年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近3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第四纪研究中的主要测年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随着...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年代学通过宇宙射线与地表岩石反应所积累核素浓度进行测年,相较传统定年方法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近30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已成为第四纪研究中的主要测年方法之一。目前该方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其理论方法将会越来越成熟,新的核素和应用领域也将会逐步扩展。本文通过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的产生机制、测年原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为相关学者在测年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 产生机制 测年原理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