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化解就业难题 发展就业产业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文娟 《实事求是》 2015年第2期43-46,共4页
新疆深处祖国内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新疆就业难问题突出,表现为失业率水平偏高;失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处于初高中水平的劳动者失业率居首位;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严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极不对称等,这给新疆经济... 新疆深处祖国内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新疆就业难问题突出,表现为失业率水平偏高;失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处于初高中水平的劳动者失业率居首位;少数民族就业难问题严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极不对称等,这给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化解新疆就业难题,要大力发展就业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要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招生教育力度,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降低限制门槛,多吸纳初高中的待业青年;要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大力开展就业基础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就业 就业产业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抓旅游业就是抓战略经济
2
作者 董少峰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9年第1期113-114,共2页
21世纪县域经济的着力点在哪儿?在旅游业。本文从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就业产业、人气产业、生态产业、出路产业六个方面论证了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作用,最终得出抓旅游业就是抓战略经济。
关键词 黄金产业 就业产业 人气产业 生态产业
下载PDF
七台河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就业的措施
3
作者 崔德忠 《管理观察》 2011年第18期188-188,199,共2页
针对七台河市劳动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就业难的问题,要从七台河市情、地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三产和生态产业,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 劳动力 就业产业 市场
下载PDF
基于SSM的韶关市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蕾 杜鹏 夏斌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结构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能力。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韶关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1949—2005年韶关产业结构演进状况,找出结构转变的关键节点,总结演进过...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结构的演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能力。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韶关产业结构演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1949—2005年韶关产业结构演进状况,找出结构转变的关键节点,总结演进过程中3个阶段的特征。重点分析20世纪90年代哒来就业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分剐以全国及广东省为标准区域分析“八五”、“九五”、“十五”期间韶关产业结构优劣和竞争力强弱。针对性提出“立足生态城市、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进 就业产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法 韶关
下载PDF
就业领域重大结构性失衡及应对举措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阳 《财政科学》 CSSCI 2021年第4期69-80,共12页
就业领域重大结构性失衡拖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大失衡”表现为就业城乡区域结构失衡、就业产业结构失衡、就业收入结构失衡和就业技能结构失衡。“十四五”时期到2030年前后,应当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业领域重大结构性失衡拖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大失衡”表现为就业城乡区域结构失衡、就业产业结构失衡、就业收入结构失衡和就业技能结构失衡。“十四五”时期到2030年前后,应当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深化就业领域改革,统筹扩容量与提质量,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增强人力资源支撑作用,加快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城乡区域结构失衡 就业产业结构失衡 就业收入结构失衡 就业技能结构失衡
下载PDF
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齐志超 《农场经济管理》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环境规制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剖析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就业数量、就业产业结构和就业技能结构三个角度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负向的规模效应、正向的替代效应和技... 环境规制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剖析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就业数量、就业产业结构和就业技能结构三个角度研究发现:环境规制通过负向的规模效应、正向的替代效应和技术创新的补偿效应影响就业数量,且环境规制强度与就业数量整体上呈U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调整污染型和清洁型产业的比重,也通过改变投资行为、消费需求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进而推动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规制通过规模效应、替代效应和引入先进技术实现高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也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就业技能结构向高技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就业数量 就业产业结构 就业技能结构
下载PDF
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对上海市和江苏省苏州市、常州市的调查发现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阳 《上海城市管理》 2021年第6期11-19,共9页
“十三五”时期老龄产业发展呈现四个积极表现,一是“支付+服务模式”催生产业链延伸拓展,二是产品和服务升级带动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三是养老服务市场放开激发各类主体竞争活力,四是科技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提升助推多元医养模式。针对老... “十三五”时期老龄产业发展呈现四个积极表现,一是“支付+服务模式”催生产业链延伸拓展,二是产品和服务升级带动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三是养老服务市场放开激发各类主体竞争活力,四是科技水平和标准化程度提升助推多元医养模式。针对老龄产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建议统筹养老服务领域“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确保基本养老服务应供尽供,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在产业结构升级、拓展就业渠道中积极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就业产业结构,健全资源要素保障支持体系,支持青年人才进入老龄产业,创新社会治理,研发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形成更加完善的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释放就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产业 就业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 青年人才 对策
下载PDF
辽宁就业压力与就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8
作者 张彩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9-11,共3页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密集,冗员庞大。在体制转轨与结构转换过程中,必然引发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的激烈冲突,就业与失业问题极为突出。由于矛盾源于特殊的体制性、结构性因素,矛盾的缓解并非通过社会保障、劳动政策即能...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密集,冗员庞大。在体制转轨与结构转换过程中,必然引发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的激烈冲突,就业与失业问题极为突出。由于矛盾源于特殊的体制性、结构性因素,矛盾的缓解并非通过社会保障、劳动政策即能实现的。出路在于实施结构调整,尤其是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即遵循辽宁就业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特征,在资本稀缺、劳动要素过剩等条件的约束下,通过提供政策环境,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同时协调区域间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 就业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吸纳能力
下载PDF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智强 刘宝庵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5-130,共6页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缓慢,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在全国倒数,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认为,吉林省发展出现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于产业发展,进而引起了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基于此,通过构建...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缓慢,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增速在全国倒数,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认为,吉林省发展出现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于产业发展,进而引起了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基于此,通过构建人力资源聚集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三个指标对吉林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吉林省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促进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角度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聚集度 比较劳动生产率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雪莲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第3期1-2,共2页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判定河南省的产业发展阶段,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发展不均衡趋势明显,第二和第三产...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判定河南省的产业发展阶段,分析河南省三次产业就业比例,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河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三次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发展不均衡趋势明显,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趋于均衡;农业生产要集约化、现代化,工业生产要科技化,第三产业要本地化,要结合本地现有条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比重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下载PDF
新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淼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4-38,48,共6页
本文使用新疆1978-2013年的时间数据,分析新疆的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通过计算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和所占的比例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非常接近且2000年以后二者... 本文使用新疆1978-2013年的时间数据,分析新疆的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通过计算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三次产业的总产值和所占的比例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都处于上升的趋势,第二、三产业的总产值非常接近且2000年以后二者产值的增加速度突然加快,与第一产业的产值的差距越来越大。三次产业的产业比重波动较大,2004-2013年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一直保持上升的态势,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快,就业人员较多的转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极其不平衡,第一产业存在劳动力转移的压力,第三产业的就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对劳动力就业起到积极作用。依据分析的结果,新疆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新疆
下载PDF
基于就业产业线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康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分析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开发、构建和人才需求市场,形成具有产业线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同时探讨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在重构基于就业产业线的高职机... 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分析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开发、构建和人才需求市场,形成具有产业线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同时探讨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在重构基于就业产业线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有效尝试,推进优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就业产业线 课程体系 重构
下载PDF
关于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13
作者 张付宝 余晓鹏 《内江科技》 2009年第8期54-54,28,共2页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综合性难题,本文主要从高等院校、大学生、政府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产业
下载PDF
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
14
作者 陈长民 《统计与信息论坛》 1997年第1期25-28,共4页
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素质结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盘子中... 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是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人口素质结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将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大盘子中综合考虑,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总目标,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合理分流安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余人员 宏观调控 就业产业结构 分类指导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与就业对接途径研究--以桂林学院为例
15
作者 刘婷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83-87,共5页
文章以桂林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六项实践素质及能力要求展开调研,分析相关企业对2021届入职毕业生评价与毕业生自我评价的偏差,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素质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进而在... 文章以桂林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市场营销岗位所需的六项实践素质及能力要求展开调研,分析相关企业对2021届入职毕业生评价与毕业生自我评价的偏差,指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生素质培养与行业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进而在培养目标规划、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环境、校企合作及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对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市场营销专业 就业产业需求
下载PDF
基于就业产业线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16
作者 罗康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3-46,共4页
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开发、构建和人才需求面临的细分市场,形成具有产业线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并探讨了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措施。在重构基于就... 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开发、构建和人才需求面临的细分市场,形成具有产业线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并探讨了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措施。在重构基于就业产业线的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中做了有效尝试并推进优化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就业产业线 课程体系 构建
下载PDF
广西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与就业及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检验——基于VAR模型和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17
作者 王宇 周晓易 何洋 《商场现代化》 2015年第29期134-135,共2页
本文以广西1979年-2011年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分析广西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对就业水平存在较显著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本文以广西1979年-2011年时间序列为基础,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分析广西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对就业水平存在较显著的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对产业就业结构的调节作用较弱;第一次产业产业滞留劳动力较大,第二次产业经济增长较强,对劳动力需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 经济增长 VAR模型
下载PDF
中国因素与日本产业空洞化
18
作者 吴梦菲 《企业研究》 2010年第7X期6-7,共2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国之一,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也稳步增加。然而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于是在日本有舆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是日本产业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积极吸引外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国之一,近年来对中国的投资也稳步增加。然而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形成对比的是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于是在日本有舆论认为,日本对华投资的增加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产业空洞化的定义与衡量标准;日本对华投资对日本就业、产业结构、中日贸易的影响来论述日本产业空洞化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空洞化中国因素日本就业产业结构中日贸易
下载PDF
论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的双联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郭继强 郑程 姜俪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6,共6页
就业既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同时也关联着教育市场和产品市场。教育市场连接着对劳动力的供给,形成教育-就业结构;而产品市场则连接着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就业-产业结构。一方面这两类结构各自内部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另一方面,这两类... 就业既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同时也关联着教育市场和产品市场。教育市场连接着对劳动力的供给,形成教育-就业结构;而产品市场则连接着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就业-产业结构。一方面这两类结构各自内部存在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另一方面,这两类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还存在着紧密的联接和互动,本文称之为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的"双联动"。作为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分析视角,"双联动"有助于提高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效率,改善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制度性分割,增强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而提升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就业结构 就业-产业结构 双联动 劳动力供求匹配
原文传递
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1985~2010年 被引量:15
20
作者 高毅蓉 袁伦渠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59,共6页
本文基于1985-2010年期间我国大陆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σ收敛性检验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体(省际)差异不断缩小,但主要是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区域内部... 本文基于1985-2010年期间我国大陆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和σ收敛性检验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总体(省际)差异不断缩小,但主要是由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区域内部差异的不断缩小所引起,而三大经济带之间的收敛效应未能显现。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促进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劳动力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仍然明显。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提高城乡劳动力素质和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将有助于各地区劳动生产率平衡发展和促进就业人口的非农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就业产业结构 泰尔指数 σ收敛性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