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唐代的吏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广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12,共10页
一唐代官员与吏员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就其职名考察,唐代之吏实相当于秦汉胥史、郡县掾属和乡官。下列事例当有助于人们对两者有别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1.《旧唐书·张玄素传》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尝对朝问[张]玄素历官所... 一唐代官员与吏员之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就其职名考察,唐代之吏实相当于秦汉胥史、郡县掾属和乡官。下列事例当有助于人们对两者有别得到比较明确的认识。1.《旧唐书·张玄素传》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尝对朝问[张]玄素历官所由,玄素既出自刑部合史,甚以惭耻”。据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外官 旧唐书 九品中正制 唐会要 尚书省 吏员 胡三 褚遂良 官品 六典
原文传递
唐临川公主墓出土的墓志和诏书 被引量:11
2
《文物》 1977年第10期50-59,共10页
临川公主墓在礼泉县赵镇公社新寨村村北,是唐太宗昭陵陵园的陪葬墓之一,东北距昭陵约五公里。1972年3月至4月发掘清理。墓的地下结构和一般常见的大型唐墓基本上一样,由斜坡墓道(包括道口、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墓的方向为正南北... 临川公主墓在礼泉县赵镇公社新寨村村北,是唐太宗昭陵陵园的陪葬墓之一,东北距昭陵约五公里。1972年3月至4月发掘清理。墓的地下结构和一般常见的大型唐墓基本上一样,由斜坡墓道(包括道口、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墓的方向为正南北,全长48米。墓室为砖砌,平面近方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临川 墓志 诏书 旧唐书 尚书省 贞观十七年 地下结构 唐太宗 出土
原文传递
唐代“敕牒”考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孙盈政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110,共22页
开元十一年(723),中书门下宰相机构建立,敕牒随之产生。在唐代,敕牒作为七种正式王言之一,是由中书门下发出的奉"敕"而牒的公文。敕牒所奉敕命的性质,可以是敕旨、发日敕(或制书)、论事敕书(手诏)等其他六种王言,或是皇帝向... 开元十一年(723),中书门下宰相机构建立,敕牒随之产生。在唐代,敕牒作为七种正式王言之一,是由中书门下发出的奉"敕"而牒的公文。敕牒所奉敕命的性质,可以是敕旨、发日敕(或制书)、论事敕书(手诏)等其他六种王言,或是皇帝向中书门下直接发布的指令。敕牒可单独行下,亦可与其他王言共同行下。可用于批答奏状,亦可直接发布皇命。敕牒处理的可以是国家重要政务,亦可是琐细之务。敕牒的应用改变了唐代王言的运行途径。此前,全部王言经尚书都省勾检,并由省司以符牒的形式转发施行。敕牒则由中书门下行下,中书门下孔目房行使勾检权。唐代后期,都省对王言的勾检权形同虚设,最终不复存在。愈来愈多的皇命以敕牒和其他王言两种形式共同发布。中书门下孔目房实际上也承担了对这些非敕牒类王言的勾检责任。敕牒愈发具有尚书省转发制敕的符牒的功能。通过敕牒运行,颁布诏令权由尚书都省逐渐转移至中书门下手中,配合了中书门下掌控施政权的需要。敕牒的应用反映出从唐代前期至北宋行政运行体制演进过程中的公文运行特色。开元十一年以后的唐代行政运行体制是名副其实的"中书门下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敕牒 中书门下 尚书省 行政运行体制
原文传递
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 被引量:13
4
作者 武玉环 《北方文物》 1987年第2期76-82,共7页
金朝中央官制,是经由太宗、熙宗、海陵王三次改革之后,逐步确立、完备起来的。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与金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演变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过程紧密相关.研究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对了解金朝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少数民族汉化、... 金朝中央官制,是经由太宗、熙宗、海陵王三次改革之后,逐步确立、完备起来的。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与金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演变和中央集权制的形成过程紧密相关.研究金朝中央官制的改革,对了解金朝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少数民族汉化、封建化的过程,能够有所帮助。一、金初中央官制及其改革的原因作为社会上层建筑最主要部分的政治制度(国体和政体),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金朝中央官制由最初的勃极烈制改为汉官制,其基本的原因,是适应对汉族地区的统治和女真族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的需要而出现的。这种改革不是一次完成的。汉官制的改革首先是在汉人地区进行,最后才推行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官 金朝 中央集权制 官制 奴隶制 封建化 海陵王 封建制 女真族 尚书省
原文传递
五代中央财政体制考述 被引量:8
5
作者 董恩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57-62,共6页
论起五代的制度,亘古至今,几乎是众口一词,谓之废置不常、无所建树!然而,笔者在涉猎史籍时,发现史实并非完全如此。即如五代中央财政体制就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且为后来两宋所继承,其影响所及不可小觑!下面,笔者就所见史料,略加考述。
关键词 中央财政 三司使 藩镇 《旧五代史》 新史 钱谷 尚书省 财赋 《五代会要》 赋税
下载PDF
金代近侍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近侍局 《金史》 金代 宣宗 尚书省 参知政事 女真人 大定 进士出身 监察御史
下载PDF
台城辩 被引量:11
7
作者 郭湖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71,共11页
我国古代都城,如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魏晋北魏洛阳,隋唐长安,隋唐洛阳,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明南京,明清北京,其位置皆可认定,甚至尚存城垣宫殿遗址,经考古研究而得确指其处。北宋东京虽城垣宫阙无存,但地面尚有繁塔、开宝寺塔(铁... 我国古代都城,如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魏晋北魏洛阳,隋唐长安,隋唐洛阳,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明南京,明清北京,其位置皆可认定,甚至尚存城垣宫殿遗址,经考古研究而得确指其处。北宋东京虽城垣宫阙无存,但地面尚有繁塔、开宝寺塔(铁塔)等,地下尚有州桥遗址,其范围方位,尚可大致判定。古都之中,唯有六朝建康城及其核心宫城即所称“台城”者,地上地下了无痕迹,至今仍然一团迷雾,不能确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建康 隋唐长安 太极 南史 北宋东京 中书 宫城 玄武湖 尚书省 建康城
原文传递
安史之乱与唐代政治体制的演进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后滨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随着政治制度研究的深入,古代帝国的政治体制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已经出版的著作,基本还没有触及到整个中国帝制时代长时段的体制演进。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环节,标志着政治制度划时代的变革;也有许多影响... 随着政治制度研究的深入,古代帝国的政治体制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已经出版的著作,基本还没有触及到整个中国帝制时代长时段的体制演进。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环节,标志着政治制度划时代的变革;也有许多影响制度演进的关键性因素,造成了某种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尚书省 翰林学士 唐代政治 《唐会要》 行政体制 《旧唐书》 财政使职 《资治通鉴》 体制转换
原文传递
试释吐鲁番出土的几件有关过所的唐代文书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仲荦 《文物》 1975年第7期35-42,共8页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民丰县汉代精绝遗址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过所。在吐鲁番县东南阿斯塔那附近唐代墓群里,又发掘出很多件唐西州户曹文书。这些文书,有不少是和过所有关的,对我们了解唐代中央政府有效地统一管辖边疆地区...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民丰县汉代精绝遗址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过所。在吐鲁番县东南阿斯塔那附近唐代墓群里,又发掘出很多件唐西州户曹文书。这些文书,有不少是和过所有关的,对我们了解唐代中央政府有效地统一管辖边疆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当时的阶级关系、赋税制度等,提供了珍贵的材料。这里,试就阿斯塔那出土的几件有关过所的文书作一个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所 吐鲁番出土文书 都督府 西州 唐代 边疆地区 中央政府 户曹 尚书省 高昌
原文传递
唐朝的五花判事和六押制度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刚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6,共6页
唐朝的五花判事和六押制度袁刚唐朝政府中枢实行三省六部体制。“中书造命、门下审复、尚书奉行”。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中书省的制令草诏.即所谓“造命”.是唐中枢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有所谓中书舍人“五花判事... 唐朝的五花判事和六押制度袁刚唐朝政府中枢实行三省六部体制。“中书造命、门下审复、尚书奉行”。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其中中书省的制令草诏.即所谓“造命”.是唐中枢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程序。有所谓中书舍人“五花判事”或曰“六押”制度。由于旧史记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书舍人 中书 《新唐书》 尚书省 《唐会要》 机要秘书 《旧唐书》 翰林学士 《通典》 中书令
下载PDF
唐式性质考论 被引量:12
11
作者 霍存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6期24-30,共7页
对于“式”,《唐六典》与《新唐书》都作了明确的定义。前者为“式以轨物程事”,后者为“(百官有司)其所常守之法”。《唐六典》取令、式相类,较贴切地揭示了唐式的性质;《新唐书》取格、式相类,生硬地将格与式拼凑在一起下定义,从而影... 对于“式”,《唐六典》与《新唐书》都作了明确的定义。前者为“式以轨物程事”,后者为“(百官有司)其所常守之法”。《唐六典》取令、式相类,较贴切地揭示了唐式的性质;《新唐书》取格、式相类,生硬地将格与式拼凑在一起下定义,从而影响了后人对唐式的性质、内容的把握。唐式的非刑律性规范的性质可拟类为今天所言的行政法规,具体归结为:以行政法为主,间有军事法、民事法、诉讼法规范的综合法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六典 行政法规 刑法志 军事法 公文程式 刑律 尚书省 法律形式 律令格式
下载PDF
魏晋北朝考课制度述略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文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5期85-93,共9页
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 考课制度是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份。魏晋南北朝的考课制度,至今无人专门论及,本文拟就其中魏晋北朝的考课制度作一粗浅探讨。秦汉以来,对地方官的考课,逐渐形成以上计、考殿最为主,巡行制度为辅的一套制度。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是上述意义的考课制度。魏晋考课制度大体循汉旧法,北朝基本上继承魏晋之法,但又多所创革。整个考课制度,如细加区分,应包括上计、考课、巡行三部份。以下依次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课制度 魏晋南北朝 官僚制度 封建国家 秦汉 北魏 上计制度 尚书省 孝文帝 魏书
下载PDF
北宋元丰改制“重塑”尚书省的过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古丽巍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9-87,共19页
北宋元丰改制变二府体制为三省-枢密院体制,如何构建新制行政体制是改制的重要内容。推进改制过程中,宋神宗逐渐提升尚书省地位,行政体系中不同层级部门的行政职能先后得以"重振":继熙宁时期部分寺监职能已得到振举后,元丰初... 北宋元丰改制变二府体制为三省-枢密院体制,如何构建新制行政体制是改制的重要内容。推进改制过程中,宋神宗逐渐提升尚书省地位,行政体系中不同层级部门的行政职能先后得以"重振":继熙宁时期部分寺监职能已得到振举后,元丰初把不少六部职事纳入尚书省。元丰五年对尚书省结构、职能及运行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规范,其中都省覈治省事,由于长官的特殊性,成为决策与执行的枢纽。新制以尚书都省为首脑,由下到上"重塑"了国家行政体制。这一过程,呈现了二府体制到三省-枢密院体制职能转换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神宗 元丰改制 行政体制 尚书省 左右司
原文传递
北宋礼部贡院场所考略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忠礼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9-53,共5页
宋承唐制,省试由礼部主持,因为各地解送京师应试的举人,被认为是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故进行省试的地方,称为礼部贡院。礼部贡院既是朝廷抡才的重要机构,也是士人跻身仕途的“龙门”,向为朝野所瞩目。历史上,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礼部... 宋承唐制,省试由礼部主持,因为各地解送京师应试的举人,被认为是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故进行省试的地方,称为礼部贡院。礼部贡院既是朝廷抡才的重要机构,也是士人跻身仕途的“龙门”,向为朝野所瞩目。历史上,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变化,礼部贡院也有一个从草创到成熟的过程。它始置于唐,北宋是一个脱离尚书省向独立建立贡院的过渡时期,到南宋才出现了完全独立的礼部贡院,明、清两代礼部贡院的规模更加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部 尚书省 辟雍 北宋 考略 武成 元丰 宋会要辑稿 举人
下载PDF
宋代胥吏溢员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祖慧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2-100,共9页
宋代胥吏溢员问题研究祖慧宋王朝建国伊始,胥吏溢员的现象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日趋严重。以中央官府胥吏为例,太祖朝约七百余人;元丰改制前,仅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吏人就突破千人①;到了哲宗元三年(公元1088... 宋代胥吏溢员问题研究祖慧宋王朝建国伊始,胥吏溢员的现象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日趋严重。以中央官府胥吏为例,太祖朝约七百余人;元丰改制前,仅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吏人就突破千人①;到了哲宗元三年(公元1088年),百司吏额已接近四千八百人。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会要》 胥吏 枢密院 尚书省 庆元条法事类 吏员 公元 北宋前期 宗正寺 《龙川略志》
原文传递
论金代的三省制度 被引量:10
16
作者 程妮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7-113,共7页
金代三省制的雏形出现于太宗统治时期,而在全国推行则在熙宗即位之后。熙宗朝三省制度取自唐、宋、辽三朝,又将女真传统制度纳入其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多着重探讨太宗年间的三省制,对熙宗朝制度的研究不仅极... 金代三省制的雏形出现于太宗统治时期,而在全国推行则在熙宗即位之后。熙宗朝三省制度取自唐、宋、辽三朝,又将女真传统制度纳入其中,具有鲜明的时代与民族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多着重探讨太宗年间的三省制,对熙宗朝制度的研究不仅极少,而且多与海陵以后一省制度混为一谈。本文力图从金代三省制度形成、发展的实际出发,探讨其机构的设置与运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尚书省 《金史》 汉人枢密院 官制改革 女真族 女真军功贵族 《三朝北盟会编》 中原地区 金代
下载PDF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及其在唐代的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友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64-73,共10页
封建的官僚机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央官制来说,秦汉时期以三公九卿掌管国家政务,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与发展,到了隋唐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职能是什么?在唐代又有哪些变... 封建的官僚机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央官制来说,秦汉时期以三公九卿掌管国家政务,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与发展,到了隋唐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职能是什么?在唐代又有哪些变化?本文试就这些问题,略加分析探讨。一、从秦汉的宰相制度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封建职官系统中最高的官职。相,最早是国君的宾相,在国君朝聘宴享的活动中担任礼仪之类的工作。至战国时,才以相、丞相、相国等名,协助国君处理政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宰相制度 尚书省 中书门下 中书令 中书 唐代 门下 魏晋南北朝 侍中
下载PDF
唐律令国家的预算——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全金部旨符试释 被引量:10
18
作者 大津透 苏哲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9-114,191,共18页
唐律令国家的预算——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全金部旨符试释〔日〕大津透著苏哲译序西晋以来形成的律令法至隋唐时期臻于完备。中国历史上,即便律令法不是决定国家体制的唯一因素,唐前期国家处于律令制支配之下则是事实,从这个... 唐律令国家的预算——仪凤三年度支奏抄·四年全金部旨符试释〔日〕大津透著苏哲译序西晋以来形成的律令法至隋唐时期臻于完备。中国历史上,即便律令法不是决定国家体制的唯一因素,唐前期国家处于律令制支配之下则是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称其为律令国家。关于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会要》 律令国家 吐鲁番出土文书 大谷文书 《旧唐书》 《册府元龟》 《通典》 都督府 租庸调 尚书省
下载PDF
宋代中央官府吏制述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穆朝庆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51-67,共17页
就政治属性而论,吏制和官制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然而人们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即便有少数学者把吏制作为一个单独的客体加以稽考,也尚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上,既缺乏系统性,又有错杂之处。鉴于上述原因,笔者不自量力。
关键词 中央官 吏员 宋代 枢密院 吏制 表现形式 选任方式 尚书省 孔目官 职位
原文传递
唐临川长公主墓出土的两通诏书刻石——兼谈唐代前期的诏书形成过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沛 《文博》 1994年第5期72-76,112,共6页
一九七二年春,在陕西省礼泉县唐昭陵临川长公主墓中,随同墓志,一道出土了两通诏书刻石:一通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封其第十二女李孟姜为临川郡公主的诏书,一通是永徽元年(公元650年)
关键词 门下 长公主 中书 唐代前期 尚书省 两《唐书》 中书令 临川 尚书 中书舍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