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尘泡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
1
作者 张传朋 王俊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共17页
银道面红外巡天发现的一类壳状结构被称作"红外尘泡"(Infrared Dust Bubble),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或星团形成时产生的电离氢区与周围中性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电离氢区膨胀可能触发壳层分子气体中的新一代恒星形成.最... 银道面红外巡天发现的一类壳状结构被称作"红外尘泡"(Infrared Dust Bubble),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或星团形成时产生的电离氢区与周围中性介质相互作用形成的,电离氢区膨胀可能触发壳层分子气体中的新一代恒星形成.最初,尘泡被发现主要来自于红外波段的辐射,后来被证实与分子气体有较好的成协性.多波段地研究尘泡与恒星形成的关系是近几年来一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已有的观测研究表明,某些尘泡壳层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恒星形成现象,这些恒星形成区与电离氢区的膨胀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与理论模型研究结果相符.然而,由于缺少确切的距离等信息,无法确定相互作用关系确实存在,或者说无法给出触发过程发生的确凿证据.本文,首先概要地总结了前人研究红外尘泡与恒星形成方面的重要结论;其次,归纳了研究红外尘泡与恒星形成方面的主要科学方法与手段;最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目前研究红外尘泡方面的不足之处,分析研究红外尘泡的发展趋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形成 电离氢区 年轻星
原文传递
红外尘泡N109中的恒星形成
2
作者 孙金旭 李金增 +3 位作者 刘洪礼 董晓怡 袁敬华 张国印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9-264,共16页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 与电离氢区成协的红外尘泡是研究恒星形成尤其是触发恒星形成的理想天体实验室。利用多波段数据对银河系中最大的尘泡之一N109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它对其近邻介质及其中恒星形成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N109周围存在56个致密团块,主要分布在正北部和西部。它们均可能形成恒星,其中5个很可能形成大质量恒星,而其他的均可能形成小质量恒星。在这两个区域还存在5个袖珍电离氢区,意味着新一代的大质量恒星形成。此外,还观测到与N109成协的电离氢区的膨胀正在挤压正北和西部星际介质的迹象。这些结果共同表明红外尘泡N109正在通过电离氢区膨胀作用于周围介质,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再聚集物质,为新一代恒星形成提供了场所,这可能为触发恒星形成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质量恒星形成 星际介质 电离氢区 分子云 红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