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的效果 被引量:59
1
作者 王利江 刘秋燕 +1 位作者 于晓明 侯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8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和肌电生物反馈组(n=80)。常规治疗组接受运动疗法结合推拿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加用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表面肌电评价结果和选择性控制评定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PROM较治疗前显著减小(t〉9.142,P〈0.001),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踝关节选择性运动控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t〉3.456,Z〉3.178,P〈0.01);且肌电生物反馈组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t〉3.737,Z=-2.748,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更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背曲,改善其尖足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生物反馈技术 表面肌电图 推拿
下载PDF
踝关节被动运动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2
作者 龙亚君 丁玉莲 +3 位作者 王跑球 邓莹 左文敬 廖公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2-273,共2页
小儿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造成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痉挛性脑瘫占脑瘫总数的60%-70%。痉挛型脑瘫在早期... 小儿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是造成儿童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痉挛性脑瘫占脑瘫总数的60%-70%。痉挛型脑瘫在早期若未得到有效的干预治疗,多遗留有尖足、交叉剪刀步态等异常姿势。其中,小腿三头肌痉挛引起的踝关节运动障碍、跟腱挛缩是造成儿童尖足、不能独站、独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以踝关节被动运动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对1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疗效进行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患儿 运动功能训练 关节被动运动 疗效观察 训练治疗 中枢性运动障碍 小腿三头肌痉挛
下载PDF
全身振动训练联合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尖足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任雪松 蔡志军 +3 位作者 张小安 刘杰 陈镇 朱登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训练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尖足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5岁痉挛型双瘫脑瘫尖足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腹部,每个...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训练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尖足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5岁痉挛型双瘫脑瘫尖足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腓肠肌内外侧头肌腹部,每个靶肌肉注射剂量为3 IU/kg,一次性注射完毕,注射后24 h给予常规康复治疗5个疗程,每个疗程3周,每周治疗5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全身振动训练,患儿采取站立位,每次振动时间为2 min,休息1 min,共3~4次为一组,每日一组,每周治疗5 d,疗程与常规康复治疗同步.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评分(MTS)评价小腿三头肌痉挛情况;采用肌肉快速牵张时出现卡住的角度(快角,记录为R1)和肌肉慢速活动下关节全范围活动度(慢角,记录为R2)评价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D区(站立功能)、E区(走跑跳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MTS评分[观察组(3.60±0.56)分;对照组(3.57±0.63)分]、R1[观察组(-8.27±7.98)°;对照组(-9.30±7.01)°]、R2[观察组(7.43±7.75)°;对照组(7.20±7.55)°]、GMFM-88评分[观察组(35.10±7.07)分;对照组(36.63±7.46)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2组患儿MTS评分[观察组(2.43±0.68)、(1.83±0.46)和(2.17±0.75)分;对照组(2.83±0.79)、(2.33±0.61)和(2.70±0.75)分]均小于组内治疗前,R1[观察组(4.17±6.20)°、(9.87±5.47)°和(4.90±7.04)°;对照组(0.27±7.16)°、(3.73±7.49)°和(-1.73±7.32)°]、R2[观察组(18.07±6.15)°、(24.47±5.85)°和(19.30±5.98)°;对照组(15.07±6.55)°、(19.10±7.80)°和(14.03±7.13)°]、GMFM-88评分[观察组(49.20±7.38)、(58.47±7.17)和(64.37±7.11)分;对照组(45.10±8.75)、(51.73±8.41)和(56.83±8.44)分]均大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全身振动训练 A型肉毒毒素 粗大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低频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杰 梁松 陈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2-184,188,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素(BTX-A)注射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伴有尖足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肌内效贴组、传统康复组,每组4...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引导下A型肉毒素(BTX-A)注射联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伴有尖足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肌内效贴组、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并于BTX-A注射24 h后贴扎肌内效贴进行康复训练;肌内效贴组在系统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贴扎;传统康复组给予系统康复治疗。3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3个月、6个月,采用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综合痉挛量表(CS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的D、E能区,对2组患儿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周、3个月、6个月3组PROM、CSS评分及GMFM-88(D、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以实验组改善最明显(P均<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引导下BTX-A注射联合肌内效贴贴扎,能够有效降低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尖足状态,提高大运动能力,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改善程度越明显,以6个月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低频电刺激 A型肉毒素 肌内效贴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陶成 童光磊 +6 位作者 李飞 张敏 李司南 李红 易昕 董文旭 蔡云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因下肢痉挛导致尖足的脑瘫患儿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注射组在...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因下肢痉挛导致尖足的脑瘫患儿4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注射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2组均给予康复训练,注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BTX—A注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对患儿下肢痉挛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治疗前,注射组患儿MAS评分[(3.31±0.76)分]、PROM值[(108.27±11.38)。]、GMFM-88评分[(54.31±10.31)分]与对照组患儿MAS评分[(3.40±0.65)分]、PROM值[(106.10±11.44)。]、GMFM-88评分[(55.62±10.2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治疗2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治疗2周后外,剩余时间点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组同时间点比较,对照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可快速改善尖足畸形脑瘫患儿的下肢痉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毒毒素 超声 脑性瘫痪 下肢痉挛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电针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50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齐放 魏晓红 李丽霞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索电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按住院次序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尖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尖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 目的:探索电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按住院次序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尖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尖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痉挛型脑性瘫痪
下载PDF
“抑强扶弱”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马丙祥 张建奎 李华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4-376,共3页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中,约60%~70%的患儿为痉挛型。此类患儿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很难保持姿势进行灵活的动...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中,约60%~70%的患儿为痉挛型。此类患儿由于牵张反射亢进,很难保持姿势进行灵活的动作,还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变形,以至终身难以行走。“抑强扶弱”推拿法是在传统对痉挛肌群牵拉推按的基础上,对其拈抗肌群也进行了较强的刺激,以提高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临床对比观察 推拿法 治疗 姿势异常 痉挛肌群 脑性瘫痪
下载PDF
改良穴位埋线足三针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懿懿 黄任秀 +2 位作者 覃中华 胡怡佳 罗雪梅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穴位埋线技术取足三针穴位对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步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住院的63例1~6岁诊断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穴位埋线技术取足三针穴位对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步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住院的63例1~6岁诊断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包括运动疗法、生物肌电反馈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和蜡疗)进行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足三针即脑清、阳陵泉和承山穴运用改良穴位埋线技术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常规治疗均每天1次,治疗组穴位埋线每周1次,两组治疗均20天1个疗程,疗程间隔10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尖足评分法、足背屈角评定、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尖足评分、足背屈角角度、CSI评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改良穴位埋线足三针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及尖足程度,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儿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改良穴位埋线 三针
下载PDF
腕踝针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尖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符文杰 金炳旭 +2 位作者 赵勇 张勇 刘振寰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14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评价腕踝针对痉挛型脑瘫(cP)尖足步态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1~3岁痉挛型CP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Stata1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评价腕踝针对痉挛型脑瘫(cP)尖足步态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1~3岁痉挛型CP患儿,按照就诊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Stata1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分组,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对照组针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穴。两组针灸治疗均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5d,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足背屈角测量、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康复评定。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年龄、足背屈角、CSS痉挛评分的基线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1个疗程后和3个疗程后的足背屈角、CSS痉挛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治疗前后MAS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足背屈角测量1个疗程后及3个疗程后效应均优于对照组(t=-3.06、t=-2.42,均P〈0.05);观察组CSS评分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t=-2.62、t=-3.10,均P〈0.05);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MAS未见明显差异(X2=1.068、X2=1.088,均P〉0.05)。结论腕踝针可改善痉挛型cP患儿尖足步态,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及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颜华 张惠佳 +5 位作者 郭春光 何金华 苏珍辉 胡继红 周平秋 王益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测量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估。结果 BTX-A起效时间为注射后24~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个月,不良反应极少。治疗组1周后、3个月后下肢CSS评分及3个月后踝关节PROM、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尖足消失。结论 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纠正尖足畸形,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A型肉毒毒素 功能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小苗 宋雄 +2 位作者 邹林霞 陈维华 杨立星 《中国康复》 201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在偏瘫型脑瘫尖足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平衡发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最大...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在偏瘫型脑瘫尖足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平衡发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最大背屈位足-小腿夹角、胫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粗大运动量表(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对2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2周治疗,2组患儿患侧的最大背屈位足-小腿夹角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胫前肌最大收缩EMG值及GM-FM-88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能更好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尖足步态,提高患儿的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性瘫痪 步行能力 肌电生物反馈 平衡发育训练
下载PDF
针刺推拿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向俊璐 周文智 +2 位作者 田萍 杨力 杨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49例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和...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的49例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刺推拿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和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测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CSS评分结果显著优于治疗前(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针刺推拿,可更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型 针刺 推拿
下载PDF
静态渐进性牵伸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尖足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毕玉萍 李泽萍 +3 位作者 姚雪华 王玉换 谢志蛟 沈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观察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疗效。方法:60例(年龄4—12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再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 目的:观察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的疗效。方法:60例(年龄4—12岁)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进行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再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踝关节背屈活动度(ROM)、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MAS)和GMFM量表D区(站立)、E区(走跑跳)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踝关节ROM、肌张力和GMFM量表D、E区评分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以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增加痉挛型脑瘫患儿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提高患儿站立和走跑跳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渐进性牵伸 脑性瘫痪 康复 痉挛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尖足患儿临床治疗及其踝足矫形器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淑玲 赵向 +2 位作者 郭晓 付杰娜 李永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781-6784,共4页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93/2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8),对痉挛性脑瘫的患儿尖足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纳入的18篇文章显示,Bobath法、上田法、穴位按摩、肌肉松解和蜡疗、中西医结合等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患儿...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database(1993/2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3/2008),对痉挛性脑瘫的患儿尖足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纳入的18篇文章显示,Bobath法、上田法、穴位按摩、肌肉松解和蜡疗、中西医结合等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患儿尖足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可操作性差异明显。采用踝足矫形器治疗,主要是抑制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运动,刺激浅表的感受器和固有感受器,从而促进患儿内在因素的提高,近年来矫形器由于新的制作材料不断问世及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临床应用效果显示,使用硬踝足矫形器可给患儿提供良好的髋、膝对线与对位,增加踝关节的稳定性,减轻肌张力,缓解痉挛,有效地改善步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治疗探讨
下载PDF
中药塌渍结合蜡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跖屈肌痉挛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喜喜 刘波 +2 位作者 唐强 项栋梁 范星月 《康复学报》 2016年第2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结合石蜡疗法对缓解痉挛型小儿脑瘫跖屈肌痉挛、降低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塌渍结合蜡疗组(治疗组)和中药药浴结合蜡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药浴结合蜡疗,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结合石蜡疗法对缓解痉挛型小儿脑瘫跖屈肌痉挛、降低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塌渍结合蜡疗组(治疗组)和中药药浴结合蜡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药浴结合蜡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塌渍结合蜡疗;2组其他常规治疗包括针刺、推拿、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治疗前安静休息20 min,治疗时每次30 min,每天1次,20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足背屈角度测量、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肌张力、增大足背屈角度、改善肢体痉挛和运动、提高综合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塌渍结合蜡疗法对缓解痉挛型小儿脑瘫跖屈肌痉挛、降低肌张力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小儿脑瘫 中药塌渍 石蜡疗法 跖屈肌痉挛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高永嘉 周亚芳 +1 位作者 张引幸 胡卓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3期1709-1710,共2页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尖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只尖足施予按摩、康复运动、经络导平、药物治疗、家庭训练等方法 ,和未经治疗的 4 2只尖足作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尖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91只尖足施予按摩、康复运动、经络导平、药物治疗、家庭训练等方法 ,和未经治疗的 4 2只尖足作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治疗组中不同年龄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 <1岁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 >1岁组 (P <0 .0 5 )。治疗组中家庭训练配合和不配合组的疗效比较 ,年龄 <1岁 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年龄 >1岁的 2组疗效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尖足疗效显著 ,治疗重点要放在 1岁前 ,配合家庭训练 ,易达到理想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性瘫痪
下载PDF
中药蜡疗对痉挛性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程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蜡疗对痉挛型脑瘫尖足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接受运动疗法、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及蜡疗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蜡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目的:探讨中药蜡疗对痉挛型脑瘫尖足步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接受运动疗法、针灸、推拿、物理因子治疗及蜡疗等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蜡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酊剂,然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缓解程度、关节活动度的增加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酊剂蜡疗确能有效改善尖足步态,增大关节活动度,缩短康复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中药酊剂蜡疗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筋刺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勇 金炳旭 刘振寰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9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取承山穴及跟腱附着点上缘上1寸处为进针点进行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取痉挛...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取承山穴及跟腱附着点上缘上1寸处为进针点进行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取痉挛下肢阳明经穴为主进行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痉挛综合量表(CSS)评分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CSS评分及GMFM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改良Ashworth法评分、CSS评分及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者下肢痉挛状态,可减轻尖足,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性瘫痪 承山 康复训练 透刺 肌痉挛
下载PDF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牛国辉 张晓莉 +3 位作者 朱登纳 蔡志军 李三松 张玮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20-72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腓肠肌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尖足患儿256例按肌张力不同分为A、B两组:A组(肌张力1-2级)147例,随机分为BTX-A大剂量注射(A1组,73例)和小剂量注射亚组(A2组,74例...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腓肠肌注射对脑性瘫痪尖足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性瘫痪所致尖足患儿256例按肌张力不同分为A、B两组:A组(肌张力1-2级)147例,随机分为BTX-A大剂量注射(A1组,73例)和小剂量注射亚组(A2组,74例);B组(肌张力3-4级)109例,随机分为BTX-A大剂量注射(B1组,55例)和小剂量注射亚组(B2组,54例)。A1、B1组给予BTX-A 6 U/kg,A2、B2组给予BTX-A 3 U/kg。注射前及注射后1、3、6、12个月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定腓肠肌的肌张力及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A1和A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Ashworth分级和GMFM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大剂量注射BTX-A可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下肢运功功能,与小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儿治疗后Ashworth分级逐渐下降,治疗后3个月时最低,之后逐渐恢复,治疗后12个月分级恢复至治疗前水平;而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逐渐提高,治疗后12个月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尖足的患儿在进行BTX-A注射时应根据肌张力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剂量。对于病情相对较重的患儿,采用大剂量注射则可更大程度地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脑性瘫痪 儿童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尖足30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会杰 宋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15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尖足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康复运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尖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尖足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康复运动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解溪、承山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尖足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 穴位注射 小儿脑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