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新的分子标记方法(RAPD)分析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α的近等基因系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松涛 张忠廷 +2 位作者 王斌 钟少斌 姚景侠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RAPD是一种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α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3个引物在这对抗白粉病的近等基因系中所扩增出的带型出现差异。并根据理论计算所找到的差异与... RAPD是一种新发展的分子标记技术,本实验利用这种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α的近等基因系进行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找到了3个引物在这对抗白粉病的近等基因系中所扩增出的带型出现差异。并根据理论计算所找到的差异与抗性基因Pm4α连锁的概率是0.7,即3个差异中应有2个标记与抗性基因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分子标记 白粉病基因 近等基因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Pm4a和Pm21的聚合体 被引量:48
2
作者 高安礼 何华纲 +2 位作者 陈全战 张守忠 陈佩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00-1405,共6页
利用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Pm4 a和Pm21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含有Pm2、Pm4 a和Pm21的小麦品系复合杂交后代经3轮分子标记选择,得到了一批聚合有Pm2+Pm4 a+Pm213个基因的抗病植株,以及若干株Pm2+Pm21、Pm4 a+Pm21和Pm2+Pm4 a2个基因聚... 利用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Pm4 a和Pm21紧密连锁的PCR标记,对含有Pm2、Pm4 a和Pm21的小麦品系复合杂交后代经3轮分子标记选择,得到了一批聚合有Pm2+Pm4 a+Pm213个基因的抗病植株,以及若干株Pm2+Pm21、Pm4 a+Pm21和Pm2+Pm4 a2个基因聚合的植株。同时,还对中选植株进行了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含有Pm21的聚合体与Pm21基因单独存在时抗性相当,均对白粉病免疫,聚合体Pm2+Pm4 a的抗性好于Pm2或Pm4 a单独存在时的抗性。为降低分子标记选择成本,将检测Pm4 a和Pm21的2种PCR放在一个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产物经1次电泳,可同时检测出Pm4 a和Pm21,不同引物之间没有明显交叉扩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基因聚合 分子标记选择 表型选择
下载PDF
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的气候分区 被引量:55
3
作者 霍治国 陈林 +3 位作者 刘万才 薛昌颖 赵圣菊 庄立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873-1881,共9页
根据全国 1 2 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 (1 971~ 1 998)旬≥ 0 .1 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数和白粉病病害资料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 根据全国 1 2 0个气象站点小麦拔节~成熟期间的多年平均 (1 971~ 1 998)旬≥ 0 .1 mm雨日出现机率、旬降雨量、旬平均相对湿度、旬平均温度、旬日照时数和白粉病病害资料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小麦白粉病发生地域分布划分为发生气候带 ( )和不发生气候带 ( )。 又分为常发气候亚带 ( A)、易发气候亚带 ( B)、次易发气候亚带 ( C)、偶发气候亚带 ( D)。 A分为冬小麦白粉病西南常发气候区 ( A1 )、冬小麦白粉病长江流域常发气候区 ( A2 )、冬小麦白粉病淮河流域常发气候区 ( A3 )共 3个区 ; B为冬小麦白粉病黄河流域易发气候区 ( B区 ) 1个区 ; C分为南方冬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1 )、北方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2 )、北疆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3 )、西藏南部冬春小麦白粉病次易发气候区 ( C4)共 4个区 ; D分为南方冬小麦白粉病偶发气候区 ( D1 )、北方春小麦白粉病偶发气候区 ( D2 )共 2个区。评述了不同气候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气候生态特征。该分区结果客观揭示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地域分布规律 ,是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进行小麦白粉病分区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麦白粉病 发生地域分布 气候分区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霍治国 叶彩玲 +2 位作者 钱拴 陈林 刘万才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90,共6页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 ;在厄尔尼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 ,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 ,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的前一年达到最大值 ;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 ,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系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降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低的原因 ,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 ,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异常 厄尔尼诺事件 小麦白粉病 发生面积 降水 温度
下载PDF
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钱拴 霍治国 叶彩玲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63,共8页
确定了影响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流行的9项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指标,其中4项较好地表征了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以关键环流特征因子距平为预测因子,建立的上年10月初、当年4月初制作预报的2个全国小... 确定了影响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流行的9项关键环流特征因子指标,其中4项较好地表征了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轻、偏轻、偏重、重4个级别的气候特征。以关键环流特征因子距平为预测因子,建立的上年10月初、当年4月初制作预报的2个全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距平预测模式历史拟合效果较好,对2004年的外延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7.5%和98.2%。通过分析关键大气环流特征因子对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机制,发现前期关键环流特征因子对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具有很好的气候背景指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大气环流 关键特征因子 距平 长期气象预测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小麦的氮、钾营养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 被引量:43
6
作者 肖靖秀 周桂夙 +3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李永梅 李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7-522,共6页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单作和间作条件下不同氮、钾营养水平对小麦氮、钾养分吸收和小麦白粉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提高小麦子粒产量74.7%~133.9%,低氮条件下,间作提高小麦氮吸收量14.7%~169%;在高氮条件下,间作提高氮吸收量的优势降低;间作提高小麦钾吸收量32%~69%,增施钾肥提高小麦钾吸收量25.5%~57.3%。小麦间作蚕豆能明显减轻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间作平均防效达42.1%~83.1%;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小麦茎叶的氮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23~0.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小麦白粉病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化学防治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君丽 司乃国 +1 位作者 解会敏 黄林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6,共2页
介绍了小麦白粉病的化学防治现状、存在问题 。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化学防治 现状 发展方向 杀菌剂
下载PDF
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孔令让 董玉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L.)抗性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伊朗、前苏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小麦白粉病(powderymildew)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有45份,占5...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L.)抗性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伊朗、前苏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小麦白粉病(powderymildew)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有45份,占57.69%;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共16个)对原产地不同的11份粗山羊草分别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Y168表现感染外,其它10份材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抗性反应,只有来自伊朗的Y219、Y221、Y225和来自的苏联的Ae37能抗所有16个菌株,而没有感染的毒性菌株,说明它们可能含有新的不同于15个已知Pm基因的抗性基因。利用完全双列杂交对原产地不同的5份粗山羊草进行了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出现3种不同的抗性基因类型,来自伊朗的3份材料表现单显性(PmA)或双显性(PmA、PmB)2种类型,而来自前苏联的2份材料表现出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另一种单显性(PmB)类型。从而为增加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山羊草 小麦白粉病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68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分析及基因推导 被引量:32
9
作者 杨立军 曾凡松 +5 位作者 龚双军 史文琦 张学江 汪华 向礼波 喻大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354-3368,共15页
【目的】对中国68个主推小麦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分析和基因推导,为白粉病流行预警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春季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黄淮和新疆麦区等12个省(自治区)采集1 094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株,并用每个菌株分别接... 【目的】对中国68个主推小麦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分析和基因推导,为白粉病流行预警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春季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黄淮和新疆麦区等12个省(自治区)采集1 094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株,并用每个菌株分别接种68个品种离体叶段进行抗感性测定;应用NTSYSpc2.10e软件对表型抗感性数据进行UPGAMA(unweighted pair group arithmetic mean analysis)聚类分析;用实验室长期收集保存的31个毒谱不同的菌株作为鉴别菌株对30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和68个主推品种的离体叶段进行接种,比较68个品种和单基因材料对31个鉴别菌株的抗性谱,从而推导68个主推品种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结果】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谱存在明显差异。内麦8号、内麦9号和绵麦37抗谱宽,对各省菌群的抗性频率均大于99%;济麦22、扬麦11、扬麦12、扬麦13和轮选987等5个品种抗性频率在70%—90%;有54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小于40%,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9.4%,表明大部分主推品种的抗性已被克服。某品种对该品种推广种植区域菌群的抗性频率低于对其它非种植区域菌群的抗性频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品种分成4大类,第I类包括6个品种,其中5个品种抗性频率在40%—70%;第II类包括7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大于70%;第III类包括54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小于40%;第IV类包括1个品种,抗性频率为46.1%;聚类显示来自于同一省的品种、抗性频率相近的品种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抗性遗传背景。基因推导表明,内麦8号、内麦9号含有Pm21,偃展4110、新麦208和扬麦11均含有Pm4b;济麦22含有Pm2+ta;其余品种含有其它未知抗白粉病因子。【结论】当前中国主推小麦品种中近80%的品种对全国白粉病菌群的抗性频率不高,特别是就单个品种而言,对该品种种植区的白粉菌群抗性频率更低,存在小麦白粉病在条件适合时暴发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主推品种 抗性频率 抗性基因
下载PDF
6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共强 宋玉立 何文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47,共2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0 g/hm2、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0 g/hm2、12.5%腈菌唑乳油5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5%、83.6%、82.8%、和81.7%,优于常用药剂15%三唑...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40 g/hm2、50%醚菌酯干悬浮剂40 g/hm2、15%氯啶菌酯乳油60 g/hm2、12.5%腈菌唑乳油5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分别为87.5%、83.6%、82.8%、和81.7%,优于常用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0 g/hm2的防效74.8%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68.0%。结果说明,氯啶菌酯、烯唑醇、醚菌酯和腈菌唑4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地面高光谱和低空遥感监测小麦白粉病初探 被引量:25
11
作者 乔红波 周益林 +2 位作者 白由路 程登发 段霞瑜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1-344,共4页
利用手持式高光谱仪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低空遥感系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白粉病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分析不同时期地面平台光谱反射率与病情指数及低空遥感平台反射率与病情指数(diseaseindex,DI)、归一化植被指数(no... 利用手持式高光谱仪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低空遥感系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白粉病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分析不同时期地面平台光谱反射率与病情指数及低空遥感平台反射率与病情指数(diseaseindex,D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differencevegetableindex,NDVI)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面光谱测量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低空遥感数字图像反射率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就地面测量结果而言,近红外波段的相关性高于绿光波段,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54;低空遥感数字图像红、绿、蓝三波段中,相关性依次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5和0.62;而且低空遥感图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蓝、红、绿波段,相关系数依次为0.70、0.68和0.54。这表明利用遥感非破坏性监测小麦白粉病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监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遥感 监测 光谱反射率
原文传递
遥感与气象数据结合预测小麦灌浆期白粉病 被引量:27
12
作者 马慧琴 黄文江 景元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5-172,共8页
利用多源数据对区域尺度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准确及时地预报能为农业服务和农业植保等部门提供重要信息,实现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预防。研究利用一景2014年5月6日的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出植被指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利用多源数据对区域尺度上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状况准确及时地预报能为农业服务和农业植保等部门提供重要信息,实现小麦白粉病的有效预防。研究利用一景2014年5月6日的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出植被指数、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和影像中各波段反射率特征,同时用2014年3月-5月份的站点逐日地面气象资料计算获得各气象特征,并经过GIS空间插值分析得到相应的空间气象特征。通过Relief算法和泊松相关系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遥感和气象特征的筛选,最终得出改进的简单比值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 index,MSR)、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e-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RDVI)、3月21日-4月20日总日照时数和4月11日-5月10日大于0.1 mm降雨日数。采用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方法分别用筛选出的遥感、气象数据特征及2种数据特征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晋州和赵县3地区小麦灌浆期白粉病的发生预测模型,并对3种不同数据模型进行了验证与评估。试验结果表明,遥感气象数据模型的总体精度达到84.2%,优于遥感数据模型的80.0%和气象数据模型的74.7%。进而得出,相比于单站点准确和空间不连续的气象数据和类型单一的遥感数据,遥感气象数据更适合于区域尺度范围内的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状况的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气象 预测 相关向量机 气象数据 小麦白粉病
下载PDF
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居为民 高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3,共4页
根据近 1 0多年来江苏省代表站的小麦白粉病始病期、严重率和同期的气象资料 ,采用滑动相关普查方法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白粉病发生的影响作用 ,发现气象条件对白粉病始病期和严重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但影响作用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在此... 根据近 1 0多年来江苏省代表站的小麦白粉病始病期、严重率和同期的气象资料 ,采用滑动相关普查方法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白粉病发生的影响作用 ,发现气象条件对白粉病始病期和严重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但影响作用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粉病的预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气象条件 预报模式 白粉病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发生气象条件和气象预报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4
作者 郑秋红 杨霏云 朱玉洁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8-365,共8页
基于已有成果,采用影响事实检测法,系统分析和汇总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规律,对气象因子在国内小麦白粉病预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已有研究表明,夏季气温偏低对白粉病病菌的越夏有利... 基于已有成果,采用影响事实检测法,系统分析和汇总气象条件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规律,对气象因子在国内小麦白粉病预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已有研究表明,夏季气温偏低对白粉病病菌的越夏有利;秋冬季及早春气温偏高或阴雨日偏多利于病情发展,但雨水过多且集中则不利于病害发展;冬小麦生长中后期高温干旱会抑制病情发展;日照少则利于白粉病流行;病菌借助大气环流完成异地传播。关于气象因子对小麦白粉病影响的研究多基于田间观测,通过与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建立小麦白粉病发生发展与各气象因子及因子组合间的定量关系。有关小麦白粉病的气象预报分定性和定量两大类:定性预报一般采用指标预测法;定量预报以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为多,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数学法和灰色系统理论也有应用。目前国内小麦白粉病预报研究中尚存在数据资料有限、指标选择不当、模拟方法仅限于黑箱和灰箱模型、研究结果地域性强、实用性较差等问题。机理模型的研究极少,未来亟待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气象因子 影响事实检测 定性预报 定量预报
下载PDF
小麦与蚕豆间作系统氮肥调控对小麦白粉病发生及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朱锦惠 董艳 +2 位作者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85-3993,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N_0(0 kg·hm^(-2))、N_1(112.5 kg·hm^(-2))、N_2(225 kg·hm^(-2))、N_3(337.5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白粉病发生、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N_0(0 kg·hm^(-2))、N_1(112.5 kg·hm^(-2))、N_2(225 kg·hm^(-2))、N_3(337.5 kg·hm^(-2))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与蚕豆间作对小麦白粉病发生、植株氮含量和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探讨间作系统氮肥调控下小麦植株氮素含量、氮素累积分配与白粉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单作还是间作,施氮(N_1、N_2和N_3)均增加了小麦籽粒产量,以N2水平下产量最高,单、间作分别为4146和4679 kg·hm^(-2);施氮加重了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危害,N1、N2和N3水平下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分别平均增加39.6%~55.6%(基于发病率DI)和92.5%~217.0%(基于病情指数DSI),病情指数受氮素调控的影响较发病率大;施氮显著提高小麦植株氮含量(8.4%~51.6%)和氮素累积量(19.7%~133.7%),对氮素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产量平均增加12.0%;AUDPC(DI)和AUDPC(DSI)分别平均降低11.5%和30.7%,间作对病情指数的控制效果优于发病率.间作显著降低发病盛期小麦氮含量、阶段累积量和叶片中氮素分配比例(降幅6.6%~12.5%、1.4%~6.9%和9.0%~15.5%).在本研究条件下,兼顾控病效果和产量效应,小麦施氮量不应超过22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氮水平 小麦白粉病 氮素累积分配
原文传递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崔晓卉 赵艳芳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97-99,共3页
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是由专性寄生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lia graminis(DC.)Speer f.sp.tritici Em.Marchal)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世界性分布的病害,严重影响了世界小麦的产量。白粉菌生理小种众多,且变异速度快,... 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是由专性寄生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lia graminis(DC.)Speer f.sp.tritici Em.Marchal)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世界性分布的病害,严重影响了世界小麦的产量。白粉菌生理小种众多,且变异速度快,使得许多有效抗病基因失效。多年以来。人们从植物体抗白粉病的生理机制、遗传学基础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白粉病 真菌性 应用 育种 遗传学基础 寄生真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1
17
作者 高海峰 努尔孜亚.亚力买买提 +3 位作者 李广阔 高永红 雷钧杰 王锁牢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60-1264,共5页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 g/L丙环唑乳...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在室内及田间试验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2.02%和74.02%,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其次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81.84%和67.24%;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的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69.25%和67.99%,对白粉病的防效也较好。25%乙嘧酚水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250 g/L已唑醇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10%苯醚菌酯悬浮剂12 g a.i/hm2处理在室内试验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效略低。【结论】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小麦白粉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土壤拮抗放线菌s-930-6菌株活性产物抑菌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孙现超 安德荣 +1 位作者 李爱荣 刘翠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6,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自秦岭太白山区土壤中分离出的拮抗放线菌 s-930-6菌株,其发酵液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作用最强,EC_(50)为2.6g/L。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该粗提物对黄瓜枯... 研究结果表明,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自秦岭太白山区土壤中分离出的拮抗放线菌 s-930-6菌株,其发酵液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根腐病菌的菌丝生长作用最强,EC_(50)为2.6g/L。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该粗提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强,EC_(50)分别为0.04、0.02g/L。用 D101大孔树脂对粗提物进行提取得到精提物,它对5种供试病菌的菌丝生长在500mg/L浓度下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效果超过85%。精提物在500mg/L 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作用为76.39%,对黄瓜霜霉病保护作用为82.38%,治疗作用为78.31%。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精提物得到4个组分,其中 B 组分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达到94.14%,初步鉴定 B 组分为氨基糖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抑菌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菌株 拮抗 土壤 黄瓜枯萎 小麦赤霉 抑制作用 产物 活性 根腐 EC50 孢子萌发 保护作用 生长速率法 小麦白粉病 黄瓜霜霉 氨基糖苷类 粗提物 研究结果 生长作用 大孔树脂
原文传递
甘肃小麦白粉病抗源材料的筛选及抗病基因库的组建 被引量:18
19
作者 曹世勤 郭建国 +3 位作者 骆惠生 金明安 贾秋珍 金社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 2002-2005年,对收集到的30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 a、Pm3 b、Pm3 c、Pm3 f、Pm4 a、Pm5、Pm6、Pm7、Pm8、Pm17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2、Pm19、Pm4+8、Pm4、Pm5+6、Pm13在田间抗病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亲本利用;Pm1+2+9、Pm2+6、Pm2+mld、Pm2+talent、Pm4+2 x、Pm4 b、Pm4 b+5、Pm20、Pm21、Pmxbd在田间抗性表现良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同时经过4年抗病性监测,从省内外2 638份小麦品种(系)材料中筛选出了抗病性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92R137、贵农21等优异材料10余份,初步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库。文中还对抗病基因现状和利用及今后如何避免由于抗源单一化带来的白粉病流行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小麦白粉病 基因库
下载PDF
小麦品种多样性对白粉病及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王秀娜 段霞瑜 周益林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对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效果以及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SSR技术分析5个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2008年和2009年按组合所含品种数为2、3、4和5个进行组合,在田间种... 对品种多样性控制小麦白粉病的效果以及对产量和蛋白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利用品种多样性控制白粉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采用SSR技术分析5个小麦品种的亲缘关系;2008年和2009年按组合所含品种数为2、3、4和5个进行组合,在田间种植混种组合和单播小区,人工接种白粉菌,比较各小区中小麦白粉病的AUDPC值、产量和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5个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2个品种混合时以抗感搭配较好,随着抗病品种比例增加控病效果增强;2008年混合种植中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54.55%,相对防效为10.02%~47.58%,2009年有防治效果的组合占23.08%,相对防效在1.85%到18.96%之间;在适当的组合中,如京冬8号/轮选987、京双16/京411/京冬8号对小麦白粉病有控制效果,混种不会影响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当有大量能克服本地品种抗性的外来菌源时混合种植的控病效果降低。品种多样性可以用做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多样性 AUDPC值 产量 蛋白质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