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栽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绍中 季书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21,25,共4页
系统而又重点总结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小麦栽培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展示了有关小麦生态、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小麦栽培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今后河南省小麦栽培研究的主攻方向和... 系统而又重点总结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成立以来小麦栽培研究的发展历程,着重展示了有关小麦生态、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小麦栽培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今后河南省小麦栽培研究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栽培 小麦生态 前氮后移 品质生态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江淮下游地区小麦生态条件变化及品种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姚国才 姚金保 +4 位作者 杨学明 郭世平 金德洲 钱存鸣 周朝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33,52,共4页
江淮下游地区的小麦生态因素已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并已严重影响小麦生产。主要是 :①气温增高(近 11年来小麦从播种、出苗至成熟 ,日均温平均比常年高 1.18℃ ) ,从而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加快 ,生育期提前 ,致使冻 (寒 )害威胁增大 ;②小... 江淮下游地区的小麦生态因素已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并已严重影响小麦生产。主要是 :①气温增高(近 11年来小麦从播种、出苗至成熟 ,日均温平均比常年高 1.18℃ ) ,从而导致小麦生长发育加快 ,生育期提前 ,致使冻 (寒 )害威胁增大 ;②小麦病害、草害加重 ,危害性增大 ;③麦田土壤物理性状不良化趋势加重 ,影响小麦的进一步高产和优良品质的形成。对此 ,笔者提出 ,相适宜 (应 )的优良小麦品种基本特性是 :①适宜的温光反应特性 ;②较好的繁茂性和较高的结实率 ;③较强的抗病性和对除草剂的不敏感性 ;④其品质要求 (类型 )应为适合制作面条、馒头和饼干、糕点的中强筋及弱筋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态 品种 适应性
下载PDF
沈天民:一辈子只做育种一件事
3
作者 卞瑞鹤 岳齐研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7期7-9,共3页
惊蛰时节,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的塑料大棚里,偃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公司办公室里,76岁的董事长沈天民正忙着接待客人。他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全球超级小麦异地生态模拟育种与产业化研究科技创新路线图”的世界地图。上面,“创... 惊蛰时节,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的塑料大棚里,偃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公司办公室里,76岁的董事长沈天民正忙着接待客人。他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张“全球超级小麦异地生态模拟育种与产业化研究科技创新路线图”的世界地图。上面,“创新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不同小麦生态区”以及“小麦全球输出方向”红色箭头字样清晰醒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超级小麦 世界地图 生态模拟 辐射区 麦苗 产业化研究 小麦生态
下载PDF
桃源县小麦生态环境条件分析及其增产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厚培 《资源科学》 1980年第2期77-83,76,共8页
小麦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是重要的秋播粮食作物之一。但因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小麦抽穗开花一籽粒成熟过程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我们对桃源县小麦的生态... 小麦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是重要的秋播粮食作物之一。但因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春季阴雨天多、日照少的气候条件下,小麦抽穗开花一籽粒成熟过程极为不利,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我们对桃源县小麦的生态环境条件的分析及其增产途径的探讨,在亚热带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生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态 桃源县 增产途径 成熟期间 生态环境条件 粒重 小麦生长发育 稻田 需肥量 营养物质积累
下载PDF
作物生态类型区划分及其制图研究——以河南小麦制图为例
5
作者 张天桢 毛继周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7年第4期43-50,共8页
河南是小麦的主要产区。文中以小麦为例,研究了作物生态类型,阐述了生态类型区的形成,特别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态因子,以主导因子原则进行类型区的划分,并确定了类型区划分的具体指标。小麦生态类型区的划分和制图必须以作物生态学和综... 河南是小麦的主要产区。文中以小麦为例,研究了作物生态类型,阐述了生态类型区的形成,特别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态因子,以主导因子原则进行类型区的划分,并确定了类型区划分的具体指标。小麦生态类型区的划分和制图必须以作物生态学和综合制图理论为指导,方能充分体现并揭示各生态类型区生态因子的组合形式与规律。文中最后两部分专门论述了制图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现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态 生态类型区划 制图 河南省 平原生态 亚类 麦区 类型图 生态因子 地理研究所
下载PDF
书刊介绍
6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4年第2期37-48,80-82,共4页
《世界地理集刊》(集刊)内容简介 主要刊登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专题论文,着重介绍国外自然资源的利用、改造和保护以及区域开发和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刊登出国考察报告、介绍学术流派、世界地理研究成果、新... 《世界地理集刊》(集刊)内容简介 主要刊登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专题论文,着重介绍国外自然资源的利用、改造和保护以及区域开发和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刊登出国考察报告、介绍学术流派、世界地理研究成果、新技术应用、学术动态以及图书期刊评价等文章。编辑 华东师范大学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上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态 专题论文 生态类型区 世界地理 生态因子 地理研究所 新华书店 出国考察报告 人文地理 自然地理
下载PDF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47
7
作者 王位泰 张天锋 +4 位作者 黄斌 李宗龙天 王润元 杨民 蒲金涌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4-778,共5页
使用地面试验田平行观测资料,就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而越冬前和返青后的生长期总日数并无明显变... 使用地面试验田平行观测资料,就甘肃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而越冬前和返青后的生长期总日数并无明显变化;各发育阶段对增温的响应差异明显,增温使营养生长阶段的返青至起身至拔节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开花及成熟日期提前,乳熟日期和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总日数无明显变化,但增温使生殖生长阶段的开花至乳熟有延长趋势,而乳熟至成熟期有缩短趋势。籽粒重随≥10℃积温的增加而增加,随3月至收获期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产量随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和≥0℃、≥5℃、≥10℃和≥15℃积温的增加而增加,随≥20℃积温的增加而减少,表明高温天气增加对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程度的逼熟减产负作用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小麦生态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中国普通小麦的起源与传播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璠 《世界农业》 1980年第10期44-47,62,共5页
小麦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人们把小麦看作粮食中的一宝是不誇大的。我国自古就栽培小麦,它与黄河流域文化交织在一起成为中华农业文化中一株美丽的花朵,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国。
关键词 中国普通小麦 野生小麦 黄河流域文化 小麦生态 起源中心 新石器 青藏高原 小麦 生态系统 野生二粒小麦
下载PDF
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有害生物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郭文超 夏正汉 +6 位作者 张淳 王国平 高英 刘午玲 于建新 许建军 何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在和田等地初步建立了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预警平台,针对不同小麦生态区重大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特点,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示范,构建了更为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且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生态 小麦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态区划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觉民 韩春琏 曹家林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S1期569-574,共6页
从具有完整气象资料的62个县中选取与小麦生产有关的9个地理、气象因子,6个品种和栽培因子,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将全省小麦分为三大麦区:(1)晋南冬麦区,(2)晋北春麦区,(3)晋中和晋东南冬麦及冬春麦交界区.三大麦区又可分为11个... 从具有完整气象资料的62个县中选取与小麦生产有关的9个地理、气象因子,6个品种和栽培因子,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将全省小麦分为三大麦区:(1)晋南冬麦区,(2)晋北春麦区,(3)晋中和晋东南冬麦及冬春麦交界区.三大麦区又可分为11个副区.部分地区修改了传统区划的界线用数学方法分区的界线与现场考查结果一致.三大麦区与全国麦区划界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态区划 山西省小麦 对应分析
下载PDF
小麦生态类型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正斌 王德轩 +2 位作者 宋哲民 袁志发 王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本研究选用陕西省三大麦区多年大面积种植的16个代表品种,应用分类函数和典型判别二种方法,对其生态型分类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用穗粒数、每穗小穗数、秆/籽、千粒重、每株穗数这5个产量构成性状来进行生态型的划分是可行的,其中... 本研究选用陕西省三大麦区多年大面积种植的16个代表品种,应用分类函数和典型判别二种方法,对其生态型分类进行了判别分析。结果表明:用穗粒数、每穗小穗数、秆/籽、千粒重、每株穗数这5个产量构成性状来进行生态型的划分是可行的,其中前三个性状判别能力最强。判别结果与品种生态地区来源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态 判别分析
下载PDF
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有害生物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构建
12
作者 郭文超 夏正汉 +6 位作者 张淳 王国平 高英 刘午玲 于建新7 许建军 何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13-17,共5页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 通过对伊犁河谷、喀什、和田等地(州)主要小麦生态区小麦有害生物的调查,明确了新疆主要小麦生态区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趋势,在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多种高效、低毒的与环境相容的新型农药,组建了伊犁河谷冬小麦条锈病发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在和田等地初步建立了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预警平台,针对不同小麦生态区重大病虫发生与危害的特点,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示范,构建了更为完善、科学、可操作性强且适宜当地生产实际的小麦重大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在生产上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小麦生态 小麦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技术体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在麦田上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张英富 《河北农业》 1997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麦田 小麦生态 培肥地力 秸秆还田试验 有机质 玉米秸秆还田 馆陶县 速效钾
下载PDF
“东方神农”金善宝
14
作者 纪文 《民主与科学》 1997年第4期5-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系谱 小麦育种 小麦品种 异地加代 小麦新品种 云南小麦 神农 小麦生态 普通小麦 长江中下游
下载PDF
小麦覆膜穴播节水高产技术
15
作者 鹤臣 《科技信息》 1997年第9期21-21,共1页
被国家科委、农业部列为“九五”期间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的小麦覆膜穴播节水高产技术,最近由在河北省组建的国家半干旱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并组织省内有关科研、农技推广部门在河北省不同小麦生态类型区布点进行试验与示范。
关键词 节水高产 地膜春小麦 小麦覆膜穴播机 地膜小麦 农业工程技术 农技推广部门 河北省 重点推广项目 小麦生态 地膜冬小麦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6
作者 吴东星 李国栋 +3 位作者 亢琼琼 张茜 曹梓豪 李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27-838,共12页
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数据,结合试验地常规气象观测系统的气象数据,分析冬小麦4个生育期(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内CO_2通量的日变化,研究净生态系统碳... 利用2014—2015年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数据,结合试验地常规气象观测系统的气象数据,分析冬小麦4个生育期(分蘖期、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内CO_2通量的日变化,研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NEE为-360.15g C·m^(-2),总初级生产力总量为1920.01 g C·m^(-2),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分蘖期表现为碳源,越冬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表现为碳汇.表观初始光能利用率平均值为0.03 mg CO_2·μmol^(-1),光饱和时的生态系统生产量平均值为1.53 mg CO_2·m^(-2)·s^(-1),月平均生态系统呼吸为193.92g C·m^(-2)·month^(-1).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4个生育期NEE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分蘖期、拔节期和灌浆期NEE与饱和水汽压差的相关关系极显著,越冬期达显著水平.冬小麦分蘖期、越冬期和灌浆期NEE日总量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拔节期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田生态系统 CO2通量 生态系统碳交换 涡度相关系统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太行山前平原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生态系统碳截存及其气体调节价值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玉英 胡春胜 +3 位作者 程一松 张玉铭 明华 杨培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508-1515,共8页
应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4个施氮肥水平N0(0kgN·hm-2),N200(200kgN·hm-2),N400(400kgN·hm-2),N600(600kgN·hm-2)的夏玉米-冬小麦季CH4、N2O排放进行了研究,同时估算了其年季净固碳量及其O2气体调节价值,计算了年... 应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4个施氮肥水平N0(0kgN·hm-2),N200(200kgN·hm-2),N400(400kgN·hm-2),N600(600kgN·hm-2)的夏玉米-冬小麦季CH4、N2O排放进行了研究,同时估算了其年季净固碳量及其O2气体调节价值,计算了年综合气体调节价值。结果表明,夏玉米-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为CH4吸收汇和N2O排放源,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其对CH4吸收能力减弱,其N2O排放量增加。夏玉米季N400和N600的CH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N0和N200(P<0.05);冬小麦季N0处理CH4平均排放速率显著低于N600处理(P<0.05),冬小麦季N600的N2O平均排放速率显著高于N0处理(P<0.05)。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0、N200、N400和N600处理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55、-1.99、-0.94和-0.47kg·hm-2·a-1;其N2O排放总量分别为1.05、1.45、1.67和2.22kg·hm-·2a-1。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转化为NPP的碳量和净固碳量均增加;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0、N200,N400和N600处理年季净固碳量分别为6224.29,13885.05,14554.35和14521.10kg·hm-2·a-1;其中N200,N400和N600分别比N0处理增加了123.08%、133.83%和133.30%。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N0,N200,N400和N600处理综合气体调节价值分别为10560.19、23602.64、24727.78和24634.24yuan·hm-2·a-1;N200、N400和N600分别比N0处理增加了123.51%、134.16%和133.27%,以N400处理年固碳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前平原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生态系统 碳截存 气体调节价值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东星 李国栋 张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63-3674,共12页
利用2013—2014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数据,结合通量贡献区模型FSAM,分析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比研究不同大气稳定层结条件和生长期内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 利用2013—2014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数据,结合通量贡献区模型FSAM,分析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的时空分布特点,对比研究不同大气稳定层结条件和生长期内通量贡献区的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在主风风向上,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大气稳定条件下的通量贡献区范围大于不稳定条件下的贡献区范围.在0°~90°主风风向上,生长初期稳定条件下通量贡献区范围比不稳定条件下大17.8 m左右,生长末期稳定条件下的通量贡献区范围比不稳定条件下大11 m左右.生长初期的通量贡献最大值点位置比生长末期距观测点位置远15 m(大气稳定条件)和12.4 m(大气不稳定条件);通量贡献最大值点在稳定条件下比不稳定条件下距观测点位置远5 m(生长初期)和2.4 m(生长末期).在非主风风向上,当风向为90°~180°时,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不同大气条件下的最大通量值分别位于距观测点的67.8、53.4和47.0、30.8 m.当风向为270°~360°时,生长初期和生长末期不同大气条件下的最大通量值位于距观测点的58.8、42和41.1、33.1 m.在整个生育期尺度上,观测塔的通量信息主要来自东北、西南和东南方向,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5.4%、32.5%和19.4%.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通量贡献区的主要变化发生在观测点东北方向16.0~173.8 m和西南方向14.7~209 m,通量信息全部来源于农田生态系统.两个典型日期的通量贡献区日变化特征明显,通量贡献区范围随大气稳定条件和风向改变而发生变化.夜晚通量信息全部来源于农田生态系统,白天少部分通量信息来源于居民区和果园.本文的定量化结果可为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农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系统 通量贡献区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适宜西藏高原气候的小麦生态类型研究
19
作者 王先明 袁玉婷 +3 位作者 扎桑 尼玛扎西 次卓嘎 邓和 《西藏农业科技》 1998年第3期38-78,共41页
应用引自各大洲30余个国,家和国内各大麦区的冬、春小麦品种450余个与区内育成推广品种肥麦、藏春6号、日喀则54、日喀则12号进行了三年的对比观察.经分析看出,适宜西藏种植的高产稳产的品种生态类型应该是.冬春性均可,对光照反应敏感,... 应用引自各大洲30余个国,家和国内各大麦区的冬、春小麦品种450余个与区内育成推广品种肥麦、藏春6号、日喀则54、日喀则12号进行了三年的对比观察.经分析看出,适宜西藏种植的高产稳产的品种生态类型应该是.冬春性均可,对光照反应敏感,出苗——拨节期冬小麦为195~200天,拔节——抽穗期30天左右,抽穗——成熟期50~6O天;春小麦相应为55~60天,30天左右,6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以内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结实小穗数和小穗粒数,获得较多的穗粒数,稳定千粒重,从而获得更高的穗粒重(2.5克以上),亩穗数30万左右;干物质积累运转合理,抽穗后积累量占成熟期总量的40~50%,并转运到籽粒使其经济系数达4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冬小麦应主要从西北欧以及南纬的高纬度地区引种,与区内育成品种杂交选育,其他地区引种以改进某一性状为目的.春小麦应继续注意冬春杂交,充分利用引进冬小麦品种改进其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高原 气候 小麦品种生态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