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5篇文章
< 1 2 1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花培3号的选育 被引量:23
1
作者 海燕 康明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高产早熟 选育 花培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作物新品种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新品种综合评判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曹雯梅 刘松涛 路红卫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7-49,共3页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的17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矮抗58表现最优,温麦19号、周麦18、豫麦49-198、温麦18、郑麦004和濮麦9号也优于对照,其他品种较差,综合评判结果与各参试品种的生产实...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005年国家小麦新品种展示的17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矮抗58表现最优,温麦19号、周麦18、豫麦49-198、温麦18、郑麦004和濮麦9号也优于对照,其他品种较差,综合评判结果与各参试品种的生产实际表现基本一致。该分析方法为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更直接的量化指标,对作物新品种的审定、筛选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判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周麦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0
3
作者 殷贵鸿 韩玉林 +3 位作者 于海飞 郑继周 黄峰 郑天存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配套栽培技术 选育 农业科学院 科技博览会 品种权保护 高产稳产 河南 高产量 半冬性
下载PDF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路平 朱传杰 +2 位作者 简俊涛 张兆萍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8-1133,共6页
为了解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33对SSR引物对2011/2012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区试42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3对引物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数2~... 为了解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选用33对SSR引物对2011/2012年度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区试42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3对引物共检测到128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变异数2~6个,平均3.88个;每个SSR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09~0.77,平均为0.53。(2)小麦新品种3个基因组的平均遗传丰富度不同,由高到低排序为A~B〉D,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A〉D。(3)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15~0.88,平均为0.5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品种被聚为2大类,4个亚类,其中大部分品种聚集于前两个亚类。本研究表明,黄淮麦区小麦区试品种(系)中少数品种具有较大遗传差异,可为亲本利用提供参考,但参试品种总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麦区 小麦新品种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明哲 杨蕊 段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对河南省2006-2007年小麦区试高肥水组的19个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主要籽粒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公因子(稳定性因子、湿面筋因子、穗粒数因子、千粒重因子、吸水量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96%,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信... 对河南省2006-2007年小麦区试高肥水组的19个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主要籽粒品质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公因子(稳定性因子、湿面筋因子、穗粒数因子、千粒重因子、吸水量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96%,反映了所考察性状绝大部分信息.根据不同品种在各公因子上的得分值,将19个供试小麦品种从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上聚为6大类,并在各类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多元方差分析基础上探讨各类品种改良目标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我国北部不同生态区冬小麦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惠民 石峰 +2 位作者 张晓科 王宏礼 吕树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557-561,共5页
本文采取3种不同水分处理的实验与分析,对我国北部5个小麦生态区45个小麦新品种(系)的抗旱节水性进行研究,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育成品种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筛选抗旱节水品种的水分利... 本文采取3种不同水分处理的实验与分析,对我国北部5个小麦生态区45个小麦新品种(系)的抗旱节水性进行研究,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区冬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育成品种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筛选抗旱节水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指标,对我国生物节水技术创新的几个重大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及建设内容做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水 品种 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生理指标 小麦新品种 不同生态区 北部 新品种(系) 小麦品种
下载PDF
强筋高产抗病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的选育 被引量:14
7
作者 雷振生 吴政卿 +4 位作者 杨会民 王美芳 赵献林 何盛莲 杨攀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强筋 选育 抗病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 河南省农科院 科技成果转化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新育成小麦品种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会芳 齐红志 +5 位作者 孙岩 冯晓 杨翠苹 卓文飞 燕照玲 齐学礼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9-731,共13页
为系统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南片、北片)小麦性状多样性现状,以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109份小麦为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对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小麦的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 为系统了解黄淮冬麦区不同来源地(南片、北片)小麦性状多样性现状,以黄淮冬麦区新育成的109份小麦为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构建等方法,对黄淮冬麦区新育成小麦的12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9份小麦中,南片、北片各有84、25个品种,分别占比77.1%、22.9%。强筋、中强筋小麦分别占比11.9%、16.5%,合计占比28.4%。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1.66%~76.64%,平均为11.37%,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容重的最小。12个性状的H′在1.50~4.65,平均为3.78,基本苗的H′最小,其余均在3.00以上。北片小麦12个性状的H′均高于南片,增幅为24.7%~188.6%,生育期的增幅最小,基本苗的最大。在平方欧氏距离10.0处,黄淮冬麦区109个小麦被聚为六大类,大部分小麦按来源地聚在同一大类。不同来源地的小麦容重、生育期、穗数、吸水率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南片比北片分别低0.9%、3.5%、11.0%、4.1%。不同来源地小麦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差别较小,南片为80.25%,北片为83.33%。不同来源地综合得分均表现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和中筋小麦。北片小麦性状的丰富度、均匀性高于南片,进化潜力较高,穗数、穗粒数、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率5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南片小麦应积极改良品种,注重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拓宽遗传基础,生育期、穗数、产量、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6个性状可用于评价小麦的综合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冬麦区 小麦新品种 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喜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8401-8402,共2页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 [目的]了解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利用价值。[方法]以豫麦49为对照,对河南省2005-2006年度高肥冬水组14个区试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郑农17和用99343较对照增产极显著,其穗粒数高4.2粒,千粒重高3.8g,抗倒、抗病性强,稳产性好,适合在河南省高水肥田推广;郑366较对照增产,产量结构合理,植株较矮,抗倒、抗病性较好,稳产性较好,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周麦19较对照增产,稳产性较高,综合抗病性一般,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许农5号产量最高,但稳产性较差,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种植。其他品种均以高产与稳产不协调,不宜推广种植。[结论]郑农17和周99343丰产性和稳产性最好,郑366和周麦19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区试试验 丰产性 稳产性
下载PDF
安徽省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子健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4期80-81,83,共3页
为确定安徽省主导品种,进行小麦新品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开麦18、周麦22、淮麦22、淮麦25、同舟麦916、新麦9817等品种的抗性、稳定性和丰产性较其他品种好,可作为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品比试验 安徽省
下载PDF
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小麦新品种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1 位作者 赵晓农 钟冠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186-188,共3页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选择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小麦新种质,再利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培育出了早熟型小麦新品种-早优504。该品种比对照小偃6号早熟5~7d;培育出优质高产型小麦新品种-小偃503。该品种蛋白质含量165g/kg,沉淀值46.4ml,稳定时间13.0min,比对照陕229增产3.9%;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小麦新品种-小偃597。该品种抗旱,后期耐阴雨,成熟黄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偃麦 普通小麦 远缘杂交 小麦新品种
下载PDF
突变体杂交诱变育成小麦新品种西辐十二号 被引量:10
12
作者 辜义芳 李达祥 +1 位作者 贾林贵 邵由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7-398,共2页
用两个突变体杂交,并用2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杂交干种子,经9个世代定向选择,于1995年育成了中矮秆、大穗、粒重、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系95-γ728。该品系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西辐十二号。本文介绍了... 用两个突变体杂交,并用200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杂交干种子,经9个世代定向选择,于1995年育成了中矮秆、大穗、粒重、品质优良的小麦新品系95-γ728。该品系2003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西辐十二号。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产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辐射诱变育种 突变体 小麦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 育成 诱变 辐照处理
下载PDF
国审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政卿 何盛莲 +6 位作者 雷振生 杨会民 何宁 杨攀 王美芳 晁岳恩 李巍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47,163,共2页
郑麦996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利用太谷核不育系轮回选择,创造中间材料,通过有性杂交方式,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和鉴定而培育出的高产稳产、抗病、中熟小麦新品种,2009和2010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 郑麦9962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丰优育种室利用太谷核不育系轮回选择,创造中间材料,通过有性杂交方式,采用系谱法进行定向选择和鉴定而培育出的高产稳产、抗病、中熟小麦新品种,2009和2010年分别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并受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配套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选育 品种权保护 轮回选择 核不育系
原文传递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徐麦31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14
作者 葛建军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107-108,共2页
徐麦31系徐州市农科所以烟辐188为母本、徐州26号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统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904)。其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090488.8;公告号为:CNA005901E。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优质高产 特性 特征 徐州26号 品种权保护
下载PDF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郑农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郜俊红 廖先静 +1 位作者 徐建伟 李宾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1期129-130,共2页
1立项背景 河南省地处黄淮南片冬麦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也是我国强筋小麦的适栽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产量、贸易商品粮量均居全国第一。因此,其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供给、稳定社会和促进... 1立项背景 河南省地处黄淮南片冬麦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也是我国强筋小麦的适栽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产量、贸易商品粮量均居全国第一。因此,其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保证我国粮食的安全供给、稳定社会和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强筋小麦 栽培技术要点 郑农16 优质高产 选育 黄淮南片 资源丰富
下载PDF
河南小麦托起中国粮食安全的希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献林 雷振生 吴政卿 《种业导刊》 2008年第10期7-8,共2页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矮抗58优质高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08年7月启动,这是“河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科研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项目的实施,拟在进一步加...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小麦新品种郑麦366、矮抗58优质高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08年7月启动,这是“河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科研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该项目的实施,拟在进一步加快小麦新品种推广力度及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种子和粮食部门)增效,同时也意味着保卫国家粮食安全的河南战役已经打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国家粮食安全 河南省 科技发展规划 中国 农业科研 “十一五” 新品种推广
下载PDF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花培1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康明辉 海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选育 花培 多抗 河南省农科院 农作物新品种 重点实验室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淮麦24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永军 孙苏阳 +1 位作者 李海军 李丽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1期29-31,共3页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淮麦24的生产特性,以2004-2007年江苏省淮北片早播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淮麦24具有丰产、稳产、广适的特点... 为了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淮麦24的生产特性,以2004-2007年江苏省淮北片早播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淮麦24具有丰产、稳产、广适的特点,其群体结构合理,在江苏淮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淮麦24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鄂麦352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梅芳 董静 +4 位作者 许甫超 高春保 葛双桃 王贤智 张宇庆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71-2373,共3页
鄂麦352系我所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是一个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逆)性强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生产绿色环保型商品小麦、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增千亿... 鄂麦352系我所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法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是一个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综合抗病(逆)性强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生产绿色环保型商品小麦、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增千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鄂麦352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肥地小麦再高产综合农艺措施初探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正学 刘飞 +3 位作者 李宝强 王靖 朱新亮 王桂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6期185-187,201,共4页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高肥地对优良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的主要栽培措施基施纯N量、追施纯N量、P2O5、K2O及基本苗等与小麦产量间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建立的产量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高肥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该五因素与其密切相关,增施氮磷肥是实现临麦2号优化栽培的关键,增施磷肥更益于氮肥肥效的发挥,实现优质小麦新品种临麦2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是:每公顷基本苗181.8万 ̄229.2万,基施纯氮量121.95 ̄141.3kg,P2O5195kg,K2O33.75 ̄60.75kg,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追施纯氮71.7 ̄83.7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农艺措施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再高产 小麦新品种 优化栽培 小麦产量 高产高效 试验方法 栽培措施 P2O5 系统研究 量化关系 关键因子 数学模型 基本苗 K2O 氮磷肥 起身期 基施 追施 增施 公顷 优质 浇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