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 被引量:56
1
作者 张礼龙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菲茨杰拉德是本世纪的美国重要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用著名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话说,“这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在小说中,故事叙述人及主要人... 菲茨杰拉德是本世纪的美国重要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发表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中的地位.用著名美国诗人、文学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话说,“这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在小说中,故事叙述人及主要人物之一尼克回西部之前,又来看最后一眼盖茨比的房子.他那宫殿式的豪华住宅,草坪及海滩再次触动了尼克的心弦.他在认真思考盖茨比一生的全部意义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菲茨杰拉德 现代美国 富兰克林 美国文学 小说叙述人 文学评论 小说艺术 积极意义
下载PDF
“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 被引量:39
2
作者 钱中文 《文艺理论研究》 1983年第4期31-41,共11页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文学语言美学和长篇小说理论,在当代叙述理论中独树一帜而颇有影响;同时对于小说创作来说,它也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海明威曾经说过,他不仅向画家学习,而且也向音乐家学习。“我觉得我个人向作曲家学习的... 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文学语言美学和长篇小说理论,在当代叙述理论中独树一帜而颇有影响;同时对于小说创作来说,它也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海明威曾经说过,他不仅向画家学习,而且也向音乐家学习。“我觉得我个人向作曲家学习的东西和从和声学及对位法学到的东西是很明显的。”苏联作家阿纳尼耶夫发表了长篇巨著《没有战争的年代》(已出三卷)后说,他的小说采用了“复调”结构。“对位”、“复调”,原是音乐中的现象,如今在外国谈论小说时常常谈及它们。不过在文艺理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复调小说 小说艺术 叙述理论 小说理论 小说创作 托尔斯泰 俄国作家 地下室手记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路翎——灵魂奥秘的探索者 被引量:42
3
作者 杨义 《文学评论》 1983年第5期114-127,共14页
一“五四”以来,我国有志于革新小说艺术的许多作家,除了看到西方小说在艺术流派和艺术格局上的新鲜之处以外,还充分地注意到它们的心理描写艺术。鲁迅认为,把灵魂显示于人的艺术,是“高的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茅盾肯定过这样的观点:“... 一“五四”以来,我国有志于革新小说艺术的许多作家,除了看到西方小说在艺术流派和艺术格局上的新鲜之处以外,还充分地注意到它们的心理描写艺术。鲁迅认为,把灵魂显示于人的艺术,是“高的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茅盾肯定过这样的观点:“近代小说之牺牲了动作的描写而移以注意于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乃是小说艺术上一大进步”,“最高等的小说是包括两者的:有故事,而故事即为人物之心理的与精神的能力所构成”。由于我国传统小说偏重于叙述故事,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我国小说艺术的现代化,是与在愈来愈大的幅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翎小说 原始强力 小说艺术 心理描写艺术 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 探索者 灵魂 人物心理 潜在意识
原文传递
论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小说艺术论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德林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10,共9页
一、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审美内涵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这两个新的美学概念,是由英国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来的,现在已为我国评论界所承认,并且在评论实践中普遍运用。扁形人物的塑造,大多出于作家某种思想观念,人物自身... 一、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的审美内涵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这两个新的美学概念,是由英国评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来的,现在已为我国评论界所承认,并且在评论实践中普遍运用。扁形人物的塑造,大多出于作家某种思想观念,人物自身的素质或特性一般都较简单,几乎一望而知。扁形人物大体有两个审美特征:人物个性单一,或趋向类型化;艺术描绘夸张成分较浓,或趋向漫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人物 圆形人物 典型人物 小说艺术 人物个性 人物性格 小说面面观 人物自身 托尔斯泰 现实主义
下载PDF
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评《〈白鹿原〉评论集》 被引量:26
5
作者 何西来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44,54,共9页
关键词 《白鹿原》 20世纪中国文学 陈忠实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小说艺术 作品 独特 审美境界 评论
全文增补中
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 被引量:8
6
作者 柳珊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5,共8页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 严歌苓小说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因于她所创造的阐释者。阐释者在她的小说文本中的时隐时现,如魑如魅,难以捉摸,可同时又那么生机勃勃,令人惊讶之余,禁不住心醉神迷。你不得不承认,她的小说“总是弥漫着阐释者的魅力”①。阐释者的魅力源自何处?当我们用“魅力”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者 严歌苓 《扶桑》 小说文本 小说艺术 叙述者 叙述方式 魅力 不确定性 小说创作
下载PDF
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 被引量:18
7
作者 石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9-104,共6页
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石杰(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艺术生命之于艺术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艺术生命的获得在于作品从某一方面艺术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并由此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用宗白华的话说,即具有“美的价值”、“生命的价... 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石杰(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艺术生命之于艺术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艺术生命的获得在于作品从某一方面艺术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并由此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用宗白华的话说,即具有“美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和“心灵的价值。”“汪曾棋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小说 汪曾棋 《岁寒三友》 中国艺术精神 小说艺术 艺术表现 人与社会 艺术生命 人与自然的和谐 艺术境界
原文传递
复调小说的作者意识与对话关系——也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杰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44,共8页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曾是《外国文学评论》讨论的理论问题之一。钱中文、宋大图、黄梅同志都先后撰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其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恐怕要数钱中文先生了。我在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时,涉猎一些有关资料和艺术现象,便...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曾是《外国文学评论》讨论的理论问题之一。钱中文、宋大图、黄梅同志都先后撰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其中研究得最深入的恐怕要数钱中文先生了。我在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艺术时,涉猎一些有关资料和艺术现象,便对钱先生的观点产生了一些疑虑和不同的看法,我愿意提出来,以求得到指教,希望能把复调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理论 巴赫金 复调小说 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意识 对话关系 文学评论 小说艺术 艺术现象 主观意识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被引量:21
9
作者 曾镇南 《小说评论》 1987年第3期16-25,共10页
路遥的长篇新作《平凡的世界》写得实在不平凡!说它不平凡,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形式或者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奇崛新异的尝试,也不是因为它在艺术思想或者艺术观念上揭举出了什么最新潮、最时髦的旗帜和口号;——不,在这些方面,和文坛上某种... 路遥的长篇新作《平凡的世界》写得实在不平凡!说它不平凡,并不是因为它在艺术形式或者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奇崛新异的尝试,也不是因为它在艺术思想或者艺术观念上揭举出了什么最新潮、最时髦的旗帜和口号;——不,在这些方面,和文坛上某种唯新是骛、猎奇炫异的趋向相反,它倒颇有一点守“旧”持“常”,“土”得掉渣的味道。这大概也是使一部分心仪新潮的批评者和读者觉得它“没有超越”、“缺乏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长篇小说 艺术结构 小说艺术 典型环境 新创 表现手法 作家 艺术形式 心灵世界
下载PDF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上)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富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9-57,44,共10页
关键词 现代短篇小说 郁达夫 小说艺术 叶圣陶 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 长篇小说 鲁迅小说 许地山 《红楼梦》
下载PDF
最时髦的富有是空空荡荡——严歌苓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思和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5-28,2,共5页
“最时髦的富有”这个比喻是从美学意义上说的,“空空荡荡”属于非技巧,并非是真的“空”,而只是一种叙事与生俱来的难以言说的“有”的因素,“空空荡荡”里包孕了无限的“富有”。
关键词 短篇小说 小说艺术 小说结构 长篇小说 美学意义 故事 叙事结构 戏剧性因素 创作风格 时髦
原文传递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44—1985)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1-113,共13页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44—1985)李洁非缘起和背景1988年,评论家李庆西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一部分青年评论家的记忆中,1984年12月的杭州聚会,至今历历在目。这番情形就像一个半大孩子还陶醉在昨日的游戏之中。...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44—1985)李洁非缘起和背景1988年,评论家李庆西在一篇文章中说:在一部分青年评论家的记忆中,1984年12月的杭州聚会,至今历历在目。这番情形就像一个半大孩子还陶醉在昨日的游戏之中。也许对他们来说,像那样直接参与一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寻根派 韩少功 《棋王》 小说艺术 古典小说 小说创作 王一生 传统文化 作家
下载PDF
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向前 《小说评论》 1986年第2期50-54,15,共6页
“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莫言:《天马行空》也许,莫言的名字对于相当多的人们来说,还不很熟悉。八五年以前,他总共发表了不过十几个小说,艺术上也还缺乏明显的个... “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莫言:《天马行空》也许,莫言的名字对于相当多的人们来说,还不很熟悉。八五年以前,他总共发表了不过十几个小说,艺术上也还缺乏明显的个性。八五年中,他突然排炮式地在《中国作家》、《收获》、《钟山》等刊物上连续轰出了《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红萝卜 球状闪电 艺术风格 小说艺术 婴儿 创作思想 透明 艺术评点 中国农民
下载PDF
废名的小说艺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冯健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1-78,共8页
关键词 废名小说 小说艺术 沈从文 短篇小说 周作人 《桥》 李商隐 《莫须有先生传》 散文化 莎士比亚
下载PDF
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解志熙 《文学评论》 1987年第6期66-75,54,共11页
文学的发展深化往往呈现为一种辩证的运动:认真的借鉴中即含蕴着独特的再造,清晰的分化里又暗含着新奇的综合。这甚至在文体形式的演变上也是如此。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组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文... 文学的发展深化往往呈现为一种辩证的运动:认真的借鉴中即含蕴着独特的再造,清晰的分化里又暗含着新奇的综合。这甚至在文体形式的演变上也是如此。人们也许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有这样一组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文学现象:即一方面,在文学理论观念上,中国现代文学界是以西方较为先进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作为参考标准和借鉴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散文化 艺术特征 艺术表现方式 小说艺术 心理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 艺术功能 沈从文
原文传递
小说艺术形式的两个不同层面——谈“文体学课”与“叙述学课”的互补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申丹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5,共7页
文体学课关注小说的遣词造句 ,叙述学课则聚焦于组合事件的结构技巧 ,两者各涉及小说艺术的一个层面 ,相互之间呈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文体学课和叙述学课对于小说艺术形式看似全面、实则片面的教学 ,很可能会误导仅上一门课程的学生。... 文体学课关注小说的遣词造句 ,叙述学课则聚焦于组合事件的结构技巧 ,两者各涉及小说艺术的一个层面 ,相互之间呈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文体学课和叙述学课对于小说艺术形式看似全面、实则片面的教学 ,很可能会误导仅上一门课程的学生。本文旨在 1 )剖析小说的“文体”与叙述学的“话语”的貌似实异 ,2 )揭示造成二者差异的原因 ,3 )介绍近年来国外的跨学科分析 ,4)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 叙述学 小说艺术 教学
原文传递
小说技巧十年——1976—1986年中、短篇小说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3期18-30,共13页
小说的觉醒与生机蓬勃成了文坛中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在时间轴线上,这个事实已经酝酿和推演了十年之久;在存在方式上,这个事实则陆续呈现于诸多不同的侧面——譬如,勇敢的题材选择,深刻的主题嬗变,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廊,甚至刊物的品种与... 小说的觉醒与生机蓬勃成了文坛中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在时间轴线上,这个事实已经酝酿和推演了十年之久;在存在方式上,这个事实则陆续呈现于诸多不同的侧面——譬如,勇敢的题材选择,深刻的主题嬗变,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廊,甚至刊物的品种与发行量,来自读者的激动反响,等等.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技巧 小说叙述 技巧探索 现代主义作家 传统技巧 小说艺术 短篇小说 叙述语言 形象体系 叙述观点
下载PDF
未来小说之路 被引量:17
18
作者 阿兰.罗布-格里耶 谷冰 《当代外国文学》 1983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乍看起来,设想有一天(比方说现在)居然会出现一种新型的文学,这似乎是不太理智的。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先后作了无数次的尝试,要使小说逸离旧的车辙,可是至多只创作出一些孤立的作品来。这些作品的任何一部,不管它的趣味如何,都没... 乍看起来,设想有一天(比方说现在)居然会出现一种新型的文学,这似乎是不太理智的。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先后作了无数次的尝试,要使小说逸离旧的车辙,可是至多只创作出一些孤立的作品来。这些作品的任何一部,不管它的趣味如何,都没有赢得足以与资产阶级小说的读者相比拟的那样一批读者的赞扬。今天广泛流行的有关小说的唯一观念,实际上还是巴尔扎克的观念。人们甚至可以不费劲地回溯到拉法耶特夫人,从她那时起,神圣的心理分析方法就成了一切散文的基础。心理分析方法支配着小说的构思,人物的描绘,情节的展开。从此,一部优秀的小说就成为对特定阶层人物某种激情的研究,要不,就是描写某种激情或缺少激情的冲突。当代大部分传统小说家(即恰恰受到读者欢迎的那些小说家),可以一大段一大段地抄袭《克莱芙王妃》或《高老头》而不会引起酷爱他们作品的读者的怀疑。有时,迫不得已,勉强采用某个词,某个“大胆的”形象,某种精彩的结语,以便改变一下某些语气,或者打破某些结构,这里那里赋予各自特殊的风格……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小说 心理分析方法 小说艺术 拉法耶特 高老头 传统小说 资产阶级 作品 大段 小说
原文传递
奥斯丁小说主题意义初探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琳 《外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3期27-32,共6页
英国小说史上,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以她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小说艺术的探究和成就,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她的六部长篇小说《诺桑觉寺》(1818)、《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 英国小说史上,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以她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小说艺术的探究和成就,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她的六部长篇小说《诺桑觉寺》(1818)、《理智与情感》(1811)、《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爱玛》(1815)、《劝导》(1818),一直拥有大量读者,赢得虔诚的崇拜者。批评家麦考莱·刘易斯称她为“散文的莎士比亚。”但是,奥斯丁小说的主题常被认为是琐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奥斯丁 主题意义 女主角 曼斯菲尔德庄园 小说 女主人公 爱玛 莎士比亚 人与人 小说艺术
下载PDF
刘索拉小说论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劼 《文学评论》 1986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要给一位初出茅庐的女作者写小说论显然为时过早,而且在还未考证出她在发表成名作之前写过什么小说就下笔评说更显得轻率匆忙;但她的那两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和《蓝天绿海》——是如此的值得人们玩味,以致于成了当今文学创作中一... 要给一位初出茅庐的女作者写小说论显然为时过早,而且在还未考证出她在发表成名作之前写过什么小说就下笔评说更显得轻率匆忙;但她的那两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和《蓝天绿海》——是如此的值得人们玩味,以致于成了当今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正因为如此,本文尝试着作一次刘索拉小说论。一一般说来,乡村的早晨通常是宁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艺术 文学创作 自我意识 新时期文学 第二十二条军规 寻找自我 小说创作 审美心理 选择 民族历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