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 |
张礼龙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6
|
|
2
|
“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 |
钱中文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3 |
39
|
|
3
|
路翎——灵魂奥秘的探索者 |
杨义
|
《文学评论》
|
1983 |
42
|
|
4
|
论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小说艺术论 |
张德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0
|
|
5
|
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评《〈白鹿原〉评论集》 |
何西来
|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
2000 |
26
|
|
6
|
阐释者的魅力──论严歌苓小说创作 |
柳珊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7
|
和谐: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生命 |
石杰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8
|
|
8
|
复调小说的作者意识与对话关系——也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 |
张杰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9
|
|
9
|
现实主义的新创获——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
曾镇南
|
《小说评论》
|
1987 |
21
|
|
10
|
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上) |
王富仁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5
|
|
11
|
最时髦的富有是空空荡荡——严歌苓短篇小说艺术初探 |
陈思和
|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12
|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44—1985) |
李洁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8
|
|
13
|
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 |
朱向前
|
《小说评论》
|
1986 |
19
|
|
14
|
废名的小说艺术 |
冯健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9
|
|
15
|
新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方式——论中国现代散文化抒情小说的艺术特征 |
解志熙
|
《文学评论》
|
1987 |
16
|
|
16
|
小说艺术形式的两个不同层面——谈“文体学课”与“叙述学课”的互补性 |
申丹
|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17
|
小说技巧十年——1976—1986年中、短篇小说的一个侧面 |
南帆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15
|
|
18
|
未来小说之路 |
阿兰.罗布-格里耶
谷冰
|
《当代外国文学》
|
1983 |
17
|
|
19
|
奥斯丁小说主题意义初探 |
朱琳
|
《外国文学研究》
|
1987 |
13
|
|
20
|
刘索拉小说论 |
李劼
|
《文学评论》
|
1986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