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542
篇文章
<
1
2
…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原的叙述圈套
被引量:
147
1
作者
吴亮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3期45-51,共7页
在我的印象里,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叙述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马原声称他信奉有神论。
关键词
马原
小说
叙述
叙述圈套
叙述方式
叙述故事
故事形态
小说家
无意识
经验方式
可读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安忆访谈
被引量:
109
2
作者
齐红
林舟
《作家》
1995年第10期66-70,共5页
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持着活跃的创作姿态的作家,她的作品和她的思想已经在批评者的解读中形成一种程式化的定论:《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例证;“三恋”是性爱小说的代表:《纪实与虚构》是新状态小说的典范……但事...
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持着活跃的创作姿态的作家,她的作品和她的思想已经在批评者的解读中形成一种程式化的定论:《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例证;“三恋”是性爱小说的代表:《纪实与虚构》是新状态小说的典范……但事实上,小说家王安忆无意去迎合任何一种所谓潮流,她的小说创作的每个转折每种变化都是她个人精神探求的结果,这一结果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对于作家的性别区分这种惯性思维在面对王安忆时遭到瓦解,你所感觉到的是一精神探索者的形象,这正是我们开头称她为“作家”而不是“女作家”的原因之所在。于王安忆而言,小说的写作过程即是精神的自我超越过程,在不断的超超与不断的苦痛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和生命的坚实感,这是小说家王安忆带有宿命意味的人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个人化
小说家
伤心太平洋
乌托邦诗篇
原文传递
“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
被引量:
91
3
作者
迟子建
闫秋红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闫秋红(以下简称闫):您最初是以营造童话般的氛围而引人注目的,许多中短篇都印证了这一点,但后来还是超越了“北极村”童话,创作日趋恢宏和厚重,近作《伪满洲国》极有典型性。您能就此谈谈对历史小说的理解吗?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家
小说
创作
叙事风格
语言风格
女性文学
当代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被引量:
73
4
作者
夏中义
富华
《南方文坛》
2001年第4期28-39,共12页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为辅导学生富华撰写关于余华的论文,而读了大量余华的作品,心动之余便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以此用心读了一年的余华,用心写下扎实的四万字评论,而且批评坦诚而尖锐、很见精神,这不正是当下学术打假中一种良好学风的...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为辅导学生富华撰写关于余华的论文,而读了大量余华的作品,心动之余便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以此用心读了一年的余华,用心写下扎实的四万字评论,而且批评坦诚而尖锐、很见精神,这不正是当下学术打假中一种良好学风的范式吗?因了版面,不得不有所删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向读者的推荐,因为文本以及作文过程所显示的认真、才情和学理正是本刊所张扬的那份“绿色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活着》
苦难
母题
福贵
小说家
原文传递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被引量:
79
5
作者
李庆西
《文学评论》
1988年第4期14-23,共10页
一风格意识中的文化意识在一部分青年评论家的记忆中,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的杭州聚会,至今历历在目。这番情形就象一个半大孩子还陶醉在昨日的游戏之中。也许对他们来说,象那样直接参与一场小说革命的机会难得再能碰上了。那一次,他们跟几...
一风格意识中的文化意识在一部分青年评论家的记忆中,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的杭州聚会,至今历历在目。这番情形就象一个半大孩子还陶醉在昨日的游戏之中。也许对他们来说,象那样直接参与一场小说革命的机会难得再能碰上了。那一次,他们跟几位正在酝酿着某些想法的小说家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对话。十二月不是杭州的好时节,但来自京沪和各地的二十几位与会者兴意甚浓。这次活动由《上海文学》发起,得到当地的一家出版社和另一团体的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派
小说家
新时期
作
家
文化背景
八十年代
小说
革命
作品
李杭育
韩少功
原文传递
永远的寻找——苏童访谈录
被引量:
64
6
作者
林舟
《花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从《桑园留念》到《罂粟之家》,再到《妻妾成群》,直至《城北地带》以来的近作,苏童的小说创作划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它的每一点几乎都在突现自身的独特的同时,映照出中国当代小说空间的色彩变幻及其丰富意味。对苏童这样已颇具盛名的...
从《桑园留念》到《罂粟之家》,再到《妻妾成群》,直至《城北地带》以来的近作,苏童的小说创作划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它的每一点几乎都在突现自身的独特的同时,映照出中国当代小说空间的色彩变幻及其丰富意味。对苏童这样已颇具盛名的年轻小说家来说,也许很没有必要在小说之外再说些什么,跟真正的小说家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妻妾成群》
访谈录
原文传递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
68
7
作者
李建军
《南方文坛》
2002年第6期24-30,共7页
近些年评论界出现不少误区,其中最突出的是评论视野和尺度的狭窄,批评家们同读一部作品,从而漏掉了许多好的东西;同时,当下文坛缺失的一些精神,其实我们原来就有,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读者中经年传诵而文学史却少有提及的好东西又实在不...
近些年评论界出现不少误区,其中最突出的是评论视野和尺度的狭窄,批评家们同读一部作品,从而漏掉了许多好的东西;同时,当下文坛缺失的一些精神,其实我们原来就有,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读者中经年传诵而文学史却少有提及的好东西又实在不少;再说,艺术规律也决定文艺作品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于是,打捞历史便成为必然,本刊试图追寻一些可贵的存在,以利于史家对文学史进行新的阐释。路遥兴许就属于这类作家,时值路遥逝世十周年,新开此栏目,绝非仅止于纪念,更在于引发读者一起打捞记忆。敬请读者关注这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修辞
《平凡的世界》
小说家
路遥
小说
苦难
文学写作
道德化
读者
人物形象
文学界
原文传递
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池莉访谈录
被引量:
48
8
作者
赵艳
池莉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赵艳(以下简称赵):你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文学创作了,《妙龄时光》、《有土地,就会有足迹》、《月儿好》等早期作品流露出青春的诗意,洋溢着单纯质朴的气息,大多具有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也是这一时期许多作家作品的共同特点...
赵艳(以下简称赵):你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文学创作了,《妙龄时光》、《有土地,就会有足迹》、《月儿好》等早期作品流露出青春的诗意,洋溢着单纯质朴的气息,大多具有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也是这一时期许多作家作品的共同特点,你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独特个性还未彰显出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后,你的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你创作的个性也逐渐成熟,那么,你认为,相对于早期作品而言,后来的创作有哪些艺术上的突破,或者说,其新变和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早期作品
个体生命
小说家
文学创作
独特
作
家
作品
质朴
诗意
单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
被引量:
41
9
作者
莫言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2,共3页
1987年,有一位古怪而残酷的青年小说家以他的几部血腥的作品,震动了文坛,一时间,大部分评论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此人姓余名华,浙江海盐人。后来,有幸我与他同居一室,进行着同学的岁月,逐渐对这颗诡异的灵魂有所了解。坦率地说,...
1987年,有一位古怪而残酷的青年小说家以他的几部血腥的作品,震动了文坛,一时间,大部分评论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此人姓余名华,浙江海盐人。后来,有幸我与他同居一室,进行着同学的岁月,逐渐对这颗诡异的灵魂有所了解。坦率地说,这是个令人不愉快的傢伙。他说话期期艾艾,双目长放精光,不会顺人情说好话,尤其不会崇拜“名流”。据说他曾当过五年牙医,我不敢想象病人在这个狂生的铁钳下将遭受什么样的酷刑。当然,余华有他的另一面,这一面与大家差不多。这一面在文学的目光下显得通俗而平庸。我欣赏得是那些独步雄鸡式的、令人不愉快的东西。“正常”的人一船都在浴室里引吭高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小说家
卡夫卡
乡村医生
牙医
文学
作品
评论
家
海盐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
被引量:
40
10
作者
黄希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7,共6页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黄希云人称问题是小说中最容易引人注意、然而又最不容易被真正阐明的问题。一如韦恩·布斯所说,依靠对人称的简单划分研究小说,已经使这种划分到了被滥用的地步。而事实上,“说出一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来讲述...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黄希云人称问题是小说中最容易引人注意、然而又最不容易被真正阐明的问题。一如韦恩·布斯所说,依靠对人称的简单划分研究小说,已经使这种划分到了被滥用的地步。而事实上,“说出一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来讲述的,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重要的东西”①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者
叙述接受者
第二人称
第三人
第一人称叙事
小说家
第一人称
小说
米歇尔·布托尔
叙述人称
亨利·詹姆斯
原文传递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被引量:
43
11
作者
汪曾祺
《文艺研究》
1986年第4期57-60,共4页
语言是本质的东西“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闻一多:《庄子》)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外部的东西。语言和内容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
关键词
小说
语言
《庄子》
文字
札记
思想
鲁迅
作
家
桐城派
何立伟
小说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被引量:
36
12
作者
孙宗白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3期69-72,共4页
多丽丝·莱辛(1919—)诞生于伊朗,四十年代后期移居南罗得西亚。她在成为作家前,曾做过护士与律师的秘书。她的一些小说具有浓郁的非洲风味。在非洲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反对种族歧视是莱辛作...
多丽丝·莱辛(1919—)诞生于伊朗,四十年代后期移居南罗得西亚。她在成为作家前,曾做过护士与律师的秘书。她的一些小说具有浓郁的非洲风味。在非洲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反对种族歧视是莱辛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她目睹种族歧视的残酷性,因此对种族主义者的鞭笞是相当激烈的。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权力是她不少作品中屡次出现的另一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在她的小说中同时并存或交错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种族歧视
女作
家
小说家
四十年代
自由平等
作品
种族主义者
主题
现实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31
13
作者
侯维瑞
张和龙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21,共7页
小说家仍然是上帝,因为他是在创造(就是那些随意性最强的先锋派小说也没有完全铲除作者)。情况不同的是:我们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上帝的形象,全知全能,发号施令,而是一个崭新的上帝的形象,我们的首要原则是自由而不是权威。福尔...
小说家仍然是上帝,因为他是在创造(就是那些随意性最强的先锋派小说也没有完全铲除作者)。情况不同的是:我们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上帝的形象,全知全能,发号施令,而是一个崭新的上帝的形象,我们的首要原则是自由而不是权威。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我正在读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小说家
《法国中尉的女人》
存在主义
维多利亚时代
米兰达
“后现代主义”
查尔斯
魔法师
尼古拉斯
原文传递
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
被引量:
45
14
作者
尚必武
刘爱萍
《外国文学动态》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编译者按:阿富汗裔英语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以其忧伤温婉的笔调,向世界细细讲述了阿富汗这一灾难深重的国度,讲述了发生在那里的动人故事。继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之后,2007年5月,胡赛尼力推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赢得如潮好...
编译者按:阿富汗裔英语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以其忧伤温婉的笔调,向世界细细讲述了阿富汗这一灾难深重的国度,讲述了发生在那里的动人故事。继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之后,2007年5月,胡赛尼力推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赢得如潮好评。在下述访谈中,胡赛尼就其创作历程、作品的共同主题,以及阿富汗妇女的地位等问题,回答了企鹅图书特约记者的提问。以下为访谈的部分内容,译文有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
创作历程
共同主题
特约记者
小说家
图书
原文传递
苦难的书写与意义的探询——对北村的书面访谈
被引量:
34
15
作者
林舟
《花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5-150,共6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北村的小说相对于他此前创作的“改弦易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而意味深长的文学景观,它当然关乎作家个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历程,更提示了先锋性的小说写作在当下大众文化的喧腾中新的内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北村的小说相对于他此前创作的“改弦易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而意味深长的文学景观,它当然关乎作家个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历程,更提示了先锋性的小说写作在当下大众文化的喧腾中新的内在的可能性,而且由此突现出面对分崩离析和荒芜状态的人的精神向度。如果说,神性的观念在北村小说中的引入完全属于北村个人的话,那么可以说,人性的探寻及其触及的苦难、悲凉、困惑则应该属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北村独具的小说方式及其个人信念,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显得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他,以此所呈现的精神对现实的突进、意义向虚无的叩问,是在他的小说中得到高度浓缩和超倍放大而显得异常清晰的人的心灵图景。任何途径的得救都是以意识到需要拯救和渴望得救为前提的,尽管我们未必如北村有意无意地所希望的那样,走向神的怀抱,但当欣慰于在他的小说中与他一起真诚地面对人的存在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家
北村
当代性
作
家
小说
创作
写作
叙述
意义
书写
语言
原文传递
重新思考新的世界制度——苏珊·桑塔格访谈纪要
被引量:
28
16
作者
苏珊.桑塔格
贝岭
+1 位作者
杨小滨
胡亚非
《天涯》
1998年第5期4-11,共8页
知识分子大多随大流 贝:据我所知,您既不是一个学院派的文学理论家或批评家,也不是单纯的小说家。您在当代西方的文学及思想文化领域里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认为您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您认可吗?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重新思考
知识分子
《等待戈多》
先锋派作
家
萨拉热窝
小说家
启蒙运动
散文
简单化
原文传递
区别与整合:《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
28
17
作者
束永珍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文运用英、美、法等国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 ,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由传统男性逻各斯中心思想所决定、呈二元等级对立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 ;女性主义对男...
本文运用英、美、法等国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 ,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由传统男性逻各斯中心思想所决定、呈二元等级对立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 ;女性主义对男性和女性等级二元对立的颠覆 ;女性之间的关系和女性独特的体验及话语。论文从文本内容到文本本身进行多方位的分析 ,阐明《到灯塔去》是小说家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主义的有意识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主义解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文学理论
小说家
文学创作
颠覆
逻各斯
有意识
文本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
被引量:
30
18
作者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8,共5页
也许每一个作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里,都会形成不同的时期划分.但很少有人令研究者感到,这种划分能像对于王安忆那样重要、富于内在意义.就我的印象而言,迄今为止,她的所有作品都必须分成若干类块来阅读和理解。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
写作
时期划分
作品
内在意义
叙事话语
作
家
研究者
小说
叙事
小说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
被引量:
30
19
作者
王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71,共15页
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王绯平民化十典范在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女小说家中,池莉是可以作为一种平民化书写的典范来谈论的。就典范的意义而言,我以为她与陈染是站在两个极端:一个拥抱公众性,一个倾...
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王绯平民化十典范在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女小说家中,池莉是可以作为一种平民化书写的典范来谈论的。就典范的意义而言,我以为她与陈染是站在两个极端:一个拥抱公众性,一个倾心私人化。之所以把私人化与平民化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仿真
二十世纪末
平民化
中篇
小说
小说家
预谋杀人
烦恼人生
爱情
文化大革命
世俗人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区域文化对当代小说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32
20
作者
田中阳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3期67-72,共6页
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是自古至今的文化文学现象。《诗经·国风》即有“十五国风”之分,对不同区域的文化风俗作了生动形象的反映。《楚辞》更具绚烂的区域文化包彩,无论是反映的风土人情,还是方言声韵、体裁样式,都带着鲜明的“...
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是自古至今的文化文学现象。《诗经·国风》即有“十五国风”之分,对不同区域的文化风俗作了生动形象的反映。《楚辞》更具绚烂的区域文化包彩,无论是反映的风土人情,还是方言声韵、体裁样式,都带着鲜明的“楚地”特征。先秦散文中,《老子》、《庄子》、《列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小说
艺术个性
文化风俗
个性形成
小说家
文化色彩
新时期
现代
小说
贾平凹
小说
创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原的叙述圈套
被引量:
147
1
作者
吴亮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1987年第3期45-51,共7页
文摘
在我的印象里,写小说的马原似乎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叙述方式,或者说一直在乐此不疲地寻找他的讲故事方式。他实在是一个玩弄叙述圈套的老手,一个小说中偏执的方法论者。马原声称他信奉有神论。
关键词
马原
小说
叙述
叙述圈套
叙述方式
叙述故事
故事形态
小说家
无意识
经验方式
可读性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安忆访谈
被引量:
109
2
作者
齐红
林舟
出处
《作家》
1995年第10期66-70,共5页
文摘
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持着活跃的创作姿态的作家,她的作品和她的思想已经在批评者的解读中形成一种程式化的定论:《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例证;“三恋”是性爱小说的代表:《纪实与虚构》是新状态小说的典范……但事实上,小说家王安忆无意去迎合任何一种所谓潮流,她的小说创作的每个转折每种变化都是她个人精神探求的结果,这一结果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对于作家的性别区分这种惯性思维在面对王安忆时遭到瓦解,你所感觉到的是一精神探索者的形象,这正是我们开头称她为“作家”而不是“女作家”的原因之所在。于王安忆而言,小说的写作过程即是精神的自我超越过程,在不断的超超与不断的苦痛中获得心灵的升华和生命的坚实感,这是小说家王安忆带有宿命意味的人生选择。
关键词
王安忆
个人化
小说家
伤心太平洋
乌托邦诗篇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
被引量:
91
3
作者
迟子建
闫秋红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31,共4页
文摘
闫秋红(以下简称闫):您最初是以营造童话般的氛围而引人注目的,许多中短篇都印证了这一点,但后来还是超越了“北极村”童话,创作日趋恢宏和厚重,近作《伪满洲国》极有典型性。您能就此谈谈对历史小说的理解吗?
关键词
迟子建
小说家
小说
创作
叙事风格
语言风格
女性文学
当代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被引量:
73
4
作者
夏中义
富华
出处
《南方文坛》
2001年第4期28-39,共12页
文摘
著名学者夏中义教授为辅导学生富华撰写关于余华的论文,而读了大量余华的作品,心动之余便调整了自己的研究计划,以此用心读了一年的余华,用心写下扎实的四万字评论,而且批评坦诚而尖锐、很见精神,这不正是当下学术打假中一种良好学风的范式吗?因了版面,不得不有所删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向读者的推荐,因为文本以及作文过程所显示的认真、才情和学理正是本刊所张扬的那份“绿色批评”。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活着》
苦难
母题
福贵
小说家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被引量:
79
5
作者
李庆西
出处
《文学评论》
1988年第4期14-23,共10页
文摘
一风格意识中的文化意识在一部分青年评论家的记忆中,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的杭州聚会,至今历历在目。这番情形就象一个半大孩子还陶醉在昨日的游戏之中。也许对他们来说,象那样直接参与一场小说革命的机会难得再能碰上了。那一次,他们跟几位正在酝酿着某些想法的小说家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对话。十二月不是杭州的好时节,但来自京沪和各地的二十几位与会者兴意甚浓。这次活动由《上海文学》发起,得到当地的一家出版社和另一团体的有力支持。
关键词
寻根派
小说家
新时期
作
家
文化背景
八十年代
小说
革命
作品
李杭育
韩少功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永远的寻找——苏童访谈录
被引量:
64
6
作者
林舟
出处
《花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文摘
从《桑园留念》到《罂粟之家》,再到《妻妾成群》,直至《城北地带》以来的近作,苏童的小说创作划出了一条优美的曲线,它的每一点几乎都在突现自身的独特的同时,映照出中国当代小说空间的色彩变幻及其丰富意味。对苏童这样已颇具盛名的年轻小说家来说,也许很没有必要在小说之外再说些什么,跟真正的小说家一样。
关键词
小说家
《妻妾成群》
访谈录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
被引量:
68
7
作者
李建军
出处
《南方文坛》
2002年第6期24-30,共7页
文摘
近些年评论界出现不少误区,其中最突出的是评论视野和尺度的狭窄,批评家们同读一部作品,从而漏掉了许多好的东西;同时,当下文坛缺失的一些精神,其实我们原来就有,只是被我们忽略了;在读者中经年传诵而文学史却少有提及的好东西又实在不少;再说,艺术规律也决定文艺作品必须经受时间的检验。于是,打捞历史便成为必然,本刊试图追寻一些可贵的存在,以利于史家对文学史进行新的阐释。路遥兴许就属于这类作家,时值路遥逝世十周年,新开此栏目,绝非仅止于纪念,更在于引发读者一起打捞记忆。敬请读者关注这一家之言。
关键词
路遥
修辞
《平凡的世界》
小说家
路遥
小说
苦难
文学写作
道德化
读者
人物形象
文学界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池莉访谈录
被引量:
48
8
作者
赵艳
池莉
出处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文摘
赵艳(以下简称赵):你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文学创作了,《妙龄时光》、《有土地,就会有足迹》、《月儿好》等早期作品流露出青春的诗意,洋溢着单纯质朴的气息,大多具有较浓的理想主义色彩,但这也是这一时期许多作家作品的共同特点,你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独特个性还未彰显出来.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后,你的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你创作的个性也逐渐成熟,那么,你认为,相对于早期作品而言,后来的创作有哪些艺术上的突破,或者说,其新变和特……
关键词
池莉
早期作品
个体生命
小说家
文学创作
独特
作
家
作品
质朴
诗意
单纯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
被引量:
41
9
作者
莫言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0-32,共3页
文摘
1987年,有一位古怪而残酷的青年小说家以他的几部血腥的作品,震动了文坛,一时间,大部分评论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此人姓余名华,浙江海盐人。后来,有幸我与他同居一室,进行着同学的岁月,逐渐对这颗诡异的灵魂有所了解。坦率地说,这是个令人不愉快的傢伙。他说话期期艾艾,双目长放精光,不会顺人情说好话,尤其不会崇拜“名流”。据说他曾当过五年牙医,我不敢想象病人在这个狂生的铁钳下将遭受什么样的酷刑。当然,余华有他的另一面,这一面与大家差不多。这一面在文学的目光下显得通俗而平庸。我欣赏得是那些独步雄鸡式的、令人不愉快的东西。“正常”的人一船都在浴室里引吭高歌。
关键词
余华
小说家
卡夫卡
乡村医生
牙医
文学
作品
评论
家
海盐
意义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
被引量:
40
10
作者
黄希云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7,共6页
文摘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黄希云人称问题是小说中最容易引人注意、然而又最不容易被真正阐明的问题。一如韦恩·布斯所说,依靠对人称的简单划分研究小说,已经使这种划分到了被滥用的地步。而事实上,“说出一个故事是以第一人称来讲述的,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重要的东西”①②...
关键词
叙述者
叙述接受者
第二人称
第三人
第一人称叙事
小说家
第一人称
小说
米歇尔·布托尔
叙述人称
亨利·詹姆斯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被引量:
43
11
作者
汪曾祺
出处
《文艺研究》
1986年第4期57-60,共4页
文摘
语言是本质的东西“他的文字不仅是表现思想的工具,似乎也是一种目的。”(闻一多:《庄子》)语言不只是技巧,不只是形式。小说的语言不是纯粹外部的东西。语言和内容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剥离的。
关键词
小说
语言
《庄子》
文字
札记
思想
鲁迅
作
家
桐城派
何立伟
小说家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被引量:
36
12
作者
孙宗白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1981年第3期69-72,共4页
文摘
多丽丝·莱辛(1919—)诞生于伊朗,四十年代后期移居南罗得西亚。她在成为作家前,曾做过护士与律师的秘书。她的一些小说具有浓郁的非洲风味。在非洲的生活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并深深地渗透在她的作品之中。反对种族歧视是莱辛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她目睹种族歧视的残酷性,因此对种族主义者的鞭笞是相当激烈的。争取妇女自由平等的权力是她不少作品中屡次出现的另一主题。这两个主题往往在她的小说中同时并存或交错呈现。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种族歧视
女作
家
小说家
四十年代
自由平等
作品
种族主义者
主题
现实主义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31
13
作者
侯维瑞
张和龙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5-21,共7页
文摘
小说家仍然是上帝,因为他是在创造(就是那些随意性最强的先锋派小说也没有完全铲除作者)。情况不同的是:我们不再是维多利亚时代上帝的形象,全知全能,发号施令,而是一个崭新的上帝的形象,我们的首要原则是自由而不是权威。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我正在读一部...
关键词
约翰·福尔斯
小说家
《法国中尉的女人》
存在主义
维多利亚时代
米兰达
“后现代主义”
查尔斯
魔法师
尼古拉斯
分类号
I054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
被引量:
45
14
作者
尚必武
刘爱萍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院
安徽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动态》
2007年第5期9-11,共3页
文摘
编译者按:阿富汗裔英语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以其忧伤温婉的笔调,向世界细细讲述了阿富汗这一灾难深重的国度,讲述了发生在那里的动人故事。继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之后,2007年5月,胡赛尼力推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赢得如潮好评。在下述访谈中,胡赛尼就其创作历程、作品的共同主题,以及阿富汗妇女的地位等问题,回答了企鹅图书特约记者的提问。以下为访谈的部分内容,译文有删节。
关键词
访谈录
《追风筝的人》
阿富汗
创作历程
共同主题
特约记者
小说家
图书
分类号
I37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苦难的书写与意义的探询——对北村的书面访谈
被引量:
34
15
作者
林舟
出处
《花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5-150,共6页
文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北村的小说相对于他此前创作的“改弦易辙”,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而意味深长的文学景观,它当然关乎作家个人的生活轨迹和精神历程,更提示了先锋性的小说写作在当下大众文化的喧腾中新的内在的可能性,而且由此突现出面对分崩离析和荒芜状态的人的精神向度。如果说,神性的观念在北村小说中的引入完全属于北村个人的话,那么可以说,人性的探寻及其触及的苦难、悲凉、困惑则应该属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北村独具的小说方式及其个人信念,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显得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他,以此所呈现的精神对现实的突进、意义向虚无的叩问,是在他的小说中得到高度浓缩和超倍放大而显得异常清晰的人的心灵图景。任何途径的得救都是以意识到需要拯救和渴望得救为前提的,尽管我们未必如北村有意无意地所希望的那样,走向神的怀抱,但当欣慰于在他的小说中与他一起真诚地面对人的存在的深渊。
关键词
小说家
北村
当代性
作
家
小说
创作
写作
叙述
意义
书写
语言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重新思考新的世界制度——苏珊·桑塔格访谈纪要
被引量:
28
16
作者
苏珊.桑塔格
贝岭
杨小滨
胡亚非
出处
《天涯》
1998年第5期4-11,共8页
文摘
知识分子大多随大流 贝:据我所知,您既不是一个学院派的文学理论家或批评家,也不是单纯的小说家。您在当代西方的文学及思想文化领域里扮演着多种角色。我们认为您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您认可吗?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重新思考
知识分子
《等待戈多》
先锋派作
家
萨拉热窝
小说家
启蒙运动
散文
简单化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区别与整合:《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
28
17
作者
束永珍
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66,共6页
文摘
本文运用英、美、法等国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 ,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由传统男性逻各斯中心思想所决定、呈二元等级对立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 ;女性主义对男性和女性等级二元对立的颠覆 ;女性之间的关系和女性独特的体验及话语。论文从文本内容到文本本身进行多方位的分析 ,阐明《到灯塔去》是小说家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主义的有意识的运用。
关键词
《到灯塔去》
女性主义解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
文学理论
小说家
文学创作
颠覆
逻各斯
有意识
文本解读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
被引量:
30
18
作者
李洁非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8,共5页
文摘
也许每一个作家在自己的创作生涯里,都会形成不同的时期划分.但很少有人令研究者感到,这种划分能像对于王安忆那样重要、富于内在意义.就我的印象而言,迄今为止,她的所有作品都必须分成若干类块来阅读和理解。
关键词
王安忆
小说
写作
时期划分
作品
内在意义
叙事话语
作
家
研究者
小说
叙事
小说家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
被引量:
30
19
作者
王绯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71,共15页
文摘
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王绯平民化十典范在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女小说家中,池莉是可以作为一种平民化书写的典范来谈论的。就典范的意义而言,我以为她与陈染是站在两个极端:一个拥抱公众性,一个倾心私人化。之所以把私人化与平民化放...
关键词
存在仿真
二十世纪末
平民化
中篇
小说
小说家
预谋杀人
烦恼人生
爱情
文化大革命
世俗人生
分类号
I03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区域文化对当代小说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32
20
作者
田中阳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3期67-72,共6页
文摘
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是自古至今的文化文学现象。《诗经·国风》即有“十五国风”之分,对不同区域的文化风俗作了生动形象的反映。《楚辞》更具绚烂的区域文化包彩,无论是反映的风土人情,还是方言声韵、体裁样式,都带着鲜明的“楚地”特征。先秦散文中,《老子》、《庄子》、《列子》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小说
艺术个性
文化风俗
个性形成
小说家
文化色彩
新时期
现代
小说
贾平凹
小说
创作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原的叙述圈套
吴亮
《当代作家评论》
1987
14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王安忆访谈
齐红
林舟
《作家》
1995
109
原文传递
3
“我只想写自己的东西”
迟子建
闫秋红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2
9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论余华小说的母题演化
夏中义
富华
《南方文坛》
2001
73
原文传递
5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李庆西
《文学评论》
1988
79
原文传递
6
永远的寻找——苏童访谈录
林舟
《花城》
北大核心
1996
64
原文传递
7
文学写作的诸问题——为纪念路遥逝世十周年而作
李建军
《南方文坛》
2002
68
原文传递
8
敬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池莉访谈录
赵艳
池莉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3
4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清醒的说梦者——关于余华及其小说的杂感
莫言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
黄希云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40
原文传递
11
关于小说语言(札记)
汪曾祺
《文艺研究》
1986
4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
孙宗白
《外国文学研究》
1981
3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论约翰·福尔斯的小说创作
侯维瑞
张和龙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31
原文传递
14
卡勒德·胡赛尼访谈录
尚必武
刘爱萍
《外国文学动态》
2007
45
原文传递
15
苦难的书写与意义的探询——对北村的书面访谈
林舟
《花城》
北大核心
1996
34
原文传递
16
重新思考新的世界制度——苏珊·桑塔格访谈纪要
苏珊.桑塔格
贝岭
杨小滨
胡亚非
《天涯》
1998
28
原文传递
17
区别与整合:《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
束永珍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王安忆的新神话——一个理论探讨
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池莉:存在仿真与平民故事──二十世纪末中国女小说家典范论之一
王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区域文化对当代小说艺术个性形成的影响
田中阳
《中国文学研究》
1993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5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