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史的“不响”与转换——《繁花》里的两个时代及其美学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晓明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166,共13页
题辞:它发掘真实,这生来的形象我们畏惧从不敢显露;站在不稳定的点上……——穆旦,《诗二章》,1943年在2015年举行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中,《繁花》以最为无可争议的方式获得该奖项,这在该奖项的历届评奖过程中也是少见的。颁奖辞... 题辞:它发掘真实,这生来的形象我们畏惧从不敢显露;站在不稳定的点上……——穆旦,《诗二章》,1943年在2015年举行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奖中,《繁花》以最为无可争议的方式获得该奖项,这在该奖项的历届评奖过程中也是少见的。颁奖辞也是不吝褒奖,称其"遥承近代小说传统,将满含文化记忆和生活气息的方言重新擦亮、反复调试","如一个生动的说书人,将独特的音色和腔调赋予世界","在小历史中见出大历史,在生计风物中见出世相大观……尽显温婉多姿、余音不绝之江南风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花》 当代史 美学 评奖过程 茅盾文学奖 小说传统 生活气息 文化记忆
原文传递
论刘震云对鲁迅小说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东祥 《艺术广角》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中的叙述者往往持有距离的反讽态度,很少介入到故事当中,且较多使用理性色彩较强的喜剧性表达方式,冷静理性地叙写当下现实生活的灰色平庸、琐碎无聊和社会权力机制中人的沉沦,视点放得比较低,似乎缺乏"五四"... 刘震云的"新写实小说"中的叙述者往往持有距离的反讽态度,很少介入到故事当中,且较多使用理性色彩较强的喜剧性表达方式,冷静理性地叙写当下现实生活的灰色平庸、琐碎无聊和社会权力机制中人的沉沦,视点放得比较低,似乎缺乏"五四"时期文学作者介入现实的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继承与发展 小说传统 鲁迅 理性色彩 新写实小说 现实生活 权力机制
下载PDF
在两种小说传统之间——读《白鹿原》 被引量:5
3
作者 林岗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共8页
一部作品受当代读者的欢迎程度可以从它在书架上的状况反映出来,而且比评论说得更加靠谱。要是它整整齐齐,簇新如故,大概就是乏人问津,不受待见。作者的名气再大,那也只是评论圈的看法,与普通读者无关。要是它七歪八扭,甚至残破不堪,那... 一部作品受当代读者的欢迎程度可以从它在书架上的状况反映出来,而且比评论说得更加靠谱。要是它整整齐齐,簇新如故,大概就是乏人问津,不受待见。作者的名气再大,那也只是评论圈的看法,与普通读者无关。要是它七歪八扭,甚至残破不堪,那它虽然未必就是惊世之作,但至少它是一部赢得读者的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无疑属于后者。我那天到自己执教大学的图书馆借阅,它在书架上的状况让我大吃一惊。架上共有三本,封面都加了牛皮纸,四角翻卷残破污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小说传统 陈忠实 白嘉 朱先生 惊世之作 整一性 乡村传统 子霖 时代巨变
原文传递
个人主义、穿越史观与共同体诱惑——论“网络穿越历史小说”的“三宗罪” 被引量:4
4
作者 房伟 《创作与评论》 2015年第4期61-70,共10页
“穿越”题材是中国网络小说中非常“怪异”的亚类型。“玄幻”可追述到民国的还珠楼主,“惊悚”有蒲松龄的狐鬼花妖,二者又可共同追述到古典志怪小说传统,言情、校园、科幻、武侠、黑社会等题材也早已出现。它们借着网络平台,又有... “穿越”题材是中国网络小说中非常“怪异”的亚类型。“玄幻”可追述到民国的还珠楼主,“惊悚”有蒲松龄的狐鬼花妖,二者又可共同追述到古典志怪小说传统,言情、校园、科幻、武侠、黑社会等题材也早已出现。它们借着网络平台,又有了类型化发展。“穿越”比较奇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小说 个人主义 历史小说 共同体 诱惑 史观 小说传统 网络平台
下载PDF
小说传统的边缘处回响——评刘震云长篇小说《一日三秋》 被引量:2
5
作者 毕文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刘震云在散文《俺村、中国和欧洲》中谈道:“作为文化和文学,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文化和文学的兴盛,与创作者有关系,但是,跟时代、民族和民族当时的生活和处境更有关系。”^(1)在刘震云看来,文学与文化的发展首先要与一... 刘震云在散文《俺村、中国和欧洲》中谈道:“作为文化和文学,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单独存在过。文化和文学的兴盛,与创作者有关系,但是,跟时代、民族和民族当时的生活和处境更有关系。”^(1)在刘震云看来,文学与文化的发展首先要与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惯习取得联系,其次才是在传统中寻找新的可能。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最先出现的就是“俺村”,这个微小的地方为刘震云的写作带来了更大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人民文学》 小说传统 文学与文化 长篇小说
下载PDF
史传文学与中国小说传统之关系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杜志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65-69,共5页
史传文学与中国小说传统之关系,是一个业已引起注意但研究尚未真正深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西叙事文学传统的比较出发,在着重考察《史记》、《汉书》中的纪传体作品在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小说史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 史传文学与中国小说传统之关系,是一个业已引起注意但研究尚未真正深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中西叙事文学传统的比较出发,在着重考察《史记》、《汉书》中的纪传体作品在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小说史演进轨迹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较为系统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传统 史传文学 叙事文学 小说 文学发展史 中国小说 演进轨迹 文言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历史演义
下载PDF
“进化”链条上的“革命中间物”——1949-1979对鲁迅形象及其话语资源的借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妥佳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4-82,共9页
鲁迅形象的被借用及其话语资源的被利用,是从鲁迅生前就开始的,张永泉的《从被利用看鲁迅的性格》,与袁盛勇对鲁迅思想的政治性及延安文坛鲁迅小说传统与杂文传统等问题的研究,都对鲁迅是怎样一步步被新政权容纳、借用、改造的有所... 鲁迅形象的被借用及其话语资源的被利用,是从鲁迅生前就开始的,张永泉的《从被利用看鲁迅的性格》,与袁盛勇对鲁迅思想的政治性及延安文坛鲁迅小说传统与杂文传统等问题的研究,都对鲁迅是怎样一步步被新政权容纳、借用、改造的有所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形象 话语资源 中间物 革命 链条 进化 小说传统 鲁迅思想
下载PDF
莫言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传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凌云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90,共7页
莫言的创作与现代中国乡土小说传统之间关系密切。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的开辟,使乡土成为其创作的核心资源。通过对乡土如何被现代作家"发现"并成为书写对象,乡土文学如何承载现当代作家的文化想象,乡土文学创作者对写作... 莫言的创作与现代中国乡土小说传统之间关系密切。高密东北乡这一文学王国的开辟,使乡土成为其创作的核心资源。通过对乡土如何被现代作家"发现"并成为书写对象,乡土文学如何承载现当代作家的文化想象,乡土文学创作者对写作姿态和写作立场如何进行选择等不同方面的研究表明,莫言乡土文学创作对现代乡土文学传统既有承袭也有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小说传统 中国现代 莫言 文学创作者 现代中国 核心资源 “发现”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论的“六道轮回”——论《生死疲劳》对传统叙事的改造 被引量:1
9
作者 褚云侠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38,共8页
莫言在2006年5月所做的题为《中国小说传统》的演讲中自陈:“写完了《生死疲劳》,我才可以斗胆说:‘我写出了一部比较纯粹的中国小说。’①”他甚至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生死疲劳》来怀念中国古典小说。的确,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莫言在2006年5月所做的题为《中国小说传统》的演讲中自陈:“写完了《生死疲劳》,我才可以斗胆说:‘我写出了一部比较纯粹的中国小说。’①”他甚至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生死疲劳》来怀念中国古典小说。的确,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从题目就借用了《佛说八大人觉经》第二觉悟“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②中的经文,这句话还以题记的形式出现在了小说的开端。而从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疲劳》 传统叙事 六道轮回 方法论 小说传统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小说 内容与形式
原文传递
沈从文小说叙事中物我混一的生命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圣伦 《创作评谭》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一沈从文小说以巫楚文化为基本立场,在叙事中表现了一个苗族作家对生命热忱的关怀。这种边缘化的叙事曾遭到过无数的质疑,当然也赢得过无数的赞誉。中国小说研究学者杨义认为:"叙述学研究必须如实地承认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系统。... 一沈从文小说以巫楚文化为基本立场,在叙事中表现了一个苗族作家对生命热忱的关怀。这种边缘化的叙事曾遭到过无数的质疑,当然也赢得过无数的赞誉。中国小说研究学者杨义认为:"叙述学研究必须如实地承认存在着一个独特的中国系统。"认为中国传统叙事学已形成了自己的体制和模式,中国小说传统的叙事应有一种"意在笔先,以心达文"的主体优势,叙事中要达到立言的主体和客体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沈从文创作 中国小说研究 小说传统 传统叙事 叙述学研究 现代作家 生活主题 生命观 生命主体
原文传递
我们仍未知道那些开在网络上的花的名字——来自二次元的网络文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小源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5,86,共6页
2014年7月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李敬泽将“网络文学”研究讨论的对象化繁为简,认为“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那些长篇小说”,实质是“通俗文学”,“其基本形态是类型小说”。这样将网络文学纳入通俗文学的类型小说传统中,... 2014年7月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李敬泽将“网络文学”研究讨论的对象化繁为简,认为“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那些长篇小说”,实质是“通俗文学”,“其基本形态是类型小说”。这样将网络文学纳入通俗文学的类型小说传统中,直接清晰的概括定性,极大地方便了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的网络文学。将网络文学放在通俗文学的传统中来考察,我们可以从宋元话本开始,考证到明清小说,及至《海上花列传》、“鸳鸯蝴蝶派”,直到金庸、古龙、倪匡、梁羽生、琼瑶、亦舒等。正如李敬泽所言:“看一部作品,考察它的传统来源,它受了什么影响,在传统的脉络中去估价它的创造性,这是基本的批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海上花列传》 小说传统 通俗文学 鸳鸯蝴蝶派 文学理论 化繁为简 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和批评的七个话题(中)——答客问 被引量:2
12
作者 郜元宝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106,共9页
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客:作家都是人精,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才能究竟在哪里,还会滥用和误用?能否举几个例子,说得更具体一些?比如就从你过去有过研究,后来渐渐不再关注的王安忆开始?主:其实我还是在尽可能地跟踪阅读王安忆的创作,只是... 中国作家才能的滥用和误用客:作家都是人精,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才能究竟在哪里,还会滥用和误用?能否举几个例子,说得更具体一些?比如就从你过去有过研究,后来渐渐不再关注的王安忆开始?主:其实我还是在尽可能地跟踪阅读王安忆的创作,只是我的看法与她本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 小说传统 先锋派小说 答客问 当代散文 作家论
原文传递
试论金宇澄《繁花》的叙事特色与精神风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春林 《黄河》 2013年第6期117-127,共11页
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来说,金宇澄的长篇小说《繁花》(载《收获》增刊2012年秋冬号)在201 2年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突出的横空出世意味.至今犹记,身为文学杂志编辑的金宇澄,多年前的1980年代中后期曾经发表过一些中短篇小说.尽管那时的金宇... 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来说,金宇澄的长篇小说《繁花》(载《收获》增刊2012年秋冬号)在201 2年的出现,都具有某种突出的横空出世意味.至今犹记,身为文学杂志编辑的金宇澄,多年前的1980年代中后期曾经发表过一些中短篇小说.尽管那时的金宇澄已经尽显谨慎异常的创作姿态,作品数量不多,但却也以其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引起过批评界的关注.“金宇澄写得不多,甚至可以说低产,从1984年至今,总共只发表了十来个短篇和两个中篇.但在新时期小说家中,他当是不被忽略的独特的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宇澄 小说创作 张爱玲 韩邦庆 小说传统 日常叙事 叙事特色
原文传递
从“叙作合一”到“叙作分离”——论中西第一人称小说叙述传统在近代的融合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申洁玲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7,共10页
古典的文言第一人称小说在史传叙事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叙作合一”即叙述者与作者合一的叙事传统。近代以来由于域外第一人称小说及其翻译实践的刺激,中西第一人称小说的叙述传统产生碰撞、融合,文言第一人称小说逐步实现了叙作分离,... 古典的文言第一人称小说在史传叙事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叙作合一”即叙述者与作者合一的叙事传统。近代以来由于域外第一人称小说及其翻译实践的刺激,中西第一人称小说的叙述传统产生碰撞、融合,文言第一人称小说逐步实现了叙作分离,确立了其虚构性,带来了近代第一人称文言小说创作的兴盛。叙作分离提供了叙作关系多元化的可能,从而促成了中国现代第一人称小说在“五四”之后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第一人称小说 叙作合一 叙作分离 小说传统
原文传递
冯梦龙:衔接文学的高端和原生态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丽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56-61,共6页
冯梦龙在通俗文学领域多有建树,他编辑整理的民歌、笑话、通俗读物和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等,对于世俗心态与文坛流变,均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冯梦龙以其过人的才华、领先于时代的胆识,致力于通俗文学的整理创作,对于白... 冯梦龙在通俗文学领域多有建树,他编辑整理的民歌、笑话、通俗读物和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等,对于世俗心态与文坛流变,均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冯梦龙以其过人的才华、领先于时代的胆识,致力于通俗文学的整理创作,对于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小说的文人、民间两个传统的衔接这一命题,揭示冯梦龙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所拥有的特殊地位与杰出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传统 三言 文言小说 白话小说 冯梦龙
原文传递
略论鲁迅开启的知识分子还乡小说传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国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5,共6页
一、缘何还乡——对故乡的牵挂乡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内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经过家国变迁、人生离乱之后往往把对故乡的深挚感情用诗歌加以抒发,如古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一、缘何还乡——对故乡的牵挂乡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内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经过家国变迁、人生离乱之后往往把对故乡的深挚感情用诗歌加以抒发,如古代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宋之问的《渡汉江》,以及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洛夫的《边界望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传统 知识分子 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鲁迅 《回乡偶书》 古代诗人 《乡愁》
下载PDF
论《儒林外史》对古代小说传统的解构及其现代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石川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9-207,共19页
《儒林外史》是为数不多的几部对清末民初小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传统小说。笔者认为《儒林外史》文本在小说形式和内在意蕴上具有一定解构小说传统的倾向.即在小说文体中摒弃诗词韵语的结构成分和功能作用,解构传统小说叙事方式和经典文... 《儒林外史》是为数不多的几部对清末民初小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传统小说。笔者认为《儒林外史》文本在小说形式和内在意蕴上具有一定解构小说传统的倾向.即在小说文体中摒弃诗词韵语的结构成分和功能作用,解构传统小说叙事方式和经典文本以及削弱小说的因果逻辑和劝善说教意图。小说中所含蕴的具有“现代性”的创作思想和方式迎合了晚清近代小说作家接轨西方思想文化、革新中国小说的基本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小说传统 因果 劝善
原文传递
《红楼》的景语
18
作者 李书磊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1年第3期80-82,共3页
大家都说《红楼梦》的出现带有几分奇迹的性质,它的情节、结构、叙述语调和叙述兴趣都与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截然不同。看起来好象《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形态是一次文化生物学上的突变,而且大家至今也说不出这种“突变”到底是缘于... 大家都说《红楼梦》的出现带有几分奇迹的性质,它的情节、结构、叙述语调和叙述兴趣都与中国小说的叙事传统截然不同。看起来好象《红楼梦》所拥有的新的艺术形态是一次文化生物学上的突变,而且大家至今也说不出这种“突变”到底是缘于什么造化。值得欣慰的是中国读者对这种“突变”具有聪颖而敏感的悟性,马上就接受并认可了这种不熟悉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语 中国小说 叙事传统 叙述语 小说传统 内在心理 古典小说 无暇他顾 生活细节 太远
原文传递
从“拿来”到“反哺”——中国小说百年的本土化实践以及创新性尝试的个案分析
19
作者 李浩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7,共5页
写作,我们的小说写作,一直经受着难以摆脱的两种不同向度的力量的纠缠。一种是“拿来”,是我们的小说传统乃至整个世界小说传统的延续,只有基于这样的“拿来”并将拿来融化为我们自身,我们才有可能避免不断地盲目试错,才有可能避免重复... 写作,我们的小说写作,一直经受着难以摆脱的两种不同向度的力量的纠缠。一种是“拿来”,是我们的小说传统乃至整个世界小说传统的延续,只有基于这样的“拿来”并将拿来融化为我们自身,我们才有可能避免不断地盲目试错,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前人早已经掌握的“发明”,在积累中获取进步;而另一种是本土化的、“写下中国故事”的诉求,书写有差异和特点的地域故事、民族故事的诉求,因为我们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对时代、民族和属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写作 小说传统 本土化实践 故事 日常生活 个案分析 避免重复 拿来
下载PDF
如何记住我们的青春期——夏商笔下的成长小说
20
作者 张灵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成长小说或许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术语,它主要指向一种题材含义,但显然也涉及主题。法国当代批评家茨维坦·托多洛夫的一本重要批评理论著作的副标题取做“教育小说”,中文版的译者对此作了疏解:“‘教育小说’源于德语‘Bildungsro... 成长小说或许不是一个十分严格的术语,它主要指向一种题材含义,但显然也涉及主题。法国当代批评家茨维坦·托多洛夫的一本重要批评理论著作的副标题取做“教育小说”,中文版的译者对此作了疏解:“‘教育小说’源于德语‘Bildungsroman’一词,又译‘成长小说’。它对谙熟德语小说传统的读者并不陌生,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以及凯勒的《绿衣亨利》便是教育小说的典范之作。教育小说一般叙述一个人的发展及成长过程,具有某种教寓和惩戒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长小说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批评理论 小说传统 托多洛夫 绿衣亨利 夏商 青春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